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郭立清 丁韬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5期198-198,共1页
高校的品牌形象是一所大学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传播高校品牌文化,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大学"精神"的凝练和弘扬,是让外在形式与内在理念相互融合的过程。如果将这个过程物化凝聚成一系列蕴含高校精神元素的物质载体——校园文化... 高校的品牌形象是一所大学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传播高校品牌文化,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大学"精神"的凝练和弘扬,是让外在形式与内在理念相互融合的过程。如果将这个过程物化凝聚成一系列蕴含高校精神元素的物质载体——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它将是校园文化最好的形象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文创 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云南美术教育思想研究
2
作者 李希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4期118-119,共2页
20世纪上半叶的云南美术教育界虽名声大噪者不多,但整体的美术教育水平并不低。20世纪初,受西方绘画影响的本土画家怀着对美术教育的热忱,一大批留学国外的杰出人才不断归国。他们不断吸收大量优秀的美术教育思想观念,融合中西绘画技法... 20世纪上半叶的云南美术教育界虽名声大噪者不多,但整体的美术教育水平并不低。20世纪初,受西方绘画影响的本土画家怀着对美术教育的热忱,一大批留学国外的杰出人才不断归国。他们不断吸收大量优秀的美术教育思想观念,融合中西绘画技法,由此打开了云南中西美术教育观念统一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美术 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政学制改革与近代云南学堂艺术教育
3
作者 刘志杰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11期56-59,共4页
1901年9月4日,清政府颁布上谕“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拉开近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帷幕。1904年1月13日,由张之洞主持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颁布,规定“在新式学堂中开设图画、手工、博物等课程”... 1901年9月4日,清政府颁布上谕“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拉开近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帷幕。1904年1月13日,由张之洞主持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颁布,规定“在新式学堂中开设图画、手工、博物等课程”,它以国家政令的形式将“艺科”向全国推广实行,艺术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云南虽地处边陲,风气晚开,但大力兴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艺术课程更是遍地开花,全面发展,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早期西方来华传教士及教会学校的创办,为云南新式学堂提供了现成模板,开启近代云南学堂艺术教育的先声。此外,派遣留学是新政教育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云南积极派遣留学生,学成归滇,进一步推动云南教育转轨改制,为近现代云南教育摆脱西方控制提供了师资力量,在云南教育史上足有划时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学制改革 近代云南 学堂艺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迪庆藏族民居建筑表现特色研究
4
作者 雷买买 《天工》 2024年第14期18-20,共3页
迪庆藏族民居在中国民居领域中独具特色,自成体系,是藏族高原文化的具体表现。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迪庆藏族民居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而创造出了有别于其他藏族聚居地区的地域性民居建筑文化,蕴含着... 迪庆藏族民居在中国民居领域中独具特色,自成体系,是藏族高原文化的具体表现。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迪庆藏族民居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而创造出了有别于其他藏族聚居地区的地域性民居建筑文化,蕴含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以迪庆藏族民居为核心,对其形式结构、建筑功能、装饰纹样、色彩呈现进行分析,梳理迪庆藏族民居的文化内涵,归纳民居的类型和特征,总结藏族民居的装饰特色,丰富现有的云南迪庆民居研究成果,继承和发扬传统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藏族 民居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江南地区“慕陶”情结绘画盛行原因探窥
5
作者 苏雅雯 《中国美术》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陶渊明作为“隐逸之宗”,为中国历代文人所钦慕。“慕陶”情结萦绕在历代文人心中,已经逐渐发展为一个文化现象。“慕陶”现象至明代在江南地区发展至高峰。在绘画史上,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大量“慕陶”情结绘画。江南文人画家的“慕陶... 陶渊明作为“隐逸之宗”,为中国历代文人所钦慕。“慕陶”情结萦绕在历代文人心中,已经逐渐发展为一个文化现象。“慕陶”现象至明代在江南地区发展至高峰。在绘画史上,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大量“慕陶”情结绘画。江南文人画家的“慕陶”情结不仅体现出对陶渊明弃官归隐精神的追求,更显现出逃避现实的外化情绪。明代“慕陶”情结绘画盛行的复杂原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慕陶” 文徵明 江南 明代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理石画的审美维度及市场现状研究
6
作者 朱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9-96,共8页
中国传统文人画在审美和品评方面追求"似与不似"之间而又"意象具足"的审美妙境,云南大理石画天然形成的精美的意象图纹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似与不似"之间而又"意象具足"的... 中国传统文人画在审美和品评方面追求"似与不似"之间而又"意象具足"的审美妙境,云南大理石画天然形成的精美的意象图纹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似与不似"之间而又"意象具足"的妙境也成为了云南大理石画审美鉴赏的一种标准和维度得以传承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理石画 审美维度 艺术收藏价值 市场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云南绝版木刻的平面化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龙发明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7期10-11,共2页
平面化是云南绝版木刻艺术创作中较为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平面化表现基本不考虑自然存在的明暗光影变化、体面转折、空间层次等,而注重艺术家的内心感受和个性表达。平面化的图式、具有象征意味的色彩和具有装饰意味的肌理等元素,使云... 平面化是云南绝版木刻艺术创作中较为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平面化表现基本不考虑自然存在的明暗光影变化、体面转折、空间层次等,而注重艺术家的内心感受和个性表达。平面化的图式、具有象征意味的色彩和具有装饰意味的肌理等元素,使云南绝版木刻有具有强烈的平面感、稚拙感和装饰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绝版木刻 平面化 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学生用户群体的社交APP探索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月怡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8期244-244,共1页
广义上的社交,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说,有人就会有社交需求。以微信、QQ为首的国内市场社交巨头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种全民使用的趋势。但由于其无法覆盖所有年龄段人群的需要,从而造成了用户的大量流失现象,这一现象在大学生... 广义上的社交,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说,有人就会有社交需求。以微信、QQ为首的国内市场社交巨头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种全民使用的趋势。但由于其无法覆盖所有年龄段人群的需要,从而造成了用户的大量流失现象,这一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十分明显。目前国内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交软件也还在探索之中。本文将着重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痛点进行探讨,通过对比分析,为基于大学生用户群体的社交APP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交APP 社交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民间艺术思路初探——以《基于虚拟现实(VR)的云南民居建筑艺术展示传播平台开发》项目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向杰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期132-132,共1页
本文以具体项目为例,论述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民间艺术的思路。主要从指导思想、成果的传播交流推广策略、工作步骤、工作要求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民间艺术 传播交流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质教育下中小学美术课程开设的作用
10
作者 纪园园 《戏剧之家》 2016年第23期215-215,共1页
良好的艺术修养在形成健全的人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点与优势,不断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但社会仍存在对美术课程的误解与不认可,没能理解美术课程在当今素质教育中将发挥的重要作用。本... 良好的艺术修养在形成健全的人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点与优势,不断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但社会仍存在对美术课程的误解与不认可,没能理解美术课程在当今素质教育中将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将讨论素质教育下中小学美术课程开设实施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美术课程 开设实施 作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品牌作为载体的文化传承——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月晴 《天工》 2022年第3期30-31,共2页
乌铜走银是云南省特有的传统金属工艺,17世纪在云南省石屏县初创,经过300多年的历史沉淀,依旧在民族艺术之林挺立。“金大师”品牌为金永才先生在昆明官渡古镇创办的第一家乌铜走银非遗传习馆,这一品牌的建立使这项古老的技艺能够完整... 乌铜走银是云南省特有的传统金属工艺,17世纪在云南省石屏县初创,经过300多年的历史沉淀,依旧在民族艺术之林挺立。“金大师”品牌为金永才先生在昆明官渡古镇创办的第一家乌铜走银非遗传习馆,这一品牌的建立使这项古老的技艺能够完整地保留并且传承下来,且推陈出新,屡创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铜走银 文化传承 品牌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精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主题单元教学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梦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5期175-177,共3页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美术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该研究课程标准,剖析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整合教材,可以选择主题单元教学作为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模式,基于教师、教材、学生、...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美术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该研究课程标准,剖析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整合教材,可以选择主题单元教学作为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模式,基于教师、教材、学生、课程标准以及实际社会生活选定主题,通过明确的教学主题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时在主题单元背景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单元 美术教材 核心素养 初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设情感场域,渗透审美素养——基于湘美版美术教材的情感教育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月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美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其通过培养学生感性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以美化学生眼中的世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创设情感场域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感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审美素养。该文作者... 美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其通过培养学生感性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以美化学生眼中的世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创设情感场域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感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审美素养。该文作者立足于情感教育理论,根据情感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分析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创设情感场域,如何利用教材融入情感教育,探寻美术教育课堂中情感教育对学生的价值和对教师教学的启示,期望以创设情感场域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审美素养 场域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品牌文化背景下云南民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备 丁韬 《美与时代(城市)》 2018年第6期91-94,共4页
民宿建设于乡土,扎根于乡土,更离不开乡土。在乡土文化影响下,云南不同地区的民宿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与民俗风情,民宿只有在乡土品牌文化背景下,做到与地方民俗、民族特色文化和谐共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既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民宿建设于乡土,扎根于乡土,更离不开乡土。在乡土文化影响下,云南不同地区的民宿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与民俗风情,民宿只有在乡土品牌文化背景下,做到与地方民俗、民族特色文化和谐共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既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传统工艺、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意义,实现民宿经济效益与地方经济效益、生态保护、乡土文化保护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 品牌文化 民宿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文化融入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梦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23期180-182,共3页
中国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竹文化从器物文化演变为精神文化,竹子最终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符号,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及要素可以为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我国的竹文化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儒家“以美比德”“至善至美”、道... 中国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竹文化从器物文化演变为精神文化,竹子最终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符号,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及要素可以为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我国的竹文化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儒家“以美比德”“至善至美”、道家“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在竹文化中均有充分体现,且与美术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相契合。该文从阐述竹文化内容、寻找竹文化与美术教学之间的联系、跨学科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论述竹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可操作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文化感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文化 美术教学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贴的源流及其在当下美术课堂中的运用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岚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年第4期114-115,共2页
拼贴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艺术创作形式。基于后现代主义的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派思想延伸出来的拼贴技法已经发展出众多形式。拼贴在日常中有很多用途,可以运用在平面设计、服装设计、时尚造型、电脑美术等领域。严格地说,拼贴更像是一... 拼贴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艺术创作形式。基于后现代主义的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派思想延伸出来的拼贴技法已经发展出众多形式。拼贴在日常中有很多用途,可以运用在平面设计、服装设计、时尚造型、电脑美术等领域。严格地说,拼贴更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是以生活中的元素为素材,对其进行加工并且重新组合。其中最重要的两大环节就是提取元素和重新组合。这两种概念性的环节也是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两种技巧。在当代美术教育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拼贴技法的影子。我们需要对拼贴技法进行原理分析,掌握拼贴的风格、内涵以及艺术价值,才能在美术教学中游刃有余,进行学生美术能力的开发与艺术灵感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贴 美术教学 中西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大理白族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旭 《美术教育研究》 2017年第20期106-106,108,共2页
大理是云南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白族民间美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仅丰富了大理人民的生活,还融独特的艺术性、趣味性、创新性于一体。在云南的传统文化中,大理白族民间美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大理是云南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白族民间美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仅丰富了大理人民的生活,还融独特的艺术性、趣味性、创新性于一体。在云南的传统文化中,大理白族民间美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在大理,少数民族的文化极其丰富、各具特色,使大理的民间美术资源更加丰富多彩。民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各种民族民间艺术。该文研究大理白族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与大理白族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把大理白族民间美术资源运用到中学美术教学中,倡导学生参与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白族 民间美术 美术教学 运用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沧源岩画的绘画风格对当代绝版套色木刻的影响
18
作者 赵乙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6年第6期116-117,共2页
沧源岩画作为一种特殊的原始文化,所包含的艺术内涵与审美都与现实生活追求的实用性有着必然的联系。绝版套色木刻版画作为绘画艺术中的新兴门类,与同属于云南本土艺术的沧源岩画合为一体,在人们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
关键词 沧源岩画 绝版套色木刻 绘画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彝族刺绣图案数字化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馨怡 陈永蓝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2年第5期70-73,共4页
云南彝族刺绣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之一,承载着彝族人的民族精神。云南彝族刺绣图案主题多样、色彩艳丽,成为象征彝族风采的艺术符号。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迎来了机遇与挑战。文章通过对云南... 云南彝族刺绣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之一,承载着彝族人的民族精神。云南彝族刺绣图案主题多样、色彩艳丽,成为象征彝族风采的艺术符号。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迎来了机遇与挑战。文章通过对云南彝族刺绣图案的类型和艺术特征进行研究,归纳其数字化保护路径,思考数字化保护带来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刺绣 图案 数字化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绝版木刻与敦煌壁画的结合性探究
20
作者 翁煌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2年第2期48-50,共3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趣味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版画作为一种传统画种,其绘画语言、形式材料、表现技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改变。现代云南绝版木刻需要汲取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创新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趣味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版画作为一种传统画种,其绘画语言、形式材料、表现技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改变。现代云南绝版木刻需要汲取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创新版画语言,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云南绝版木刻与敦煌壁画的结合性探究,是从敦煌壁画的绘画语言、表现特点着手与云南绝版木刻相结合,将壁画中夸张变形的造型和装饰性的色彩运用到绝版木刻的创作中,探究二者的结合对画面美感的提升,对版画表现形式的增强,对版画语言的丰富,以此推动云南绝版木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版木刻 敦煌壁画 结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