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茶属植物的护肤民族植物学研究与考证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立新 周慧敏 +4 位作者 赵燕强 王雅琴 李一泽 高路 薛达元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03,共5页
通过古籍考证,采用民族植物学编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山茶属植物在《四库全书》10部古籍中的传统命名、资源分布状况、使用部位、炮制方法和护肤功效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山茶属植物护肤产品的研发提供古代医学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结果表... 通过古籍考证,采用民族植物学编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山茶属植物在《四库全书》10部古籍中的传统命名、资源分布状况、使用部位、炮制方法和护肤功效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山茶属植物护肤产品的研发提供古代医学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古籍中记载的山茶属植物有山茶、油茶、滇山茶、茶梅、茶和普洱茶共计6种;叶片是使用最多的部位;炮制方法以煎煮和捣制为主;护肤功效中以治疗痈疮、脓肿提及频率最高。山茶属植物多被古人用于治疗皮肤科的疑难杂症,研究结果为山茶属植物的绿色、天然、功效良好的护肤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植物 护肤功效 民族植物学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生态知识在民族地区“数字环保”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尹红 李建飞 +1 位作者 全威 高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33-1139,共7页
"数字环保"是环境保护的新技术手段,其相关发展势必有利于中国民族地区的环境保护事业。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对于环境保护方法和生态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首先通过对于传统生态知识的简短综述,系统梳理回顾了传统生态... "数字环保"是环境保护的新技术手段,其相关发展势必有利于中国民族地区的环境保护事业。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对于环境保护方法和生态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首先通过对于传统生态知识的简短综述,系统梳理回顾了传统生态知识的概念历史,介绍了其理论发展的过程和实践应用背景。随后分析了中国的具体国情,指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特殊性、传统生态知识的地方重要性、数字环保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传统生态知识在民族地区的数字环保中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环保 传统生态知识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民族兽药学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熊勇 罗斌圣 龙春林 《中国兽药杂志》 2018年第2期62-71,共10页
民族兽药学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认识与利用植物防治动物疫病及其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国内外对该领域研究在不断增加,开展该领域的文献分析对于指导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以1986~2016年30年间Web of Science核心文集收录的文献... 民族兽药学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认识与利用植物防治动物疫病及其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国内外对该领域研究在不断增加,开展该领域的文献分析对于指导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以1986~2016年30年间Web of Science核心文集收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Web of Science在线工具和HistCite软件对民族兽药学文献进行详细的分析。获得了该领域研究核心作者、重点期刊、研究的机构、影响力较高的国家(地区)和研究的热点等,得到了该领域的引文编年图。30年来民族兽药学每年的文献量及引用频次都在增加,学科发展主要集中在印度、巴基斯坦、南非、巴西等国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植物科学、民族药物学、兽药科学、药物综合补充等方面。通过对民族兽药学30年文献总结和讨论,为民族兽药学科的发展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兽药学 WEB of SCIENCE Hist Cit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龙陵地区产紫皮石斛和铁皮石斛中9种功能活性物质测定及鉴别研究
4
作者 林涛 田恒 +5 位作者 唐艳梅 何绍鸿 陈兴连 张娇 杜丽娟 刘宏程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7期207-215,共9页
建立了超声冰浴辅助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紫皮石斛和铁皮石斛中9种活性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本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样品经甲醇-水溶液冰浴下超声提取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正负离子同时扫... 建立了超声冰浴辅助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紫皮石斛和铁皮石斛中9种活性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本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样品经甲醇-水溶液冰浴下超声提取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正负离子同时扫描进行测定。该方法在0.001~10.000μg·mL^(-1)线性关系较好,定量限为0.025~0.250 mg·kg^(-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0.4%~79.2%,相对标准偏差为4.27%~7.48%。PCA分析结果表明产自相同地区的紫皮石斛和铁皮石斛能够被有效鉴别。柚皮苷、芹菜素、圣草酚、香草酸和紫丁香苷特征活性化合物在紫皮石斛和铁皮石斛中的含量差异较大(P<0.01),且VIP值都大于1。柚皮苷在紫皮石斛中有检出,但在铁皮石斛中未检出,可以作为鉴别紫皮石斛和铁皮石斛的关键特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皮石斛 铁皮石斛 功能活性物质 测定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红玫瑰发酵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蔡跃月 麦尔哈巴·阿布拉 +1 位作者 高路 杨立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3-221,共9页
目的:旨在分析大理白族地区使用频率最高的滇红玫瑰在发酵过程中提取物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变化。方法:采用民族植物学方法进行调查确定了药食同源玫瑰品种,以模仿传统的玫瑰糖发酵工艺为研究对象,利用DPPH和ABTS+法评价... 目的:旨在分析大理白族地区使用频率最高的滇红玫瑰在发酵过程中提取物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变化。方法:采用民族植物学方法进行调查确定了药食同源玫瑰品种,以模仿传统的玫瑰糖发酵工艺为研究对象,利用DPPH和ABTS+法评价不同糖比例和发酵时间发酵滇红玫瑰提取物(Fermented Rosa rugosa‘Dianhong’,FDR)的抗氧化活性,建立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模型(NO抑制率)评价提取物抗炎活性,并将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种玫瑰被当地用做药食同源植物,其中滇红玫瑰的使用频率值(f)最高。滇红玫瑰经鲁氏酵母发酵的过程中,FDR-2(35%红糖、65%花瓣)和FDR-3(25%红糖、75%花瓣)的酚类物质含量(总黄酮、总酚)、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NO抑制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发酵7 d时以上指标均达到最高值,即与发酵前相比能够显著(P<0.05)增加酚类物质含量,提高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及NO生成抑制率。然而,FDR-1(50%红糖、50%花瓣)在发酵后,酚类物质含量(总黄酮、总酚)、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NO抑制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发酵滇红玫瑰提取物酚类物质含量与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NO抑制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发酵滇红玫瑰在红糖比例为25%~35%,发酵时间为7 d时,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抗氧化和抗炎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红玫瑰 发酵工艺 酚类物质 抗氧化活性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积雪草酸的镇痛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白溪山 邓超锐 +3 位作者 李育晓 李红锐 李艳红 黄相中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目前对积雪草的功效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三萜皂苷类成分,对其他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热板法实验和福尔马林实验,对羟基积雪草酸的镇痛活性进行探究。实验分为对照组、阳性药阿司匹林组和低(10 mg/kg)、... 目前对积雪草的功效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三萜皂苷类成分,对其他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热板法实验和福尔马林实验,对羟基积雪草酸的镇痛活性进行探究。实验分为对照组、阳性药阿司匹林组和低(10 mg/kg)、中(20 mg/kg)、高(40 mg/kg)剂量的羟基积雪草酸(MA)组。同时,还采用阿片受体阻断实验,辣椒素和谷氨酸诱导的小鼠舔爪实验,对其镇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MA在醋酸扭体实验和福尔马林实验的Ⅱ阶段表现出显著的镇痛活性;在醋酸扭体实验和福尔马林实验中,MA的镇痛活性没有被纳洛酮明显减弱;中、高剂量的MA均能有效地减轻由辣椒素所引起的疼痛,抑制率分别为29.5%和64.4%,还能有效地缩减由谷氨酸所引起的舔爪时间,抑制率分别为30.9%和56.1%。研究结果表明:MA可通过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发挥较好的镇痛作用;该化合物产生的镇痛活性可能涉及谷氨酸能系统和TRPV1的调节,但不涉及阿片能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积雪草酸 镇痛 TRPV1 谷氨酸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鬼针草中4个聚炔类化合物对LPS诱导免疫炎症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麻秋团 曾桂源 +4 位作者 矣菊梅 朱美华 尹俊林 赖奇 曾广智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4-43,共10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鬼针草中4个聚炔类化合物对免疫炎症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聚炔类化合物的体内外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SwissADME数据库分析从鬼针草中分离的4个聚炔类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利用SwissTargetPredi...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鬼针草中4个聚炔类化合物对免疫炎症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聚炔类化合物的体内外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SwissADME数据库分析从鬼针草中分离的4个聚炔类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有效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筛选免疫炎症的相关靶点,获取两者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3.7.2构建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筛选鬼针草聚炔类化合物对免疫炎症具有调节作用的关键靶点;基于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分析,获得潜在的作用通路;最后,采用AutoDock Tool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Pymol软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并通过体外抗炎实验验证化合物的活性。从鬼针草4个聚炔类化合物中预测并筛选出41个活性靶点,获得免疫炎症相关疾病靶点18878个,化合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40个,通过PPI分析最终筛选出10个关键靶点;分子对接显示大部分靶点与化合物的结合较稳定;KEGG富集显示关键靶点主要被富集在AMPK信号通路,涉及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40个显著相关生物过程;体外抗炎实验结果显示,这4个聚炔类化合物均具有抗炎活性,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其中,化合物GZC3抑制NO释放的效果最佳。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发现鬼针草中的4个聚炔类化合物可以调控STAT3、MAPK14、MMP9、KDR、EGFR等靶点和AMPK信号通路,体外实验也证实这4个化合物对免疫炎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针草 聚炔类化合物 免疫炎症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头果蛋白的红外光谱及圆二色谱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袁燕 梅双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3期116-117,共2页
[目的]研究蒜头果蛋白微观结构与其抗肿瘤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及圆二色谱等方法研究蒜头果蛋白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蒜头果蛋白在顺式构型状态下较稳定,是一种α+β型蛋白质。[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蒜头果蛋白的结构... [目的]研究蒜头果蛋白微观结构与其抗肿瘤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及圆二色谱等方法研究蒜头果蛋白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蒜头果蛋白在顺式构型状态下较稳定,是一种α+β型蛋白质。[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蒜头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蛋白 红外光谱 圆二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调味酱中5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被引量:9
9
作者 蒋孟圆 陈俊秀 +4 位作者 农蕊瑜 申颖 李洁 胡琳 李文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0-163,共4页
建立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芝麻酱、花生酱及黄豆酱中5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样品采取乙腈-甲酸-水(70∶1∶29,体积比)混合溶液提取... 建立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芝麻酱、花生酱及黄豆酱中5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样品采取乙腈-甲酸-水(70∶1∶29,体积比)混合溶液提取,利用多功能净化柱净化,采用1%的甲酸水相和混合甲醇-乙腈有机相进行梯度洗脱,经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采用内标法定量。5种真菌毒素在浓度0.10~10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样品测定的方法检出限为0.05~0.20μg/kg,定量限为0.20~0.70μg/kg,3个添加浓度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7.1%~103.4%,相对标准偏差为1.18%~5.26%。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便捷、快速准确,可适用于多种调味酱中5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监测情况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花生酱 黄豆酱 真菌毒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自蹄盖蕨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降血糖及抗炎活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红锐 孙静贤 +6 位作者 蒋孟圆 王韦 刘宏程 邵金良 普晓云 李育逵 黄相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62-67,共6页
为探究蒙自蹄盖蕨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降血糖及抗炎活性,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蒙自蹄盖蕨制备提取物,并以有机溶剂萃取法进行纯化,得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和水相,采用Folin-Ciocalteu法分别测定其多酚含量,通过... 为探究蒙自蹄盖蕨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降血糖及抗炎活性,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蒙自蹄盖蕨制备提取物,并以有机溶剂萃取法进行纯化,得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和水相,采用Folin-Ciocalteu法分别测定其多酚含量,通过DPPH法、ABTS法、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评价蒙自蹄盖蕨各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和抗炎活性。结果显示,蒙自蹄盖蕨醇提物中多酚含量丰富,经萃取分段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多酚含量最高,可达(258.6±1.7)mg/g。蒙自蹄盖蕨醇提物及其各萃取物均对DPPH、ABTS自由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清除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同时该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为(93.4±3.7)μg/mL,其作用强度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相当。石油醚萃取物显示出良好的抗炎活性,在12.5~50.0μg/mL浓度范围内均能极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水平(p<0.01),且对细胞的正常增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自蹄盖蕨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卷烟烟草材料分段裂解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桂华 刘春波 +7 位作者 杨晨 刘哲 刘志华 蒋丽红 申钦鹏 司晓喜 张昕 杨继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68,72,共8页
利用热重法(TG)及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法,对典型的中心加热(A)、周向加热(B)及传统卷烟(C)烟草材料进行了热行为分析。结果表明:①两种加热卷烟烟草材料的热失重分为3个阶段,主要的热失重阶段发生在242~350℃;传统卷烟烟... 利用热重法(TG)及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法,对典型的中心加热(A)、周向加热(B)及传统卷烟(C)烟草材料进行了热行为分析。结果表明:①两种加热卷烟烟草材料的热失重分为3个阶段,主要的热失重阶段发生在242~350℃;传统卷烟烟草材料热失重分为4个阶段,主要的失重阶段发生在381~534℃,加热卷烟烟草材料相对于传统卷烟失重峰较宽,失重速率较缓慢。②随着裂解温度升高,3种烟草材料所检测到的化合物种类、数量逐渐增加。第2阶段甘油、丙二醇有较高的释放量,卷烟样品A甘油8.96%,丙二醇5.38%;卷烟样品B甘油24.65%,丙二醇13.82%;卷烟样品C甘油25.09%,丙二醇11.23%。加热卷烟烟碱释放量随温度变化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释放量在第1阶段达到峰值,A:84.50%,B:91.82%,传统卷烟烟碱释放量呈逐级递减的趋势,释放量在第1阶段达到峰值,71.41%。③加热卷烟主要裂解产物释放量于第1阶段达到峰值,传统卷烟于第2阶段达到峰值。两种不同的加热卷烟致香成分在第3和第4阶段均有较高的释放量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分段热裂解 烟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农兽药残留基体标准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吉 林涛 +2 位作者 李艳红 黄相中 刘宏程 《中国食品》 2023年第6期96-98,共3页
由于种养殖户在农作物及畜禽的种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非法添加或滥用农兽药,会导致大量农兽药残留在植物或动物体内,如果人体长期服用含有大量农兽药残留的食品,就会引起毒性累积,严重者会发生过敏反应,甚至造成癌症和突变。标准物质(r... 由于种养殖户在农作物及畜禽的种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非法添加或滥用农兽药,会导致大量农兽药残留在植物或动物体内,如果人体长期服用含有大量农兽药残留的食品,就会引起毒性累积,严重者会发生过敏反应,甚至造成癌症和突变。标准物质(referance materials,RM)在食品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具有足够均匀、稳定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兽药残留 养殖过程 非法添加 过敏反应 基体标准物质 动物体内 校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对大白菜农学和环境效应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郭广正 张芬 +5 位作者 沈远鹏 肖焱波 朱盼 王芳 陈新平 王孝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07-2315,共9页
为优化我国蔬菜系统氮肥管理,实现蔬菜绿色生产,以西南地区露地大白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生命周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不施氮肥(CK)、农户习惯(FP)和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DMP衍生物)处理(硫基复合肥与硝酸铵钙OPT1和硫基复合肥与... 为优化我国蔬菜系统氮肥管理,实现蔬菜绿色生产,以西南地区露地大白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生命周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不施氮肥(CK)、农户习惯(FP)和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DMP衍生物)处理(硫基复合肥与硝酸铵钙OPT1和硫基复合肥与尿素OPT2)4种不同氮肥管理策略下的大白菜产量、氮肥利用率、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以及氮足迹和碳足迹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FP相比,OPT1和OPT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大白菜平均总产量(6.7%和4.2%)、商品产量(16.4%和9.0%)和氮肥利用率(9.6%和11.2%),同时,显著减少平均单位面积上的活性氮损失75.0%和温室气体排放68.0%,故分别显著降低76.4%和76.1%的氮足迹以及69.9%和69.4%的碳足迹。综合而言,OPT1和OPT2处理较FP处理分别提高106.0%和97.9%的生态经济净效益(NEEB),显著降低了单位NEEB温室气体排放(GHG-NEEB)和单位NEEB活性氮损失(Nr-NEEB)。研究表明,氮肥减量配施硝化抑制剂在减少氮肥用量和增加蔬菜产量的同时,降低了蔬菜系统环境代价并提高了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是实现蔬菜绿色生产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硝化抑制剂 氮足迹 碳足迹 生态经济净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与酵母菌混菌发酵新型乳制品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毅坚 张建前 +3 位作者 胡秋月 杨发涛 吕吉升 杜刚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2,共6页
从酸奶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6株菌株,从自酿甜米酒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菌株后,对7株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其中两株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确定为乳酸菌和酵母菌。选取其中的乳酸菌RSJ-1菌株进行单菌发酵乳品的发酵实验,乳酸菌RSJ-1和酵母菌J... 从酸奶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6株菌株,从自酿甜米酒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菌株后,对7株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其中两株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确定为乳酸菌和酵母菌。选取其中的乳酸菌RSJ-1菌株进行单菌发酵乳品的发酵实验,乳酸菌RSJ-1和酵母菌JMJ-1进行发酵乳品的混菌发酵实验,对发酵乳制品的凝乳状态、乳清析出、气味和pH值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GC/MS检测技术,分析了乳酸菌单菌发酵乳制品和乳酸菌及酵母菌混菌发酵乳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单菌发酵乳和混菌发酵乳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酸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和烃类物质,但各组分有较大差异。混菌发酵样品中增加了苯乙醇和3-甲基丁醇等风味物质,致使混菌发酵乳制品具有更好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混菌发酵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叶五层龙正丁醇提取部分中的3个新酚性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隽荣 尤慧梅 +5 位作者 井宇星 赵佳文 王韦 刘文星 周敏 江志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6-461,共6页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柳叶五层龙(Salacia cochinchinensis Lour)的茎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一维(1D)及二维核磁共振波谱(2D NMR),包括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异核单量子相关(HSQC)、异核多键相关(HMBC)...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柳叶五层龙(Salacia cochinchinensis Lour)的茎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一维(1D)及二维核磁共振波谱(2D NMR),包括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异核单量子相关(HSQC)、异核多键相关(HMBC)、氢氢相关(1H-1H COSY)和旋转坐标中的欧沃豪斯增强光谱(ROESY),以及红外光谱(IR)和电喷雾电离高分辨质谱(ESI-HRMS)等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Salaciaco-chinoside A (1),5'-O-3,4,5-trimethoxybenzoyl-β-D-apiofuranoside (2),5-methoxy-anticerol A (3),21α,30-dihydroxy-D∶A-friedooleanan-3-one(4)和21α,26-dihydroxyfriedelan-3-one(5).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3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0. 32和0. 59μmol/L;化合物2,4和5未表现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五层龙 酚性成分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丹明6G衍生物-谷胱甘肽荧光探针测定水中Hg^(2+)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秋媛 杨剑华 +5 位作者 王蕊 张丽珠 杨敏 张艳丽 王红斌 谭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5-390,共6页
在罗丹明6G衍生物(Rh6G2)中引入谷胱甘肽(GSH),制备了一种荧光探针Rh6G2-GSH,并基于其与Hg^(2+)识别时可发生荧光强度及吸光度的变化,分别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Hg^(2+)的含量。在由体积比为1∶1的4-羟乙基... 在罗丹明6G衍生物(Rh6G2)中引入谷胱甘肽(GSH),制备了一种荧光探针Rh6G2-GSH,并基于其与Hg^(2+)识别时可发生荧光强度及吸光度的变化,分别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Hg^(2+)的含量。在由体积比为1∶1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溶液和甲醇混合而成的缓冲溶液(pH 7)中加入Rh6G2和GSH,通过自组装反应合成荧光探针Rh6G2-GSH,将其加入到水样中,分别在优化的两种方法的仪器工作条件下测定。结果显示:荧光探针可在较宽的酸度范围内(pH 7~12)识别Hg^(2+),且受常见金属阳离子干扰小;两种方法制作的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10-5~2.5×10-4 mol·L-1和5.0×10-5~2.5×10-4 mol·L-1,检出限分别为1.39×10-9 mol·L-1和4.07×10-7 mol·L-1;对实际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两种方法所得的回收率分别为95.1%~120%和94.8%~10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分别为0.46%~2.4%和0.15%~3.4%。采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对荧光检测机理进行探究,发现Rh6G2-GSH在与Hg^(2+)进行不可逆的结合后,会进一步发生水解,生成一种荧光强度更高的有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6G衍生物 谷胱甘肽 荧光探针 荧光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H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罗丹明-高半胱氨酸荧光探针对Hg^2+的检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爱玲 赵秋媛 +4 位作者 王红斌 周丽波 张艳丽 谭伟 张丽珠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5-899,共5页
在罗丹明衍生物(Rh6G2)中引入高半胱氨酸(Hcy),通过自组装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Hcy-Rh6G2),建立了一种对Hg^2+的荧光检测方法。考察了探针Hcy-Rh6G2的荧光光谱性能及其对常见离子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甲醇和4-羟乙基哌嗪乙磺... 在罗丹明衍生物(Rh6G2)中引入高半胱氨酸(Hcy),通过自组装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Hcy-Rh6G2),建立了一种对Hg^2+的荧光检测方法。考察了探针Hcy-Rh6G2的荧光光谱性能及其对常见离子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甲醇和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缓冲体系中,探针Hcy-Rh6G2可在较宽的pH范围内(pH=6.2~12.0)高灵敏、高选择性地检测Hg2+。Hg^2+浓度在2.50×10^-5~2.25×10^-4 mol/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19×10^-6 mol/L,而且方法受常见金属阳离子和阴离子干扰较小。实际水样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97.0%~98.9%,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34%~0.5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高半胱氨酸 罗丹明 H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学的野坝子蜂蜜鉴别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琰奇 王晋 +8 位作者 陈彦君 廖凌敏 吴善超 蒋次清 孔维松 许永 杨光宇 张承明 叶艳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1-227,共7页
为了实现野坝子蜂蜜的有效鉴别,收集了代表性产地大姚-滇中北部冷凉区、弥勒-滇中部半干旱区野坝子蜂蜜以及普通蜂蜜样品,采用HS-SPME-GC/MS分析,结合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PCA)、欧氏距离以及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手段,均能实现对野坝子... 为了实现野坝子蜂蜜的有效鉴别,收集了代表性产地大姚-滇中北部冷凉区、弥勒-滇中部半干旱区野坝子蜂蜜以及普通蜂蜜样品,采用HS-SPME-GC/MS分析,结合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PCA)、欧氏距离以及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手段,均能实现对野坝子蜂蜜与普通蜂蜜的准确判别。同时,在指纹图谱所指认的15个共有峰基础上,筛选出反式氧化芳樟醇、顺式氧化芳樟醇、壬酸乙酯、脱氢芳樟醇和苯乙醇等5个峰峰面积构建了3个Fisher函数,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野坝子蜂蜜与普通蜂蜜的鉴别。此外,为了实现不同产地野坝子蜂蜜的识别及质量控制,对两个代表性野坝子蜂蜜产地野坝子蜂蜜成分,采用F检验进行分析,表明由于产地特征差异2个代表性产地野坝子蜂蜜成分差异明显,其中丁香醇C、间苯二甲醛、丁香醇D、月桂酸乙酯、α-异氟尔酮、苯甲酸乙酯、乙酸苯乙酯、异丁醇、2-甲基丁醇等9个成分可作为2个产地野坝子蜂蜜之间的主要差异成分。本研究为野坝子蜂蜜的真伪鉴别以及不同产地野坝子蜂蜜产地识别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坝子蜂蜜 SPME 指纹图谱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菲尔粒中白地霉的分离鉴定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智昊 莫海英 +2 位作者 陈鑫 银蒙芳 杜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131,共9页
从云南昆明地区的开菲尔粒中分离得到K2、Z7-1和Z8-4菌株,3株菌发酵产物可产生愉悦的花果香味。在基因组重测序基础上,分析菌株K2、Z7-1、Z8-4与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LMA-244基因组相似度,DNA杂交分析相似度分别为99.50%、99.40%... 从云南昆明地区的开菲尔粒中分离得到K2、Z7-1和Z8-4菌株,3株菌发酵产物可产生愉悦的花果香味。在基因组重测序基础上,分析菌株K2、Z7-1、Z8-4与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LMA-244基因组相似度,DNA杂交分析相似度分别为99.50%、99.40%、99.50%;平均核酸一致性分析,相似度分别为98.66%、98.65%、98.68%。结合形态特征和2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K2、Z7-1和Z8-43株菌均鉴定为白地霉。利用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直系同源簇等数据库对白地霉K2进行基因功能注释,注释基因中40.74%与细胞组成相关,47.54%与生物过程相关,11.73%与分子功能相关。KEGG代谢途径分析发现萜类合成的相关基因,白地霉K2具有合成挥发性香味成分的遗传基础。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白地霉K2菌株的发酵液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共检出5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蒈烯、α-蒎烯和对伞花烃呈花香,L-α-松油醇呈松木香,4-萜烯醇、(-)-4-萜品醇呈丁香味,乙酸α-松油酯呈清甜香。推测白地霉是开菲尔酸奶香味物质的重要贡献菌株。本研究为白地霉K2用于发酵乳制品及其他发酵食品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菲尔粒 全基因组测序 白地霉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吸烟者尿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和8-羟基鸟苷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凡 李惠杰 +3 位作者 杨光宇 郭亚东 胡秋芬 梁梦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在采集的尿液样品中依次加入内标和甲醇(控制样品介质中甲醇的体积分数约为50%),所得混合液经自主设计的样品离心分离和过滤装置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滤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和8-羟基鸟苷的含量。以Synergi Polar-RP... 在采集的尿液样品中依次加入内标和甲醇(控制样品介质中甲醇的体积分数约为50%),所得混合液经自主设计的样品离心分离和过滤装置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滤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和8-羟基鸟苷的含量。以Synergi Polar-RP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10g·L^(-1)乙酸铵溶液和甲醇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串联质谱分析中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以15 N5-8-羟基脱氧鸟苷为内标。8-羟基脱氧鸟苷和8-羟基鸟苷的线性范围均为0.2~40μg·L^(-1),检出限(3S/N)依次为0.054,0.092μg·L^(-1),测定下限(10S/N)依次为0.18,0.32μg·L^(-1)。以中度吸烟者的尿液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日内回收率、日间回收率分别为92.3%~96.3%,93.4%~96.3%,测定值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n=7)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n=7)分别为1.6%~3.0%,2.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8-羟基脱氧鸟苷 8-羟基鸟苷 吸烟者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