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隧道穿越红层破碎带塌方处理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徐金峰
王皓正
周应新
刘志义
谢雄耀
-
机构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云南楚姚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
出处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2年第7期10-14,52,共6页
-
基金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云交科教便[2021]7号)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云交科教[2016]160号(四))。
-
文摘
由于红层岩体强软化性、低强度的特点,导致隧道穿越过程易发生险情。修建于滇中红层的陈家冲隧道在穿越局部破碎带时遭遇塌方,通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并辅以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塌方原因及变形特征,同时利用不同长度的锚杆对局部破碎带进行加固,探究最优锚杆组合形式。研究表明:隧道穿越破碎带时,需及时进行锚喷支护,通过限制破碎带内塑性区的发展以控制隧道变形;对同时存在局部破碎带和浅埋偏压作用的隧道,变形特征常由局部破碎带主导;对破碎带进行加固时,短锚杆仅发挥增强效用,长锚杆还可发挥悬吊效应,短锚杆与长锚杆组合对破碎带进行加固,可实现与全用长锚杆相近的沉降控制效果,从而达到对加固成本的控制。
-
关键词
隧道
红层破碎带
数值模拟
变形特征
加固机理
-
Keywords
tunnels
red bed fracture zone
numerical simulation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
分类号
U459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滇中红层软岩填料高路堤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梁小波
林威
徐金峰
刘志义
赵刚
-
机构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云南楚姚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
出处
《建筑施工》
2022年第9期2248-2251,共4页
-
基金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云交科教便[2021]7号)。
-
文摘
红层软岩填石料属于软质岩石,力学性质特殊,受水影响敏感。针对红层软岩填方高边坡稳定性问题,采用GeoStudio软件和Morgenstern-Price条分法,选取典型边坡断面,开展自然状态和降雨状态下高路堤稳定性分析,确定路堤的滑移范围及安全系数变化规律。分析得出:低强短时降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其潜在滑动面几乎不变;中强、高强和长时间降雨,会使得雨水入渗深度增加、坡面浅层基质吸力下降、抗剪强度降低,最终导致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降低;进行路堤填筑时,必须满足孔隙率小于临界孔隙率的要求,否则会导致渗透系数增大,使失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性增大。经过防水处理后,路堤稳定性有所提高,对边坡下部进行防水处理的稳定性控制效果较好。
-
关键词
红层软岩
高路堤
填料
稳定性
降雨
-
Keywords
red bed soft rock
high embankment
filler
stability
rainfall
-
分类号
U416.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红层软岩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数值模拟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张华
张文勰
徐晨
徐金峰
曾维成
黄太阳
-
机构
云南楚姚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云南交投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出处
《路基工程》
2022年第6期146-151,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0605100,2019YFC0605103)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云交科教便[2021]7号)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云交科教[2016]160号(四))。
-
文摘
依托云南楚姚高速公路红层软岩高填方路堤工程,建立典型边坡断面模型,对路堤工后长期沉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路面最大沉降和最大不均匀沉降随压实度的增大呈现出减小的趋势,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因此,适当增大填料的压实度,使用非饱和(最优含水率)状态的填料,可以较好地控制高填方路堤的长期沉降,达到规范要求的质量控制标准。同时,进行高填方区域堆载预压,完成路基早期工后沉降,可减少通车后的长期沉降。堆载高度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根据填方高度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堆载高度。
-
关键词
高填方路堤
红层软岩填料
长期沉降
数值模拟
压实度
含水率
堆载预压
-
Keywords
high-filled embankment
red-bed soft rock filler
long-term sett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degree of compaction
moisture content
preloading
-
分类号
U416.1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无中隔墙连拱隧道后行洞开挖优化控制技术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刘志义
徐金峰
张华
叶明果
-
机构
云南楚姚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出处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第18期41-43,共3页
-
基金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云交科教便〔2021〕7号)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云交科教〔2016〕160号(四)]。
-
文摘
无中隔墙连拱隧道建设技术是连拱隧道发展的新方向,在施工时取消了侧导洞和中导洞,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还保证了隧道的防排水独立。无中隔墙连拱隧道的后行洞开挖支护是保证隧道结构整体稳定的关键点,云南楚姚高速陈家冲隧道在后行洞开挖施工中采用部分区域人工机械开挖和爆破开挖结合的工艺,并在先行洞衬砌增设减震材料和其他减震措施等,保证了后行洞安全掘进和先行洞衬砌不被震裂。隧道现场振动监测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无中隔墙连拱隧道
爆破振动控制
设计优化
振动监测
-
分类号
U4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