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程思根 李畅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期34-35,共2页
目的讨论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使用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对照组使用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讨论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使用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对照组使用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73±1.51)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06±2.01)min;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上消化道息肉患者使用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电凝电切 上消化道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内镜下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帆 张渊智 +4 位作者 高燕云 黄敏 高慧芳 聂静 罗志刚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在慢性胰腺炎(CP)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9月~2011年12月该院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的32例CP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完成ERCP诊治共45例次,内镜治疗后腹痛近期症状缓解率82.76%,平均随... 目的探讨内镜在慢性胰腺炎(CP)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9月~2011年12月该院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的32例CP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完成ERCP诊治共45例次,内镜治疗后腹痛近期症状缓解率82.76%,平均随访36.9个月(2~90个月),腹痛远期症状缓解率65.5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1例,病死率为0。结论 ERCP是CP的重要诊治手段,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根治前后胃粘膜Gas、SS、SP变化及G、D、EC_1细胞图像定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宇民 董树强 +4 位作者 李保刚 宣昆生 赖苇 曹丽玲 刘玉梅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55-57,共3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HP感染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HP根治前后胃粘膜中胃肠激素Gas、SS、SP及G、D、EC1细胞变化和其相关性。方法 :1997年 3月~ 1999年 12月对 10 2例HP感染的病人 ,HP根治前后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及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定量分... 该研究旨在探讨HP感染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HP根治前后胃粘膜中胃肠激素Gas、SS、SP及G、D、EC1细胞变化和其相关性。方法 :1997年 3月~ 1999年 12月对 10 2例HP感染的病人 ,HP根治前后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及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定量分析Gas、SS、SP含量和G、D、EC1细胞密度、灰度。结果 :HP阳性的三组病人经药物治疗根治后胃粘膜Gas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SS、SP含量较治疗前升高 (P<0 .0 1,P <0 .0 5 )。图像定量分析示HP根治前后胃粘膜G、D、EC1细胞密度显著降低 (P <0 .0 5 ) ,D、EC1细胞灰度增加 (P <0 .0 5 )。结论 :三组病人HP根除后胃粘膜Gas减少 ,G细胞灰度降低 ,SS、SP升高 ,D、EC1细胞灰度增加 ,细胞分泌颗粒变化与粘膜相应激素变化呈正相关。提示HP感染干扰了这些激素分泌释放的调控 ,可能是HP相关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之一。根除HP后SS、SP升高 ,Gas降低纠正HP感染所致的这些激素分泌释放紊乱 ,可能是HP根除后溃疡复发率降低的原因之一。在HP根除前SP ,EC1细胞灰度降低 ,根除后升高 ,提示SP抑制胃泌素分泌释放 ,而对生长抑素无抑制作用 ,具有胃粘膜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粘膜 胃泌素 生长抑素 P物质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