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石林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红战 张小凌 姚明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69-74,共6页
结合石林盆地地热异常及地热钻孔资料,对石林盆地地热田的热储构造条件、地热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该地热田热储层为元古界震旦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热水径流特征和地温场特征受九乡-石垭口断裂、牛头山古陆控制.钻孔资... 结合石林盆地地热异常及地热钻孔资料,对石林盆地地热田的热储构造条件、地热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该地热田热储层为元古界震旦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热水径流特征和地温场特征受九乡-石垭口断裂、牛头山古陆控制.钻孔资料显示,地温梯度为(1.5 ~4.8)℃/100 m,地热类型为深循环层状地热田,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从水文地质条件看,地下热水补给有限,应控制地热水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热储层 成因模式 石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曲靖盆地地下水脆弱性模糊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小凌 李峰 刘红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2期57-61,共5页
在DRASTIC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云南省曲靖盆地地下水脆弱性指标体系,并采用多级二层模糊评价方法进行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曲靖盆地地下水脆弱性分区为四级,西部基岩地下水和孔隙水脆弱性高,东部的孔隙水及少量岩溶水处... 在DRASTIC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云南省曲靖盆地地下水脆弱性指标体系,并采用多级二层模糊评价方法进行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曲靖盆地地下水脆弱性分区为四级,西部基岩地下水和孔隙水脆弱性高,东部的孔隙水及少量岩溶水处于脆弱性中等。评价结果有利于地下水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DRASTIC 层次分析法 多层次模糊评价 曲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林地和农地集水区尺度水土流失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海 陈奇伯 +3 位作者 王克勤 周玲 刘培静 李苗苗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7期57-59,共3页
采用三角形薄壁量水堰观测方法,对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区段林地和农地集水区的水土流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雨季12次产流降雨中,产流量总值、产沙量总值均为林地<农地,径流深减少61.77%,输沙模数减少38.42%;降雨量在4.8~27.6 mm之... 采用三角形薄壁量水堰观测方法,对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区段林地和农地集水区的水土流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雨季12次产流降雨中,产流量总值、产沙量总值均为林地<农地,径流深减少61.77%,输沙模数减少38.42%;降雨量在4.8~27.6 mm之间时,径流深趋势为农地<林地,产沙量为农地>林地;降雨量>27.6 mm时,产流量与产沙量均为农地>林地。不同集水区径流深与产沙量线性关系显著,且产流量相近时农地产沙量增长速率高于林地,说明林地水土保持效果要明显好于农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农地 水土流失 集水区 径流深 产沙量 干热河谷 元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石林盆地地热田地热资源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明波 刘红战 陈康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石林是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滇东断陷盆地,其地热研究是对云南断陷盆地地热研究的理论论证。论文通过对石林地热的热源、热田结构、水文地质特征、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地热类型为深循环层状地热田,受九乡-石垭口断裂和牛头山古陆控制,形成... 石林是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滇东断陷盆地,其地热研究是对云南断陷盆地地热研究的理论论证。论文通过对石林地热的热源、热田结构、水文地质特征、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地热类型为深循环层状地热田,受九乡-石垭口断裂和牛头山古陆控制,形成封闭的层状低温地热田。从水文地质条件看,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偏硅酸含量较高。地热热储层埋藏深,水温45~51℃,地下热水具承压性,宜于开采利用。但热田水补给资源有限,且上部冷水丰富,应控制地热水的开发利用。该研究成果对滇东其他岩溶断陷盆地地热开发有应用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地热田结构 热储层 水化学特征 开发利用 石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段水土流失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海 陈奇伯 +1 位作者 王克勤 周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33,共6页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段不同处理坡面和林地、农地集水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坡面径流小区和集水区卡口站三角形薄壁堰实测法,在坡面径流小区和集水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础上,通过降雨、径流及泥沙观测,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段水土流...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段不同处理坡面和林地、农地集水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坡面径流小区和集水区卡口站三角形薄壁堰实测法,在坡面径流小区和集水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础上,通过降雨、径流及泥沙观测,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段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坡面径流小区产流量、产沙量大小依次为坡耕地>自然坡面>水平阶整地>反坡台整地,表明反坡台和水平阶造林整地以及植被良好的自然坡面对地表径流的拦蓄和对泥沙的削减都起到较好效果;(2)大暴雨对集水区尺度产流产沙贡献值大,产流降雨量在4.8~27.6mm区间,农地集水区径流深小于林地集水区,大于27.6mm时,农地集水区径流深反超林地集水区,而产沙量不受降雨量影响,为林地集水区低于农地集水区;(3)径流小区尺度与集水区尺度雨季水土流失起止时间一致,集水区径流系数小于径流小区,集水区产沙量大于径流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径流小区 集水区 径流 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在引发边坡病害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世光 王明珠 +3 位作者 王云晓 李长才 王小晶 喻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51,共6页
人们普遍认为由于地下水的浸泡降低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值是导致边坡失稳的内部机制。文章以云南元磨公路边坡为实例,对其进行了探究,发现病害边坡主要滑带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其剪切试验所得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于... 人们普遍认为由于地下水的浸泡降低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值是导致边坡失稳的内部机制。文章以云南元磨公路边坡为实例,对其进行了探究,发现病害边坡主要滑带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其剪切试验所得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于是,文章采用极限平衡方程从理论上论述了地下水在边坡失稳过程中的力学作用,并对比边坡开挖前后入渗系数值的变化幅度,揭示出工程活动与降雨共同对边坡破坏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地下水作用 极限平衡模型 降水入渗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柳小康 张志明 +3 位作者 孙振华 欧晓昆 张燕妮 冒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3-990,共8页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西部地区仍然分布着较大面积退耕后并未实现植被恢复的退耕弃荒地。不同方式或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都会导致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效果发生偏差。研究选取滇西北维西县的退耕弃荒地为对象,通过分析放牧、围封和保护3类不...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西部地区仍然分布着较大面积退耕后并未实现植被恢复的退耕弃荒地。不同方式或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都会导致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效果发生偏差。研究选取滇西北维西县的退耕弃荒地为对象,通过分析放牧、围封和保护3类不同干扰方式下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及主要恢复使用树种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生长的差异,探讨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围封和保护3种干扰方式下退耕弃荒地植物种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大小均表现为围封样地>保护样地>放牧样地(P<0.05),即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结果支持"中度干扰假说";退耕弃荒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大小依次为保护样地>围封样地>放牧样地(P<0.001);云南松幼苗在不同干扰方式下的退耕弃荒地内生长优劣程度依次为保护样地>围封样地>放牧样地(P<0.001);因此,保护和围封方式均有利于退耕弃荒地的植被恢复,而自由放牧方式会阻碍植被恢复,甚至可能会导致植被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退耕弃荒地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