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英雄”故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5-129,共5页
演绎主人公为群体利益历经艰辛乃至勇敢献身的英雄故事在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中传承久远、阵容庞大,此故事群体涵括着民族民众对英雄人格的认知和思考。云南少数民族英雄故事昭显的文化风貌和英雄内蕴与汉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存在着诸多不同... 演绎主人公为群体利益历经艰辛乃至勇敢献身的英雄故事在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中传承久远、阵容庞大,此故事群体涵括着民族民众对英雄人格的认知和思考。云南少数民族英雄故事昭显的文化风貌和英雄内蕴与汉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存在着诸多不同,这些差异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及其伦理思想的质朴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民族民间文学 英雄 故事 伦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创作与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4-127,共4页
经过新中国建立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云南各少数民族不但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还涌现出一批女性文学写作者。各民族女性参与到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中,是历史的进步,对云南文坛的繁荣和文本形式的多元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云南 少数民族 女性文学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以云南贡山县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勤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43,共4页
对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妇女外流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可发现这些妇女外流的原因主要是贫困、家庭暴力、被诱拐、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及早婚早育等因素造成,而妇女的过量外流对当地社会经济又造成一定... 对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妇女外流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可发现这些妇女外流的原因主要是贫困、家庭暴力、被诱拐、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及早婚早育等因素造成,而妇女的过量外流对当地社会经济又造成一定影响。改善这一社会现象的方法和途径是加强教育、改善受教育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少数民族 妇女 流失 社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阳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20,共5页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民族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这一问题已成为云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制约因素。针对云南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必须增强生态环境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做到消除贫困、控制人口增长与...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民族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这一问题已成为云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制约因素。针对云南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必须增强生态环境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做到消除贫困、控制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族地区 生态环境 问题与困境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族群与地域社会:顺康时期云南边疆民族的政治变迁 被引量:5
5
作者 段金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6,共10页
清代中央力量对云南的控制与云南地方族群政治势力的互动表现了自身特有的内容。虽然多元与政治上的渐趋稳定是清代云南族群与地域社会政治的基本面相,但是这一进程并非单线,而是复合的过程,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化特征。顺康时期... 清代中央力量对云南的控制与云南地方族群政治势力的互动表现了自身特有的内容。虽然多元与政治上的渐趋稳定是清代云南族群与地域社会政治的基本面相,但是这一进程并非单线,而是复合的过程,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化特征。顺康时期,云南边疆社会政治在清朝力量、明朝旧属官僚、地方族群势力、大西军农民政权之间经历了复杂的博弈与调适进程;同时,清朝军队在云南的部署规划,推广汛塘、废除卫所,虽是国家力量对地域社会控制的内在与必然要求,亦是国家、族群与地域社会关系互动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云南 族群 地域社会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宗教和谐与民族团结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浩然 戴宁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93-97,共5页
宗教赋予信徒以信仰身份,并与民族身份、文化身份、社会身份等协调互动。在新形势下,应不断将社会共享的价值规范、群体意识、共有身份等赋予信徒,强化其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必须明确政府、社会、宗教界以及普通群众的责任义务,建立处... 宗教赋予信徒以信仰身份,并与民族身份、文化身份、社会身份等协调互动。在新形势下,应不断将社会共享的价值规范、群体意识、共有身份等赋予信徒,强化其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必须明确政府、社会、宗教界以及普通群众的责任义务,建立处理宗教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促使有益于民族团结的宗教价值资源和思想行动制度化,维护宗教文化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和谐 民族团结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神秘的萨满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孟慧英教授访谈 被引量:1
7
作者 孟慧英 孟盛彬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10,共8页
孟盛彬:孟老师您刚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考察萨满仪式回到北京,就能安排时间来接受采访,非常感谢!您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机构从事萨满文化的研究教学工作,出版有十余部研究萨满文化的著作,论文百余篇,可谓成果丰硕、著作等身,成为... 孟盛彬:孟老师您刚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考察萨满仪式回到北京,就能安排时间来接受采访,非常感谢!您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机构从事萨满文化的研究教学工作,出版有十余部研究萨满文化的著作,论文百余篇,可谓成果丰硕、著作等身,成为后辈晚学的楷模。下面请您简单回顾一下您的治学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所 人类学 民族学 教授 世界 呼伦贝尔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云南民族节日旅游资源的开发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燕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48,共5页
云南民族节日丰富多彩,上世纪80年代末,以泼水节为代表的节日旅游资源被开发,揭开了云南旅游业兴起的序幕。20多年来,云南民族节日旅游发展显著,但仍待深入挖掘。要根据民族节日的类型与特点,结合市场需求,遵循原生态、保护性、创造性... 云南民族节日丰富多彩,上世纪80年代末,以泼水节为代表的节日旅游资源被开发,揭开了云南旅游业兴起的序幕。20多年来,云南民族节日旅游发展显著,但仍待深入挖掘。要根据民族节日的类型与特点,结合市场需求,遵循原生态、保护性、创造性、多层次、横向联合、分期开发、优先开发的原则,促进云南民族节日旅游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民族节日 旅游开发 现状 设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学的建构与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国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2-78,共7页
在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中,一般都不够重视女性的知识和经验,也很少听到妇女的声音。至于少数民族妇女的声音和经验,更是微乎其微,甚至还存在性别的偏见和对少数民族女性的歧视。这样,往往使少数民族妇女的利益和权利被忽略,并使男女平等... 在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中,一般都不够重视女性的知识和经验,也很少听到妇女的声音。至于少数民族妇女的声音和经验,更是微乎其微,甚至还存在性别的偏见和对少数民族女性的歧视。这样,往往使少数民族妇女的利益和权利被忽略,并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受到阻碍。因而,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运用男女平等的视角,探讨研究少数民族妇女的知识和经验,发出她们的声音,不仅对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将对促进妇女的发展和维护少数民族妇女的权益产生积极影响,为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所以,从民族妇女的实际出发,建立少数民族女性学便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妇女学 少数民族女性学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族地区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规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祖祥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4,共4页
多种宗教宽容共存景象是云南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主流局面,也还存在着一些宗教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宗教关系的和谐列为社会和谐五组关系之一,无疑对云南宗教保持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宗教问题更... 多种宗教宽容共存景象是云南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主流局面,也还存在着一些宗教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宗教关系的和谐列为社会和谐五组关系之一,无疑对云南宗教保持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宗教问题更需理性对待、慎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族地区 宗教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与民众的朋友伦理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85-89,共5页
云南民族地区流传着大量以描摹朋友关系为旨归的故事,这些故事涵纳着民族民众对"朋友"这一伦理概念及其伦理规范的理解和思考。云南民族民间故事渗透的朋友伦理内蕴与正统伦理学观点尤其是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相关论述存在着... 云南民族地区流传着大量以描摹朋友关系为旨归的故事,这些故事涵纳着民族民众对"朋友"这一伦理概念及其伦理规范的理解和思考。云南民族民间故事渗透的朋友伦理内蕴与正统伦理学观点尤其是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相关论述存在着突出的不同,此种差异集中揭示了民族民众朋友伦理观的意义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民族民间故事 民众 朋友伦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多民族和谐共处模式的特点及主要成因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军学 刘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3,共5页
云南多民族和谐共处模式具有"多元一体"与"和谐共处"两个基本特点,其形成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三个层面的原因值得关注:一是自然地理方面的多样性,造成了各民族"大分散、小聚居"、"交错分布、立... 云南多民族和谐共处模式具有"多元一体"与"和谐共处"两个基本特点,其形成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三个层面的原因值得关注:一是自然地理方面的多样性,造成了各民族"大分散、小聚居"、"交错分布、立体分布"状态以及物产及生产方式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从而推动了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十分频繁,增进了人们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包容,奠定了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社会基础;三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的"宗教回避"策略,在保持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维护了各民族的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多民族和谐共存 世俗交往 宗教回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云南少数民族妇女参政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5,共5页
妇女参政是指妇女参与政治决策和政务管理的活动,即:妇女参政一方面是指妇女和男子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共同行使公民民主的权利的活动,另一方面是指妇女在各级党的机关、各级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可以从女性... 妇女参政是指妇女参与政治决策和政务管理的活动,即:妇女参政一方面是指妇女和男子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共同行使公民民主的权利的活动,另一方面是指妇女在各级党的机关、各级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可以从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的衡量。”妇女参政是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所以,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其中最重要的是包括男女平等地参政议政,尤其是少数民族妇女的参政议政,民族地区才能与全国同步平等和谐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女平等 基本国策 少数民族妇女 妇女参政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民居建设与社会转型的关系——以云南双柏县鄂加镇小麻旧村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万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共4页
民居建设是农村农民生存的最基本的基础建设,其建设程度直接影响和反映着农村的社会发展水平。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民居建设在传统与现代交替中的变迁,不仅是民族地区民居建设变革的反映,而且也是民族地区农村社会转型的标志性实物。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民居建设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蒙古族的民族认同调适与原因探讨
15
作者 聂迅 王世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3,共6页
蒙古族进入云南至今已有760年的时间,至今仍保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元朝时期蒙古军队进入云南,并以通海为中心驻军,屯军云南的蒙古族便已开始了汉文化的学习,"崇尚斯文,投戈讲道……"并创建孔庙等。明朝以后迫于生存压力,更... 蒙古族进入云南至今已有760年的时间,至今仍保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元朝时期蒙古军队进入云南,并以通海为中心驻军,屯军云南的蒙古族便已开始了汉文化的学习,"崇尚斯文,投戈讲道……"并创建孔庙等。明朝以后迫于生存压力,更是进行了一系列的调适,接受了儒家文化和融入当地民族之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语言、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共同的历史记忆与宗教信仰崇拜,进而形成"自我"的边界而区分于"他者",最终产生了对本民族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云南 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讨巧的迎合——析章家瑞云南三部曲中的民族文化
16
作者 李通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4期19-19,32,共2页
章家瑞的云南三部曲是在少数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对西方关注的民族文化问题讨巧的迎合。《婼玛的十七岁》迎合了西方对民族文化问题的关注;《花腰新娘》则是在民族文化背景下对女权主义的迎合;《红河》是在中越两国不同民族文化心理下,对... 章家瑞的云南三部曲是在少数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对西方关注的民族文化问题讨巧的迎合。《婼玛的十七岁》迎合了西方对民族文化问题的关注;《花腰新娘》则是在民族文化背景下对女权主义的迎合;《红河》是在中越两国不同民族文化心理下,对人性问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家瑞 云南三部曲 迎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历史节点上新媒体传播研究的回望与前瞻
17
作者 彭兰 苏涛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3,共7页
202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将进入以智能传播为重心的新历史阶段,在2024年中国学者的新媒体传播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研究者对互联网未来走向及其影响的关切,大模型、智能体、界面、媒介时间、数字极简主义等前沿问题的研究便是其中的代表。... 202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将进入以智能传播为重心的新历史阶段,在2024年中国学者的新媒体传播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研究者对互联网未来走向及其影响的关切,大模型、智能体、界面、媒介时间、数字极简主义等前沿问题的研究便是其中的代表。本文对这些议题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 智能体 界面 媒介时间 数字极简主义 新媒体研究综述 新媒体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式变迁:“边缘”与“中心”的互动——近代民族国家视域下的边疆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段金生 尤伟琼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变是内在学理与社会时势变迁多重因素交互作用之表现及结果。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筑进程中,西方异质文化的介入,催化了中国学术思维与视野的变革,边疆研究的范式也渐有变迁。古代中国的夷夏观念,长期是史家考察边疆问题... 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变是内在学理与社会时势变迁多重因素交互作用之表现及结果。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筑进程中,西方异质文化的介入,催化了中国学术思维与视野的变革,边疆研究的范式也渐有变迁。古代中国的夷夏观念,长期是史家考察边疆问题的范式思维,在此视野之下,边疆研究处于"边缘"状态。随着近代民族国家构筑进程的深化,边疆研究范式渐有更张,逐步冲破传统夷夏观之束缚,渐有从"边缘"学科走向独立学科之趋向,并呈现出以边疆为本位或"中心"来考察问题的思维模式;而在民族国家视域之下,边疆研究具有巩固疆域的经世之用,边疆问题与民族问题亦非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民族国家 边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精神问题三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本书 宋光淑 汤明珠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49-54,共6页
民族精神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具有整体性、认同性、稳定性、凝聚性、延续性和先进性的特征。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层次性的特征。民族精神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具有团结力、向心力、亲和... 民族精神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具有整体性、认同性、稳定性、凝聚性、延续性和先进性的特征。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层次性的特征。民族精神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具有团结力、向心力、亲和力、支撑力和协调力的特征。在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及其爱国主义、民族凝聚力,将更好地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 民族凝聚力 凝聚性 稳定性 认同性 阶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探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阳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37,共4页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目前在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稳定中起到越来到重要的作用。只有认清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中的关健问题、影响因素等,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才能促进社会工作在民族地区的顺利开...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目前在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稳定中起到越来到重要的作用。只有认清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中的关健问题、影响因素等,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才能促进社会工作在民族地区的顺利开展,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会工作 关键问题 影响因素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