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看文化建设 被引量:10
1
作者 和少英 黄彩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1,共5页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文化建设列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四大建设任务之一,并对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这是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的又一项重大理论创新...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文化建设列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四大建设任务之一,并对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这是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的又一项重大理论创新。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该学科领域关于"文化"等关键性概念的系统梳理,结合云南省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实际,提出对当前加强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的初步认识:即应当更好地把握住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信仰等理念层面的因素,在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和谐文化",通过"文化自觉"这一根本途径引领其不断与"全球化"以及"现代化"的潮流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和谐文化 云南民族文化 文化自觉 民族文化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院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忠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145,共4页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颁布实施后,对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民族类高等院校因其独具的民族特色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特殊使命,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本文在阐释...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颁布实施后,对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民族类高等院校因其独具的民族特色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特殊使命,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本文在阐释民族院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特点及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民族院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对策建议。对我国各民族院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培养学法、守法、用法的各民族人才队伍,依靠法律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繁荣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非法学专业学生 法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深化学分制改革的关键性问题 被引量:7
3
作者 陈鲁雁 刘睿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6-130,共5页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深化学分制改革是新时代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招数。学分制改革有利于促进教师和课程的良性竞争,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机制...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深化学分制改革是新时代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招数。学分制改革有利于促进教师和课程的良性竞争,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促使学校由管理走向治理,推动教师教书育人、学生成长成才,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教学 学分制改革 关键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政策动员:乡村治理中农户参与的实现机制——以独龙江乡草果产业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鲁雁 吴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99,共10页
如何对政策目标对象进行有效动员,是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议题。从乡村治理的历时视角看,“强干预式政策动员”是实现农户参与的主流过程。根据不同的乡村治理情境,政策动员存在着强度差异。结合个案分析与“柔性治... 如何对政策目标对象进行有效动员,是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议题。从乡村治理的历时视角看,“强干预式政策动员”是实现农户参与的主流过程。根据不同的乡村治理情境,政策动员存在着强度差异。结合个案分析与“柔性治理”理论,柔性政策动员尝试在理论层面对政策动员运作的类型学形成补充,其目标是实现农户的自主参与,基础是多元主体构成的行动网络,核心是动员策略的非强制性。独龙江乡的实践表明,在较弱执行压力与较强运作阻力的情境下,动员主体的强干预特性受到约束。基层政权、地方精英与普通农户形成了目标一致、行动各异的动员分工,共同构成责任有限、功能互补的行动网络。在此基础上,动员主体通过多元话语共意与互动关系软化实现柔性政策动员,进而在现实层面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提供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政策动员 乡村治理 农户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海外贸易中的人口流失危机与国家应对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睿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6-142,共7页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大量宋人投身到海外贸易中。然而,海上贸易既有风波浩荡之险,又有海盗剽略之虞,不少宋人或遭遇海盗、海难而人财俱失,或遭不法商人贩卖出境,更多的是以“住蕃”的方式定居海外,导致不少宋人在海外贸易中流失。海外贸...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大量宋人投身到海外贸易中。然而,海上贸易既有风波浩荡之险,又有海盗剽略之虞,不少宋人或遭遇海盗、海难而人财俱失,或遭不法商人贩卖出境,更多的是以“住蕃”的方式定居海外,导致不少宋人在海外贸易中流失。海外贸易中的人口流失,不仅暴露出宋朝在海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导致了大量财富的流失。有鉴于此,宋朝中央、地方官府和民间力量通过另立户籍、加强巡检、提升航海技术等方式积极应对,不断加强海外贸易管理,力求在不断扩大海外贸易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海外贸易中的人口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海外贸易 人口流失 危机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朝的茶叶垄断与金国的突破尝试
6
作者 徐睿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9-144,共6页
金国是以游牧民族女真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政权,在饮食习惯上,多食用牛羊肉和乳制品,相对较为油腻,饮茶能够有效的帮助消脂解腻,所以女真人养成了“先汤后茶”的习惯,茶叶也成为女真人生活的必需品。但是金国不生产茶叶,所需茶叶大多由宋... 金国是以游牧民族女真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政权,在饮食习惯上,多食用牛羊肉和乳制品,相对较为油腻,饮茶能够有效的帮助消脂解腻,所以女真人养成了“先汤后茶”的习惯,茶叶也成为女真人生活的必需品。但是金国不生产茶叶,所需茶叶大多由宋朝供给,宋朝由此对金国形成了茶叶垄断。为了避免宋朝以茶叶垄断为手段要挟金国,金国曾经通过尝试生产茶叶、减少茶叶消费、试图转变支付方式、默认茶叶走私,甚至以武力威胁宋朝的方式试图打破宋朝对茶叶的垄断,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宋金茶叶贸易中,以女真民族为主体的金国和以汉族为主体的南宋以茶文化为媒介,无形之中促进了民族融合,不断推动中国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垄断 宋朝 金国 突破尝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