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省属重点师范大学:转型与变革之路
1
作者 杨林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52-53,共2页
作为教师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曾一度辉煌,然而,囿于“省属”框架内,它的发展也一度屡遇瓶颈。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26所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有着相似的起源及相同的发喂历程,有着相似的现状和相近的生存环境... 作为教师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曾一度辉煌,然而,囿于“省属”框架内,它的发展也一度屡遇瓶颈。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26所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有着相似的起源及相同的发喂历程,有着相似的现状和相近的生存环境,历经数十年的流变,它们已经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大学 变革 转型 教师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体系 共同体 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哲学——研究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的一种思路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志明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156-159,共4页
文章认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哲学的任务是运用哲学所特有的方法 ,对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作总体的根本的存在论把握和发展论建构。它的建构既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 ,也是理解和透视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根本途径。构建云南... 文章认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哲学的任务是运用哲学所特有的方法 ,对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作总体的根本的存在论把握和发展论建构。它的建构既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 ,也是理解和透视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根本途径。构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哲学的设想 ,不仅有相当充分的文化类型划分依据 ,以及来自民族学研究成果和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 ,而且存在有利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哲学 文化类型 传统文化 现代化 存在论 发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于先验语用学基础上的对话伦理学——阿佩尔哲学思想对云南生态文明观建立的启示
3
作者 毕文胜 杨晶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73-174,共2页
如何解决生态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阿佩尔建立在先验语用学基础上的对话伦理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尝试,对云南省生态文明观的建立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先验语用学 阿佩尔 生态文明观 对话伦理 云南省 主体间性 伦理规范 先验哲学 各民族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生从教能力与基本技能培养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锡辉 宋余庆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53-56,共4页
师范生基本技能是师范生整体素质的关键部分,是成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色建设而言,源头上应从高师教育起步。分析社会发展对师范类毕业生提出的要求,考察师范类学生从教基本技能培养的现状,提出解决问题... 师范生基本技能是师范生整体素质的关键部分,是成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色建设而言,源头上应从高师教育起步。分析社会发展对师范类毕业生提出的要求,考察师范类学生从教基本技能培养的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当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色建设与发展的一大要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师范生 从教能力与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多样性的宽容——论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经验之一 被引量:9
5
作者 伍雄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67,共5页
民族的多样性及和谐并存,是云南的突出特点。云南各民族传承和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历史经验就是宽容:对文化多样性的宽容,对民族差异的宽容。云南各民族之所以能宽容,一是在既定的自然、历史条件下不得不宽容,同时也是根据自己的民族精神... 民族的多样性及和谐并存,是云南的突出特点。云南各民族传承和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历史经验就是宽容:对文化多样性的宽容,对民族差异的宽容。云南各民族之所以能宽容,一是在既定的自然、历史条件下不得不宽容,同时也是根据自己的民族精神选择了宽容。多样性的宽容和多样性的并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族 文化多样性 宽容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民族社区自治:互嵌式族际关系构建的实践场域——基于云南农村多民族社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茂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多民族村落社区往往是地域边界,精神文化边界,利益边界、甚至是家族边界交互重合的共同体。各民族成员的社会化、政治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等,主要在村落进行和完成。多民族社区无疑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具体载体与基本单元,而在多民族社... 多民族村落社区往往是地域边界,精神文化边界,利益边界、甚至是家族边界交互重合的共同体。各民族成员的社会化、政治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等,主要在村落进行和完成。多民族社区无疑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具体载体与基本单元,而在多民族社区中最能体现族际平等、族际团结和互动的便是社区自治,由此注定了社区自治是构建互嵌式族际关系的重要实践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社区 社区自治 互嵌式族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一体——论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经验之一 被引量:10
7
作者 伍雄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8,共8页
民族和民族文化的问题是当代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的热点问题,而一与多、统一性(共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关键问题,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包含着极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与多的统... 民族和民族文化的问题是当代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的热点问题,而一与多、统一性(共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关键问题,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包含着极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与多的统一、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即是一个多元一体结构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的这种多元一体的结构,在云南表现得最为明显和典型,由此,总结云南民族如何形成多元一体结构的历史经验,对于认识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关系,进而认识当代民族与文化的世界性问题,都具有重要而普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族 中华民族 民族关系 多元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以云南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段海峰 周梁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406-13408,共3页
以云南为例,分析政府主导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理依据和现状,提出服务型政府保障农民"老有所养"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现状 法理依据 政府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与他者之间:艾滋病患者的“双重”歧视问题——基于云南L艾滋病防治中心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茂美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7-39,F0003,共4页
艾滋病歧视是全球面临的共性问题。对云南L艾滋病防治中心进行实证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所承受的歧视不仅来自他者,还来自患者自身。他者的歧视是艾滋病歧视的根源,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歧视进一步加固了艾滋病歧视。艾滋病歧视还存在... 艾滋病歧视是全球面临的共性问题。对云南L艾滋病防治中心进行实证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所承受的歧视不仅来自他者,还来自患者自身。他者的歧视是艾滋病歧视的根源,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歧视进一步加固了艾滋病歧视。艾滋病歧视还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共存于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歧视和他者歧视之中。调查结果同时显示,感染途径和性别分别是与艾滋病歧视差异关联度最大的两个因素,在艾滋病歧视消除的研究与工作开展方面,必须重视艾滋病歧视的差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自我歧视 他者歧视 歧视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治”社区治理体系建构的民族制度伦理基础——基于云南少数民族村落社区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茂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95-103,共9页
少数民族制度伦理均是本民族在日常公共生活中依据民族成员的利益需求而形成,具有族群内生性、以族群利益为制度伦理常规效及范围、以族群认同为制度伦理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以"圣灵"敬畏为族群公共生活的整合基础等特质。... 少数民族制度伦理均是本民族在日常公共生活中依据民族成员的利益需求而形成,具有族群内生性、以族群利益为制度伦理常规效及范围、以族群认同为制度伦理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以"圣灵"敬畏为族群公共生活的整合基础等特质。少数民族制度伦理在社区成员的生活秩序维持、利益分配、社区公共参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少数民族村落社区"德治"的主要来源。少数民族村落"三治"(即自治、法治、德治)社区治理体系的建构,必须在民族制度伦理这一"生存基础"上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落 民族制度伦理 社区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志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3-97,共5页
艺术化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一种倾向,它贯穿在物质和精神的、神圣和世俗的文化实践的各个层面,并有着人类符号行为方面、文化互动和变迁方面的内在依据和必然性。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只有在相对超越的审美—艺术化方式的转换下。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文化 艺术化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哲学探究——以“选择性执法”作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睿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4期104-106,共3页
在"选择性执法"愈演愈烈的今天,所有的解决途径似乎都指向了实在法规制与强化司法审查,却往往忽略了法治理念的建构。重构自然法理念对于行政自由裁量权正当行使极为重要,必须唤醒人们对宏观和深远局势的理性把握意识,自觉以... 在"选择性执法"愈演愈烈的今天,所有的解决途径似乎都指向了实在法规制与强化司法审查,却往往忽略了法治理念的建构。重构自然法理念对于行政自由裁量权正当行使极为重要,必须唤醒人们对宏观和深远局势的理性把握意识,自觉以正义力量牵制权力自由主义的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裁量权 选择性执法 自然法 法治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少数民族文化作哲学阐释的必要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志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13,共5页
对少数民族文化作文化哲学阐释 ,既是解决“世界历史”、交往“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所面临的深刻矛盾及生存前景的需要 ,是促进强势民族与弱势民族相互理解和协作以共同应对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的需要 ,同时也是深化民... 对少数民族文化作文化哲学阐释 ,既是解决“世界历史”、交往“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所面临的深刻矛盾及生存前景的需要 ,是促进强势民族与弱势民族相互理解和协作以共同应对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的需要 ,同时也是深化民族文化研究、细化文化哲学并使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更具解释力和适用性的需要。云南省的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少数民族文化 世界历史 文化冲突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哲学、文化研究统一的必要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志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2-55,90,共5页
哲学与文化原本就是互生、互动的 ,只是在学科分化后才被人为地分割开来。这种相互疏离和分割 ,既不利于准确、完整地把握特定民族国家的哲学和文化 ,也不利于各民族的自我认识、相互理解以及哲学、文化自身的发展 ,因此民族哲学研究、... 哲学与文化原本就是互生、互动的 ,只是在学科分化后才被人为地分割开来。这种相互疏离和分割 ,既不利于准确、完整地把握特定民族国家的哲学和文化 ,也不利于各民族的自我认识、相互理解以及哲学、文化自身的发展 ,因此民族哲学研究、民族文化研究需要重新结合。即 ,民族文化的完整研究必须用哲学研究来统摄 ,民族哲学的完整研究也必须以文化研究为依托 ,二者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哲学研究 文化研究 民族 自我认识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民族就是民族 被引量:1
15
作者 伍雄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61,共3页
云南民族工作具有普遍的、全国性的意义。新中国建立以来云南民族工作的重要经验就是:正确认识民族与阶级的关系是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前提;民族与阶级是两个系列的范畴,民族的实质并不在阶级,民族就是民族。
关键词 民族 阶级 民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社会的演进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媚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22-123,共2页
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离不开健全的公民意识的培育,大学生是公民社会建设的基础。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民意识的缺失,只有加强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才能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参与政治的能力,形成参与和自治的性格特征及其思维... 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离不开健全的公民意识的培育,大学生是公民社会建设的基础。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民意识的缺失,只有加强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才能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参与政治的能力,形成参与和自治的性格特征及其思维的行为习惯,从而在推进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公民意识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哲学思考——纪念改革开放30年
17
作者 李以国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8-10,共3页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为什么还要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呢?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为什么还要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呢?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不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就不能改变这个基本国情,不能解决这个主要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创新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社会发展 国有企业 按劳分配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经验教训 社会主要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18
作者 胡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77-178,共2页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P121)。的确,任何一种哲学思潮、哲学体系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是自己时代精神的体现,没有脱离自己时代的空洞抽象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创立至今大约160年的时间,时至今日一直是...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P121)。的确,任何一种哲学思潮、哲学体系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是自己时代精神的体现,没有脱离自己时代的空洞抽象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创立至今大约160年的时间,时至今日一直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我们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决定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彻底的批判性是它的重要特征。即使是马克思生前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着自己的思想,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品质 时代精神 与时俱进 时代特点 哲学思潮 发展 批判性 哲学体系 现实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哲学中的天人关系论
19
作者 李玉坤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6期140-141,共2页
庄子以"自然"(一是指自然界;二是指自然而然—天然)来说明天的含义,首次明确地提出天与人的矛盾关系问题。从二者的对立性出发,他强调要分辨"天之所为"与"人之所为","无以人灭天",表现出天人... 庄子以"自然"(一是指自然界;二是指自然而然—天然)来说明天的含义,首次明确地提出天与人的矛盾关系问题。从二者的对立性出发,他强调要分辨"天之所为"与"人之所为","无以人灭天",表现出天人之分的思想;从二者的统一性出发,他强调以人入天,"人与天一",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总的来说,他的天人合一论是以天人之分论为前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天人之分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县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省44个县统计数据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儒 孟书敏 姜军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5,124-125,共5页
人力资本是影响和制约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贫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如此。本文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对陕西贫困县域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进行估算。结果显示,贫困县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在引入人均物质资本水平... 人力资本是影响和制约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贫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如此。本文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对陕西贫困县域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进行估算。结果显示,贫困县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在引入人均物质资本水平相近县经济增长比较分析后发现,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县域具有较高的增长率,进而提出大力发展贫困县域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县域 人力资本 基础教育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