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宏道先生与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
1
作者 朱端强 刘亚朝 +1 位作者 陈亮旭 木基元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96,共6页
已故历史学教授王宏道先生,为恢复高考后云南民族学院(现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的创办者和系主任,在任期间,多年来筚路蓝缕,呕心沥血,为历史系的创业和发展以及培养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宏道先生还是学界公认的著名民族史专... 已故历史学教授王宏道先生,为恢复高考后云南民族学院(现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的创办者和系主任,在任期间,多年来筚路蓝缕,呕心沥血,为历史系的创业和发展以及培养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宏道先生还是学界公认的著名民族史专家,在云南民族史和地方史领域,取得了独具特色的丰硕成果。尤为可贵的是,先生淡泊名利,潜心学问,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堪称道德文章为人师表,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思念和榜样的力量。现择其学子追忆之述,辑成一章,以示纪念,略表惠泽之点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学院 历史学 云南 大学 高考 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训练语言模型引入数字政府建设的风险应对——基于行政关系的视角
2
作者 曹冬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从行政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看,将预训练语言模型引入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推动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沟通升级、促进行政行为内外流程的多维完善、提高行政决策的理性水平。在正视预训练语言模型带来的正面效能的同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可... 从行政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看,将预训练语言模型引入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推动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沟通升级、促进行政行为内外流程的多维完善、提高行政决策的理性水平。在正视预训练语言模型带来的正面效能的同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可能引发的行政相对人的数据权利被侵扰、行政伦理基本原则面临挑战、行政责任主体模糊不明等风险。为了应对风险,行政主体应当以权利保障为核心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以价值理性为取向构建伦理保障机制、以权责清晰为基点优化责任结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训练语言模型 数字政府 行政关系 ChatGPT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云南行政体制的演变脉络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俊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1,共5页
清末以来云南行政体制顺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其演变脉络为政府行政机构趋向专门化,社会管理机构逐渐增多,管理职能不断强化,并在地方自治模式下,开始了基层社会组织化网络的构建。
关键词 云南 近代 行政机构 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局、地理与全面抗战时期的云南蚕桑业
4
作者 张永帅 和乐乐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3,共8页
抗战时期是云南蚕桑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推动后方建设,支援抗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云南蚕桑业发展受到国民政府、云南地方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提出了云南蚕桑复兴计划,在宜蚕区积极推广蚕桑业。但是,受云南特殊的高原山地地理环境的制约... 抗战时期是云南蚕桑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推动后方建设,支援抗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云南蚕桑业发展受到国民政府、云南地方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提出了云南蚕桑复兴计划,在宜蚕区积极推广蚕桑业。但是,受云南特殊的高原山地地理环境的制约,以及“战时”影响,在较短时间内,云南蚕桑业发展的成效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云南 蚕桑 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云南跨境民族教育的软实力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跃 高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6-131,共6页
跨境民族教育软实力是文化教育软实力在边境民族地区的体现,教育文化软实力既有教育的核心软实力,也有教育的边缘软实力,在国家沿边境跨境民族地区,跨境民族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边缘软实力。跨境民族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边疆安全... 跨境民族教育软实力是文化教育软实力在边境民族地区的体现,教育文化软实力既有教育的核心软实力,也有教育的边缘软实力,在国家沿边境跨境民族地区,跨境民族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边缘软实力。跨境民族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边疆安全功能,跨境民族教育软实力体现一个国家国门教育的软实力、文化安全的软实力、固边防边的软实力和民族对国家认同的软实力。因此,大力发展沿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不仅是建设和谐边疆的需要,也是维护边疆社会稳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跨境民族 教育 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云南跨境教育和跨境民族教育 被引量:17
6
作者 何跃 高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共5页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跨境教育与跨境民族教育越来越普遍,国家间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得到加强,但跨境教育中的问题也日益显现。随着跨境教育类型的日趋多元化,出现了跨境教育、跨境教育服务贸易和跨境民族教育等概念上的混用...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跨境教育与跨境民族教育越来越普遍,国家间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得到加强,但跨境教育中的问题也日益显现。随着跨境教育类型的日趋多元化,出现了跨境教育、跨境教育服务贸易和跨境民族教育等概念上的混用。在扩大云南对东南亚、南亚开放人文交流平台建设中,厘清跨境教育和跨境民族教育的性质及其对象,对扩大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人文交流,推进云南沿边境跨境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人文交流的桥头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跨境教育 跨境民族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云南的项目运作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妮丽 王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62-66,共5页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云南的活动主要以项目的形式开展,与地方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则是其运作项目的主要模式。"云南模式"值得肯定:云南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多样化特征为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项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地方政府和国际非政...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云南的活动主要以项目的形式开展,与地方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则是其运作项目的主要模式。"云南模式"值得肯定:云南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多样化特征为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项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地方政府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优势互补则奠定了双方进行合作的基础,而促使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则是地方政府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开放心态。站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高度,我们认为云南地方政府在已有的成就基础上,应该在合作中改进微观管理方式,建立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正常沟通机制;另一方面也应逐步扶持本土的非政府组织,培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多元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非政府组织 云南 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云南省能值足迹分析和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尚海龙 刘丽蓉 +2 位作者 董金义 邓丽 张文芬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175,共5页
运用改进的生态能值足迹模型(EEF),对云南省2001—2010年能值足迹的动态变化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0年来人均能值盈余呈持续下降趋势,2009年低至1.7076 hm2,但生态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GM(1,1)模... 运用改进的生态能值足迹模型(EEF),对云南省2001—2010年能值足迹的动态变化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0年来人均能值盈余呈持续下降趋势,2009年低至1.7076 hm2,但生态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GM(1,1)模型,对未来五年人均能值盈余进行情景预测,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不发生"突变"的前提下,2011—2015年人均能值从1.5098 hm2下降至0.1767 hm2,说明了生态能值系统处于协调发展。此研究对实施"桥头堡"战略之资源开发与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足迹 情景预测 “桥头堡”建设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边境地区周边国家跨境就读外籍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尤伟琼 张学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109,共8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云南周边的缅甸、老挝、越南等3国边境地区适龄学生跨境进入我国边境学校接受教育的人数,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本研究在深入调研3国学生跨境就读情况的基础上,就其跨境就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云南周边的缅甸、老挝、越南等3国边境地区适龄学生跨境进入我国边境学校接受教育的人数,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本研究在深入调研3国学生跨境就读情况的基础上,就其跨境就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从构建国家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在政策法律、边境安全等方面加强对外籍学生管理。形成边境地区教育的特殊扶持和特色治理,贯通教育路径,建设特色国门学校,创建协同联动管理机制等,为中国和周边国家共享共赢共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边境地区 外籍学生 跨境就读 联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与区域: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空间转换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健 李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77-84,共8页
最近30年来,中国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整体研究到区域研究的转折过程。区域研究的热潮仍然持续高涨,而从整体上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气氛仍较为淡薄,令人信服的整体研究微乎其微。现在需要在全面总结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基... 最近30年来,中国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整体研究到区域研究的转折过程。区域研究的热潮仍然持续高涨,而从整体上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气氛仍较为淡薄,令人信服的整体研究微乎其微。现在需要在全面总结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整体和宏观的视野上,重新审视中国历史文化,以整个中国范围为空间来考察,各文化类型的空间互动关系,从新石器时代迄今的8000年,中国区域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变,在空间地理上有一个由分散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经济重心区域由黄河(淮河)流域逐步向长江流域,由中西部向东部的东移南迁,最终经济重心向东部,特别是东南沿海转移的过程。时代上的中心与边缘是互动的,转移的,文化中心由早期的多元一体,发展到统一国家以中原为中心,黄河流域为中心,由西向东转移,由东向东南转移,由向东南向北转移。即沿黄河流域的自西向东,沿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转移,近代以后向沿海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与区域 中国历史文化 空间转换 时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边境地区主要贸易口岸的境外流动人口与边疆安全 被引量:30
11
作者 何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35-43,共9页
云南沿边境地区共有19个对外口岸,其中国家级一类口岸10个,二类口岸9个,有89条边境通道,境外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这些主要贸易口岸,他们结构复杂,流动性强,从业动机复杂,给边疆安全环境带来诸多潜在威胁。如何在扩大边境贸易开放宽度和... 云南沿边境地区共有19个对外口岸,其中国家级一类口岸10个,二类口岸9个,有89条边境通道,境外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这些主要贸易口岸,他们结构复杂,流动性强,从业动机复杂,给边疆安全环境带来诸多潜在威胁。如何在扩大边境贸易开放宽度和深度的同时,对境外流动人口实施有效的区域管理,这是在非传统安全背景下中国西南边疆学的新课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边境地区 贸易口岸 境外流动人口 边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云南跨界民族问题 被引量:24
12
作者 何跃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6-91,共6页
冷战结束后,云南边境地区的安全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安全威胁由防御邻国向我国侵犯等传统安全要素逐渐转向防止各种跨国犯罪和贩毒走私为特征的非传统安全,跨界民族问题成为引发云南边疆地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给边疆安全带来前... 冷战结束后,云南边境地区的安全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安全威胁由防御邻国向我国侵犯等传统安全要素逐渐转向防止各种跨国犯罪和贩毒走私为特征的非传统安全,跨界民族问题成为引发云南边疆地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给边疆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云南跨界民族问题与非传统安全关系入手,分析由云南跨界民族所产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提出解决云南跨界民族问题的一些设想,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跨界民族问题 非传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至民国时期云南地震及灾后赈济 被引量:9
13
作者 肖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云南自古以来为地震多发区。对清至民国时期云南地震(M≥4.7)进行历史性的考察,细致分析地震次数与地理分布,可知云南地震地理分布广,发生频率高,地震强度大,给云南民众造成严重的损失与危害。对此损失与危害,地方政府与民间相应采取多... 云南自古以来为地震多发区。对清至民国时期云南地震(M≥4.7)进行历史性的考察,细致分析地震次数与地理分布,可知云南地震地理分布广,发生频率高,地震强度大,给云南民众造成严重的损失与危害。对此损失与危害,地方政府与民间相应采取多种赈济措施,以减轻地震灾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至民国时期 云南地震 损失与危害 赈济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2011)质量评述——基于与2002—2007样本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奎明 谭新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18-125,共8页
与2002—2007年的样本相比,2008年之后产生的行政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更为宽泛,研究方法规范性加强。以McCurdy和Cleary提出的六项指标研究发现,2008—2011年的博士论文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有效性、理论检验、因果关系、论题的重要性... 与2002—2007年的样本相比,2008年之后产生的行政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更为宽泛,研究方法规范性加强。以McCurdy和Cleary提出的六项指标研究发现,2008—2011年的博士论文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有效性、理论检验、因果关系、论题的重要性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论题的前沿性却出现数据下滑。虽然提高明显,但是行政学博士教育的顽疾依然存在,即西方理论遭遇本土问题后两者之间产生的张力,这也是未来行政学必须要摆脱的"身份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学 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 研究方法 论题的前沿性 身份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境内的外国流动人口态势与边疆社会问题探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何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8-25,共8页
随着云南边境地区的全面开放,境外流动人员开始进入云南境内,云南边境地区主要贸易口岸开始出现最早的境外流动人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境内的境外流动人口逐年增多,且流向分布也向多元化发展,境外流动人口从单一国流动向多国化流动... 随着云南边境地区的全面开放,境外流动人员开始进入云南境内,云南边境地区主要贸易口岸开始出现最早的境外流动人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境内的境外流动人口逐年增多,且流向分布也向多元化发展,境外流动人口从单一国流动向多国化流动转化,从沿边境一线流动向云南境内纵深流动,境外流动人口的流向日趋复杂和多国化,境外流动人口的分布日趋广泛,且成分复杂,流动性强,给西南边疆安全带来新的隐患,值得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境内 外国流动人口 边疆社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共享发展: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碧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97-104,共8页
时代变迁和国家治理核心议题的转向使得边疆共享发展拥有十分独特的出场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边疆共享发展经历了由稳定导向到发展导向、由经济发展到科学发展再升格为共享发展的演进过程。从理论逻辑来看,边疆共享发展坚守边疆各族人... 时代变迁和国家治理核心议题的转向使得边疆共享发展拥有十分独特的出场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边疆共享发展经历了由稳定导向到发展导向、由经济发展到科学发展再升格为共享发展的演进过程。从理论逻辑来看,边疆共享发展坚守边疆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秉持族际权利的公平正义,追求多元民族的共生互惠,指向边疆各族人民的协同行动。从实践逻辑来看,边疆共享发展以边疆安全稳定为前提,以底线公平为基础,注重政府能力水平的提升,致力于边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共建共治共享 共享发展 出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困局与路径选择——基于云南普洱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奎明 谭新雨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5Z期16-19,共4页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新的文明形态,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所以生态文明建设难免遭遇工业文明的冲击,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边疆地区。基于代际优势造成的"吉登斯悖论"和工具理性思维带来的邻避效应是...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新的文明形态,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所以生态文明建设难免遭遇工业文明的冲击,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边疆地区。基于代际优势造成的"吉登斯悖论"和工具理性思维带来的邻避效应是生态文明建设遇到的最大挑战,而破解生态文明建设困局的核心首先是生态型政府的构建,其次是在政策层面建立政府、社区、企业、非政府组织四大利益主体共融的倡议联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吉登斯悖论 邻避效应 倡议联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明代云南儒学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媚玲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6期77-79,共3页
明代云南的儒学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究其原因,明朝以前云南的儒学教育为其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明统治者对儒学教育的重视以及明代出现了汉族人口迁入云南的高潮,形成了发展汉文儒学教育的社会基础。这三方面的原因促成了明代儒... 明代云南的儒学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究其原因,明朝以前云南的儒学教育为其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明统治者对儒学教育的重视以及明代出现了汉族人口迁入云南的高潮,形成了发展汉文儒学教育的社会基础。这三方面的原因促成了明代儒学教育的空前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云南 儒学教育 发展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云南与周边国家区域性贸易圈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郭亚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9-71,共3页
近代 ,云南省自 1889年蒙自口岸开关 ,伴随对外贸易的开展 ,逐渐形成了与周边国家的区域性贸易圈 ,在这个区域性贸易圈中 ,具有不自主性。
关键词 云南 周边国家 区域性贸易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咸同起义以来云南土司治策——以承袭与改流为中心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新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138,共8页
清咸同以来云南土司体制总体运行正常,守法土司能够正常办理承袭。云南靠内地区努力推动改土归流,使残存的土司势力走向没落。改土归流并非彻底革废土司,而是使土司"虚衔化",剥夺土司原有的行政管理权。在滇西、滇南边区,土... 清咸同以来云南土司体制总体运行正常,守法土司能够正常办理承袭。云南靠内地区努力推动改土归流,使残存的土司势力走向没落。改土归流并非彻底革废土司,而是使土司"虚衔化",剥夺土司原有的行政管理权。在滇西、滇南边区,土司制度发达,土司集中连片分布,不搞全面改土归流,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所区别的政策。清政府土司治策的出发点是恢复和重建西南边疆统治秩序,加强对西南边疆管控力度,应对外来侵略。无论是办理土司承袭、众建土司还是改土归流,都是服务于筹边御侮、保固疆圉的战略总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同起义 云南土司 承袭 改流 治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