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场对挺水植物菰生理性状、基质酶活性及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郭凤倩 赵兴杰 +3 位作者 刘云根 杨思林 徐超 文明发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598,共9页
为提高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分别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VFCW系统)和磁场强化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M-VFCW系统),通过测定湿地系统进出水理化指标、挺水植物菰(Zizania latifolia)生理指标及基质酶活性,探究磁场对人工湿地净化... 为提高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分别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VFCW系统)和磁场强化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M-VFCW系统),通过测定湿地系统进出水理化指标、挺水植物菰(Zizania latifolia)生理指标及基质酶活性,探究磁场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植物及基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磁场能提高人工湿地对总磷(TP)、铵氮(NH_(4)^(+)-N)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50.70%、91.16%、59.48%,且对NH_(4)^(+)-N的去除效果最为显著,提升了46.89%。②磁场的施加有利于植物生长,相较于VFCW系统,M-VFCW系统菰的净光合速率(Pn)、株高和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35%、8.55%、9.92%,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③M-VFCW系统上层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VFCW系统(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与TP、NH_(4)^(+)-N及COD去除率均存在极强的相关性,表明这两种酶在人工湿地对氮磷有机物的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适度的磁场有利于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基质酶活性,从而提升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可为磁场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磁场强化 净化效果 挺水植物 基质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生物转盘对人工湿地微生物及酶的影响
2
作者 徐超 刘云根 +4 位作者 杨思林 郭凤倩 赵兴杰 殷发金 文明发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为提高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该研究构建了生物膜耦合光催化强化垂直流人工湿地(BP-VF-CW)及生物膜耦合生物转盘强化垂直流人工湿地(BRC-VFCW),以生物膜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B-VFCW)作为对照,探究对污水中总磷(TP)、氨... 为提高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该研究构建了生物膜耦合光催化强化垂直流人工湿地(BP-VF-CW)及生物膜耦合生物转盘强化垂直流人工湿地(BRC-VFCW),以生物膜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B-VFCW)作为对照,探究对污水中总磷(TP)、氨氮(NH_(4)^(+)-N)、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对基质酶(磷酸酶(NEP)、脲酶(UA)、脱氢酶(DHA))、植物抗氧化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的水力停留时间下,对污水中TP、NH_(4)^(+)-N、COD的去除效率为BRC-VFCW>BP-VFCW>B-VFCW,BP-VFCW分别提高了30.42、12.86、11.44个百分点,BRC-VFCW提高了58.36、17.00、15.80个百分点。(2)不同深度基质酶含量大小为:0~30 cm>30~60 cm>60~90 cm,NEP、UA、DHA含量大小均表现为BRC-VFCW>BP-VFCW>B-VFCW,说明生物转盘和光催化的加入可以提高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基质酶活性。(3)B-VFCW、BP-VFCW和BRC-VFCW 3个装置中CAT、SOD、POD的活性及MDA含量差异较小,表明在垂直流人工湿地加入光催化和生物转盘后,对湿地植物(茭草)生长没有影响。(4)BP-VFCW和BRC-VFCW都提高了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但是BP-VFCW中变形菌门减少,可见光催化影响人工湿地中变形菌门生长。该研究可为污水治理技术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生物转盘 垂直流人工湿地 基质酶 抗氧化物酶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农村污水的净化效果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卢秀秀 刘云根 +5 位作者 王妍 熊烈钞 伏川东 彭丽萍 马荣 文明发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799,共13页
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效果,构建了耦合电场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E-VFCW系统),以昆明市盘龙区长地梗城中村东干渠的原水为处理对象,探究其稳定性及净化效果,通过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揭示其污染物去除的生物学化学机制.结果表... 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效果,构建了耦合电场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E-VFCW系统),以昆明市盘龙区长地梗城中村东干渠的原水为处理对象,探究其稳定性及净化效果,通过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揭示其污染物去除的生物学化学机制.结果表明:①与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VFCW系统)相比,E-VFCW系统对农村污水的净化效果更高,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_(4)^(+)-N)、总氮(TN)处理效果分别提高了7.94%、5.67%、51.14%、27.54%,其中NH_(4)^(+)-N去除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E-VFCW系统中,相对丰度排序前三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相对丰度之和约为80%;优势菌属包括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③冗余分析表明,E-VFCW系统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菌门(Chlorob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是COD、TN、TP、NH_(4)^(+)-N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④秩相关分析表明,电场施加能促进E-VFCW系统中产电细菌假单胞菌(增加4.76%)、氢噬胞菌(增加2.02%)、黄杆菌(增加12.54%)等的富集和积累.研究显示,将电场与垂直流人工湿地进行耦合后,可使产电细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可为农村污水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污水 垂直流人工湿地 电场耦合 细菌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转盘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彭丽萍 刘云根 +5 位作者 杨思林 马荣 伏川东 熊烈钞 卢秀秀 文明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101,共11页
为提高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构建生物转盘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耦合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物处理效率之间的... 为提高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构建生物转盘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耦合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物处理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64.97%、86.84%和79.18%,出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1.70、3.21和0.67 mg·L^(-1);新型湿地系统适于处理COD、ρ(NH_(4)^(+)-N)和ρ(TP)分别为<250、30~50和<2 mg·L^(-1)的生活污水,且24 h为系统最佳运行时间;2个系统中不同填料区微生物种类无较大差别,相对丰度差别较大,共有的优势菌门、优势菌纲和优势菌目分别有5、8和10类,系统中除氮微生物主要为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除磷功能微生物主要有假单胞菌属、脱氯单胞菌(Dechlor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等;细菌群落影响污染物的去除,NH_(4)^(+)-N、TP和COD去除率与变形菌门和蓝细菌门呈显著正相关,TP浓度与绿弯菌门、COD与绿菌门呈显著正相关(P<0.05);各污染物主要在火山石区、沸石区被去除。研究结果明确了生物转盘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污染物去除之间的关系,可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生物转盘 垂直流人工湿地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电场、磁场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
5
作者 伏川东 刘云根 +4 位作者 马荣 熊烈钞 彭丽萍 卢秀秀 文明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13218-13228,共11页
为提高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强化工艺耦合人工湿地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构建的光催化、电场、磁场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探究该人工湿地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氮(NH_(4)^(+)-N)、总磷(TP)和正磷(PO_(4... 为提高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强化工艺耦合人工湿地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构建的光催化、电场、磁场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探究该人工湿地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氮(NH_(4)^(+)-N)、总磷(TP)和正磷(PO_(4)^(3)-P)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各单元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加入光催化、电场、磁场后,COD_(cr)、NH_(4)^(+)-N、TP和PO_(4)^(3)-P的去除率分别是71.1%、95.5%、54.3%、52.4%,可提高对COD_(cr)、NH_(4)^(+)-N的去除效果,与普通人工湿地相比,COD_(cr)的去除率可提高8.6%~22.4%,NH_(4)^(+)-N去效率可提高6.3%~30.0%,未能提高TP和PO_(4)^(3)-P的去除效果;光催化单元促进了光能异养微生物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集球藻菌纲(Synechococcophycideae)、绿丝菌属(Chloronema)的生长代谢,提升了嗜热型微生物纤发鞘丝蓝细菌属(Leptolyngbya)的活性,电、磁场单元促进了脱氮除磷微生物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生长代谢,提升了硝化功能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的活性。可见,光催化、电场、磁场单元与垂直流人工湿地耦合后,可使光合异养细菌和除氮细菌的丰度增加,提升COD_(cr)、NH_(4)^(+)-N的去除效果,偏高的电、磁场强度可能影响到磷素的基质吸附沉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电场 磁场 垂直流人工湿地 微生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扰动强度对高原山地农村沟渠底泥氮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淑君 王铁运 +4 位作者 刘云根 杜鹏睿 王妍 贾玉洁 文明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76-1083,共8页
为揭示水动力扰动对高原山地农村沟渠内源氮营养盐释放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水流扰动强度(0、5、15、30、60 L·h^(-1))对底泥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动力扰动初期可引起底泥氮元素向上覆水释放,5 L·h^(-1)... 为揭示水动力扰动对高原山地农村沟渠内源氮营养盐释放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水流扰动强度(0、5、15、30、60 L·h^(-1))对底泥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动力扰动初期可引起底泥氮元素向上覆水释放,5 L·h^(-1)扰动下水体中NH_(4)^(+)-N浓度达到最高值,60 L·h^(-1)扰动下水体TN浓度达到最高值,在连续扰动30 d后,静置水体氮浓度高于扰动水体;(2)随扰动强度的增加,底泥TN含量也增加,但总体低于背景值,呈现出0<5<30<15<60 L·h^(-1)的规律;(3)底泥各形态可转化态氮(TTN)含量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强碱可提取态氮(WAEF-N)、离子交换态氮(IEF-N)和弱酸可提取态氮(SAEF-N);释放程度从易到难依次为IEF-N、WAEF-N、SAEF-N、SOEF-N;各形态氮的最小值均出现在静置时,说明扰动更有利于底泥对水体氮营养盐的吸收,减轻其沿途对周围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沟渠 底泥 氮释放 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