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槟榔江水牛体重及体尺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熊飞 苗永旺 +3 位作者 李大林 袁峰 李卫真 屈在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2-478,共7页
为了阐明槟榔江水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分别利用Brody,Gompertz和Logistic模型对其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6个指标进行了累积生长曲线方程的拟合和比较分析,并利用日增重描述了该水牛的绝对生长,进一步采用改进的计算方法对... 为了阐明槟榔江水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分别利用Brody,Gompertz和Logistic模型对其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6个指标进行了累积生长曲线方程的拟合和比较分析,并利用日增重描述了该水牛的绝对生长,进一步采用改进的计算方法对其相对生长规律作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曲线模型拟合的效果都很好(r2>0.95)。通过比较各个性状的拟合度,Brody模型的拟合度最大,最适合用于槟榔江水牛的生长发育研究。由Gompertz模型计算出槟榔江水牛公牛的拐点月龄和拐点体重分别为7.1月龄和122.4 kg;母牛的拐点月龄和拐点体重分别为6.0月龄和107.9 kg。公、母牛都在6月龄达到绝对生长高峰,而18月龄绝对生长速度最慢。公牛的日增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母牛的日增重出现了2个峰,一个在6月龄,另一个在24月龄。公、母牛的相对生长曲线较一致,后期生长强度明显不如前期,整条曲线大致上呈下降趋势,表明在幼年时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的强度大,成年后趋于稳定。本研究提示应加强槟榔江水牛的饲养管理,特别应重视其母牛和育成期牛的饲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江水牛 生长曲线 累积生长 绝对生长 相对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κ-酪蛋白基因(CSN3)外显子4序列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祁宏 刘丽仙 +3 位作者 袁峰 李大林 袁跃云 苗永旺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9,共7页
分别设计位于CSN3 5个外显子旁侧引物,采用DNA测序法对沼泽型和河流型水牛CSN3编码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10个水牛群体共106个样本CSN3第4外显子序列进行了变异检测。结果表明,两类水牛CSN3编码区由848个核苷酸组成,包括ORF序列573bp、5... 分别设计位于CSN3 5个外显子旁侧引物,采用DNA测序法对沼泽型和河流型水牛CSN3编码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10个水牛群体共106个样本CSN3第4外显子序列进行了变异检测。结果表明,两类水牛CSN3编码区由848个核苷酸组成,包括ORF序列573bp、5′-UTR序列69bp和3′-UTR序列206bp。在水牛CSN3第4外显子中共检测到4个SNP,其中c.445G>A,c.467C>T和c.516A>C为异义替换,导致相应的κ-CN成熟肽中氨基酸发生p.Val128Ile、p.Thr135Ile和p.Glu151Asp改变,c.467C>T和c.516A>C替换可能对κ-CN功能产生了影响。群体遗传分析表明,在河流型水牛中,等位基因c.445G、c.467C、c.471C和c.516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而在沼泽型水牛中,仅c.445G、c.467C和c.471C为优势等位基因,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的遗传差异主要体现在SNP516位点的群体遗传组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型水牛 沼泽型水牛 Κ-酪蛋白基因 多态性 凝乳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前脑锌指蛋白(FEZL)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魏伟 苗永旺 +4 位作者 李卫真 李大林 李卓然 袁峰 章纯熙 《家畜生态学报》 2011年第6期21-26,共6页
试验根据已有的哺乳动物FEZ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河流型与沼泽型水牛共144头水牛(属于10个群体)的FEZL基因第1外显子进行了序列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牛FEZL基因第1外显子长度为907bp,水牛群体中FEZL基因... 试验根据已有的哺乳动物FEZ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河流型与沼泽型水牛共144头水牛(属于10个群体)的FEZL基因第1外显子进行了序列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牛FEZL基因第1外显子长度为907bp,水牛群体中FEZL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1个SNP(c.165G>A),属于同义替换,其buffaloG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已接近固定;河流型和沼泽型两类水牛群体中FEZL基因第1外显子多个连续的甘氨酸残基编码区都为13G类型;水牛与普通牛、人、小鼠、马、猪和狗的FEZL基因第1外显子序列差异较大,推测水牛的FEZL在功能上可能与普通牛等其他物种存在差异;尽管两类水牛连续的甘氨酸残基编码区都为13G类型,但其可能与水牛乳腺炎易感性无直接关联。研究结果可为水牛乳腺炎的抗病育种提供遗传背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型水牛 沼泽型水牛 FEZL基因 第1外显子 测序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江水牛不同月龄阶段体重与体尺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熊飞 吴春风 +5 位作者 苗永旺 袁峰 霍金龙 李大林 袁跃云 刘定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2-328,共7页
为揭示槟榔江水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46头槟榔江水牛公牛和40头槟榔江水牛母牛的不同月龄体重与10项体尺指标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各观测指标之间存在不同水平的相关关系。第1主成分反映了槟榔江水牛外貌、... 为揭示槟榔江水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46头槟榔江水牛公牛和40头槟榔江水牛母牛的不同月龄体重与10项体尺指标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各观测指标之间存在不同水平的相关关系。第1主成分反映了槟榔江水牛外貌、体型结构的整体信息,公牛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和30月龄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7.5%,41.7%,54.9%,54.0%和67.0%,而母牛相应月龄的第1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4.6%,48.3%,55.1%.53.1%,37.7%。不同月龄阶段的公、母牛第1主成分主要表现为体重因子,而其他主成分则为不同的体尺指标因子,反映了该水牛不同月龄阶段体躯各部位的生长强度和发育状况。本研究结果揭示体重因子是槟榔江水牛公、母牛生长发育性状的重要变异来源;从6~30月龄间,公、母牛的体重都有较大的生长潜力;但各部位在不同月龄体尺增长的侧重点不同。从6~30月龄,槟榔江水牛生长发育总的趋势为体躯生长比四肢生长强烈,表现为体躯逐渐加长、加深和加宽,四肢相对变短、变粗。本研究可为阐明槟榔江水牛体型外貌特征及其生长发育规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江水牛 体重 体尺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槟榔江水牛群体遗传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伟 苗永旺 +3 位作者 李大林 唐贺 张慧芳 章纯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43-1549,共7页
槟榔江水牛是近年在我国云南西部发现的第一个本土河流型水牛。为了揭示其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组成、其与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的遗传关系及沼泽型水牛对该水牛的基因渗入等重要遗传背景信息,本研究采用30个微卫星DNA标记对141份槟... 槟榔江水牛是近年在我国云南西部发现的第一个本土河流型水牛。为了揭示其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组成、其与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的遗传关系及沼泽型水牛对该水牛的基因渗入等重要遗传背景信息,本研究采用30个微卫星DNA标记对141份槟榔江水牛样品和对照群体24份河流型水牛(摩拉水牛)样品、41份沼泽型水牛(滇东南水牛)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在槟榔江水牛群体中共检测到253个等位基因,其中,54个为3个群体所共享的等位基因,58个为只在槟榔江水牛与摩拉水牛间共享的等位基因,73个为只在槟榔江水牛与滇东南水牛间共享的等位基因,其余68个等位基因为该群体所独有。槟榔江水牛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表观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等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群体,分别为8.433 3、0.640 5、0.600 9和0.594 7。该水牛群体近交系数FIS值为0.061 9。槟榔江水牛与摩拉水牛间的DA遗传距离为最小(0.114 4),在NJ树上聚为一支;而滇东南水牛与槟榔江水牛和摩拉水牛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分别为0.382 9和0.555 3),其在NJ树上单独聚为一支。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槟榔江水牛遗传组分为河流型与沼泽型2种类型水牛混合的模式(当K=2时),整个群体中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存在沼泽型水牛的遗传渗入(群体中沼泽型水牛遗传组分为0.067 2)。结果揭示,槟榔江水牛遗传资源独特,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但该群体杂合子缺乏,且存在一定沼泽型水牛的基因渗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江水牛 微卫星DNA标记 遗传变异 基因渗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水牛线粒体DNA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自芳 刘丽仙 +5 位作者 钱林东 李卓然 陆润峰 侬胜虎 李大林 苗永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4,共6页
为了从母系遗传角度阐明滇东南水牛的群体遗传特征,本文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随机采集的35头滇东南水牛样品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进行了检测,并结合已发表的数据对所得序列进行了群体遗传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在滇东南水牛中共... 为了从母系遗传角度阐明滇东南水牛的群体遗传特征,本文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随机采集的35头滇东南水牛样品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进行了检测,并结合已发表的数据对所得序列进行了群体遗传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在滇东南水牛中共检测到47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变异位点8个,简约信息位点39个,共定义了17种单倍型。在所分析的滇东南水牛序列中,碱基T,C,A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0%,25.5%,31.7%,14.8%,单倍型多样度为0.815±0.066,核苷酸多样度为0.011 34±0.003 06,序列间平均核苷酸差异数是9.926,群体内遗传距离为0.011±0.002。系统发育和遗传差异分析显示:滇东南水牛与河流型水牛存在较大差异,检测的所有个体均属于沼泽型水牛mtDNA世系,但其由A和B两个支系组成,B支系又可进一步分为B1和B2两个亚支系。结果表明,滇东南水牛mtDNA遗传多样性较低,其存在两个母系血统来源,受河流型水牛基因渗入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水牛 MTDNA D-LOOP 遗传多态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tDNA D-loop序列为遗传标记分析槟榔江水牛的群体遗传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苗永旺 李大林 +5 位作者 袁峰 梁建平 李卫真 刘伟 李卓然 章纯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5-632,共8页
槟榔江水牛是近年在云南西部发现的中国第一个本土河流型水牛群体,具有较高种用价值,但其重要遗传背景信息还不清楚。本文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86头槟榔江水牛mtDNA D-Loop序列进行了突变检测,并以GenBank上已发表的70条河流型和112... 槟榔江水牛是近年在云南西部发现的中国第一个本土河流型水牛群体,具有较高种用价值,但其重要遗传背景信息还不清楚。本文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86头槟榔江水牛mtDNA D-Loop序列进行了突变检测,并以GenBank上已发表的70条河流型和112条沼泽型水牛mtDNA D-Loop序列为对照,对所得数据进行群体遗传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在槟榔江水牛中检测到33种单倍型,112个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变异位点14个,简约信息位点98个。槟榔江水牛mtDNA D-Loop序列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43%,24.82%,31.96%,14.79%,单倍型多样度为(0.948±0.012),核苷酸多样度为(0.038 1±0.001 6),序列间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33.288,群体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43±0.005)。系统发育、中介网络图和群体遗传关系分析表明,槟榔江水牛含有两个差异显著的母系世系组分,其中一个为河流型世系,在群体中占61.63%;另一个为沼泽型世系,在群体中占38.37%,而其沼泽型世系可进一步分为A,B,C 3个支系,其中,C为在水牛中新发现的支系,其频率极低。结果揭示了槟榔江水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但该群体存在一定的沼泽型水牛基因渗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江水牛 MTDNA D-LOOP 遗传多态性 遗传分化 基因渗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DGAT1基因第8外显子群体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熊飞 李卫真 +3 位作者 刘丽仙 袁峰 李大林 苗永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01-1105,共5页
为了阐明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DGAT1基因的第8外显子的群体遗传差异和特征,采用PCR-SSC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11个水牛群体402份样品进行了群体变异检测,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上已发表的牛科物种DGAT1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为了阐明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DGAT1基因的第8外显子的群体遗传差异和特征,采用PCR-SSC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11个水牛群体402份样品进行了群体变异检测,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上已发表的牛科物种DGAT1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DGAT1基因第8外显子序列一致,序列全长为75 bp;与普通奶牛序列相比,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DGAT1基因第8外显子都为K等位基因,揭示其与水牛的高乳脂率、低泌乳量有关。序列比对发现K等位基因在牛科物种中普遍存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水牛中DGAT1基因第8外显子的遗传特征,可为其奶用性状选育利用提供遗传背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DGAT1基因 PCR-SSCP K232A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牛的遗传多样性与起源分化 被引量:20
9
作者 苗永旺 李大林 +1 位作者 霍金龙 章纯熙 《中国牛业科学》 2008年第4期16-20,共5页
中国水牛资源丰富,主体上为沼泽型水牛,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家养动物相比,中国水牛的遗学研究起步较晚。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沼泽型水牛的染色体数为2n=48,其与河... 中国水牛资源丰富,主体上为沼泽型水牛,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家养动物相比,中国水牛的遗学研究起步较晚。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沼泽型水牛的染色体数为2n=48,其与河流传型水牛的杂种后代群体存在染色体数的多态性;早期的血液蛋白与同工酶座位的遗传检测显示,中国水牛各地方类群间遗传差异小,遗传关系较近;而近年微卫星DNA标记和mtDNA标记检测结果显示,其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且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考古发现及近年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揭示沼泽型和河流型水牛是在不同的地点独立驯化而来,中国可能是沼泽型水牛最初驯化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牛 遗传资源 遗传多样性 起源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例本土河流型水牛—槟榔江水牛的种质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章纯熙 苗永旺 李大林 《家畜生态学报》 2011年第6期39-45,共7页
槟榔江水牛在云南西部槟榔江上游的腾冲县饲养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该水牛经过长期闭锁繁育和风土驯化,已适应当地亚热带气候环境,是我国发掘的首例本土河流型水牛类群。具有典型的河流型水牛体型外貌特征,但体型相对较小。遗传学分析... 槟榔江水牛在云南西部槟榔江上游的腾冲县饲养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该水牛经过长期闭锁繁育和风土驯化,已适应当地亚热带气候环境,是我国发掘的首例本土河流型水牛类群。具有典型的河流型水牛体型外貌特征,但体型相对较小。遗传学分析表明:槟榔江水牛体细胞核型染色体数多为2n=50;其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该水牛与河流型水牛表现出较近的遗传关系,与沼泽型水牛遗传关系较远;确认在群体遗传组成和血统来源上,该水牛由差异十分明显的河流型和沼泽型两个世系所构成,但河流型水牛世系在该水牛群体中占主体,揭示该水牛存在一定的沼泽型水牛基因渗入。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显示:该水牛一个泌乳期泌乳量为(2 452.2±553.8)kg,比河流型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高8.4%~15.0%,比沼泽型本地乳用水牛高124.4%~140.3%;且其乳质佳,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分别为4.60%和6.82%。该水牛在2008年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布为我国遗传资源的牛种之一,发展前景看好,将有望培育成中国首个河流型乳用水牛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江水牛 遗传背景 生产性能 种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养水牛催乳素基因编码区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峰 苗永旺 +2 位作者 王绍卿 李大林 袁跃云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30,共6页
催乳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及维持泌乳、进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但目前家养水牛PRL基因的变异特征及其与水牛性状间的关系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PCR-SSCP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检测不同沼泽型和河流型水牛群体PRL基因各外显子的遗传变异... 催乳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及维持泌乳、进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但目前家养水牛PRL基因的变异特征及其与水牛性状间的关系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PCR-SSCP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检测不同沼泽型和河流型水牛群体PRL基因各外显子的遗传变异,将各外显子序列进行拼接得到编码区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水牛成熟催乳素含199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呈酸性,碱基使用率为A 25.96%,T 22.95%,C 28.14%,G22.95%,平均碱基组成差异较小,偏好性密码子占密码子使用总数的48.21%。在沼泽型水牛群体中检测到c.G192A、c.C427T和c.C606T共3种核苷酸替换,均为同义替换,产生8种单倍型,在河流型水牛群体中检测到c.C606T替换,为同义替换,产生2种单倍型,不同单倍型个体未产生表达差异。序列比对分析表明,水牛PRL基因编码区序列在进化过程中未受到人工选择的影响,可能是因为功能的约束使其编码区序列表现得十分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养水牛 催乳素基因 编码区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江水牛保种及选育利用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苗永旺 李大林 章纯熙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第1期46-50,共5页
槟榔江水牛是近年在云南西部发现的我国第一个本土河流型水牛群体,具有较高的产奶性能,是发展我国水牛奶业宝贵的遗传资源。本文基于近几年对槟榔江水牛遗传资源调查和种质特性及遗传背景分析的结果,就其遗传资源的保护和选育利用方略... 槟榔江水牛是近年在云南西部发现的我国第一个本土河流型水牛群体,具有较高的产奶性能,是发展我国水牛奶业宝贵的遗传资源。本文基于近几年对槟榔江水牛遗传资源调查和种质特性及遗传背景分析的结果,就其遗传资源的保护和选育利用方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江水牛 遗传资源 保种 选育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江水牛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大林 霍金龙 +3 位作者 霍海龙 苗永旺 屈在久 尹玉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40-344,共5页
为探讨RAPD标记在水牛遗传多样性方面检测的应用价值,以及了解槟榔江水牛的群体遗传结构状况,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对槟榔江水牛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从7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其所有个体的总... 为探讨RAPD标记在水牛遗传多样性方面检测的应用价值,以及了解槟榔江水牛的群体遗传结构状况,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对槟榔江水牛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从7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其所有个体的总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结果15条引物共产生105种扩增片段,多态片段95条,平均每条引物的扩增带数为7,各引物多态性片段范围在2-12之间,多态频率在40%-100%之间,多态座位平均为90.48%。表明槟榔江水牛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江水牛 随机扩增多态DNA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科物种FSHβ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哈福 李大林 +4 位作者 袁跃云 吴志勇 袁峰 霍金龙 苗永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8,共8页
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对刺激动物卵泡发育和促进精子生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有关牛科物种FSH基因的群体遗传特征还不十分清楚。本文针对FSHβ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采用PCR-SS-CP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353头水牛... 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对刺激动物卵泡发育和促进精子生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有关牛科物种FSH基因的群体遗传特征还不十分清楚。本文针对FSHβ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采用PCR-SS-CP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353头水牛(来自11个水牛群体)、30头牦牛和30头大额牛样品进行了群体变异检测,并结合NCBI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普通牛、山羊和绵羊等物种同源序列进行了群体遗传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FSHβ基因外显子1中,水牛中发现1个核苷酸替换和1个缺失,即c.-49A>G和c.-31delG;其中,SNP-49在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中均存在,等位基因c.-49A为优势等位基因,而c.-31delG只存在于沼泽型水牛中,且为杂合状态,基因频率为0.077。在牦牛外显子1中检测到c.-37G>A和c.-12T>C替换,且为连锁遗传的,而在大额牛外显子1中未检测到SNP位点。在FSHβ基因外显子2中,水牛中发现c.132G>A替换,该位点在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均存在,但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类水牛间不一致。在牦牛外显子2中检测到c.9C>T和c.21C>T替换,该替换也存在于普通牛中;大额牛外显子2为单态,未见SNP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在一些牛科物种FSHβ基因外显子2中发现的SNP位点均为同义替换,揭示了其序列的高度保守性。在牛科物种中,山羊和绵羊FSHβ基因第36位密码子编码氨基酸与其他物种不同,可作为区分它们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科物种 促卵泡激素 β-亚基基因 1 2外显子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科物种FSHβ基因外显子3编码区遗传多态性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秋丽 哈福 +4 位作者 李大林 袁跃云 袁峰 霍金龙 苗永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59,共8页
促卵泡素是动物垂体前叶分泌的重要繁殖调控激素。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牦牛和大额牛的FSHβ基因外显子3编码区进行群体变异检测,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牛科物种FSHβ基因外显子3编码区均为231 bp。在水牛中... 促卵泡素是动物垂体前叶分泌的重要繁殖调控激素。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牦牛和大额牛的FSHβ基因外显子3编码区进行群体变异检测,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牛科物种FSHβ基因外显子3编码区均为231 bp。在水牛中共发现16个SNP位点,其中异义替换13个,推测4个异义替换对FSH功能有显著影响(subPSEC<-3)。沼泽型水牛中发现的SNP位点均与河流型水牛共享,但它们在两类水牛中的群体遗传组成不同。在普通牛、牦牛和大额牛中分别确定8,3,1个SNP位点,但只有SNP307是异义替换,普通牛与牦牛共享该位点,推测其对FSH功能无显著影响(subPSEC>-3)。在山羊中有11个SNP位点,8个为异义替换,推测只有SNP253对FSH功能有显著影响(subPSEC<-3)。在绵羊中有3个SNP位点,皆为同义替换。确定水牛特有的核苷酸位点4个,山羊特有的位点1个,普通牛、牦牛和大额牛共有的核苷酸位点4个,山羊和绵羊中共有的位点2个,这些位点编码氨基酸的差异可能引起了不同类型牛科物种间FSHβ亚基功能上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科物种 促卵泡素β亚基基因 外显子3 多态性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