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富营养城市湖泊原位生态修复效果分析--以武汉南湖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苗 李明梦 +7 位作者 刘律 李忠超 苗滕 余业鑫 赵永晶 李艳 王海军 王洪铸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99-1407,共9页
城市湖泊普遍面临富营养化问题,许多湖泊甚至处于超富营养状态。鉴于其在供水、气候调节、景观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水质提升为目标的生态修复对于恢复湖泊生态功能、提升城市景观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超富营养城市湖泊--武汉南湖... 城市湖泊普遍面临富营养化问题,许多湖泊甚至处于超富营养状态。鉴于其在供水、气候调节、景观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水质提升为目标的生态修复对于恢复湖泊生态功能、提升城市景观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超富营养城市湖泊--武汉南湖为例,尝试通过围隔构建、鱼类清除、水生植被重建等生态措施改善示范区水质,探究超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技术。于2019年8月至12月在示范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示范区修复措施实施后,挺水植物植株高度显著增加(P<0.01),芦苇平均株高由0.7 m增加至1.2 m,香蒲的新生叶片在种植后50 d高达1.4 m,二者在种植后90 d,覆盖率均由种植时的10%上升至70%;(2)示范区内透明度由修复前的0.26 m上升至0.77 m,显著高于外湖区(0.26 m)(P<0.01);(3)示范区内浮游藻类叶绿素a(chl a)由修复前38.90μg/L降低至3.41μg/L,显著低于外湖区(101.91μg/L)(P<0.01);(4)示范区总氮(TN)由4.78 mg/L降低至2.60 mg/L,总磷(TP)由0.76 mg/L降低至0.08 mg/L,二者均略低于外湖区,但均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经过一系列修复措施后,示范区内水生植被得到很好的恢复,水质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透明度提升较多,chl a下降明显。氮、磷等营养水平虽然也有所降低,但与外湖区差异不大,可能是沉积物内源营养释放导致。研究表明,围隔构建、鱼类清除、水生植被重建等生态修复措施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富营养湖泊水质状况,但未能有效控制内源负荷,仍需采取底质改良措施以达到降低水体营养含量的目的。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超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及水质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湖泊 超富营养 生态修复 水生植物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下光照条件和种子库分布指示沉水植物恢复区:以金湖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徐超 厉恩华 +5 位作者 杨娇 马雨 张苗 冯伟松 梁小民 王海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1-1118,共8页
研究以湖北枝江金湖(由东湖和刘家湖组成)为例,综合水下光照条件和沉水植物种子库分析,探讨沉水植物可恢复区的判别方法。研究分别于2018年6月和12月对金湖开展了综合调查,并在6月开展了种子库调查。结果表明,金湖富营养化问题较严重, ... 研究以湖北枝江金湖(由东湖和刘家湖组成)为例,综合水下光照条件和沉水植物种子库分析,探讨沉水植物可恢复区的判别方法。研究分别于2018年6月和12月对金湖开展了综合调查,并在6月开展了种子库调查。结果表明,金湖富营养化问题较严重, 6月各位点水深-透明度比值均低于沉水植物生长的阈值需求,范围为0.13—0.25,平均为0.17;12月部分位点的水深-透明度比值达到了沉水植物生长的阈值需求,范围为0.18—0.95,平均为0.44。各位点沉水植物种子库密度范围为0—200 ind./m^2,平均为24 ind./m^2。根据金湖的水下光照条件和沉水植物种子库分布情况,结合湖底地形,建议在冬春季透明度较高的时期降低水位,进行沉水植物恢复工作。通过水下地形、光照条件和种子库的综合分析,对金湖的沉水植物恢复区进行了划分,结果显示东湖的东南部、东湖的西岸、刘家湖的西部和东岸作为沉水植物恢复区较为合适。该研究有望为湖泊沉水植物的恢复提供定量化的参考建议,提高生态修复工程效果和降低管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恢复 水下光照条件 种子库 水位调控 金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对软体动物生长的影响:以铜锈环棱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艳 刘苗 +3 位作者 余业鑫 乔瑞婷 刘佳豪 王海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4,共10页
为探究氨氮对底栖动物的毒性效应,在位于湖北保安湖的近自然生态系统(单个水域面积约600 m^(2),水深约1.5 m)中开展了为期1年的模拟实验,分析了6个不同氨氮浓度[N25>N_(2)0>N15>N10>N5>N0(对照);0.2-33.7 mg/L]条件下,... 为探究氨氮对底栖动物的毒性效应,在位于湖北保安湖的近自然生态系统(单个水域面积约600 m^(2),水深约1.5 m)中开展了为期1年的模拟实验,分析了6个不同氨氮浓度[N25>N_(2)0>N15>N10>N5>N0(对照);0.2-33.7 mg/L]条件下,大型底栖动物(软体动物)群落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实验系统中采集的软体动物主要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2)从B.aeruginosa密度来看,N0、N5、N10和N15处理相差不大[28(0-85)ind./m^(2)],均显著高于N_(2)0和N25处理[5(0-29)ind./m^(2)](P<0.05);(3)从B.aeruginosa生物量来看,N0、N5、N10、N15和N_(2)0处理相差不大[40.0(0-85.5)g/m^(2)],均显著高于N25处理[0.8(0-4.0)g/m^(2)](P<0.05);(4)从B.aeruginosa壳长、壳宽和带壳湿重来看,均是N0处理最低,N_(2)0或N25处理最高;(5)B.aeruginosa密度和生物量与水体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分子氨浓度的增加而下降;(6)B.aeruginosa壳长、壳宽和带壳湿重均与分子氨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分子氨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以上研究表明,当氨氮浓度高于21.7 mg/L、分子氨高于0.18 mg/L(N15处理年均值)后,对软体动物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尤其对生物数量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未发现对其个体生长产生负面效应。这可能是因为水中氨氮增加后,促进了藻类的生长,使得软体动物的食物更丰富,有利于其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对氨氮的解毒。此外,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的分子氨浓度比水体表层的略低,可能也是生活在水体底部的软体动物能够耐受更高浓度氨氮的原因之一。以上研究结果可完善氨氮对水生生物毒性的理解,为水体氮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分子氨 软体动物 毒性效应 保安湖 铜锈环棱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屯海长桥海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龙吴 张虎才 +2 位作者 角媛梅 李婷 段立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36,共10页
为阐明蒙自盆地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机制,该文通过测定大屯海和长桥海两大浅水湖6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含量并计算C/N值,结合流域内的人类活动特征,解析了受人类活动影响下有机质的来源。... 为阐明蒙自盆地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机制,该文通过测定大屯海和长桥海两大浅水湖6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含量并计算C/N值,结合流域内的人类活动特征,解析了受人类活动影响下有机质的来源。结果显示:大屯海和长桥海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分别为1.91%~8.78%,0.17%~4.70%,主要富集在湖心区,呈同心圆状分布特征;大屯海δ^(13)C、δ^(15)N含量和C/N值分别为-30.49‰~-21.46‰、4.11‰~9.07‰和8.12~12.55,长桥海为-30.42‰~-21.7‰、8.43‰~13.97‰和8.63~14.80,其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两大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以陆源污水和浮游植物为主,部分属于陆源土壤有机质,说明研究区湖泊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受控于外源和湖泊内源共同作用。大屯海有机质贡献率大小为f_(sew)(污水)>f_(p)(浮游植物)>f_(soil)(土壤),而长桥海f_(soil)>f_(sew)>f_(p);陆源污水和土壤是研究区沉积物中主要有机质来源,但外源的输入大于内源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有机质 大屯海 长桥海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湖滨湿地不同挺水植物区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寄博华 李玮 +4 位作者 常军军 李璇 司光正 何芳 陈金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0-398,共9页
滇池湖滨湿地在削减入湖面源污染和维持生态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解析滇池斗南湿地菖蒲(Acorus calamu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美人蕉(Canna indica)3种代表性挺水植物根区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结构特... 滇池湖滨湿地在削减入湖面源污染和维持生态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解析滇池斗南湿地菖蒲(Acorus calamu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美人蕉(Canna indica)3种代表性挺水植物根区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冗余分析考察环境因子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门水平上相对丰度较大的细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属水平上相对丰度较大的是厌氧绳菌科(Anaerolineaceae)下的未知属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菖蒲区沉积物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大,芦苇区细菌群落丰富度大于美人蕉区,但多样性小于美人蕉区。相同植物不同采样区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较相似,但不同植物区菌群结构差异较大,表明植物种类对细菌群落特征具有显著影响。相较于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对细菌群落α和β多样性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湖滨湿地 芦苇 美人蕉 菖蒲 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