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小江断裂东支活动性分析及工程场地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迎法 曲亚明 +3 位作者 牟儒 赵鑫 许汉华 吴中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1-261,共11页
小江断裂延伸长、次生断裂交错分布多,使得区域内重大工程难以避免活动断裂带的影响,因此活动断裂的活动强弱以及场地稳定性是区域重大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稳定性问题。为了查清活动断裂对公路工程场地的影响,笔者等基于小江断裂地... 小江断裂延伸长、次生断裂交错分布多,使得区域内重大工程难以避免活动断裂带的影响,因此活动断裂的活动强弱以及场地稳定性是区域重大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稳定性问题。为了查清活动断裂对公路工程场地的影响,笔者等基于小江断裂地质构造背景,充分利用既有研究成果资料,重点研究区域构造环境和断裂特征,通过地质调绘、物理探测、年代学测试,结合对前人资料的系统梳理,计算分析了小江断裂中段东支活动速率,初步判定断裂活动程度;并综合考虑断裂活动性、地震烈度、岩体特性等因素,对工程场地稳定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小江断裂东支平均水平位移速率为6.6 mm/a,判定为强活动断裂,区域工程场地稳定性划分为极不稳定区;认为强烈活动性断裂两侧各10 km区域内对工程的影响最为严重,为公路工程场地选址和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小江活动断裂 滑动速率 断裂活动强度 场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瓶颈注意力的孪生残差网络滑坡变化检测
2
作者 方留杨 杨昌浩 +3 位作者 舒东 杨学昆 陈兴通 贾志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113,共7页
中国西南地区多山地、高原,滑坡易发多发,利用遥感技术及时获取滑坡信息对于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滑坡检测方法精度不足,以及在道路、建筑等其他地物干扰的情况下易发生误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瓶颈注意力的孪生残差网络... 中国西南地区多山地、高原,滑坡易发多发,利用遥感技术及时获取滑坡信息对于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滑坡检测方法精度不足,以及在道路、建筑等其他地物干扰的情况下易发生误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瓶颈注意力的孪生残差网络滑坡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孪生的残差编码器分别提取不同时期遥感影像的特征信息,并在跳跃连接中引入瓶颈注意力模块以突出滑坡目标,最后使用重复卷积与上采样恢复空间维度,完成滑坡识别并输出识别结果;使用自制的九寨沟滑坡数据集对提出的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滑坡检测方法相较于原始算法各项指标均有提升,与其他变化检测模型相比,该模型有着更低的误判率和更准确的滑坡细节识别结果;同时使用鲁甸地震滑坡数据集进行测试,该方法同样取得了最高的识别精度。综上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完成高精度大范围的滑坡灾害检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信息提取 遥感影像 变化检测 U-net 深度学习 九寨沟滑坡 鲁甸地震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特征融合的复杂环境下滑坡检测方法
3
作者 方留杨 杨昌浩 +3 位作者 舒东 杨学昆 陈兴通 贾志文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100,共10页
我国西南地区滑坡灾害十分发育,利用遥感影像准确获取滑坡信息对于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复杂环境下由于遥感影像背景噪声的影响,传统的滑坡遥感检测方法易出现误识别现象。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特征融合的复杂环境下滑坡识别网络(... 我国西南地区滑坡灾害十分发育,利用遥感影像准确获取滑坡信息对于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复杂环境下由于遥感影像背景噪声的影响,传统的滑坡遥感检测方法易出现误识别现象。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特征融合的复杂环境下滑坡识别网络(dual-fusion landslide detection network,DLDNet),可有效提高复杂环境下的滑坡检测精度。首先,在现有滑坡样本的基础上,使用数据增强方法模拟复杂环境下的滑坡样本;其次,采用ConvNeXt作为DLDNet的特征提取网络以提取更多复杂的滑坡特征;然后,引入使用可变形卷积改进的注意力模块聚焦滑坡信息;最后,设计了一种双重融合特征金字塔网络(dual-fusion feature pyramid network,DFPN)来充分融合不同尺度和不同感受野之间的特征信息。实验表明,DLDNet模型的边界框和分割平均精度(average precision,AP)可分别达56.9%和52.5%,与基线模型(Mask R-CNN)相比分别提高了10.4和10.7百分点,与其他滑坡检测模型相比,该模型有着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更低的误判率。该方法能对复杂环境下的滑坡进行精确检测,可为滑坡灾害快速识别和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目标识别 滑坡提取 深度学习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侵蚀因素驱动下公路施工期生态安全模型构建方法
4
作者 方留杨 贾志文 +2 位作者 吴昊 王恒威 杨昌浩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3-2036,共14页
公路施工扰动导致区域土壤侵蚀加重,生态安全风险上升。针对当前公路施工中土壤侵蚀导致的生态风险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不足问题,开展土壤侵蚀因素驱动下公路施工期生态安全模型构建方法研究。选取影响土壤侵蚀的降水、植被覆盖等自然因... 公路施工扰动导致区域土壤侵蚀加重,生态安全风险上升。针对当前公路施工中土壤侵蚀导致的生态风险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不足问题,开展土壤侵蚀因素驱动下公路施工期生态安全模型构建方法研究。选取影响土壤侵蚀的降水、植被覆盖等自然因素,施工扰动和人工活动强度等人工因素,以潜在经济损失和保护区等级等作为受体重要性指标建立模型,并创新提出结合地理探测器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模型指标进行优化和赋权。以滇西南地区某公路施工区域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利用地理探测器与AHP结合,在保证关键指标的前提下对指标进行筛选,优化指标数量,指标数量减少约30%。筛选后关键指标权重上升,生态风险探测灵敏度上升,同时模型赋权工作量减少,效率提高约60%。本文方法可为公路施工期因土壤侵蚀引发的生态安全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土壤侵蚀 生态安全模型 地理探测器 公路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主要盆地地下水水质监测与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高瑜 张华 +4 位作者 康晓莉 周俊蓉 武红梅 刘海峰 叶咸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2-552,共11页
云南省的高原山间盆地是重要的水源汇集区,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对水环境影响和变化具有指标意义的环境水文地质单元。文章阐述了云南省高原主要山间盆地地下水质监测概况,并依据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按照孔隙水、裂隙水、岩... 云南省的高原山间盆地是重要的水源汇集区,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对水环境影响和变化具有指标意义的环境水文地质单元。文章阐述了云南省高原主要山间盆地地下水质监测概况,并依据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按照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三种地下水类型进行了水质评价。通过数据统计法、Piper三线图、小波神经网络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云南省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地下水化学类型种类复杂多样,以HCO_(3)-Ca·Mg、HCO_(3)-Ca型为主。氨氮、锰、氟化物、硝酸根离子等含量超标率较高,是导致地下水水质超标的主要指标,不同污染指标的污染来源不同,主要为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云南高原主要盆地水质总体上呈稳定趋势,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地下水质 地下水监测 污染指标 高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AP-RF模型的不同路面状态下山区高速公路路表温度实时估计
6
作者 苏宇 李京阳 +2 位作者 熊昌安 岳松 杨文臣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553,共9页
为实现山区高速公路路表温度的实时精准预估,以云南省麻昭高速公路2年的分钟级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SHAP归因分析法筛选重要特征参数组合作为模型输入,采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RFR)构建不同路面状态下的山区高速公路路表温度实时估计模型,... 为实现山区高速公路路表温度的实时精准预估,以云南省麻昭高速公路2年的分钟级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SHAP归因分析法筛选重要特征参数组合作为模型输入,采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RFR)构建不同路面状态下的山区高速公路路表温度实时估计模型,并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多元线性回归(MLR)等经典模型进行对比,综合分析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表明:①干燥和潮湿两种路面状态下的交通气象特征对路表温度的贡献重要度排序不尽相同;②干燥状态下的模型最佳输入组合为气温+时间+相对湿度+气压,潮湿状态下的模型最佳输入组合为气温+气压+时间+相对湿度+湿滑系数;③相较于3个比较模型,SHAP-RF模型的预估效果最佳,在干燥和潮湿状态下的MAE分别为1.046℃和0.367℃。研究成果可为山区高速公路低成本交通气象环境智能感知与冰雪灾害防治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路表温度 SHAP归因分析 随机森林回归 多维气象因素 山区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泸腾公路高黎贡山深埋隧道工程地质特征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7
作者 王迎法 牟儒 +3 位作者 赵鑫 杜谨益 罗术 吴中海 《工程地质学报》 2025年第5期2028-2039,共12页
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其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横穿高黎贡山的深埋隧道,可能面临高地温、高地应力、活断层、岩爆、大变形和涌水突泥等多种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基于在建高黎贡山超长深埋公路隧道的地质调绘和工程勘察资料,对该隧... 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其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横穿高黎贡山的深埋隧道,可能面临高地温、高地应力、活断层、岩爆、大变形和涌水突泥等多种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基于在建高黎贡山超长深埋公路隧道的地质调绘和工程勘察资料,对该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特征和主要不良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发现,隧道工程区的主要断裂控制了区内的主要岩体分布、水热活动带以及地下水的循环演化等,并导致深埋隧道穿越断裂带时可能遭遇断裂涌水和高温热害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综合分析认为,高温热害是制约隧道建设的最关键因素,导致高地温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活动和活动断裂作用,其中最容易出现热害的部位是断裂导水带和岩性接触带。其次是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高地应力问题,尤其是在隧道埋深超过620m的段落存在中等岩爆风险,局部可能存在高岩爆风险。该研究结果可为更好地认识类似工程地质环境下的深埋隧道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 深埋隧道 断裂带 高温热害 高地应力 岩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高速公路逐时路表温度LSTM预测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戴秉佑 杨文臣 +2 位作者 戢晓峰 周林义 房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4,共9页
为提高冬季路表温度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维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冬季路表温度逐时预测模型,以小时路表温度为模型输出,综合考虑多维气象因素的累积影响和路表温度的周期性,采用滑动窗口构造输入特征矩阵;构建路表温度LSTM... 为提高冬季路表温度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维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冬季路表温度逐时预测模型,以小时路表温度为模型输出,综合考虑多维气象因素的累积影响和路表温度的周期性,采用滑动窗口构造输入特征矩阵;构建路表温度LSTM逐时预测模型,通过深度学习高效逼近具有复杂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路表温度,并以江苏省宁宿徐高速公路、云南省麻昭高速公路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随机森林(RF)模型和BP神经网络相比,LSTM路表温度逐时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在宁宿徐高速、麻昭高速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303、0.295、0.543和0.581、0.694、0.833,预测值与观测值绝对误差位于[0,1)℃之间的占比为93%和89%。LSTM模型能准确捕捉路表温度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在阴雨天和晴朗天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模型鲁棒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路表温度 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 逐时预测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生成对抗网络的滑坡影像集超分辨率重建 被引量:2
9
作者 方留杨 刘天逸 +3 位作者 赵鑫 吴昊 贾志文 曾珍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1,共7页
针对高分遥感影像用于滑坡智能识别缺少高清训练集的问题,在组建高清滑坡训练集过程中,为充分利用低分辨率滑坡影像,本文采用基于增强型生成对抗网络模型(ESRGAN)实现了低分辨率滑坡影像集超分辨率重建。ESRGAN模型在SRGAN模型基础上,... 针对高分遥感影像用于滑坡智能识别缺少高清训练集的问题,在组建高清滑坡训练集过程中,为充分利用低分辨率滑坡影像,本文采用基于增强型生成对抗网络模型(ESRGAN)实现了低分辨率滑坡影像集超分辨率重建。ESRGAN模型在SRGAN模型基础上,通过移除批归一化层、加入多级残差网络与残差缩放系数,提升了生成器的特征提取性能与稳定性,并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基于毕节滑坡影像集与云南南景高速公路滑坡影像集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迁移学习的ESRGAN模型在峰值信噪比(PSNR)与结构相似性(SSIM)方面获得更高得分,超分辨率重建取得更优结果。本文研究结果为获取滑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影像集 生成对抗网络 超分辨率重建 多级残差网络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层堆积体软弱夹层形成中的水-岩(土)化学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劲松 杨红 +1 位作者 叶咸 王双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146,共5页
红层堆积体内软弱夹层的形成过程是一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分析红层堆积体内部水-岩(土)化学作用是了解软弱夹层形成过程的有效手段。以大型红层堆积体滑坡——关平古滑坡为例,在地质调查及取样、ESR地质测年、X射线衍射分析、地下水水质... 红层堆积体内软弱夹层的形成过程是一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分析红层堆积体内部水-岩(土)化学作用是了解软弱夹层形成过程的有效手段。以大型红层堆积体滑坡——关平古滑坡为例,在地质调查及取样、ESR地质测年、X射线衍射分析、地下水水质分析及物理力学试验的基础上,对红层堆积体内部水-岩(土)化学作用特征、软弱夹层成因及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古滑坡及其软弱夹层基本是同一时期产物,软弱夹层主要矿物为黏土矿物,在矿物成分上二者具有同源性;软弱夹层是红层堆积体发生水-岩(土)化学反应后的产物向过水断面富集形成的,软弱夹层的厚度与水-岩(土)化学反应时间成正比;物理力学试验表明软弱夹层属于红层堆积体中的易滑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水-岩(土)化学作用 矿物成分 红层堆积体 古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均值异质性的高原山区公路责任事故严重度风险因素辨识
11
作者 刘德敬 高银钧 +2 位作者 田毕江 谢世坤 王洪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24-4032,共9页
为明晰高原山区高速公路事故严重度的影响因素及差异,量化事故数据异质性对事故严重度的交互影响效应,基于云南省某高原山区高速公路550起有责交通事故数据,从责任驾驶员、责任车辆、道路特征和责任事故特性4个方面选取潜在特征变量,采... 为明晰高原山区高速公路事故严重度的影响因素及差异,量化事故数据异质性对事故严重度的交互影响效应,基于云南省某高原山区高速公路550起有责交通事故数据,从责任驾驶员、责任车辆、道路特征和责任事故特性4个方面选取潜在特征变量,采用固定参数有序Probit模型和随机参数有序Probit模型,构建考虑均值异质性的高原山区高速公路责任事故的严重度分析模型,并采用边际弹性系数量化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事故严重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缓和曲线、有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轻型货车、重型货车、多车、下坡以及曲线路段7个因素显著影响责任事故严重度。“驾驶员存在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和“重型货车”的估计系数分别是服从(0.375,0.201)和(0.531,0.988)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总体导致死亡及重伤事故的概率分别增大6.15%和9.61%;当驾驶员在曲线路段存在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时,重伤或死亡事故概率增大6.54%。当重型货车在缓和曲线路段发生碰撞时,重伤或死亡事故概率会降低8.37%,重型货车因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发生重伤或死亡事故概率会降低9.95%,而当重型货车与小客车碰撞时,重伤或死亡事故的严重度可能性会增大12.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事故严重度 随机参数模型 均值异质性 高原山区高速 责任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Al-5.0Mg-2.2Si-0.6Mn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肖天祥 李薇 +1 位作者 王亚东 隋育栋 《热加工工艺》 2025年第20期201-205,共5页
通过改变稀土Ce含量,研究了其对Al-5.0Mg-2.2Si-0.6Mn合金组织及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元素的加入能显著影响合金组织,随着Ce元素的增加,合金二次枝晶臂间距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Ce元素能够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随合金中Ce... 通过改变稀土Ce含量,研究了其对Al-5.0Mg-2.2Si-0.6Mn合金组织及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元素的加入能显著影响合金组织,随着Ce元素的增加,合金二次枝晶臂间距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Ce元素能够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随合金中Ce元素含量的增加,合金耐腐蚀性能先增加后下降。当Ce元素含量为0.15wt%时,合金具有最优的耐腐蚀性能。当Ce元素添加过多时,合金中生成的粗大脆性稀土相严重降低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5.0Mg-2.2Si-0.6Mn合金 稀土Ce 二次枝晶臂间距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