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肉身成圣”到“数字成神”:《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身份变格与镜像映射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亚男 邱青青 田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57,87,共6页
在国漫崛起的浪潮中,中国动画电影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范式革命。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现象级爆款动画电影以颠覆性的视觉编码重构哪吒这一经典文化符号,在传统肉身成圣的修行叙事与数字媒介的虚拟造神之间,开辟出后现代... 在国漫崛起的浪潮中,中国动画电影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范式革命。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现象级爆款动画电影以颠覆性的视觉编码重构哪吒这一经典文化符号,在传统肉身成圣的修行叙事与数字媒介的虚拟造神之间,开辟出后现代语境下的神话新形态。影片通过数字影像技术对经典神话进行重构,从单一文本到跨媒介叙事的跳跃构建起一个充满东方美学色彩的叙事宇宙。这种文化实践既是对民族集体记忆的当代重写,也为中国动画工业体系发展提供了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身份变格 镜像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影化生存之思——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淼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66-71,共6页
在大众传媒日益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今天,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电影这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实现了其在当代社会的广泛传播,同时,电影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但电影的文化消费属性和奇观审美性... 在大众传媒日益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今天,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电影这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实现了其在当代社会的广泛传播,同时,电影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但电影的文化消费属性和奇观审美性追求,又极易破坏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和原生性。因此,只有电影工作者与民族文化工作者、文化遗产传承人三者的深入交流和紧密协作,才有助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电影化 保护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戍边视角下云南边疆地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谢晓霞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75,共9页
云南边疆地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它一直发挥着文化戍边的作用。在电影成为重要文化软实力的当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得以加强并较好地发挥了文化戍边作用,也更有效地被整合到边疆治理当中。农村公益电影利于主... 云南边疆地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它一直发挥着文化戍边的作用。在电影成为重要文化软实力的当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得以加强并较好地发挥了文化戍边作用,也更有效地被整合到边疆治理当中。农村公益电影利于主流文化传播并扎根到云南边疆,助力乡村振兴语境下的云南边疆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构,还可在新的国际和周边语境下有力地抵御外来不良文化。为使云南边疆地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更好地发挥文化戍边作用,需要优化一定的策略和路径:一是更好地发掘和创作云南边疆题材电影,二是充分考虑融媒体技术语境下的灵活传播,三是引入多种放映主体,四是向邻国更深入地走进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戍边 边疆治理 云南边疆地区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你们让我去上学”——西南某偏远山区首批两个女大学生求学历程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闫晓庆 奔厦·泽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82,119,共8页
在基于已有精英高校农家子弟、第一代大学生的研究传统的基础上,本研究对经济极为落后、地处川滇边界一偏远山村中的首批两个女大学生进行研究。她们经过艰难的求学过程最终只是进入到专科、二本院校。研究发现,与普通农家子弟相比,她... 在基于已有精英高校农家子弟、第一代大学生的研究传统的基础上,本研究对经济极为落后、地处川滇边界一偏远山村中的首批两个女大学生进行研究。她们经过艰难的求学过程最终只是进入到专科、二本院校。研究发现,与普通农家子弟相比,她们进入大学的过程面临着父母不支持、家与学校时空距离遥远等客观阻碍因素,基于此,她们凭借强烈的求学渴望、"拼命读书"、教师的支持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艰难跨越,在与异质文化相遇的过程中不断调适自身。不能简单地用再生产理论理解她们目前的境遇,而应看到她们进入大学对其自身及村庄中其他孩子的意义,同时相关部门应通过政策介入提高偏远地区农家子弟接受高等教育、通过教育改变人生轨迹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女大学生 第一批女大学生 求学历程 个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现代大学内部制度建设阶段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史晓宇 杨超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41,共4页
现代大学内部制度是关于大学内部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国现代大学内部制度建设经历了初创划分期、探索改造期、恢复调整期、深化改革期和持续完善期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大学内部制度建设内容与重点既有差异性... 现代大学内部制度是关于大学内部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国现代大学内部制度建设经历了初创划分期、探索改造期、恢复调整期、深化改革期和持续完善期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大学内部制度建设内容与重点既有差异性又有延续性,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建设 现代大学内部制度 大学领导体制 阶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中的语言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崔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8-50,共3页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师范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师范教育整体结构体系的重要支柱。教育实习评价是综合检验学生各项能力的一项工作,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其中的语言评价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就语言评价的内容...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师范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师范教育整体结构体系的重要支柱。教育实习评价是综合检验学生各项能力的一项工作,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其中的语言评价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就语言评价的内容、目的及其在整个教育实习评价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力图使语言评价更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教育实习 语言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媒体短视频对地域性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冲击——以云南、贵州为例
7
作者 谢晓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89,共4页
论文在自媒体大量出品地域性题材短视频的语境下,以云南、贵州为例探讨地域性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现状和发展路径。自媒体短视频对地域性题材影视剧形成极大的冲击并改变了其创作面貌,包括影视剧的内容从对地域性景观较为直观的呈现变为以... 论文在自媒体大量出品地域性题材短视频的语境下,以云南、贵州为例探讨地域性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现状和发展路径。自媒体短视频对地域性题材影视剧形成极大的冲击并改变了其创作面貌,包括影视剧的内容从对地域性景观较为直观的呈现变为以问题切入为主;影视剧时空表达更为自由,从表现现实时空为主向虚拟时空拓展;部分地域性题材影视剧创作的视角也在“自陈”与“被述”中找到平衡。论文进一步提出地域性题材影视剧利用自媒体短视频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自媒体 地域性题材影视剧 云南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国际背景下云南题材影视创作研究
8
作者 谢晓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0-33,共4页
论文认为在"一带一路"等国家系列政策下,云南和南亚、东南亚联系更紧密,从而更具有区域国际意义,这为云南题材影视剧创作赢来了更加多样的可能和更加广阔的空间。本文具体研究了与邻国合作的国际题材(包括跨境的历史剧和现代... 论文认为在"一带一路"等国家系列政策下,云南和南亚、东南亚联系更紧密,从而更具有区域国际意义,这为云南题材影视剧创作赢来了更加多样的可能和更加广阔的空间。本文具体研究了与邻国合作的国际题材(包括跨境的历史剧和现代剧)、"红色"革命历史剧题材(包括西南联大、远征军等)、民族特别是跨境民族题材三类在新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可能性,以提升云南题材影视剧在国内与国际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际 云南题材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云南彝族小说的艺术缺憾
9
作者 朱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93-96,共4页
本文以新时期云南彝族文学为背景,以文学人类学、符号学理论为特殊视角,深度探讨了新时期云南彝族小说创作的艺术缺憾,认为彝族作家的创作风格大多还在“李乔模式”上徘徊,国内外著名的大家尚未出现,摹仿情结、游戏情结和考古学思... 本文以新时期云南彝族文学为背景,以文学人类学、符号学理论为特殊视角,深度探讨了新时期云南彝族小说创作的艺术缺憾,认为彝族作家的创作风格大多还在“李乔模式”上徘徊,国内外著名的大家尚未出现,摹仿情结、游戏情结和考古学思维情结是彝族作家创作中的三大障碍,彝族作家只有在观念、形式、美学风格上取得质的突破,才能有所超越,再造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彝族小说 艺术缺憾 摹仿情结 游戏情结 考古学思维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审美与当代艺术审美的建构--以云南彝族撒尼支系大糯黑村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其龙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92,共5页
云南彝族撒尼支系聚居的大糯黑村因画家带动成为了圭山采风村,传统民族审美与现代审美交相并建构了新的村落审美知识,表现出审美场域由大糯黑村转向圭山采风村,审美主体由村民变成当代画家,艺术品由村内创作转成画廊展示的变化。因审美... 云南彝族撒尼支系聚居的大糯黑村因画家带动成为了圭山采风村,传统民族审美与现代审美交相并建构了新的村落审美知识,表现出审美场域由大糯黑村转向圭山采风村,审美主体由村民变成当代画家,艺术品由村内创作转成画廊展示的变化。因审美特性符合村民与画家的各自之需,大糯黑村的民族与当代艺术审美形成了共存互建的状态。总观当前少数民族村落审美的发展现状,大糯黑村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糯黑村 圭山采风村 审美艺术 建构 撒尼支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云南与东盟跨境教育产教融合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章梦雪 杨宇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119,共9页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格局变化、适应新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提出的重大构想。后疫情时代多重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驱动中国大学发展理念变迁和发展模式变革,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促使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格局变化、适应新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提出的重大构想。后疫情时代多重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驱动中国大学发展理念变迁和发展模式变革,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促使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跨境教育产教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图景。产教融合是提升跨境教育合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跨境教育产教融合背景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云南省与东盟跨境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情况和模式,构建其问题的透析模型,提出推动云南省高校、企业探寻跨境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理路,发挥云南省高等教育系统在推动中国-东盟跨境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先导作用,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南向”战略中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跨境教育 产教融合 中国-东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语言对云南汉语方言影响的一种特殊方式
12
作者 涂良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4-146,共3页
在云南,汉语和少数民族语之间,少数民族语和少数民族语之间,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在词汇层面除了借贷和底层化之外,尚有一种方式,即在词汇的较深层面上趋同而在语音层面仍用本民族固有的成分。发生这种影响时,语言间地域上的相同或邻接似乎... 在云南,汉语和少数民族语之间,少数民族语和少数民族语之间,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在词汇层面除了借贷和底层化之外,尚有一种方式,即在词汇的较深层面上趋同而在语音层面仍用本民族固有的成分。发生这种影响时,语言间地域上的相同或邻接似乎是一个重要条件,语言影响的方向也并不限于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有时源流关系颇难辨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语言 汉语 语言影响 特殊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泄、失声与缺席:人格结构在短视频场域中的失衡与重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忠锋 赵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31,共8页
在虚拟网络的社交环境中,匿名化的用户能够自由表达观点和想法,这改变了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关系结构。在女性自我展示短视频中,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呈现出本我宣泄、自我失声和超我缺席的状态。虚拟环境下,自我与超我的... 在虚拟网络的社交环境中,匿名化的用户能够自由表达观点和想法,这改变了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关系结构。在女性自我展示短视频中,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呈现出本我宣泄、自我失声和超我缺席的状态。虚拟环境下,自我与超我的角色发生了重构,表现为自我放纵本我、超我脱离自我。这一现象揭示了虚拟场域中人格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背后的深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结构 短视频 匿名表达 虚拟场域 心理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数智时代:西南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开发共享的创新路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凌燕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58,共5页
西南少数民族古籍面临流失、破损、失传等危机,其数字化工作存在进展缓慢、数据共享平台缺乏、数字化技术手段单一等不足。为加快西南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速度,应建立数据联动机制,运用GIS时空分析、知识图谱等新型技术手段对少数民族古... 西南少数民族古籍面临流失、破损、失传等危机,其数字化工作存在进展缓慢、数据共享平台缺乏、数字化技术手段单一等不足。为加快西南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速度,应建立数据联动机制,运用GIS时空分析、知识图谱等新型技术手段对少数民族古籍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可视化展示,促使少数民族古籍建设迈向智能化,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古籍 数据挖掘 共享平台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中国语境下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的多维挑战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红 张馨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42,共10页
数字中国建设正在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的全媒体传播场景,对国际传播的格局、内容和途径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云南,在突破媒介基础设施滞后,从“边陲末梢”走向“开放前沿”的过程中,面临着数字技术加剧... 数字中国建设正在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的全媒体传播场景,对国际传播的格局、内容和途径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云南,在突破媒介基础设施滞后,从“边陲末梢”走向“开放前沿”的过程中,面临着数字技术加剧传播平台竞争、数字化深度变革引发传播生态重构及数字媒介事件激化国际舆论交锋等多维挑战,亟需全方位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与认同实践的路径创新。研究发现,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提升精准传播效率;从媒体思维向平台思维转型,构建数字叙事体系;话语建构与平台传播相互包容,构建区域命运共同体;全媒体联动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传播体系4方面是融入全球平台生态,提升我国国际传播影响力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中国 国际传播 南亚东南亚 传播生态 数字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2024学术年会在我校举行
16
作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11月8~10日,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2024学术年会在我校呈贡主校区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云南师范大学主办,云... 11月8~10日,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2024学术年会在我校呈贡主校区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云南师范大学主办,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承办。200余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智媒时代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并见证《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24》首发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教育 教育年鉴 中国新闻传播 云南师范大学 智媒时代 学术年会 传媒学院 创新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文化生态及其评估指标 被引量:11
17
作者 施惟达 肖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92,共6页
民族文化生态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的产生、存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大子系统。民族文化生态的本质是其"创生性"。要使民族文化能够存续和发展,就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 民族文化生态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的产生、存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大子系统。民族文化生态的本质是其"创生性"。要使民族文化能够存续和发展,就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民族文化生态评估指标,将有助于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的"创生性",有效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生态 创生性 评估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景目标提取的图像风格化绘制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杨 袁国武 +1 位作者 谢党恩 徐丹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64-1768,共5页
算法将Graph Cuts理论运用于输入图像前景目标的提取方面。通过交互式分割,用户将图像分为前景及背景区域。对于背景区域,应用设计的多种非真实感绘制算法,将其渲染成具有卡通画、铅笔画或者油画等风格的艺术图像,对于前景区域保持其细... 算法将Graph Cuts理论运用于输入图像前景目标的提取方面。通过交互式分割,用户将图像分为前景及背景区域。对于背景区域,应用设计的多种非真实感绘制算法,将其渲染成具有卡通画、铅笔画或者油画等风格的艺术图像,对于前景区域保持其细节特征不变。通过融合前背景区域,获得具有风格化的艺术图像。实验显示,处理一定数量的图像,算法生成的风格化图像呈现了视觉满意的非真实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割 双边滤波器 色彩量化 铅笔画 油画 非真实感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舆情中情感选择与社会动员方式的内在逻辑——基于“山东于欢案”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杜忠锋 郭子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24,29,共6页
基于微博舆论场域中的情感现象和社会动员状况,探求其间规律是当前我国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的现实课题。研究以'山东于欢案'为研究对象,基于'什么样的情感和情绪能够引发社会动员'和'情感和情绪如何引发社会动员'... 基于微博舆论场域中的情感现象和社会动员状况,探求其间规律是当前我国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的现实课题。研究以'山东于欢案'为研究对象,基于'什么样的情感和情绪能够引发社会动员'和'情感和情绪如何引发社会动员'两个视角,发现在'山东于欢案'中,消极情感更能够引发社会动员,且集中在感性动员;积极情感和无情感引发社会动员的效力相当,且偏向于引发理性动员。情感表达丰富社会动员方式、情感渲染促进群体共识形成、情感共鸣推动社会动员开展,三者的层层递进引发了社会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舆情 情感 社会动员 山东于欢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语言:活的形象 被引量:9
20
作者 骆小所 匡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5,共5页
发话主体创造艺术语言的“文本”的审美活动 ,实际上是一个审美意象过程 ,意象是艺术语言的本体 ,艺术语言的审美问题 ,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问题 ,艺术语言蕴育着发话主体的情、意、神 ,所以它才有活的生气 ,使象活起来 ;艺术语言是情感... 发话主体创造艺术语言的“文本”的审美活动 ,实际上是一个审美意象过程 ,意象是艺术语言的本体 ,艺术语言的审美问题 ,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问题 ,艺术语言蕴育着发话主体的情、意、神 ,所以它才有活的生气 ,使象活起来 ;艺术语言是情感的反映形式 ,所以它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它的生成随情应变 ,所以它比较灵活。艺术语言的象是发话主体的生命体验和情感的形式化 ,它外 ,形象感人 ;它内 ,蕴藉丰富 ,给人以无限的遥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语言 意象 物象 心象 情象 发话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