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民族图腾文化的多元结构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朱堂锦
-
机构
云南曲靖教育学院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3-41,共9页
-
文摘
中国民族的图腾文化具有偶然性、可变性、多元性的特点,其中最令人感到迷惘和困惑的是它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主要表现为各民族图腾文化的结构不是单一的、平面的、孤立的,而是多元的、立体的、犬牙差互的。我们整个中国民族的图腾文化,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呈现出五彩缤纷、纵横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结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越演越复杂,越变越模糊,以至令今天的研究者感到眼花瞭乱。诚然,要想准确。
-
关键词
图腾文化
原始图腾
各民族
图腾崇拜
龙蛇图腾
彝族
西南少数民族
血缘关系
氏族部落
北方民族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万物与我为一——新探《琵琶行》艺术魅力之所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朱堂锦
-
机构
云南曲靖教育学院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4-48,共5页
-
文摘
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出,不仅当即席卷宫庭巷闾,而且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唐宣宗早有“胡儿能唱《琵琶篇》”(《吊乐天》)之赞,清张维屏又有“一曲琵琶说到今”(《琵琶亭》)之叹。诗篇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长期以来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而大凡品评《琵琶行》的人都往往离不开“情致曲尽”(王若虚语)之说,可这种情感究竟是怎样传达出来的则很少有人去问津。要了解诗篇情感传达的方式及其艺术效果,就不能不研究诗人对移情的运用。
-
关键词
艺术魅力
琵琶行
白居易
情感交流
移情作用
艺术效果
演奏者
传达
音乐形象
王若虚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典雅:中国传统的语言风格
- 3
-
-
作者
朱堂锦
-
机构
云南曲靖教育学院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3-59,共7页
-
-
关键词
书面语言
艺术表现手法
语言风格
中国传统
《诗经》
语言形式
中和之美
现实主义
规范化
孔子
-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语言“逻辑背后的东西”是什么
- 4
-
-
作者
朱堂锦
-
机构
云南曲靖教育学院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7-73,共7页
-
-
关键词
语境意义
审美意义
中华语言
逻辑
艺术语言
“爱”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语言环境
语词符号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几个问题
- 5
-
-
作者
许鲁州
-
机构
云南曲靖教育学院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11-13,共3页
-
文摘
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几个问题许鲁州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广义说,它是有别于世界其它国家、民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形式;从狭义说,它是由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创立或继承发展的宗教形式。宗教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是一种普遍而...
-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宗教组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新时期
相适应
信教群众
民族宗教
边疆民族
文明建设
-
分类号
D63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整齐:语言传统的形式之美
- 6
-
-
作者
朱堂锦
-
机构
云南曲靖教育学院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17,共9页
-
-
关键词
黑格尔
语言传统
《美学》
统一体
一般
美感
同一
东西
重复
形式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德育课教学中的“民主教学”
- 7
-
-
作者
欧阳士汪
-
机构
云南曲靖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1-43,共3页
-
文摘
德育课,不论是中小学青少年修养,还是大学的思想品德修养,都要使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为学生所接受,而且应转化为学生的道德意志和行为习惯。因此,德育课教师经常思考和受到考验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教学内容使学生入脑见行。为此,我认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将民主机制引入教学过程,这是一条必要而且可行的途径。
-
关键词
民主教学
德育课教学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
社会主义
德育教师
心理环境
民主机制
道德原则
道德意志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