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12种豆科灌木饲料中主要钙形态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何蓉 程雪斌 +2 位作者 尹家元 李钢 李红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5年第1期15-17,共3页
通过对云南12种豆科灌木饲料中的多种钙形态进行了分离提取, 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各形态钙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12个树种中有8个树种的可利用钙比率>29%, 其中木兰的无机钙含量>3 000mg/kg,可以作为动物补充钙的饲... 通过对云南12种豆科灌木饲料中的多种钙形态进行了分离提取, 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各形态钙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12个树种中有8个树种的可利用钙比率>29%, 其中木兰的无机钙含量>3 000mg/kg,可以作为动物补充钙的饲料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豆科灌木饲料 钙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枝干线虫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任玮 周德群 金昊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1年第3期59-63,共5页
通过全省普查和定点系统观察,并经室内分离鉴定表明:目前在云南省内尚未在云南松上发现松材线虫,仅在蒙自县西北勒乡云南松上分离出了拟松材线虫。结合云南省的生态环境条件,对松材线虫潜在威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 拟松材线虫 云南松 纵坑切梢小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纵坑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蠹害木上的分布 被引量:3
3
作者 舒凝碧 朱翔 蒋昭龙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1年第3期52-53,共2页
经对36株蠹害木作解析,发现纵坑、横坑切梢小蠹虫在云南松蠹害木上的虫种分布、虫口密度,因危害程度——枯萎木、濒死木和树木部位不同而异。林内衰弱的松树先受纵坑切梢小蠹的侵害,导致松树成片枯死主要是后来侵害的横坑切梢小蠹虫。
关键词 云南松 松纵坑切梢小蠹 松横坑切梢小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热区几种人工幼林的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蒋云东 曾芳群 +3 位作者 王达明 杨绍增 周凤林 唐社云 《云南林业科技》 CAS 1997年第1期26-32,共7页
1993~1995年,在云南省普文热带树木园内,选择4种人工纯林,5种混交林,3种天然林(对照)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包括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等的含量。结果0~60cm土层的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多呈下降趋势... 1993~1995年,在云南省普文热带树木园内,选择4种人工纯林,5种混交林,3种天然林(对照)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包括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等的含量。结果0~60cm土层的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多呈下降趋势,除有效磷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热区 人工幼林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发生量预测预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宏屏 蒋昭龙 +4 位作者 李丽莎 赵兴贵 梁学源 马素珠 蒋跃宏 《云南林业科技》 CAS 1997年第2期57-66,共10页
1992~1995年在玉溪市北城镇刺桐关办事处石狗头村,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及试验研究,得出小蠹成虫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方法,即应用有效虫口基数法测报下一代小蠹成虫发生量,准确率达85%以上。并初步建立了... 1992~1995年在玉溪市北城镇刺桐关办事处石狗头村,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及试验研究,得出小蠹成虫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方法,即应用有效虫口基数法测报下一代小蠹成虫发生量,准确率达85%以上。并初步建立了小蠹发生量的曲线回归测报模型:Y=0.129408864X0.987916542,相关因子为云南松受害株率,用于测报越冬代及下一代成虫发生量;多元回归测报模型:Y=-79.0526+0.4504X1+5.3367X2+0.1718X3±0.25,相关因子是越冬虫口基数,4月上旬温度、雨量,用于测报下一代成虫发生量:二元回归测报模型:Y=-0.6282+0.0415X1+0.1192X2±1.5,相关因子是林木受害株率,用于测报越冬代及下一代小蠹成虫发生量。上述模型准确率均达80%以上,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坑切梢小蠹 成虫发生量 预测 云南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云南松物候测报松纵坑切梢小蠹发生期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槐可跃 李丽莎 +1 位作者 周楠 朱国顺 《云南林业科技》 CAS 1997年第2期72-77,共6页
1994~1995年,在大理州祥云县下庄乡云南松中龄林内选定30株样木,进行云南松物候与相应小蠹虫虫情观察。结果为:发生期与物候的相关值为0.9732,发生期与温度的相关值为0.8805,发生期与湿度的相关值为0.8... 1994~1995年,在大理州祥云县下庄乡云南松中龄林内选定30株样木,进行云南松物候与相应小蠹虫虫情观察。结果为:发生期与物候的相关值为0.9732,发生期与温度的相关值为0.8805,发生期与湿度的相关值为0.8886。因此利用物候作为发生期的测报指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纵坑切梢小蠹 发生期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扬飞期测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宏屏 蒋昭龙 +3 位作者 赵兴贵 梁学源 马素珠 蒋跃宏 《云南林业科技》 CAS 1997年第2期67-71,共5页
1992~1994年在玉溪市刺桐关林区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据系统观测,成虫梢转干历期约143天;干转梢历期约为129天;梢转干的高峰期为每年的1月24日~2月10日,计18天,期间累计成虫数占总... 1992~1994年在玉溪市刺桐关林区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据系统观测,成虫梢转干历期约143天;干转梢历期约为129天;梢转干的高峰期为每年的1月24日~2月10日,计18天,期间累计成虫数占总虫数的66.65%;干转梢高峰为每年的5月5~25日,计21天,期间累计成虫数占总虫数的64.56%。为便于监测测报,对成虫梢转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坑切梢小蠹 成虫扬飞期 预测 云南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无性系种子园植株的生长发育和结实规律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富强 黄永祥 +4 位作者 张植中 张泽 杜迅 高义 戈立人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3年第3期12-19,共8页
通过对一平浪云南松无性系种子园的植株发育状况和结实规律的分析研究得出,嫁接树主要表型因子之间,以及这些因子与结实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都受控于嫁接年龄。不同嫁接年龄的植株结实量差异显著,结实量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通过对一平浪云南松无性系种子园的植株发育状况和结实规律的分析研究得出,嫁接树主要表型因子之间,以及这些因子与结实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都受控于嫁接年龄。不同嫁接年龄的植株结实量差异显著,结实量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初植间距小,树冠过早郁闭,降低结实量。球果的大小影响种子产量和播种品质,不同无性系的嫁接植株球果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种子园 无性系 结实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嫁接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富强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89年第4期1-12,共12页
建立云南松无性系嫁接种子园过程中的嫁接技术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针叶树的嫁接,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鉴于云南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其它针叶树种嫁接的技术和经验。为此,从1972年至1986年。
关键词 嫁接技术 云南松 嫁接成活率 砧木嫁接 针叶树种 髓心 优树 采穗 嫁接部位 嫁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扬飞期测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宏屏 蒋昭龙 +3 位作者 赵兴贵 梁学源 马素珠 蒋跃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5年第1期52-56,共5页
1992-1994年在玉溪市刺桐关林区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越冬成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据系统观测,成虫梢转干历期约143天;干转梢历期约为129天;梢转干的高峰期为每年的1月24日~2月10日,计18天,期间累计成虫数... 1992-1994年在玉溪市刺桐关林区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越冬成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据系统观测,成虫梢转干历期约143天;干转梢历期约为129天;梢转干的高峰期为每年的1月24日~2月10日,计18天,期间累计成虫数占总虫数的66.65%;干转梢高峰为每年的5月5~25日,计21天,期间累计成虫数占总虫数的64.56%。为便于监测测报,对成虫梢转干、干转梢过程中当地林木相应的物候期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坑切梢小蠹 成虫扬飞期测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森林火灾火源因素的R型因子分析研究
11
作者 郎南军 刘景岳 肖汝炽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0年第4期60-66,59,共8页
在微机上应用多元分析范畴的R型因子分析方法,对云南火险季节的诸多森林火源因素进行寻求基本结构、简化观测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将最后得出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各地、州、市的森林火源因子得分值进行排序和系统聚类,划分出全省森林火源... 在微机上应用多元分析范畴的R型因子分析方法,对云南火险季节的诸多森林火源因素进行寻求基本结构、简化观测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将最后得出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各地、州、市的森林火源因子得分值进行排序和系统聚类,划分出全省森林火源的区域分级管理类型。为建立微机云南森林火源预测预报的区域分级管理系统作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森林火灾 因子得分 因子载荷矩阵 系统聚类 火险季节 分级管理 主因子 观测系统 分析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农业抗病育种研究近况
12
作者 蔡金兰 张中义 +1 位作者 王学英 张立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本文报道云南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和甘蔗等五大作物及其重要病害,如稻瘟病、稻白叶枯病、玉米大斑病、小麦锈病、油菜白锈病和甘蔗眼斑病的病菌生理小种、品种抗病性、抗病育种及抗性遗传分析等的近5~10年的研究近况.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玉米 抗病性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松毛虫病毒资源及其应用
13
作者 陈世维 陈尔厚 +2 位作者 索启恒 段兆尧 胡光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2年第4期48-51,共4页
云南省从1984年—1991年,先后应用推广松毛虫CPV病毒防治文山和云南松毛虫37283亩,当年防效70.4—92.8%,持续感染明显。文山松毛虫CPV病毒致病力强,毒力稳定,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具有传递感染的作用,是我省松毛虫综合管... 云南省从1984年—1991年,先后应用推广松毛虫CPV病毒防治文山和云南松毛虫37283亩,当年防效70.4—92.8%,持续感染明显。文山松毛虫CPV病毒致病力强,毒力稳定,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具有传递感染的作用,是我省松毛虫综合管理中控制松毛虫种群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病毒资源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天牛名录(四)及部分中国新记录
14
作者 蒋书楠 李丽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86年第1期53-58,共6页
为查清我省天牛科昆虫种类、分布、为害,以利于防治、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几年来笔者陆续进行了天牛科昆虫的整理和鉴定工作。已发表三份名录,包括锯天牛亚科23种,幽天牛亚科9种,花天牛亚科6种,天牛亚科97种,瘦天牛亚科2种。本文仍为... 为查清我省天牛科昆虫种类、分布、为害,以利于防治、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几年来笔者陆续进行了天牛科昆虫的整理和鉴定工作。已发表三份名录,包括锯天牛亚科23种,幽天牛亚科9种,花天牛亚科6种,天牛亚科97种,瘦天牛亚科2种。本文仍为天牛亚科,共记载41属,96种。其中中国新记录5种,云南新记录2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科 新记录 寄主 天牛属 云南 虎天牛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边云南石梓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俊武 王达明 +2 位作者 杨绍增 王寿文 白云旺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2年第2期27-31,共0页
1984年将云南石梓自西双版纳引种到屏边县,包括种子育苗、插扦育苗以及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海拔的造林试验,结果在海拔650公尺以下地区获成功,生长快,病虫害少,可以作为该地区重要造林树种推广。
关键词 云南石梓 屏边县 引种试验
全文增补中
云南松林施肥对防治纵坑切梢小蠹虫作用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跃宏 赵兴贵 +3 位作者 梁学源 马素珠 刘宏屏 蒋昭龙 《云南林业科技》 CAS 1997年第2期104-106,共3页
1994年和1995年在玉溪市北城镇刺桐关办事处石狗头村,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危害的云南松林中,进行了施肥试验。施肥后的云南松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平均下降22.69%和33.7%,而未施肥的云南松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平均... 1994年和1995年在玉溪市北城镇刺桐关办事处石狗头村,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危害的云南松林中,进行了施肥试验。施肥后的云南松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平均下降22.69%和33.7%,而未施肥的云南松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平均下降11.73%和18.3%,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实际平均下降10.96%和15.4%。试验证明,通过施肥,增强树势,能提高云南松对纵坑切梢小蠹虫危害的抵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纵坑切梢小蠹虫 施肥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云南松香产品深加工的发展
17
作者 刘嘉宝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2年第1期62-63,共0页
我省松香生产近年来发展迅速,总产量约二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左右,预计八五期间将发展到三万吨以上。由于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常滞销几千上万吨。若不开发新用途将会给我省松香生产的发展带来不利。本文提出用廉价松香为原料,开发我省... 我省松香生产近年来发展迅速,总产量约二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左右,预计八五期间将发展到三万吨以上。由于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常滞销几千上万吨。若不开发新用途将会给我省松香生产的发展带来不利。本文提出用廉价松香为原料,开发我省松香产品深加工的方阳和具体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 产品深加工
全文增补中
滇西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半同胞子代测定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强 常恩福 +4 位作者 董福美 范国才 尹嘉庆 张家国 王建林 《云南林业科技》 CAS 1997年第1期9-21,共13页
以腾冲古永林场所设的9个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固定样地为参试单元,设大理、保山商品种作对照,进行滇西地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半同胞子代测定试验。经7年试验,探讨了子测林生长、材质、结实诸性状的关系;估算了优良林分子代初期的... 以腾冲古永林场所设的9个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固定样地为参试单元,设大理、保山商品种作对照,进行滇西地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半同胞子代测定试验。经7年试验,探讨了子测林生长、材质、结实诸性状的关系;估算了优良林分子代初期的实际遗传增益和主要遗传参数。结果显示:该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7年生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实际增益分别达到:37.49%、65.60%、219.84%和269.57%;遗传增益分别为:20.14%、40.46%、107.11%和59.79%,已远远超过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遗传增益3%的攻关考核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天然优良林分 子代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山楂的育苗技术
19
作者 李福绵 黄汝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1年第4期49-51,共3页
本文介绍了云南山楂的育苗技术。1984年以来,云南省林科院利用反复浸晒与湿沙层积贮藏相结合方法进行种子处理,突破了云南山楂发芽难关,使播种出苗率达90%,平均成苗率达85%以上。为云南山楂生产上大面积播种育苗闯出了新路。
关键词 云南山楂 繁殖技术 种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热区27个用材树种山地栽培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云南省林科院热区造林课题组 王达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0年第4期1-9,共9页
这项试验是“云南热区造林树种选择及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的一个部分。1973年我国南方12省区组织协作进行优良速生珍贵树种调查研究,云南省林科院成立课题组在全省热区开展调查,历时9年,筛选出91个树种。1977年开始作栽培试验,至今已有1... 这项试验是“云南热区造林树种选择及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的一个部分。1973年我国南方12省区组织协作进行优良速生珍贵树种调查研究,云南省林科院成立课题组在全省热区开展调查,历时9年,筛选出91个树种。1977年开始作栽培试验,至今已有14年。本文仅就其中一些栽培年限较长的27个主要用材树种进行总结。一、试验地概况栽培试验在普文林场进行。其位于西双版纳州北部,东经101°6′,北纬22°25′,海拔800—1354米。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在气候区划上恰处于北热带与南亚热带的交界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材树种 云南热区 山地栽培 造林树种选择 普文 气候区划 珍贵树种 千果榄仁 栽培年限 马尖相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