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电子烟油烟碱含量快速检测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双艳 周瑾 +3 位作者 沈彦文 杨紫刚 费宇 张四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1-1415,共5页
烟碱是电子烟烟油中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决定了电子烟油的风味口感及产品的安全性。为了提高电子烟油烟碱含量的测量效率,该文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极限学习机回归(ELMR)建立了电子烟油烟碱含量的定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 烟碱是电子烟烟油中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决定了电子烟油的风味口感及产品的安全性。为了提高电子烟油烟碱含量的测量效率,该文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极限学习机回归(ELMR)建立了电子烟油烟碱含量的定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所建立的ELMR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262,远高于PCR预测模型的0.8590和PLSR预测模型的0.8604;同时,使用ELMR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268,小于PCR预测模型的0.0431和PLSR预测模型的0.0409。以上结果说明该文所建立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能够应用于烟碱含量的快速准确测量,为实现电子烟油烟碱含量的实时在线监测和其它质量参数的快速测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烟油 烟碱含量 近红外光谱 极限学习机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PSO-SVM算法的烟叶自动分级方法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双艳 杨紫刚 +3 位作者 张四伟 李长昱 吴书娇 邱昌桂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2期141-144,共4页
为烟叶收购自动分级提供技术支撑,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技术,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和粒子群-支持向量机(PSO-SVM)算法的烟叶自动分级方法,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PSO-SVM算法进行烟叶分级,粒子群算法支持向量机的参... 为烟叶收购自动分级提供技术支撑,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技术,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和粒子群-支持向量机(PSO-SVM)算法的烟叶自动分级方法,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PSO-SVM算法进行烟叶分级,粒子群算法支持向量机的参数最优,惩罚因子(c)为3.154 9,核函数参数(δ)为1.262 4。在此条件下支持向量机的分级正确率为96.00%~97.75%,较普通SVM算法的正确率(92.00%~93.33%)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分级 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优化 烤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不燃烧卷烟在不同空气流烟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紫刚 杨双艳 +7 位作者 郭军亮 杨涛 茶正雄 黄亮 雷连龙 许建营 周瑾 不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4期187-191,共5页
[目的]对加热不燃烧卷烟在不同的空气流中烟雾量、香气量及生理强度3个指标进行评判,研究在不同的空气流情况下以上3个指标的变化。[方法]以市售某国际品牌的加热不燃烧卷烟发烟段薄片从烟弹中拔出装入不同空气流的铝管中,通过吸烟机检... [目的]对加热不燃烧卷烟在不同的空气流中烟雾量、香气量及生理强度3个指标进行评判,研究在不同的空气流情况下以上3个指标的变化。[方法]以市售某国际品牌的加热不燃烧卷烟发烟段薄片从烟弹中拔出装入不同空气流的铝管中,通过吸烟机检测烟气中的烟碱、致香成分及感官评吸判定烟雾的大小。[结果]空气流不经过发烟材料的致香物质种类要多于空气流经过发烟材料,烟碱传递效率是空气流经过发烟材料的1.18倍,经感官评吸,空气流不经过发烟材料总体结果好于空气流经过发烟材料的,烟雾量大。[结论]该研究为加热不燃烧卷烟的技术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不燃烧 空气流 烟雾量 香气量 生理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湿度对卷烟抽吸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喻森 杨涛 +4 位作者 徐兴阳 周瑾 沈彦文 彭泽芬 杨紫刚 《轻工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33-40,共8页
将某品牌卷烟在不同环境湿度(40%、50%、60%、70%、80%)中平衡48 h后,采用卷烟燃烧烟灰完整性测试仪检测卷烟的包灰固结性、掉灰次数和燃烧性能,并对卷烟进行感官评吸及烟气致香成分种类和总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加,卷烟... 将某品牌卷烟在不同环境湿度(40%、50%、60%、70%、80%)中平衡48 h后,采用卷烟燃烧烟灰完整性测试仪检测卷烟的包灰固结性、掉灰次数和燃烧性能,并对卷烟进行感官评吸及烟气致香成分种类和总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加,卷烟的包灰固结性变差,掉灰次数和频率上升,燃烧时间增加;感官评吸得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环境湿度为60%时,感官评吸结果最优;烟气致香成分种类和总量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环境湿度为60%时,致香成分种类和总量最多,与感官评吸结果一致.综上,最佳的环境湿度为60%,此时卷烟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都有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湿度 固结性 掉灰 感官评吸 致香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