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与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建平 王思敏 +1 位作者 蔡慕天 吴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771-7779,共9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碳利用效率(carbon use efficiency,CUE)是描述生物用于形成生物量的碳占其所吸收总碳比例的一个定量指标,反映了生物的碳同化能力和固碳潜力,是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碳通量和碳...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碳利用效率(carbon use efficiency,CUE)是描述生物用于形成生物量的碳占其所吸收总碳比例的一个定量指标,反映了生物的碳同化能力和固碳潜力,是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碳通量和碳分配模式的重要参数,能有效预测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碳流通和碳反馈。目前,关于CUE的研究还不充分,尤其是对CUE及其影响因子的系统性综合论述还较少。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碳利用效率(植物碳利用效率(CUEa)和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h))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分析了CUEa和CUEh的异同、内在联系及作用机理。基于分析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几点展望:(1)优化测量手段和计算方法,适当地调整参数,将模型方法与实测数据结合,使CUE的定量描述结果更准确;(2)结合不同尺度的研究结果,探究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上CUE的联系及变化规律,为碳循环和碳流通的时空变化规律提供新证据;(3)研究CUE对全球变化(如高温、干旱、CO2浓度增加等)的响应,探讨CUE对未来气候情景的响应和适应机制;(4)开展有关物种丰富度或生物多样性的梯度变化对CUE的影响研究,阐释物种多样性减少或物种灭绝等现象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将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相联系;(5)加强对CUEh的研究,定量探究其与CUEa的异同,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更全面地解释地上-地下生态系统碳的分配特征。同时适当开展动物CUE的研究,目前该类研究还缺乏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碳利用效率 净初级生产力 土壤微生物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叶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文飞 沈芳芳 +4 位作者 徐志鹏 吴建平 段洪浪 葛艺早 樊后保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5-701,共7页
凋落物的养分释放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的关键过程。近几十年来,森林生态系统正受到氮沉降增加的影响,开展氮沉降全球化背景下凋落物养分释放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森林养分循环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 凋落物的养分释放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的关键过程。近几十年来,森林生态系统正受到氮沉降增加的影响,开展氮沉降全球化背景下凋落物养分释放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森林养分循环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以亚热带有代表性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福建官庄国有林场1992年造林)为研究对象,自2004年1月开始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设置4个氮沉降处理,分别为0(N0)、60(N60)、120(N120)、240(N240)kg·hm^(-2)·a^(-1),采用分解袋法进行原位分解试验,将分解袋随机投放至林地表面,每隔60天取样1次,共持续660 d,探讨凋落物叶在分解过程中养分(P、K、Ca、Mg、Mn、Zn、Fe)的释放动态。结果表明,在模拟氮沉降初期,氮沉降总体上促进了养分元素的释放,相对于N0处理,氮沉降分别使K的周转期缩短22.14%-26.09%,Ca周转期缩短15.31%-34.59%,Mg的周转期缩短5.25%-27.03%,Mn的周转期缩短17.85%-46.80%,Zn的周转期缩短20.51%-33.18%;就P和Fe而言,仅有N_2处理对其表现为促进作用,周转期分别缩短11.02%和26.01%。在各氮沉降水平中,120 kg·hm^(-2)·a^(-1)的施入量对凋落物养分释放作用最显著,说明此时杉木人工林还未达到氮饱和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达到氮饱合时,则有可能对凋落物的养分释放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氮沉降 养分循环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20
3
作者 沈芳芳 刘文飞 +3 位作者 吴建平 袁颖红 樊后保 赵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8078-8090,共13页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是全球碳(C)收支的一个重要主要组成部分,正受到全球大气氮(N)沉降的深刻影响。探讨大气氮沉降条件下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C平衡和养分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选择福建...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是全球碳(C)收支的一个重要主要组成部分,正受到全球大气氮(N)沉降的深刻影响。探讨大气氮沉降条件下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C平衡和养分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选择福建沙县官庄林场1992年栽种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自2004年开始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至今12年。氮沉降处理分4个水平,N0、N1、N2和N3分别为0、60、120、240 kg N hm^-2 a^-1。2015年12月开展分解袋试验,对经过氮沉降处理12年的凋落物(叶、枝、果)进行模拟原位分解,每3个月收回一次分解袋样品,为期2年,同时测定凋落物干物质残留量及其C、N和磷(P)含量。结果表明,经2年分解后,氮沉降条件下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干物质残留率平均值分别为27.68%、47.02%和43.18%,说明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叶>果>枝。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分解系数平均为0.588、0.389和0.455,周转期(分解95%年限)分别为4—5年、6—8年和5—7年。低 中氮处理(N1和N2)均促进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分解,以N1的效果更明显,而N3起到抑制作用。N1处理的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周转期分别为:4.50年、6.09年和5.85年,N2处理的分别为4.95年、8.16年和6.19年。模拟氮沉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凋落物叶、枝和果分解过程中的N和P含量,但降低了C含量。凋落物叶、枝和果分解过程中C元素呈现释放 富集 释放模式,N和P元素呈现释放与富集交替,除枝的N元素外,其他均表现为释放量大于富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杉木人工林 凋落物分解 干物质残留率 养分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周颖 郭雯 杨石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4-727,共14页
根压是植物根部产生的一种静水压力,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在蒸腾作用很弱的情况下,根压不但可驱动水分从根部流向冠层叶片,缓解因白天强烈蒸腾而导致的水分亏缺,而且在木质部导管栓塞修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根压的产... 根压是植物根部产生的一种静水压力,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在蒸腾作用很弱的情况下,根压不但可驱动水分从根部流向冠层叶片,缓解因白天强烈蒸腾而导致的水分亏缺,而且在木质部导管栓塞修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根压的产生已有一些解释,普遍接受的观点有渗透理论、代谢理论和水分向上共同运输假说等,但根压产生的机制至今仍是科学家争议的焦点之一。根压的测定方法虽有直接和间接测定、损伤和无损伤测定之分,但较为先进的根压测定技术仍需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受水通道蛋白、遗传因素、生境等因素的影响,根压的大小存在差异,即使是较低的根压也会影响农作物生长。在促进转运蛋白质、酶、氨基酸、激素及钙元素等在农作物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流通方面,适当大小的根压发挥重要作用,且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因此,加深对植物根压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该文从根压的定义和产生机制、具有根压的植物类群、根压的测定方法和大小、影响根压的主要因素及根压在植物科学研究领域的意义和影响等多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和研究成果,针对植物根压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后续研究趋势及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压 静水压力 木质部栓塞 水分运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