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史观及其对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8,共10页
“四个共同”作为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华民族史观的系统性概括和总结,吸收借鉴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共识性成果,是基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结晶,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 “四个共同”作为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华民族史观的系统性概括和总结,吸收借鉴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共识性成果,是基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结晶,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四个共同”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史观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观、中国历史的整体观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其在确立历史的主体性、揭示文明底蕴和探寻历史规律等维度上,对于新时代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共同” 中华民族史观 多民族国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一体”:一个述说中华民族的原创概念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2,共8页
民族复兴被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中华民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也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体现中华民族的国家属性,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完整述说,笔者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华民族“全民一... 民族复兴被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中华民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也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体现中华民族的国家属性,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完整述说,笔者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华民族“全民一体”概念,并通过原创的“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化”等概念来丰富其内涵。因此,就能将从中华民族与现代国家关系角度提出的“全民一体”概念,与从国内民族关系角度提出的“多元一体”概念结合起来,在既揭示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其他现代民族的共同性,又揭示中华民族特殊性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进行完整、有效的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国家 全民一体 多元一体 人口国民化 国民整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意识塑造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将国家发展目标表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所未有地凸显了中华民族的地位、突出了中华民族的状况与国家发展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铸牢中华民族意识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关键性、枢纽性意义,为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施加影响来促... 将国家发展目标表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所未有地凸显了中华民族的地位、突出了中华民族的状况与国家发展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铸牢中华民族意识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关键性、枢纽性意义,为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施加影响来促进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于是,中华民族意识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便具有国家治理和促进国家发展目标实现的突出意义。而要达成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的目标,首先要明确中华民族当前的发展阶段、具体形态、基本属性和内部结构;其次要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变的内在规律、机制和关键环节,明确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的相关因素和历史机遇,进而明确主要矛盾并把握住机遇。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全面统筹、综合施策,才能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国家叙事 悖论 国家属性 社会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理论创新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9-170,共12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定为国家发展目标,这是国家发展目标表述的重大变革,在对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产生牵引性影响的同时,也对民族关系的调整形成新的期待。作为国家治理重要部分的民族问题治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其中的民族理论则必须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定为国家发展目标,这是国家发展目标表述的重大变革,在对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产生牵引性影响的同时,也对民族关系的调整形成新的期待。作为国家治理重要部分的民族问题治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其中的民族理论则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创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如何看待国内各个民族,如何看待各民族间关系这样的基本问题,以及民族区域自治这一重大问题,要根据中华民族复兴的期待,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进行新的理论阐释或赋予其新的内涵,进而推进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民族问题 民族理论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观念的时代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56,159,160,共16页
中华民族观念作为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社会政治观念,它的兴盛和沉寂皆为社会历史条件所造成。在当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出现过三次凸显。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华民族观念又前所未有地凸显,并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首先,它促成了以中华民族为... 中华民族观念作为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社会政治观念,它的兴盛和沉寂皆为社会历史条件所造成。在当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出现过三次凸显。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华民族观念又前所未有地凸显,并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首先,它促成了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历史叙事的形成,对中国的历史叙事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它促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国家发展目标的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增添了一种历史性、文化性和道义性的表述。再次,它促成了以民族复兴为主体的理论论述的构建,进而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民族复兴理论。最后,它导致以民族复兴来规划未来发展,对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产生塑造性影响。中华民族观念产生影响的这样几个基本维度,构建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结构,确立并彰显了中华民族观念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观念 国家治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认知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F0002,共10页
作为一个在巨大的历史时空中形成和演变的存在,中华民族既宏大又复杂,只有从多个维度进行认知,才不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首先,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认知,从而看到中华民族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民族;其次,要从国家框架的角... 作为一个在巨大的历史时空中形成和演变的存在,中华民族既宏大又复杂,只有从多个维度进行认知,才不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首先,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认知,从而看到中华民族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民族;其次,要从国家框架的角度来认知,从而看到国家框架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天的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典型的国家民族;再次,要从国际互动的角度来认知,从而看到中华民族自从成为现代民族以后,一直都是国际行为主体,在国际互动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要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认知,从而看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正在走向未来并将在人类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现代民族 国家民族 国际民族 民族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认同符码视域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被引量:2
7
作者 常轶军 张心怡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49,共8页
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于共享符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华儿女的最大政治公约数,是新时代凝聚中华儿女共识的核心符码,被大脑解码后释放的信息不只是符号化、抽象化的话语表达,也是世俗的和具体的社会实践,因此具有重... 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于共享符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华儿女的最大政治公约数,是新时代凝聚中华儿女共识的核心符码,被大脑解码后释放的信息不只是符号化、抽象化的话语表达,也是世俗的和具体的社会实践,因此具有重大的政治认同功能。当然,在现实政治实践中,作为符码的政治认同功能在国家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超越政治认同功能的局限性,实现认同价值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政治认同 符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民族学学科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明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4,共11页
作为以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产生重要影响的民族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民族学具有普遍意义。民族学传到中国之后,“从实求知”的知识生产模式及特有的文化敏感性使其自觉探索中国化的学术实践道路,并坚持面向各个历史时期的“国之大者”,成... 作为以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产生重要影响的民族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民族学具有普遍意义。民族学传到中国之后,“从实求知”的知识生产模式及特有的文化敏感性使其自觉探索中国化的学术实践道路,并坚持面向各个历史时期的“国之大者”,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可或缺的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民族学学科框架结构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中华民族及国族的主体对象缺失、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母体虚化和学科边界的无限泛化等方面。国家相关机构组织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优化调整学科设置,基本实现政治导向正确、性质定位准确、学科边界清晰、服务国家战略的目标,为进一步推进学科的学术体系、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等内容建设搭建起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基本框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普遍意义 民族学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构建及其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平 李家磊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5,162,共17页
对当代中国民族现象和民族关系的认知务必注意,不论是中华民族、国内各民族还是民族间关系,均在历史演变基础上经过了近代以来的民族构建过程。其间,历史形态的中华民族,一方面经由人口国民化和国民整体化而形成了国民共同体,另一方面... 对当代中国民族现象和民族关系的认知务必注意,不论是中华民族、国内各民族还是民族间关系,均在历史演变基础上经过了近代以来的民族构建过程。其间,历史形态的中华民族,一方面经由人口国民化和国民整体化而形成了国民共同体,另一方面又经由自我构建的各个民族的凝聚而成为一个更大的多族聚合体,实现了现代构建。同时,历史上众多的民族群体,则经过民族构建而成为国内的56个民族。在此过程中,国家因素、国族因素和各族互动三个方面相结合,造就了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经历了这样的民族构建,中华民族、国内56个民族以及民族关系有了今天的形态、面貌和性质。因此,要对当代中国的民族现象和民族关系形成准确的把握,就必须对近代以来的民族构建进行认真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国家 民族构建 民族关系 民族问题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民族叙事的演变及重塑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211,共1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面对和应对复杂且影响突出的民族事象的过程中,一套完整的民族叙事逐渐建立起来,并定格于当代中国历史之中。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民族叙事围绕少数民族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后,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面对和应对复杂且影响突出的民族事象的过程中,一套完整的民族叙事逐渐建立起来,并定格于当代中国历史之中。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民族叙事围绕少数民族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后,中华民族在民族叙事中的地位日渐突出,一个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叙事在多种因素推动下逐步构建起来。如此,一种具有70多年演进历史的民族叙事,既是关于民族事象的阐释体系,也是今天了解和把握民族认知和对应方式的重要对象。今天,在国家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根本变化之际,根据形势的变化思考民族叙事的重塑问题,结合对民族叙事历史经验的反思,塑造一个将中华民族与国内各个民族相结合的复合型叙事,从而对当代中国的民族事象进行全面的阐释,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就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事象 民族叙事 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 复合型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民族国家是怎样的一类国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14,共10页
中国学术界经常且大量地使用“多民族国家”概念,但关于多民族国家的研究从总体上看是一种描述性的研究,而非规范性的研究。只有在确定多民族国家的类型特征进而构建起恰当的研究范式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对其形成全面、完整的认知,并持续... 中国学术界经常且大量地使用“多民族国家”概念,但关于多民族国家的研究从总体上看是一种描述性的研究,而非规范性的研究。只有在确定多民族国家的类型特征进而构建起恰当的研究范式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对其形成全面、完整的认知,并持续地提供有效的知识供给。多民族国家具有多个民族和复杂的民族构成,国家体制因此而受到实质性的影响,从而与民族构成单一国家有根本性的区别,所以被专门界定和研究进而成为国家的一种类型。作为一种特定国家类型的多民族国家,它的出现或形成缘于人类的聚族现象与社会的国家现象之间的纠缠,是这两种现象互动的结果。多民族国家依国家的民族构成而划定,因而并不与按照国家形态演进而划分的王朝国家、民族国家类型相抵触。今天在全球处于主导地位的民族国家及被它所取代的王朝国家,都会由于国家的民族构成而被划定为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又可根据国家形态的演进及多民族与国家的结构性关系而划分为历时态类型和共时态类型。不论哪种类型的多民族国家,皆面临“多”与“一”这个根本性问题。该问题不仅对多民族国家的国家体制、治理方式及其演变具有根本性影响,也将对其进行的应对凸显为国家自身维持和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国家类型 国家形态 民族国家 王朝国家 国家体制 国家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何以成为一个民族国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29,共12页
关于当代中国是何种类型国家的问题的讨论,几乎是新中国成立后就一直存在的老生常谈。近年来,在中国是一个民族国家的认知逐渐确立的同时,中国是文明国家而非民族国家的谈论又日渐突出,将中国是不是民族国家的问题再次凸显。其实,民族... 关于当代中国是何种类型国家的问题的讨论,几乎是新中国成立后就一直存在的老生常谈。近年来,在中国是一个民族国家的认知逐渐确立的同时,中国是文明国家而非民族国家的谈论又日渐突出,将中国是不是民族国家的问题再次凸显。其实,民族国家就是人类国家形态演进中取代王朝国家的一种国家类型,中国自王朝国家终结后构建的现代国家,就属于民族国家范畴,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确认中国的民族国家类型和性质,其所蕴涵的一系列重要的意义也会随之凸显。通过对文明国家概念进行深入的挖掘,也能将其所蕴涵的复杂内涵揭示出来,并消除其对民族国家叙事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类型 国家伦理 民族国家 多民族国家 文明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问题的整体性治理及其构建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在当代中国发展的进程中,现实的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治理之间的互动十分明显。新中国成立后,在应对国内突出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党和国家构建了一套针对性治理的体制机制。此类体制机制在发挥作用并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关系的根本... 在当代中国发展的进程中,现实的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治理之间的互动十分明显。新中国成立后,在应对国内突出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党和国家构建了一套针对性治理的体制机制。此类体制机制在发挥作用并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关系的根本性变化。在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民族关系中出现的民族问题,便与此前的民族问题有了根本区别。于是,对长期实施的针对性治理的体制机制进行调整和转型的问题由此凸显。国家决策层更是对民族问题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因如此,以一种整体性治理的体制机制来取代传统的针对性治理就成为必然选择。如此一种民族问题治理的根本性调整,又提出了对相关理论论述进行调整的要求,从而将民族理论创新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民族问题 针对性治理 整体性治理 民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国家的民族特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4,共10页
现代国家是时间进程上的,更是类型学意义上的,最终要落实到一种国家类型上,这种国家类型就是取代王朝国家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形态,必然具有深刻的民族特性。在价值层面,民族国家的国家伦理具有突出的民... 现代国家是时间进程上的,更是类型学意义上的,最终要落实到一种国家类型上,这种国家类型就是取代王朝国家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形态,必然具有深刻的民族特性。在价值层面,民族国家的国家伦理具有突出的民族属性,集中表现为“主权在民”原则,即国家政权的建立和运行皆服从和服务于民族的利益。在制度层面,民族国家的权力设置和运行必须体现由全体国民组成的民族的主权者地位,同时也要在国家体制中采取特殊的安排来保障国内各个民族的权益。在治理层面,民族国家治理中的民族取向分别表现为国民取向和族群取向,前者指向国族即国民共同体,后者指向国族的组成单元即族群,在国家治理尤其是国内民族关系较为复杂的国家治理中如何处理两种取向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在行为层面,民族国家的行为受到民族因素制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且形成了趋势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国家在发展中诉诸民族共同体或民族主义,国家行为表现出了突出的民族特性,国家利用民族因素进行政治结盟,国家基于民族文化塑造世界的未来。民族成为了现代国家底层性或本根性的核心内涵,因此要形成完整的现代国家叙事,民族视角的叙事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 民族国家 国家伦理 国家体制 国家治理 国家行为 民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多民族国家体制的几个悖论
15
作者 周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38,共10页
中国多民族国家属性的界定,一旦超越依经验而进行描述的层面,尤其是将多民族国家确定为一种国家类型之后,一系列深层次的认知问题便凸显了出来。其间,那些相互否定而各自又能证成的判断,便构成了多民族国家体制中的悖论。当代中国既是... 中国多民族国家属性的界定,一旦超越依经验而进行描述的层面,尤其是将多民族国家确定为一种国家类型之后,一系列深层次的认知问题便凸显了出来。其间,那些相互否定而各自又能证成的判断,便构成了多民族国家体制中的悖论。当代中国既是民族国家又是多民族国家、人口的基本身份既是国民又是各个民族的成员、少数民族的权益诉求应该得到满足但又无法都得到满足等,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几个悖论。这些悖论具有合理性,也蕴涵着复杂的问题。对这些悖论进行合理化解,才能促进多民族国家论述的周延和自洽,从而深化对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国家叙事 悖论 国家属性 社会身份 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国家之国族与族群的纠缠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4,共10页
现代国家为当下世界范围内处于主导地位的国家类型,而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的典型形态。民族国家首先出现于欧洲,其本质是民族形成后从君主手中夺取主权而建立的一套体现“主权在民”国家伦理的体制机制。民族国家被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 现代国家为当下世界范围内处于主导地位的国家类型,而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的典型形态。民族国家首先出现于欧洲,其本质是民族形成后从君主手中夺取主权而建立的一套体现“主权在民”国家伦理的体制机制。民族国家被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采纳而达至普遍化后,便成为了主导性的国家形态。可是,欧洲以外的绝大多数国家是将国内众多民族群体整合为一个国族而建立民族国家的,欧美最早的民族国家也由于多族化而出现了多种族群,所以现代国家便普遍地面临着国族与族群的纠缠,以及其间的张力所带来的问题。相关国家在应对中采取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就是国族化和族群化两种。两种不同选择所带来的结果迥然有别,但国族化的选择显然更有利于现代国家体制的稳定运行和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 民族国家 国家伦理 民族 国族 族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政治符号在边境的传播与边民国家认同的建构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俊华 李铭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6-126,共11页
国家政治符号在边境传播是构建合法性的有效工具,边境地区通过“政治现实符号化”和“政治符号日常化”的连接,使边民的国家认同在边民与国家政治符号体系的交流互动中建构起来。通过国家政治符号系统围绕“理想政治模式”在边境地区展... 国家政治符号在边境传播是构建合法性的有效工具,边境地区通过“政治现实符号化”和“政治符号日常化”的连接,使边民的国家认同在边民与国家政治符号体系的交流互动中建构起来。通过国家政治符号系统围绕“理想政治模式”在边境地区展开的合法性叙事,将以制度认同、政策认同、身份认同等方式构建边民的国家认同。边境H县国家政治符号传播的整体情况较好,党政领导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思想上很重视国家政治符号的宣传工作,政治符号传播的场域较广,种类也较为丰富,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国家政治符号的宣传方面突出重点,该县边民对与自身切身利益相关的国家政治符号关注度和认可度较高,对中华民族和国民身份的认同度较强,能够较为自觉地捍卫国家利益,对祖国的繁荣富强认同感较高。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提升:拓展国家政治符号在边境传播的场域,创新传播的媒介与载体,充分利用边境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坚定边民的政治信仰,持续贯彻落实兴边富民政策增强边民的政策认同,增强基层治理效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政治符号 合法性 边民国家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考评机制:技术赋能下基层政府绩效评估新途径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何阳 高小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8,共13页
基层政府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被评估政府机构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嵌入第三方机构,可以从第三方机构处便捷地获取被评估政府机构为民办事效率和行政相对人满意度等绩效评估元信息,而被评估政府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共同提供绩效评估元信息所... 基层政府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被评估政府机构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嵌入第三方机构,可以从第三方机构处便捷地获取被评估政府机构为民办事效率和行政相对人满意度等绩效评估元信息,而被评估政府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共同提供绩效评估元信息所形成的考评机制被视为"双线"考评机制。"双线"考评机制的形成机理为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确立了绩效评估元信息新信源,监测了绩效评估元信息讯息痕迹,改变了绩效评估元信息传播途径以及获得绩效评估元信息行为备受认可。可供镜鉴之处为善于利用领导者智慧整合机构事务,重视技术在基层政府管理中的运用,引入第三方参与基层政府绩效评估,注重基层政府绩效评估常态化治理。未来推进"双线"考评机制提质增效应当强化第三方机构管理监督,扩大第三方机构信息范围,提升第三方机构考评权重,增加第三方机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评估 “双线”考评机制 技术赋能 基层政府 信息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