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以可能: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以云南章朗生态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杜韵红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49,127,128,共7页
博物馆展品真实性与遗产原真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当遗产呈现于原生性空间,文化遗产资源再生产具备了建构性真实的可能。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利用博物馆开展在地遗产保护,当村民与游客发生互动时,基于游客追求真实性旅游动机,及村民“... 博物馆展品真实性与遗产原真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当遗产呈现于原生性空间,文化遗产资源再生产具备了建构性真实的可能。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利用博物馆开展在地遗产保护,当村民与游客发生互动时,基于游客追求真实性旅游动机,及村民“寻求利益”动机,村民愿意走到前台展示自我“文化经验”,追求真实性成为双方的共同追求,形成地方性遗产展演话语表述体系,遗产真实性建构与再造超越博物馆展演前台,延伸至村民生活空间。在村民参与下,遗产、博物馆的价值意义被认同,这种博物馆关照下的可持续发展,也应该被视为文化遗产真实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 文化遗产 真实性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云南实践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月英 《中国博物馆》 201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20世纪以来,博物馆的属性与理念、社会功能与责任感、使命与内涵以及展览建设的目标与运作一直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博物馆的对象也在不断拓展延伸,突破了单纯的对物的研究和展示。^([1])随着博物馆社会角色的转变,博物馆的职责已扩大到... 20世纪以来,博物馆的属性与理念、社会功能与责任感、使命与内涵以及展览建设的目标与运作一直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博物馆的对象也在不断拓展延伸,突破了单纯的对物的研究和展示。^([1])随着博物馆社会角色的转变,博物馆的职责已扩大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说,博物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文将在简要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联系的基础上,以云南省的实践为例,着重探讨博物馆在构建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中的对策,以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博物馆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村落保护与博物馆建设——以云南诺邓村为例
3
作者 杨冰 《中国博物馆》 2017年第3期65-69,共5页
诺邓是云南一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白族村落,因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古村落传统文化正在不断衰退。在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传统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诺邓村尝试通过兴办博物馆的方式展开相关保护和开发。实践表明,村内三家博物馆对传统文化保... 诺邓是云南一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白族村落,因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古村落传统文化正在不断衰退。在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传统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诺邓村尝试通过兴办博物馆的方式展开相关保护和开发。实践表明,村内三家博物馆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博物馆 保护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与地区发展--以越南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阿马尔.加拉 杨晓 李双宇 《中国博物馆》 2008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把文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是21世纪越南博物馆发展的重要理念。越南目前的发展道路“开放式路线”,也被称为Doi Moi改革(译者注:越语Doi Moi意为革新),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它使越南...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把文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是21世纪越南博物馆发展的重要理念。越南目前的发展道路“开放式路线”,也被称为Doi Moi改革(译者注:越语Doi Moi意为革新),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它使越南在经历了战争与饥荒之后,达到了当前稳定的整体经济现状。现在越南面临的挑战是:不仅要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发展 越南 地区发展 全球化进程 可持续发展 消除贫困 经济现状 环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社会均衡:多民族互嵌社区交融的内在逻辑——以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村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罗明军 和光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3,共11页
多民族互嵌社区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缩影,探索多民族互嵌社区民族交融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推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本文运用动态社会均衡理论框架,以云南省贡山县多民族互嵌的丙中洛为例,从四个维度分析多民族互嵌社区和谐社会运行的内在... 多民族互嵌社区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缩影,探索多民族互嵌社区民族交融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推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本文运用动态社会均衡理论框架,以云南省贡山县多民族互嵌的丙中洛为例,从四个维度分析多民族互嵌社区和谐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首先,经济发展均衡既是各民族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也是外部支持发挥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均衡推动经济共同体的形成,奠定民族交融的基础条件。其次,以目标达成为共识,实现不同群体的“公共利益”,引领多民族互嵌社区的资源优化配置,建构社会和谐的交融格局。再次,不同主体的多维度整合,有效地协调区域内外的关系要素,推动资源、利益和价值观形成合力,有助于建构民族交融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最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建构了文化维系机理,共筑“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体系,通过文化维系保持持续动态社会均衡,保证民族交融系统的秩序稳定和正常运行。动态社会均衡剖析多民族互嵌社区民族交融的内在逻辑,既为促进学术界深入研究民族关系提供新思路,又为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社会均衡 多民族互嵌社区 民族关系 民族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的山地和民族生业
6
作者 尹绍亭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45,共6页
云南是中国西南边疆省份,地处东南亚半岛和西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理学者通常以红河为界而把云南分作两个部分:红河以东叫作滇东高原,以西则称滇西南山地。滇东高原和中国内地交通比较便利,秦汉时代便有汉族移民,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相... 云南是中国西南边疆省份,地处东南亚半岛和西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理学者通常以红河为界而把云南分作两个部分:红河以东叫作滇东高原,以西则称滇西南山地。滇东高原和中国内地交通比较便利,秦汉时代便有汉族移民,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相比之下,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民族文化,滇西南山地都远比滇东高原复杂和丰富。滇西南虽统称为山地,然而其间的地域差异也是很大的。大致划分,则有迪庆高原、怒江峡谷、南部山地、红河山地和东南山地五个地域。本文欲从地域研究的角度谈谈滇西南山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业的情况及其变迁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独龙族 怒江峡谷 刀耕火种农业 云南山地民族 民族生 滇东高原 滇西南 人与自然的关系 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筑“三江之门”民族文化生态园——记云南首届普米族“吾昔节”文化研讨会
7
作者 木基元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云南 普米族 文化研讨会 民族文化 生态文化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灵物探析
8
作者 桂莉梅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54-57,共4页
民居灵物作为原始宗教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神人沟通交流之中介 ,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广泛存在 ;表现为以各种原始崇拜为主的原始宗教观念 ,内涵丰富 ,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原始的、多样的。
关键词 云南 少数民族 民居灵物 原始宗教形态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人类的记忆——“云南民族古籍文化遗产展”特色分析
9
作者 谢沫华 杨莉 《中国博物馆》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本文总结云南民族古籍文化遗产展的成果及特色,旨在探索和总结民族、民间文化在博物馆中的展现形式。
关键词 民族古籍 文化遗产 特色分析 云南 记忆 人类 传承 民间文化 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10
作者 和少英 和光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156,共6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云南民族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专业,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该专业充分发挥民族类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民语人才。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该专业却一度陷入了生源数量严重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云南民族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专业,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该专业充分发挥民族类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民语人才。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该专业却一度陷入了生源数量严重不足、招生人数逐年下降的困境,专业学科建设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抓住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机遇,从2002年开始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先后与丽江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12个州、市、县签订了联合培养纳西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民族语言与文化保护传承人才的协议,形成了"学校+地方政府"合作培养少数民族语言专门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作出了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以纳西族服饰的流变和推广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木基元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8-70,共3页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纳西族服饰流变的研究和纳西族服饰的传承推广 ,为各民族服饰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一个范例。继承、创新是弘扬民族服饰文化的根本 ,要以文化互动的视角和观点 ,正确认识民族服饰的重要...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纳西族服饰流变的研究和纳西族服饰的传承推广 ,为各民族服饰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一个范例。继承、创新是弘扬民族服饰文化的根本 ,要以文化互动的视角和观点 ,正确认识民族服饰的重要价值 ,搞好舆论宣传 ,并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走与旅游同步发展的道路。从实际出发 ,采取分类指导、全面启动的原则 ,从而加快与世界的接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服饰 纳西族 传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杂志及其革命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木基元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9-84,共6页
《云南》杂志及其革命影响木基元1906年11月至1911年10月云南留日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的(云南)杂志,是“同时期仅次于(民报》的发行数字最高的一个革命刊物。”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同志曾高度评价说:“《云南... 《云南》杂志及其革命影响木基元1906年11月至1911年10月云南留日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的(云南)杂志,是“同时期仅次于(民报》的发行数字最高的一个革命刊物。”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同志曾高度评价说:“《云南》着重反对外国侵略”,“受到广大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清政府 吕志伊 李根源 留学生 辛亥革命 云南省 云南留日学生 中国近代史研究 滇越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云南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木基元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9-102,共4页
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化的载体,传承着许多重要的信息。作者通过对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的考察研究,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原则:历史文化名城的立法是首要的基础;科学规划是实施保护的前提;严格保护是永葆名城魅力的关键;发展利... 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化的载体,传承着许多重要的信息。作者通过对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的考察研究,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原则:历史文化名城的立法是首要的基础;科学规划是实施保护的前提;严格保护是永葆名城魅力的关键;发展利用是名城保护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遗产 保护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与重构:现代养老体系与少数民族传统养老文化互动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浩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0,共7页
现代养老体系的构建是在我国进入老年研究社会背景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尝试。现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养老体系已初步形成,制度措施层层推进,由于各地社会转型和发展变迁的程度不一,传统... 现代养老体系的构建是在我国进入老年研究社会背景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尝试。现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养老体系已初步形成,制度措施层层推进,由于各地社会转型和发展变迁的程度不一,传统养老存在区域性和民族性的差异,现代养老体系顶层设计与地区落实之间需要调适。现代养老体系嵌入到少数民族传统养老文化的场域与惯习,传统与现代、不同区域的养老文化观念、行为方式互动于养老的时空维度。从养老理念适应性转变、养老资源差异性优化以及养老模式区域性互鉴方面研究因地因时的重构区域性养老秩序,使其助力于现代养老体系有效贴合实际养老需求,提升在地方上的实践能力,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养老体系整体构建与协调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场域 养老惯习 养老秩序 时空互动 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中国民族文物的保护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沫华 起国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51-54,共4页
民族文物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应该受到珍视并得到强有力的保护。然而,新时期民族文物的消失、流失现象仍然显得十分突出,其原因在于对民族文物的概念、范围、分类、价值等一系列根... 民族文物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应该受到珍视并得到强有力的保护。然而,新时期民族文物的消失、流失现象仍然显得十分突出,其原因在于对民族文物的概念、范围、分类、价值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尚缺乏公允的、统一的认识。作者通过长期以来对民族文博工作积累的一点实际经验,对民族文物作了初步的界定和分类,并对民族文物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族文物 文物保护 分类 保护意识 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宁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41-242,共2页
本文从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民族识别功能、民族服饰与民间文化、民族服饰与民族心理几方面来阐述民族服饰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 民族 服饰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瑶族宗教服饰的内涵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鸣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92-95,共4页
文章认为 :原始信仰与道教的融合 ,是瑶族宗教文化的独有特征。进而指出瑶族神职人员“师公”、“道公”做法时的特殊着装 ,涵盖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意义 ,是其他民族中少见的宗教礼服 ,除了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外 ,对瑶族传统文... 文章认为 :原始信仰与道教的融合 ,是瑶族宗教文化的独有特征。进而指出瑶族神职人员“师公”、“道公”做法时的特殊着装 ,涵盖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意义 ,是其他民族中少见的宗教礼服 ,除了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外 ,对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瑶族 宗教服饰 内涵 宗教文化 宗教礼服 传统文化 审美价值 原始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物征集抢救工作刍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木基元 《中国博物馆》 1998年第1期38-43,共6页
关键词 民族文物 抢救工作 文物工作者 民族博物馆 民族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文物 田野调查 文物征集 中国民族学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对少数民族文物的保管保养
19
作者 吴松懿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39-240,共2页
本文以多年文物保管保养工作的经验为基础,认为民族文物具有民族、时代、质地三大特点,民族文物应按级别  分类为主、相同相近质地的文物归类存放为辅的分类保管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保养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文物 保管 特点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认同与文化挪借 被引量:4
20
作者 和少英 和光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183,共2页
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认识,体现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文化认同实际上就是对某种文化标志性的信仰、价值观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认同。文化认同是一个由表及里... 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认识,体现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文化认同实际上就是对某种文化标志性的信仰、价值观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认同。文化认同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渐发展的内化过程,亦可按其程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文化形式的认同,这是文化认同浅表层的;二是对文化规范与准则的认同,可被视为文化认同的中间层;三是对文化价值的认同,这就属于文化认同的核心层了。这三大层次的认同相互影响、交互作用并最终付诸社会实践,便构成了文化认同的整个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社会实践 内化过程 文化形式 文化规范 文化价值 交互作用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