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FAST改进模型的沱江流域NDVI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钟旭珍 吴瑞娟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有着重要指示。沱江流域是四川经济、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对该流域植被进行动态监测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对生态环境变化评估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沱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有着重要指示。沱江流域是四川经济、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对该流域植被进行动态监测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对生态环境变化评估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沱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1年MODIS NDVI数据,利用Slope线性回归趋势和BFAST改进模型BFAST01对其线性特征、突变类型和突变年份等非线性特征进行检测、分析和比对,并利用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模型(optimal parameters-based geographical detector,OPGD)对植被NDVI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沱江流域95%以上的区域NDVI值都大于0.6,线性回归趋势表明,植被覆盖呈显著改善趋势的像元面积占比为18.07%,呈显著退化的区域像元面积占比为10.60%;BFAST01非线性突变检验可知,沱江流域22 a间植被NDVI趋势可分为8种突变类型,总体为改善的区域占比(58.62%)大于总体为退化的区域(41.38%),检测结果与线性回归趋势相似,说明近年来研究区植被得到较好保护;发生突变的年份集中分布在2002—2018年,“中断-+”、“反转+-”是发生突变最多的类型,主要集中在2008—2013年,分别占14.83%和13.19%,其他突变类型在各阶段发生突变的比例分布较为均匀;OPGD结果表明,不同年份NDVI的影响因素略有差异,总体上影响较大的因子为土地利用、海拔、地形地貌,其次是气温、降水等气象因子,其他因子影响力相差不大,总的来说,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等人为因子对沱江流域植被的影响程度比自然因子低,但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植被保护与恢复应综合考虑不同自然和人类活动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非线性趋势 BFAST改进模型 OPGD 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性、素养、策略:“双新”背景下高中人文地理知识教学
2
作者 郭从艳 陈亚颦 +2 位作者 吴世嵩 何涓 王学娇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人文地理学兼具社会性、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全面铺开,人文地理知识教学也进入关键阶段。本文以高中人文地理的知识特性、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发展两方面为出发点,分析“双新”... 人文地理学兼具社会性、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全面铺开,人文地理知识教学也进入关键阶段。本文以高中人文地理的知识特性、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发展两方面为出发点,分析“双新”背景下人文地理知识教学中知识与素养的动态变化,进而以教学策略为抓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人文地理问题、获得学习人文地理的方法,助力高中人文地理知识教学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知识教学 知识特性 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萨尔温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力 被引量:9
3
作者 钟旭珍 王金亮 +3 位作者 邓云程 李杰 吴瑞娟 董品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182-10201,共20页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全球碳循环和气候调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怒江⁃萨尔温江流域是东南亚最重要的跨境河流之一,其植被变化会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和气候。研究以怒江⁃萨尔温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全球碳循环和气候调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怒江⁃萨尔温江流域是东南亚最重要的跨境河流之一,其植被变化会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和气候。研究以怒江⁃萨尔温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1年MODIS NDVI数据,利用BFAST模型、Hurst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研究了其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趋势和未来可持续性以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1年,怒江⁃萨尔温江流域植被覆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FVC(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为0.73,以高植被覆盖和较高植被覆盖为主。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下游和中游植被覆盖明显优于上游。(2)BFAST趋势表明,近22年怒江⁃萨尔温江流域植被覆盖改善和退化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71.24%、28.76%,改善的区域远大于退化的区域,说明研究区植被得到较好的保护。Hurst指数显示,未来植被将持续改善和退化的区域占比分别为94.89%、2.76%。BFAST与Hurst二者叠加共耦合了17种植被覆盖的未来趋势情形,整体上未来植被呈持续改善为主,将持续改善和持续退化状态的面积占比分别为68.99%、29.09%。(3)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海拔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分布具有宏观控制作用,影响最大,其次是气温、降水等气象因子。各区域植被覆盖影响因素又具有差异性,其中,海拔和土地利用方式对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的影响比中游和下游区域显著;中游高山峡谷地区以海拔以及海拔差异带来的气温、降水差异对植被覆盖影响重大;下游地区以人口、GDP等人为因素影响为主。研究结果对了解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及未来变化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VC 非线性趋势 BFAST模型 HURST指数 地理探测器 怒江⁃萨尔温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