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PV/T太阳能利用复合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光明 刘祖明 +3 位作者 李景天 廖华 朱勋梦 张卫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83-89,16,共7页
为提高PV/T系统太阳能利用率,同时获得可利用的热水和电力,将铝合金背板型单晶硅光伏组件和自行设计制作的不锈钢扁盒式集热板相结合,用导热硅胶加以粘接制成新型光伏光热一体化(PV/T)复合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光伏组件与集热板之间良好的... 为提高PV/T系统太阳能利用率,同时获得可利用的热水和电力,将铝合金背板型单晶硅光伏组件和自行设计制作的不锈钢扁盒式集热板相结合,用导热硅胶加以粘接制成新型光伏光热一体化(PV/T)复合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光伏组件与集热板之间良好的粘接性、绝缘性和热传导,并在昆明地区对系统进行测试,分析了系统在不同水箱水容量及不同天气工况下运行的光电光热性能。结果表明,系统在75kg水箱水容量(m)晴天工况下运行效率更高,系统的平均电效率、热效率、综合效率及综合性能效率分别在14%、37%、51%、70.72%左右,与系统在50kg水箱水容量晴天或75kg水箱水容量多云工况下运行相比,综合性能效率约提高了11.86%或2.09%。与独立的光热或光伏系统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太阳能利用率高、更经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光热一体化(PV T) 金属背板光伏组件 不锈钢扁盒式集热板 自然循环 综合性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住宅建筑南立面太阳能热水系统水量配比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魏生贤 李明 +4 位作者 林文贤 季旭 余琼粉 罗熙 龙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3-669,共7页
利用日均太阳辐射模型与集热器能量输出模型对平板型和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系统水量配比进行建模分析。结果显示,模拟的水量配比与实验测试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在10%以内。基于我国五大气候分区133个城市的气象数据,利用此模型对集热器件... 利用日均太阳辐射模型与集热器能量输出模型对平板型和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系统水量配比进行建模分析。结果显示,模拟的水量配比与实验测试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在10%以内。基于我国五大气候分区133个城市的气象数据,利用此模型对集热器件与建筑南立面大角度(70°~90°)集成后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水量配比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为便于工程应用,利用多项式线性回归技术对水量配比与气象参数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与整理。给出各类气候区夏半年和冬半年太阳能热水系统水量配比与气象参数间的回归关系式,为太阳集热器件与建筑南立面大角度集成的水量配比的优化提供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水量配比 高层住宅建筑 模型验证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片管整体传热传质强化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范介清 罗斌 +4 位作者 王六玲 浦绍选 季旭 张鹏 李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63-1669,共7页
针对太阳能金属管式吸附床传热传质存在的不足,采用增加吸附管传热翅片及增大传质通道的方法,提出一种整体强化传热传质的新型翅片管设计方法,分别设计两种结构形式的太阳能吸附集热器,建立采用活性炭-甲醇为工质对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 针对太阳能金属管式吸附床传热传质存在的不足,采用增加吸附管传热翅片及增大传质通道的方法,提出一种整体强化传热传质的新型翅片管设计方法,分别设计两种结构形式的太阳能吸附集热器,建立采用活性炭-甲醇为工质对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实验表明,采用吸附管横放、两端分别连接汇流导管形式的太阳能翅片管式吸附集热床可明显改善系统制冷性能,其吸附制冷效率是采用吸附管纵向放置、从翅片管上部通过导管连接到汇流导管的吸附床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的3.56倍。采用性能较好的吸附床可构建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并在晴朗无云、晴天有时有云、多云辐射强烈及多云辐射微弱4种典型天气情况下,进行吸附制冷系统运行特性和制冷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前三种天气条件下吸附床维持较高温度(≥80℃)超过4 h,制冷剂解吸较为充分,均产生制冰效果,制冷效率较高,COP最高达0.129;在多云太阳辐射微弱天气条件下,虽然吸附床维持在较高温度(≥80℃)时间不到2 h,但COP可达0.039,体现出该翅片管式吸附床良好的天气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吸附式制冷 翅片管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关键技术参数研究进展
4
作者 丁祥 高文峰 +1 位作者 张有刚 李琼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9,共9页
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是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参数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热性能、耐久可靠性和节能效果。文章从真空管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介绍出发,对影响真空管性能的光学性能、热性能等关键技术参数... 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是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参数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热性能、耐久可靠性和节能效果。文章从真空管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介绍出发,对影响真空管性能的光学性能、热性能等关键技术参数及玻璃管材料、真空性能等其他技术要求的研究进展做了详细分析,并在长期从事科研和检测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提升真空管的产品性能可从玻璃管生产优化、新涂层开发、真空性能加强、技术创新、先进设备开发、标准修订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 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 光学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台壁挂式太阳能集热器件遮挡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魏生贤 李明 +2 位作者 季旭 余琼粉 龙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4-220,共7页
针对太阳能集热器件与中高层建筑阳台大角度(≥60°)集成后,夏半年上层集热器件对下层集热器件的遮挡问题,该文建立了日均遮挡因子的计算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夏半年各月代表日日均遮挡因子进行了计算,并对日均遮挡因子与纬度、倾角... 针对太阳能集热器件与中高层建筑阳台大角度(≥60°)集成后,夏半年上层集热器件对下层集热器件的遮挡问题,该文建立了日均遮挡因子的计算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夏半年各月代表日日均遮挡因子进行了计算,并对日均遮挡因子与纬度、倾角、方位角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结果显示,夏半年各月日均遮挡因子以正南方向为最大,向东西方向呈对称分布。方位角在±20°内,日均和夏半年平均遮挡因子变化较小。随着纬度和倾角的增大,各月日均遮挡因子逐渐减小。集热器件60°与阳台集成时,北纬20°日均遮挡因子最大约为0.34;北纬35°时,日均遮挡因子≤0.087。夏半年的平均遮挡因子均小于0.173。方位角太大不利于太阳能的接收,集热器件的方位角应控制在±20°以内。为便于应用,该文给出了夏半年平均遮挡因子与方位角高相关性(R2≥0.99)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计算 模型 阳台壁挂式集热器件 遮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槽式聚光太阳能供热的烟丝干燥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凌德力 李明 +4 位作者 罗熙 季旭 刘江涛 张鹏 蔡伟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0-466,共7页
为利用太阳能进行烟丝干燥,了解干燥过程中烟丝水分的变化规律,在槽式聚光太阳能供能基础上,进行烟丝干燥的特性研究。通过建立干燥模型,绘制干燥特性曲线,获取气流温度、速度及人口烟丝含水率等不同因素对烟丝干燥特性的影响。研... 为利用太阳能进行烟丝干燥,了解干燥过程中烟丝水分的变化规律,在槽式聚光太阳能供能基础上,进行烟丝干燥的特性研究。通过建立干燥模型,绘制干燥特性曲线,获取气流温度、速度及人口烟丝含水率等不同因素对烟丝干燥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入口烟丝含水率和固气比不变时,气流温度(190-200℃)升高或气流速度(15-20m/s)增加,烟丝含水率下降速度也相应增加(即干燥速率加快);当入口烟丝含水率变化时,烟丝干燥速率基本保持不变。该文所建立的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干燥 烟丝 干燥特性 干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太阳能直流水泵的性能测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勋梦 刘祖明 +4 位作者 王文仪 李杰慧 李光明 廖华 侯立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25,28,共3页
自行配置了一套小型太阳能直流水泵,该设备具有装置简单、经济成本低、稳定性好及实用等优点,并在昆明地区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其测试结果表明:辐照度大于450W/m2时该设备运行良好,并且提水高度在0~30m时较适用。可用于阳光充足无电... 自行配置了一套小型太阳能直流水泵,该设备具有装置简单、经济成本低、稳定性好及实用等优点,并在昆明地区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其测试结果表明:辐照度大于450W/m2时该设备运行良好,并且提水高度在0~30m时较适用。可用于阳光充足无电力地区的深井取水、农作物灌溉、及河流、水库、水渠等提水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水泵 提水高度 流量 辐照度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太阳能制冷与供热联合循环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罗会龙 王如竹 +2 位作者 李明 夏朝凤 翟晓强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34,共5页
从提高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功率及回收吸附热和吸附床显热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制冷与供热的联合循环方式 ,并对其进行了热力分析与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该联合循环方式 ,在太阳辐射强度大于 1 6MJ/(m2 ·d)的... 从提高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功率及回收吸附热和吸附床显热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制冷与供热的联合循环方式 ,并对其进行了热力分析与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该联合循环方式 ,在太阳辐射强度大于 1 6MJ/(m2 ·d)的条件下 ,即可有效地实现制冷与供热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循环 制冷剂 吸附床 联合循环 真空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阳能吸附式制冷中的新型吸附床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兰青 夏朝凤 +1 位作者 李明 唐润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3-156,共4页
该文对新型吸附床的结构做了设计说明,采用太阳光直接照射吸附床加热活性炭,用蜂窝状结构增强吸附床的传热。结果表明,直接加热活性炭可使吸附床内部在接受13.59M J的能量后最高温度可达到117℃,使用蜂窝状传热结构吸附床内的最大温差小... 该文对新型吸附床的结构做了设计说明,采用太阳光直接照射吸附床加热活性炭,用蜂窝状结构增强吸附床的传热。结果表明,直接加热活性炭可使吸附床内部在接受13.59M J的能量后最高温度可达到117℃,使用蜂窝状传热结构吸附床内的最大温差小于5℃,实测系统COP(系统制冷性能系数)为0.157。通过对吸附床建立数学模型,对吸附床内的温度随太阳辐射能变化建立了计算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床 太阳能 热力循环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利用的研究趋势概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珊 徐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3103-3104,3108,共3页
目前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之一,而能源危机主要指的是像煤、石油的一次性化石能源。调查显示,我国的能源资源保证程度仅为129.7年,所以说开发可再生能源对于我国来说是迫在眉睫。而太阳能作为新能源的一种,其开发和... 目前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之一,而能源危机主要指的是像煤、石油的一次性化石能源。调查显示,我国的能源资源保证程度仅为129.7年,所以说开发可再生能源对于我国来说是迫在眉睫。而太阳能作为新能源的一种,其开发和利用已然成为了人们所关注问题之一,尤其在最近两年国内光伏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太阳能热利用就更要加快发展。对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中温利用和高温发电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说明,与此同时详细阐述了一个新型微型聚光器的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危机 太阳能 热利用 微型聚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式太阳能供热与制冷联合循环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李明 夏朝凤 +2 位作者 尹芳 王六玲 杨为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9-273,共5页
该文提出一种全新的平板式太阳能供热与制冷联合循环新思路 ,并进行了实物样机制作。将传统太阳能集热器的吸热芯片插入太阳能吸附制冷吸附集热器内的吸附剂中间层 ,有效地解决太阳能吸附制冷循环过程中吸附床的散热问题 ,并可有效回收... 该文提出一种全新的平板式太阳能供热与制冷联合循环新思路 ,并进行了实物样机制作。将传统太阳能集热器的吸热芯片插入太阳能吸附制冷吸附集热器内的吸附剂中间层 ,有效地解决太阳能吸附制冷循环过程中吸附床的散热问题 ,并可有效回收吸附床的显热及吸附热供用户使用。用石英碘钨灯模拟太阳能辐射能量对实物样机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 ,在接受外界能量 16~ 18MJ/m2 的情况下 ,集热面积为 0 .9m2 的平板型太阳能冷热联供装置可对外输出 5 kg的冰 ,并可使热水箱内 6 0 kg的水温升高 18℃ ,系统制冷 COP在 0 .11~ 0 .12之间 ,总的供热效率在 0 .4 5左右。通过试验 ,证明了所提出的平板式太阳能冷热联供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对太阳能的合理利用作出了一次有效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冷热联供系统 试验研究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化学能量贮存与转化研究
12
作者 李明 王六玲 马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59-1362,共4页
分析了以氨为工质对闭式循环工况下太阳能量收集、贮存、恢复转化过程,建立了闭式太阳能热化学反应热力循环过程二维均质催化反应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计算中相关参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说明。太阳能可逆化学反应能量贮存与转化过程... 分析了以氨为工质对闭式循环工况下太阳能量收集、贮存、恢复转化过程,建立了闭式太阳能热化学反应热力循环过程二维均质催化反应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计算中相关参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说明。太阳能可逆化学反应能量贮存与转化过程可有效地结合到太阳能热力发电及空调制冷之中,解决太阳能量传输受气候间隙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贮存 氨反应 太阳能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热损系数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鲁伟 李明 +2 位作者 王富强 高文峰 王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8-275,共8页
为分析空晒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热损的影响,通过准稳态的测试方法,得出3种涂层(蓝膜、黑铬、阳极氧化)集热器的热性能。此外,也分析了总热损系数随吸热板的平均温度、环温和风速等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长期的空晒老化,蓝膜... 为分析空晒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热损的影响,通过准稳态的测试方法,得出3种涂层(蓝膜、黑铬、阳极氧化)集热器的热性能。此外,也分析了总热损系数随吸热板的平均温度、环温和风速等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长期的空晒老化,蓝膜、黑铬和阳极氧化太阳能集热器的总热损系数分别为5.072、5.246和5.996 W/(m^(2)·K),总热损系数的决定性因素为吸热板平均温度和发射率,风速和倾斜角是其重要影响因素,环境温度对总热损系数的影响较小。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总热损系数与实验数据拟合得出的系数相对误差不超过4%,说明所给出的不同涂层性能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通过扫描电镜的观测分析,说明了在抗腐蚀、抗氧化和热稳定性方面,黑铬和阳极氧化涂层优于蓝膜涂层。避免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长期高温空晒,降低涂层发射率可有效减小集热器的总热损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稳定性 热损系数 数值分析 热吸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水浴式吸附制冰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向波 季旭 +3 位作者 李明 林卫东 张跃 刘佳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54-1659,共6页
以热水作为驱动热源,采用活性炭-甲醇作为吸附制冷工质对构建太阳能热水驱动固体吸附式制冰系统。实验研究在有阀门控制和无阀门控制时,在不同加热解吸附时间下的系统制冷性能。对无阀门控制,则重点研究冷凝温度对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 以热水作为驱动热源,采用活性炭-甲醇作为吸附制冷工质对构建太阳能热水驱动固体吸附式制冰系统。实验研究在有阀门控制和无阀门控制时,在不同加热解吸附时间下的系统制冷性能。对无阀门控制,则重点研究冷凝温度对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收能量相当的情况下,无阀门控制时系统的制冷性能高于有阀门控制时系统的制冷性能,平均制冷效率提高20%。冷凝温度越低,系统日制冰量越大,系统制冷效率越高。当冷凝温度为10℃时,无阀门控制系统日制冰量可达8.5 kg,系统纯吸附制冷性能系数(COP_(pure))为0.08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吸附式制冰 冷凝温度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OES研究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闷晒水质中的重金属元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鲁伟 李明 +4 位作者 高文峰 刘刚 王云峰 王伟 李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47-1952,共6页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热水,微量的重金属元素和杂质会随着热水从集热器内部流出,对环境产生潜在影响,同时也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闷晒的水质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为了提高集热器水质样品检...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热水,微量的重金属元素和杂质会随着热水从集热器内部流出,对环境产生潜在影响,同时也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闷晒的水质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为了提高集热器水质样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集热器在闷晒时所使用的水均为超纯水,且在闷晒前利用超纯水对集热器进行冲洗,以降低管道内的杂质对结果的影响。所测试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管道材料均为TP 2磷脱氧铜。检测的标准溶液包含As,Ca,Cu,Mg,Ni和Zn等21种重金属元素,浓度梯度分别为0.2,0.4,0.8和1.6 mg·L^-1。以铝基底蓝膜、黑铬和阳极氧化三种涂层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闷晒后的水质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ICP-OE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法定量分析水质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通过信噪比确定了各重金属元素的最佳分析谱线。标准溶液中部分重金属元素的最佳分析谱线分别为(nm):As(188.979),Ca(317.933),Zn(206.200),V(290.880),Cu(327.393),Ni(231.604),Sb(206.836),Pb(220.353)。结果表明,ICP-OES可以同时准确分析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水质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越高,则元素谱线的振幅越大。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闷晒的水质样品中不含有Be,Co,Cd,Cr,Fe,Li,Mn,Mo,Se,Sr,Tl和Ti等12种重金属元素,但含有As,Ni,Cu,Ca,Mg,V,Pb,Zn和Sb等9种重金属元素。水质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是随着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闷晒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增大至峰值后又随着集热器闷晒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且逐渐减小至较低含量。得出了重金属元素随闷晒时间的变化规律,给出了不同种类重金属元素的超标量和超标的闷晒时间。以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对相关重金属元素的限值作为参考,水质样品中Cu,Ni,Zn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该标准中的限值。但是,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水质样品中As,Pb和Sb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在闷晒了8 d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标,As,Pb和Sb的最大超标量分别为0.007,0.006和0.004 mg·L^-1。其中,蓝膜集热器水质样品中As元素的超标量最高,黑铬集热器水质样品中Pb的超标量最高,阳极氧化集热器水质样品中As的超标量最高。检测结果对厂家和用户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说明了集热器管道材料的制备工艺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减少重金属元素的析出量。也为后续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和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OES 重金属元素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传质作用下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少波 王云峰 +3 位作者 余琼粉 罗熙 陈飞 李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12-2618,共7页
为了优化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提高其制冷性能,构建基于强化传质作用的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并在模拟环境下对系统在强化传质模式下和自然传质模式下的制冷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辐射能输入条件下,系统在强化... 为了优化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提高其制冷性能,构建基于强化传质作用的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并在模拟环境下对系统在强化传质模式下和自然传质模式下的制冷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辐射能输入条件下,系统在强化传质模式下的制冷效率比在自然传质模式下的制冷效率有明显提高,效率最大可提高58.0%,且强化传质模式下系统的制冷性能较为稳定,能量利用率高;此外,强化传质模式下的系统还可解决自然传质模式中不可避免的间隙制冷问题。研究结果可为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制冷 强化传质 制冷效率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太阳集热器驱动的太阳能空调系统性能研究及优化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庄滨玮 李明 +3 位作者 许成木 王云峰 罗熙 冯志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1-1080,共10页
对一个采用抛物槽式太阳集热器(PTC)驱动的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冷和供暖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考虑管路热损和储热水箱的热损后,夏季系统集热效率在0.24~0.35之间,系统集热功率为9.6~16.6 kW;冬季系统集热效率(采... 对一个采用抛物槽式太阳集热器(PTC)驱动的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冷和供暖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考虑管路热损和储热水箱的热损后,夏季系统集热效率在0.24~0.35之间,系统集热功率为9.6~16.6 kW;冬季系统集热效率(采暖效率η_h)在0.42~0.55之间,系统集热功率为10.0~17.1 kW。制冷模式下机组在65~70℃的热水下加热,其制冷系数在0.40~0.60之间,日平均制冷系数为0.45,系统的平均制冷性能系数(COP_(s,av))为0.25;针对该制冷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对其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分析,为高效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集热器 溴化锂机组 制冷性能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腔式太阳能接收管传热性能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丹丹 肖鑫 +1 位作者 张鹏 李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43-2048,共6页
提出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的V型腔体式接收管,建立接收管内部工质流动与传热过程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运用蒙特卡洛光线追迹法对接收管腔体壁面进行辐射计算,得到腔体壁面辐射强度分布曲线,以此为热边界条件模拟研究接收管内部... 提出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的V型腔体式接收管,建立接收管内部工质流动与传热过程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运用蒙特卡洛光线追迹法对接收管腔体壁面进行辐射计算,得到腔体壁面辐射强度分布曲线,以此为热边界条件模拟研究接收管内部工质流动传热特性。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开展热性能实验测试,并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表明,管内矩形翅片可强化腔体壁面与管内流体的换热,有效降低壁面温度,减小热损失;在一定范围内,流量和辐射加热量的增大都能减小该V型腔体式接收管的热损失,提高热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腔体 矩形翅片 数值模拟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硅太阳能光伏/光热空气集热器性能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梦萧 王云峰 +3 位作者 李明 梁靖康 杜桂菊 赵文魁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5-463,共9页
文章设计了新型非晶硅太阳能PV/T空气集热器,该空气集热器能够解决传统太阳能PV/T热水器在高温波动情况下,晶硅电池热应力大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冬季管道发生霜冻的现象。文章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非晶硅太阳能PV/T空气集热器、单独非晶硅... 文章设计了新型非晶硅太阳能PV/T空气集热器,该空气集热器能够解决传统太阳能PV/T热水器在高温波动情况下,晶硅电池热应力大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冬季管道发生霜冻的现象。文章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非晶硅太阳能PV/T空气集热器、单独非晶硅光伏电池和传统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非晶硅太阳能PV/T空气集热器的平均热效率为45.70%,比传统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平均热效率降低了约25.88%;当空气质量流量增大至0.048 kg/s时,非晶硅太阳能PV/T空气集热器中的非晶硅光伏电池的平均电效率高于单独非晶硅光伏电池,它们的平均电效率分别为4.70%,4.54%;非晶硅太阳能PV/T空气集热器的总[火用]效率高于传统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热[火用]效率和单独非晶硅光伏电池的电[火用]效率,非晶硅太阳能PV/T空气集热器总[火用]效率最大值为7.14%。文章的分析结果为非晶硅太阳能PV/T空气集热器的推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PV/T 非晶硅 空气集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强化传质太阳能吸附制冷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增辉 王云峰 +3 位作者 李明 浦绍选 杜文平 张晓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45-2752,共8页
为深入分析太阳能吸附制冷变压工况对制冷性能的影响,在管道泵强化传质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实验平台基础上,开展对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强化传质变压工况下解吸量、制冷量的实验分析,并与自然传质恒压工况进行对比,获得强制循环下太阳... 为深入分析太阳能吸附制冷变压工况对制冷性能的影响,在管道泵强化传质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实验平台基础上,开展对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强化传质变压工况下解吸量、制冷量的实验分析,并与自然传质恒压工况进行对比,获得强制循环下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变压制冷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加热量情况下系统运行10h,吸附制冷系统加装强化传质管道泵后,白天加热解吸阶段随着吸附床温度的提高,吸附床在强化传质工况下与自然传质工况下相比压力降低约10kPa,从而使得强化传质比自然传质解吸率提高21.7%、解吸量提高1000mL,制冷循环系数COPsolar提高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制冷 吸附 传质 压力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