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与路径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涛 武友德 +3 位作者 陈长瑶 李君 李金晶 何艾桦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112,共11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当前相关研究的系统性不足,缺乏阶段性的时空视角,亟需通过多学科融合与多主体、多路径及多尺度集成的方式构建系统性理论框架,并开展试点分区示范研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当前相关研究的系统性不足,缺乏阶段性的时空视角,亟需通过多学科融合与多主体、多路径及多尺度集成的方式构建系统性理论框架,并开展试点分区示范研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沿着“问题-理论-路径-示范”的思路展开,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框架。以聚焦一个“共”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共富之道、共同奋斗与命运与共,实现顶层设计与底层政策逻辑的有效衔接;从战略目标出发,实现对阻断、衔接、要素驱动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机制的分析,立足实际构建其关键路径,分阶段、分区域、分类型规划高质量试点示范区,为中国乃至世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可移植或借鉴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影响机制 关键路径 总体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诸岛海域地名国别地缘环境解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涛 武友德 +2 位作者 李君 叶帅 崔红茶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50-1060,共11页
“人类世”以来,南海海域因周边或域外大国等地缘行为体的介入,使地缘环境变得错综复杂,中国海洋权益不断遭受限制、挤压和挑战。文章从自然和社会基因子系统的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出发,以地名为逻辑起点划分古代-遗传形地名DN... “人类世”以来,南海海域因周边或域外大国等地缘行为体的介入,使地缘环境变得错综复杂,中国海洋权益不断遭受限制、挤压和挑战。文章从自然和社会基因子系统的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出发,以地名为逻辑起点划分古代-遗传形地名DNA、近代-变异形地名DNA和现代-复合形地名DNA三种类型,构建南海诸岛海域地名国别地缘环境分析框架。结果表明:1)南海诸岛海域地名是在自然基因子系统和社会基因子系统交互耦合作用下形成的。2)因果关联作用下,南海诸岛海域地名遵从“主人―他人―主人”的历史演变规律,导致地名基因在转录和表达上呈现遗传、变异和复合的过程;建构作用下,周边或域外大国以非法手段构建多边争夺南海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的新型地缘关系。3)南海诸岛海域地名基因在转录与表达上是空间与物质显性基因和理念与历史演变隐性基因的交互耦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战略交汇区 国别地缘环境 地名 南海诸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缅交界区2005-2017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状况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磊 武友德 李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5-251,共7页
[目的]以中老缅(中国-老挝-缅甸)3国接壤地带为例,通过对其土地利用/覆被的演变过程及生态状况的评估,为该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风险的降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目的]以中老缅(中国-老挝-缅甸)3国接壤地带为例,通过对其土地利用/覆被的演变过程及生态状况的评估,为该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风险的降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趋势与状态指数等模型,对其2005-2017年的演变过程及生态状况进行测度。[结果]①研究区以林地、耕地为主导,土地利用组合的一致性较强,但作为多国接壤地带,该区土地利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国别分异;②随时间演进,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结构及变化幅度均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及地类分异,其中林地扩张显著,耕地大幅减少而草地及水体的面积变化相对平稳,后6 a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整体高于前6 a;③12 a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不平衡状态,各地类间的变化趋势与状态差异较为显著。随时间演进,受林地外延扩张态势减弱等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稳定性有所增强,但各地类间的变化趋势与状态差异略显增加;④2005-2017年,研究区生态状况整体改善,且国别与空间分异有所减小,12 a间,老挝段生态状况整体较优,缅甸段次之,而中国段的生态状况相对较差,生态综合功能高值区与3国交界处间的距离整体减小。[结论]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的演变过程及生态状况存在一定的国别分异及阶段性变动特征,中老缅3国对其接壤地带生态本底功能的修复与提升工作正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演变过程 生态状况 多国地缘交界区 中老缅接壤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粮食出口贸易网络特征及其地缘战略
4
作者 邵文忠 武友德 +1 位作者 熊理然 樊艳翔 《热带地理》 2025年第8期1486-1497,共12页
随着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对粮食贸易大国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采用2000—2021年FAO粮食生产、消费、贸易数据,运用网络结构和相互依赖理论刻画了印度粮食出口贸易的网络特征,以及印度与他国之间的粮食贸易依赖度,在此基础上... 随着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对粮食贸易大国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采用2000—2021年FAO粮食生产、消费、贸易数据,运用网络结构和相互依赖理论刻画了印度粮食出口贸易的网络特征,以及印度与他国之间的粮食贸易依赖度,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体现在粮食贸易上的印度地缘战略。结果表明:1)印度拥有强大的粮食生产和出口能力,特别是作为全球稻米出口第一大国,其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格局中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2)在粮食贸易相互依赖中,印度粮食出口贸易对他国的依赖程度呈下降趋势,他国(特别是南亚、东非、西非区域的国家)粮食进口贸易对印度粮食的依赖程度逐渐上升;3)印度借助体现在粮食出口贸易上的相互依赖,通过实施“邻国优先”“四位一体”的地缘战略,换取了海外资源、拓展了对外经贸合作、强化了其在地区和国际上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贸易 复杂网络 相互依赖 地缘战略 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