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气候变化对云南省澳洲坚果适生区的影响
1
作者
陆斌
李晓琳
+3 位作者
顾丽姝
侯贤锋
李雨频
郑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6-873,共8页
云南省是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在全球最大的种植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适生区变化将为现有坚果种植园改造和新建种植园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70条分布地理信息数...
云南省是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在全球最大的种植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适生区变化将为现有坚果种植园改造和新建种植园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70条分布地理信息数据和15个环境因子变量,使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构建云南省澳洲坚果适生区评估及预测模型,对当前气候条件下云南省澳洲坚果的适生区进行评估,综合环境因子变量的贡献率确定影响当代澳洲坚果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定量分析2种未来(2050年)气候情景(SSP1-2.6、SSP3-7.0)下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适生区分布,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澳洲坚果总适生区面积约为14.49×10^(4) km^(2),约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36.8%,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南以及滇西的德宏、保山、普洱、临沧、西双版纳等地区。2种未来气候情景下,澳洲坚果适生区均有不同程度缩减,相较于当前的总适生区面积分别减少0.85×10^(4)、2.05×10^(4) km^(2),占云南省总面积的2.2%、5.2%。总适生区的质心位置有向高海拔地区移动的趋势,且不同等级适生区质心的东西迁移幅度要大于南北迁移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澳洲坚果
气候变化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源磷酸酶对玉米磷吸收及红壤磷活化的影响
2
作者
周龙
赵体磊
+2 位作者
赵红敏
丁杰
汤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5,共8页
【目的】探讨添加不同外源磷酸酶对玉米磷吸收和红壤磷活化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以不添加酶的常规种植为对照(CK),研究低磷红壤中添加外源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植酸酶(ph...
【目的】探讨添加不同外源磷酸酶对玉米磷吸收和红壤磷活化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以不添加酶的常规种植为对照(CK),研究低磷红壤中添加外源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植酸酶(phytase,PHY)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磷库组分及玉米磷吸收的影响。【结果】外源添加ACP、ALP和PHY处理的玉米根际ACP活性分别提高24.4%、19.6%和69.8%,玉米根际ALP活性分别提高16.8%、19.2%和20.9%;外源添加PHY处理的土壤PHY活性显著提高95.3%。外源添加ACP和PHY处理的玉米磷累积量分别显著增加31.6%和66.2%,干物质量分别显著增加15.6%和38.7%;而外源添加ALP无显著促进作用。外源添加PHY处理对土壤磷组分影响最大,其次为ACP和ALP。与CK相比,PHY处理的玉米根际土壤NaHCO3-Po和NaOH-Po分别显著降低13.9%和6.8%,Resin-P和NaHCO3-Pi分别显著增加337.8%和65.2%;与ACP和ALP处理相比,PHY处理的Resin-P分别显著增加90.1%和104.3%,NaHCO3-Pi分别显著增加30.6%和45.2%,NaHCO3-Po分别显著降低8.8%和11.4%,NaOH-Po分别显著降低3.5%和4.4%。NaHCO3-Pi、NaHCO3-Po和Resin-P对红壤有效磷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10.0%、8.7%和8.4%。【结论】外源添加PHY和ACP可显著促进红壤有机磷(NaHCO3-Po、NaOH-Po)转化为水溶性无机磷(Resin-P)和有效态无机磷(NaHCO3-Pi),增加玉米对磷的吸收利用,在促进玉米磷吸收和红壤磷活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添加
磷酸酶
磷组分
磷吸收
低磷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波氏块菌与5种松树幼苗的菌根合成及对松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黄兰兰
万山平
+1 位作者
汪延良
于富强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8,共7页
选用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华山松(P.armandii)、马尾松(P.massionana)、辐射松(P.radiata)和黑松(P.thunbergii)幼苗,采用孢子接种法与波氏块菌(Tuber borchii)合成菌根,6个月后考察菌根定殖率、菌根形态和解剖特征,测定松树幼苗...
选用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华山松(P.armandii)、马尾松(P.massionana)、辐射松(P.radiata)和黑松(P.thunbergii)幼苗,采用孢子接种法与波氏块菌(Tuber borchii)合成菌根,6个月后考察菌根定殖率、菌根形态和解剖特征,测定松树幼苗的株高、茎直径、冠幅。结果表明:波氏块菌与5种松树幼苗形成的菌根呈二叉状或珊瑚状结构,菌根表面光滑或具有丰富的针状外延菌丝,外菌套呈迷宫状,菌丝侵入皮层细胞间隙形成哈蒂式网结构;波氏块菌的定殖显著增加云南松和马尾松幼苗的株高和茎直径,对其他3种松树幼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波氏块菌在我国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接种
菌根形态
宿主植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方中草药对禽白血病鸡成活率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永
李子健
+3 位作者
闫世雄
孙大卫
付晶
段竹青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442-1448,共7页
为研究防治武定鸡白血病的有效手段,在饲料中分别添加5种复方中草药(剂量1(0.2%增免疫+0.2%抗病毒)、剂量2(0.4%增免疫+0.4%抗病毒)、剂量3(0.6%增免疫+0.6%抗病毒)、剂量4(0.8%增免疫+0.8%抗病毒)、剂量5(1%增免疫+1%抗病毒))饲喂90日...
为研究防治武定鸡白血病的有效手段,在饲料中分别添加5种复方中草药(剂量1(0.2%增免疫+0.2%抗病毒)、剂量2(0.4%增免疫+0.4%抗病毒)、剂量3(0.6%增免疫+0.6%抗病毒)、剂量4(0.8%增免疫+0.8%抗病毒)、剂量5(1%增免疫+1%抗病毒))饲喂90日龄染病鸡,分别在120、150、180、210日龄调查成活率和进行血液免疫指标C3、C4、IgA、IgG测定。结果表明,5种剂量复方中草药饲喂病鸡,对试验鸡生长无明显影响;不同剂量组120、150、180、210日龄血清中C3、C4、Ig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不添加复方中草药),且剂量1组120日龄C3、Ig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剂量2组120日龄C4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剂量2组210日龄C3、Ig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gG含量除180日龄外,120、150、210日龄各剂量组均低于对照组,且120日龄剂量2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添加复合中草药饲喂试验鸡120 d后,剂量1、2、3组成活率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且剂量2组成活率达93.33%,显著高于剂量4、5组,剂量2、3组还出现转阴现象。表明该复方中药配方可以提高武定鸡白血病感染鸡的成活率、免疫性能等,且具有抑制(或治疗)武定鸡白血病的效果,以剂量2组(0.4%抗病毒+0.4%增免疫)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禽白血病
血液免疫指标
营养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香根草根系分泌物对阿特拉津胁迫的响应及对土壤中阿特拉津残留的去除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发明
王秋玲
+4 位作者
杨树春
李良
荣渝虹
孙仕仙
郑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23-1331,共9页
根系分泌物在污染物的根际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香根草(Chrysopogon zizanioides)根系分泌物特征以及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有助于加深对香根草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机制的理解。通过盆栽试验研究2 mg·kg^(-1...
根系分泌物在污染物的根际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香根草(Chrysopogon zizanioides)根系分泌物特征以及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有助于加深对香根草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机制的理解。通过盆栽试验研究2 mg·kg^(-1)阿特拉津胁迫下香根草根系分泌物的变化以及人工添加香根草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无阿特拉津和阿特拉津胁迫的香根草根系分泌物中分别检测到88和83种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烯、酯、酸、腈、酮、酰胺、醇和酚等;与无阿特拉津对照相比,阿特拉津胁迫使香根草根系分泌物中烷类数量减少8.5%,烯类和醇类数量分别增加5.5%和4.1%,同时阿特拉津胁迫导致醇类和酚类相对含量分别增加123.45%和5.19%(P<0.05),而腈、酮、酸、烷、烯、酯、胺和酰胺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有所降低;香根草根系分泌物显著促进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P<0.05),比对照提高5.51%~16.99%。阿特拉津胁迫下,香根草可能通过调节根系分泌物中烷类、烯类、醇类、酚类等化合物的数量和相对含量以适应胁迫环境。研究结果可为香根草根系分泌物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阿特拉津
香根草根系分泌物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变化对云南省澳洲坚果适生区的影响
1
作者
陆斌
李晓琳
顾丽姝
侯贤锋
李雨频
郑毅
机构
云南
农业
大学
资源与环境
学院
西南林业
大学
生态与环境
学院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乡村振兴教育学院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6-873,共8页
基金
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202201AU070189)。
文摘
云南省是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在全球最大的种植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适生区变化将为现有坚果种植园改造和新建种植园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70条分布地理信息数据和15个环境因子变量,使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构建云南省澳洲坚果适生区评估及预测模型,对当前气候条件下云南省澳洲坚果的适生区进行评估,综合环境因子变量的贡献率确定影响当代澳洲坚果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定量分析2种未来(2050年)气候情景(SSP1-2.6、SSP3-7.0)下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适生区分布,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澳洲坚果总适生区面积约为14.49×10^(4) km^(2),约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36.8%,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南以及滇西的德宏、保山、普洱、临沧、西双版纳等地区。2种未来气候情景下,澳洲坚果适生区均有不同程度缩减,相较于当前的总适生区面积分别减少0.85×10^(4)、2.05×10^(4) km^(2),占云南省总面积的2.2%、5.2%。总适生区的质心位置有向高海拔地区移动的趋势,且不同等级适生区质心的东西迁移幅度要大于南北迁移幅度。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澳洲坚果
气候变化
云南
Keywords
Maximum Entropy model
macadamia
climate change
Yunnan
分类号
S727.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源磷酸酶对玉米磷吸收及红壤磷活化的影响
2
作者
周龙
赵体磊
赵红敏
丁杰
汤利
机构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乡村振兴教育学院
云南
农业
大学
资源与环境
学院
农业农村部
云南
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出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5,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9015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60805)
+1 种基金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202102AE090030)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4J0753)。
文摘
【目的】探讨添加不同外源磷酸酶对玉米磷吸收和红壤磷活化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以不添加酶的常规种植为对照(CK),研究低磷红壤中添加外源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植酸酶(phytase,PHY)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磷库组分及玉米磷吸收的影响。【结果】外源添加ACP、ALP和PHY处理的玉米根际ACP活性分别提高24.4%、19.6%和69.8%,玉米根际ALP活性分别提高16.8%、19.2%和20.9%;外源添加PHY处理的土壤PHY活性显著提高95.3%。外源添加ACP和PHY处理的玉米磷累积量分别显著增加31.6%和66.2%,干物质量分别显著增加15.6%和38.7%;而外源添加ALP无显著促进作用。外源添加PHY处理对土壤磷组分影响最大,其次为ACP和ALP。与CK相比,PHY处理的玉米根际土壤NaHCO3-Po和NaOH-Po分别显著降低13.9%和6.8%,Resin-P和NaHCO3-Pi分别显著增加337.8%和65.2%;与ACP和ALP处理相比,PHY处理的Resin-P分别显著增加90.1%和104.3%,NaHCO3-Pi分别显著增加30.6%和45.2%,NaHCO3-Po分别显著降低8.8%和11.4%,NaOH-Po分别显著降低3.5%和4.4%。NaHCO3-Pi、NaHCO3-Po和Resin-P对红壤有效磷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10.0%、8.7%和8.4%。【结论】外源添加PHY和ACP可显著促进红壤有机磷(NaHCO3-Po、NaOH-Po)转化为水溶性无机磷(Resin-P)和有效态无机磷(NaHCO3-Pi),增加玉米对磷的吸收利用,在促进玉米磷吸收和红壤磷活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外源添加
磷酸酶
磷组分
磷吸收
低磷红壤
Keywords
exogenous addition
phosphatase
phosphorus fraction
phosphorus uptake
low phosphor-us red soil
分类号
S513.06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波氏块菌与5种松树幼苗的菌根合成及对松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黄兰兰
万山平
汪延良
于富强
机构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乡村振兴教育学院
中国科
学院
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
农业
大学
资源与环境
学院
出处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8,共7页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青年人才基础研究专项计划(2024J0754)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YNQRQNRC-2019-057)
+2 种基金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202102AE090034)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202201AT070268)
云南省真菌多样性与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205AG070092)。
文摘
选用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华山松(P.armandii)、马尾松(P.massionana)、辐射松(P.radiata)和黑松(P.thunbergii)幼苗,采用孢子接种法与波氏块菌(Tuber borchii)合成菌根,6个月后考察菌根定殖率、菌根形态和解剖特征,测定松树幼苗的株高、茎直径、冠幅。结果表明:波氏块菌与5种松树幼苗形成的菌根呈二叉状或珊瑚状结构,菌根表面光滑或具有丰富的针状外延菌丝,外菌套呈迷宫状,菌丝侵入皮层细胞间隙形成哈蒂式网结构;波氏块菌的定殖显著增加云南松和马尾松幼苗的株高和茎直径,对其他3种松树幼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波氏块菌在我国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孢子接种
菌根形态
宿主植物生长
Keywords
Spore inoculation
mycorrhiza morphology
host plant growth
分类号
S791.2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方中草药对禽白血病鸡成活率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永
李子健
闫世雄
孙大卫
付晶
段竹青
机构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乡村振兴教育学院
云南
农业
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
学院
云南
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草食家畜研究所
云南
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
出处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442-1448,共7页
文摘
为研究防治武定鸡白血病的有效手段,在饲料中分别添加5种复方中草药(剂量1(0.2%增免疫+0.2%抗病毒)、剂量2(0.4%增免疫+0.4%抗病毒)、剂量3(0.6%增免疫+0.6%抗病毒)、剂量4(0.8%增免疫+0.8%抗病毒)、剂量5(1%增免疫+1%抗病毒))饲喂90日龄染病鸡,分别在120、150、180、210日龄调查成活率和进行血液免疫指标C3、C4、IgA、IgG测定。结果表明,5种剂量复方中草药饲喂病鸡,对试验鸡生长无明显影响;不同剂量组120、150、180、210日龄血清中C3、C4、Ig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不添加复方中草药),且剂量1组120日龄C3、Ig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剂量2组120日龄C4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剂量2组210日龄C3、Ig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gG含量除180日龄外,120、150、210日龄各剂量组均低于对照组,且120日龄剂量2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添加复合中草药饲喂试验鸡120 d后,剂量1、2、3组成活率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且剂量2组成活率达93.33%,显著高于剂量4、5组,剂量2、3组还出现转阴现象。表明该复方中药配方可以提高武定鸡白血病感染鸡的成活率、免疫性能等,且具有抑制(或治疗)武定鸡白血病的效果,以剂量2组(0.4%抗病毒+0.4%增免疫)效果最佳。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禽白血病
血液免疫指标
营养调控
Keywords
compound Chinese herbs
avian leukemia
blood immunity index
survival rate
分类号
S858.31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香根草根系分泌物对阿特拉津胁迫的响应及对土壤中阿特拉津残留的去除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发明
王秋玲
杨树春
李良
荣渝虹
孙仕仙
郑毅
机构
云南
农业
大学
植物保护
学院
西南林业
大学
湿地
学院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乡村振兴教育学院
云南
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西南林业
大学
园林园艺
学院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23-133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67027,41563014)
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2201AS070028)
+1 种基金
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80201442)
云南省第四批博士后定向培养资助项目(321801)。
文摘
根系分泌物在污染物的根际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香根草(Chrysopogon zizanioides)根系分泌物特征以及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有助于加深对香根草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机制的理解。通过盆栽试验研究2 mg·kg^(-1)阿特拉津胁迫下香根草根系分泌物的变化以及人工添加香根草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无阿特拉津和阿特拉津胁迫的香根草根系分泌物中分别检测到88和83种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烯、酯、酸、腈、酮、酰胺、醇和酚等;与无阿特拉津对照相比,阿特拉津胁迫使香根草根系分泌物中烷类数量减少8.5%,烯类和醇类数量分别增加5.5%和4.1%,同时阿特拉津胁迫导致醇类和酚类相对含量分别增加123.45%和5.19%(P<0.05),而腈、酮、酸、烷、烯、酯、胺和酰胺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有所降低;香根草根系分泌物显著促进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P<0.05),比对照提高5.51%~16.99%。阿特拉津胁迫下,香根草可能通过调节根系分泌物中烷类、烯类、醇类、酚类等化合物的数量和相对含量以适应胁迫环境。研究结果可为香根草根系分泌物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土壤
阿特拉津
香根草根系分泌物
去除效果
Keywords
soil
atrazine
vetiver root exudates
removal efficiency
分类号
X59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气候变化对云南省澳洲坚果适生区的影响
陆斌
李晓琳
顾丽姝
侯贤锋
李雨频
郑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外源磷酸酶对玉米磷吸收及红壤磷活化的影响
周龙
赵体磊
赵红敏
丁杰
汤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波氏块菌与5种松树幼苗的菌根合成及对松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黄兰兰
万山平
汪延良
于富强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复方中草药对禽白血病鸡成活率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刘永
李子健
闫世雄
孙大卫
付晶
段竹青
《山西农业科学》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香根草根系分泌物对阿特拉津胁迫的响应及对土壤中阿特拉津残留的去除
张发明
王秋玲
杨树春
李良
荣渝虹
孙仕仙
郑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