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糊AHP-TOPSIS模型在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周苏华 张清山 +1 位作者 张久长 徐智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88-4798,共11页
在暴雨作用下,大型城市极易发生内涝。基于内涝易发性和脆弱性两方面,选取年均降雨量、坡度、高程及人口密度等12项评价指标,将模糊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 在暴雨作用下,大型城市极易发生内涝。基于内涝易发性和脆弱性两方面,选取年均降雨量、坡度、高程及人口密度等12项评价指标,将模糊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the Ideal Solution,TOPSIS)进行组合,构建了城市内涝风险评估体系。以长沙市核心城区为例,进行了内涝风险评价,并利用历史内涝点数据进行了验证。内涝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高和中内涝易发性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12.63%和29.52%,主要位于城市中部和东南部,其中芙蓉区有45.50%的区域内涝易发性高,内涝问题最为突出。此外,研究发现195个历史内涝点分别有36.41%位于高内涝易发区,45.13%位于中内涝易发区。暴雨降雨量、高程和坡度是内涝发生的最重要的3个影响因子。在考虑建筑密度、敏感性基础设施与人口密度等脆弱性指标后,研究区内涝高风险区域占总面积的12.2%,主要位于雨花区及岳麓区等人口和建筑密度较大的老城区。内涝风险评估是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可为城市内涝防灾减灾以及韧性城市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城市内涝 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胡瑛 裴利剑 韩春秀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1-226,共6页
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对建筑结构安全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提升的条件,根据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影响因素,评估抗震能力。构建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BIM指标体系;利用BIM模型中的三角模糊数... 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对建筑结构安全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提升的条件,根据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影响因素,评估抗震能力。构建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BIM指标体系;利用BIM模型中的三角模糊数,定量计算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指标的模糊判断矩阵,得到建筑砌体结构的三角模糊数值,分析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指标的单排序情况,结合对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体系指标权重系数和单项得分的计算,实现基于BIM的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结合模拟建筑实例分析,利用建筑结构倒塌概率测试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利用评估结果与实际评估结果的拟合度测试提出方法的准确性。实例结果证明,能够准确的得到抗震性能的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建筑砌体结构 抗震性能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计算支座约束影响下连续组合梁徐变次内力的解析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春秀 张久长 +1 位作者 周东华 双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合理方便地计算支座约束影响下连续组合梁的徐变效应,预估组合梁长期力学性能,基于力法基本原理和混凝土徐变本构方程,分解了连续组合梁截面应力重分布和结构支座约束内力重分布的耦合关系,推导了连续组合梁在支座快速约束和缓慢约束... 为合理方便地计算支座约束影响下连续组合梁的徐变效应,预估组合梁长期力学性能,基于力法基本原理和混凝土徐变本构方程,分解了连续组合梁截面应力重分布和结构支座约束内力重分布的耦合关系,推导了连续组合梁在支座快速约束和缓慢约束两种情况下的徐变次内力解析公式,并通过理论和数值方法对算例进行分析.计算表明:徐变对支座沉降约束起有利作用,组合梁徐变次弯矩受截面内部应力重分布影响,受重分布系数控制,随组合梁截面混凝土与钢梁的刚度比变化,内部应力和外部内力相互影响,且与徐变系数和老化系数相关.采用该方法可较方便地计算连续组合梁在支座约束变化下的内力,公式推导建立在清晰的力学基础上,计算结果能较有效地反映组合梁力学特征,是对组合梁长期力学性能计算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组合梁 徐变次内力 支座约束 内力重分布 重分布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计算框架-剪力墙临界承载力的解析法
4
作者 兰树伟 周东华 +1 位作者 双超 韩春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8-54,77,共8页
针对规范计算长度系数法无法考虑框架与剪力墙之间的相互作用、同层柱之间的相互支援以及层与层的支援作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计算框架-剪力墙结构临界力的解析算法。利用“三弹簧-摇摆柱”力学模型作为基本单元来计算单个框架柱的稳定... 针对规范计算长度系数法无法考虑框架与剪力墙之间的相互作用、同层柱之间的相互支援以及层与层的支援作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计算框架-剪力墙结构临界力的解析算法。利用“三弹簧-摇摆柱”力学模型作为基本单元来计算单个框架柱的稳定承载力,进而通过基本单元(刚度和荷载)在各楼层内组装,之后再将各楼层的刚度及荷载进行楼层间的组装,将求解框架-剪力墙临界承载力转化为求解结构的楼层抗侧刚度,进而推导了可直接计算有侧移框架-剪力墙临界力的简单实用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能考虑这三种支援作用,即同层各柱间的支援作用,楼层间的相互支援作用,以及剪力墙对框架的支援作用,有效地弥补了规范尚无法求解框架-剪力墙临界力的不足。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精度及准确性,可供工程设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 内刚度 外刚度 临界内外刚度比系数 临界因子 临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