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嵩明大哨天然蛹虫草内生及其生境土壤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
1
作者 许小蓉 虞泓 +5 位作者 郭媛媛 任方圆 陈婉月 普春艳 蔡皓月 张晓梅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了解云南嵩明大哨天然蛹虫草内生及其生境土壤中细菌物种组成、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丰富蛹虫草相关微生物的可利用资源多样性,增加对蛹虫草细菌区系中物种多样性的认识。采用8种分离培养基对10份来自云南嵩明大哨的蛹虫草及生境土壤... 了解云南嵩明大哨天然蛹虫草内生及其生境土壤中细菌物种组成、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丰富蛹虫草相关微生物的可利用资源多样性,增加对蛹虫草细菌区系中物种多样性的认识。采用8种分离培养基对10份来自云南嵩明大哨的蛹虫草及生境土壤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对部分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研究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从蛹虫草子座、菌核及生境土壤中共分离到的373株纯培养物,对其中的217株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蛹虫草子座、菌核及生境土壤中分布有210株分属于4门21科39属87种的细菌以及7株分属于1门4科4属6种的放线菌。其中生境土壤中的细菌类群(21科27属52种)明显较子座(5科7属15种)和菌核(11科17属41种)丰富。子座和菌核中的共有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共有优势种为Bacillus cereus、Bacillus mycoide和Paenibacillus terrae;生境土壤中的优势菌属为伴根瘤菌属(Pararhizobium)、贪噬菌属(Variovorax)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优势种为Pararhizobium giardinii、Variovorax sp.和Stenotrophomonas indicatrix。云南嵩明天然蛹虫草内生及其生境土壤中分布有丰富的细菌类群,这为研究蛹虫草内生及其生境土壤中细菌的生物活性积累了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内生细菌 生境土壤细菌 纯培养分离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自云南省的2个丝膜菌属中国新记录种
2
作者 方媛 郭相 +7 位作者 冯云利 孙达锋 华蓉 刘绍雄 余金凤 马明 刘韵然 马绍宾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1期7-14,共8页
将分子系统学与经典形态地理学相结合,在对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丝膜菌属馆藏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过程中发现2个中国新记录种,锈斑丝膜菌和尖穗担子丝膜菌,详尽描述了其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及与相近种类的区别,并提供显微结构照片和分子信息。
关键词 丝膜菌属 中国新记录种 锈斑丝膜菌 尖穗担子丝膜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基正极材料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挑战及性能提升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秦豆豆 丁俊阳 +6 位作者 梁初 刘倩 冯立纲 罗扬 胡广志 罗俊 刘熙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8,共9页
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安全性、可持续性、成本效益和高能量密度而越来越受欢迎,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替代品。目前对锌离子电池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锰基正极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带来了挑战,特别是金属溶解和材料... 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安全性、可持续性、成本效益和高能量密度而越来越受欢迎,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替代品。目前对锌离子电池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锰基正极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带来了挑战,特别是金属溶解和材料不稳定性等问题。这些挑战导致电池循环稳定性较差,阻碍了锌离子电池发展的进程。本文概述了锌离子存储机制,阐明了锰基正极材料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善其性能的优化策略。最后,讨论了锰基正极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锰基化合物 阴极材料 存储机制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及其近缘属子囊孢子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绍宾 牛盼盼 +1 位作者 郭相 马明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12期19-25,共7页
对包括羊肚菌属14个样品、盘菌属1个样品、钟菌属2个样品、鹿花菌属2个样品共19个样品的子囊孢子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子囊孢子大小、形态及外壁纹饰在羊肚菌及其近缘属间差异明显,可作为羊肚菌及近缘属的分类特征之一。在... 对包括羊肚菌属14个样品、盘菌属1个样品、钟菌属2个样品、鹿花菌属2个样品共19个样品的子囊孢子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子囊孢子大小、形态及外壁纹饰在羊肚菌及其近缘属间差异明显,可作为羊肚菌及近缘属的分类特征之一。在羊肚菌属中,依据子囊孢子外壁纹饰可分为2类:一类是子囊孢子表面有肋状条纹,且纹脊较深,包括Morchella angusticeps、M.conica、M.elata、子囊果形态具有三者之间过度特征的种及M.deliciosa,主要属于黑羊肚分枝;另一类是子囊孢子表面光滑或纹脊较浅,包括M.esculenta、M.costata、M.miyabeana、M.crassipes、M.rotunda和M.umbrina,主要是黄羊肚菌分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囊孢子 扫描电镜 羊肚菌属 钟菌属 鹿花菌属 盘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北现代洪水沉积物XRF元素扫描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5
作者 张宏亮 侯依林 +5 位作者 李华勇 李智慧 王倩 杨艺萍 许惟栋 于正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5-194,共10页
2018年8月山东北部弥河流域受台风暴雨影响发生洪涝灾害,通过对洪水淹没区考察,选择弥河及其支流丹河下游新鲜洪水沉积保存完好的地点,获取两根沉积物浅钻MH1、DH2(长度分别为21.5、21 cm,下段为现代土壤),对沉积岩芯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 2018年8月山东北部弥河流域受台风暴雨影响发生洪涝灾害,通过对洪水淹没区考察,选择弥河及其支流丹河下游新鲜洪水沉积保存完好的地点,获取两根沉积物浅钻MH1、DH2(长度分别为21.5、21 cm,下段为现代土壤),对沉积岩芯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XRF)元素连续扫描,结合粒度指标和其他研究成果,探讨现代洪水沉积物元素特征及其在古洪水事件识别中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Al、Ti、Si、Ca、Fe等元素具有相似的波动特征,相互之间正相关关系显著,信号强度在细粒洪水沉积层出现峰值;Rb元素信号强度与粒度相关性弱,在钻孔中的变化较为稳定,仅在沉积界面处有所降低,可能与岩芯裂隙造成的实验偏差有关;Sr、Zr两种元素显著正相关,且信号强度在洪水沉积层较低。Zr/Rb和Rb/Sr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均受控于粒度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对其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中Zr/Rb与粒度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Rb/Sr则与粒度负相关关系显著,且在其他区域洪水地层研究中具有一致结论。Zr/Rb峰值和Rb/Sr谷值对应黏土质洪水沉积,Zr/Rb谷值和Rb/Sr峰值对应粒度粗组分高值的粉砂质洪水沉积,可在古洪水沉积识别中作为参照指标。本研究结果将为利用XRF技术识别古洪水沉积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沉积物 XRF岩芯扫描 RB/SR Zr/Rb 山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内生真菌及其根际土壤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周婕 苗一方 +4 位作者 方楷 陈林 杨志平 董星凡 张汉波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5期1-7,共7页
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研究了入侵植物紫茎泽兰不同组织内生真菌及其根际土壤真菌的物种组成差异。培养法选用三种培养基,从其根、茎、鲜叶、腐叶等组织片段和根际土壤分离获得了140个菌株。这些真菌在97%的ITS序... 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研究了入侵植物紫茎泽兰不同组织内生真菌及其根际土壤真菌的物种组成差异。培养法选用三种培养基,从其根、茎、鲜叶、腐叶等组织片段和根际土壤分离获得了140个菌株。这些真菌在97%的ITS序列同源水平下分划为43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属于5个纲、30个属,优势纲为Sordariomycetes和Dothideomycetes,各占总分离菌株数的52.86%和30.00%。前6个优势属分别为Diaporthe(23.57%)、Stagonosporopsis(10.71%)、Phialophora(8.57%)、Colletotrichum(6.43%)、Alternaria(5.71%)、Penicillium(5.71%),占总分离菌株数的60.71%;不同植物组织之间以及根际土壤之间的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明显,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1.37—2.46之间。高通量测序获得了112802个序列,在97%的ITS序列同源水平下划分为个4216个OTUs,前6个优势种属分别为Rachicladosporium(19.81%)、Mycosphaerella(11.18%)、Aureobasidium(5.10%)、Agaricus(4.75%)、Alternaria(3.27%)、Delicatula(2.58%),占测序数的46.69%,Shannon指数在0.98—4.84之间。两种方法获得的真菌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仅Alternaria为共有优势属,但所揭示的不同分离来源的真菌组成情况是一致的,即植物根、茎、鲜叶、腐叶之间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明显,具有组织特异性。根际土壤与根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说明两者之间联系紧密。研究结果表明,紫茎泽兰的内生真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高通量测序技术能更加全面地反映植物内生真菌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内生真菌 物种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组织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CR扩增快速筛选天麻萌发真菌小菇属Mycena sp.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志平 秦丽媛 +3 位作者 王玉川 陈林 杨明挚 张汉波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7,共7页
设计能够鉴定小菇属真菌(Mycena sp.)的引物,可准确而快速发现萌发菌分离材料,从而分离小菇属真菌,对提高天麻种子萌发率及天麻产量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同时对全面了解小菇属真菌在自然环境中的物种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生态学意义。根据适... 设计能够鉴定小菇属真菌(Mycena sp.)的引物,可准确而快速发现萌发菌分离材料,从而分离小菇属真菌,对提高天麻种子萌发率及天麻产量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同时对全面了解小菇属真菌在自然环境中的物种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生态学意义。根据适用于检测"环境DNA"中某物种的引物设计验证框架,运用Primer Premier v5.0软件,在ITS序列区间内设计了适用于小菇属真菌DNA快速检测的5对引物,并对他们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实际运用能力进行了评估。其中,特异性较好的4对引物分别为M52-2、M22-3、M11-4和BZZ-5。通过对来自3个门、125个属的125株真菌进行特异性测试,能测出的菌株数量分别为2.4%、6.4%、4.0%和7.2%。灵敏度较好的M22-3和BZZ-5两对引物能检测到小菇属真菌菌丝在土壤中的最小浓度均为0.033%,且能成功从天麻原球茎和种子萌发菌塘土壤样本总DNA中检测出小菇属真菌的存在。结果表明,经过利用2对和多对引物,可在实际运用中快速筛选和发现小菇属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萌发菌 兰科植物 ITS基因 灵敏度 快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2000激光粒度仪测量第四纪沉积物粒度的定量进样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华勇 唐倩玉 +2 位作者 张虎才 李婷 段立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0-207,共8页
粒度是第四纪古气候与古环境重建的常用替代指标,目前通常采用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仪进行分析,该测试仪器优点是速度快、精度高、重复性好,缺点是进样过程未实现定量化,对部分沉积样品的分析结果出现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分析结... 粒度是第四纪古气候与古环境重建的常用替代指标,目前通常采用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仪进行分析,该测试仪器优点是速度快、精度高、重复性好,缺点是进样过程未实现定量化,对部分沉积样品的分析结果出现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分析结果易产生人为误差。为探究样品量和进样方法对测试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类代表性第四纪松散沉积物,预处理后分别采用倾倒法、吸管法及定量进样法进行多次重复实验。结果显示:粒度组分越单一,不同进样方法造成的结果误差越小;如果沉积物含有多个粒度组分,而预处理样品量过多,倾倒法容易造成粒度结果偏细,吸管法往往造成实验结果偏粗,定量进样法实验结果居于前两者之间。采用烧失量法计算沉积物中碳酸盐、有机质含量,结合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试原理及多次定量重复实验结果,计算了一次实验所需样品量,发现其与中值粒径和碳酸盐、有机质(合称杂质)含量呈线性正相关。根据该线性关系式,在分析第四纪沉积物中值粒径范围及杂质含量的前提下,可计算一次测试所需样品量,将全部预处理后样品倒入测试烧杯中,可有效避免样品量和进样方法对样品粒度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沉积物 粒度 样品量 进样方法 定量实验 MS2000激光粒度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天麻萌发菌小菇属真菌(Mycena sp.)培养基的研究
9
作者 王玉川 秦丽媛 +3 位作者 何海艳 陈林 杨明挚 张汉波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28,31,共7页
小菇属真菌(Mycena sp.)是天麻种植的重要萌发菌,系统研究小菇属真菌的营养生长因子需求,对天麻产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小菇属真菌菌落直径和生物量同时增加作为优化目标,利用均匀设计法对影响真菌生长的14个营养因子进行配比优... 小菇属真菌(Mycena sp.)是天麻种植的重要萌发菌,系统研究小菇属真菌的营养生长因子需求,对天麻产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小菇属真菌菌落直径和生物量同时增加作为优化目标,利用均匀设计法对影响真菌生长的14个营养因子进行配比优化,获得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4 g·L^(-1)、蛋白胨4 g·L^(-1)、酵母膏4 g·L^(-1)、甘露醇8 mg·L^(-1)、烟酸4 mg·L^(-1)、 KH_2PO_41.6 g·L^(-1)、 MgSO_4·7H_2O 1.6 g·L^(-1)。在25℃, pH5.5培养21d,菌落直径达到69 cm,生物量为0.2685 g。可溶性淀粉和KH_2PO_4,蛋白胨和酵母膏间的交互作用对菌落直径有显著影响;蛋白胨和MgSO_4·7H_2O,甘露醇和MgSO_4·7H_2O间的交互作用对生物量大小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小菇属真菌生长的营养因子较多,且其多被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营养因子 小菇属真菌 生物量 菌落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弥河流域现代洪水沉积特征与水动力过程反演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华勇 袁俊英 +4 位作者 杨艺萍 梁志姣 李智慧 吴帅虎 张虎才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8-189,共12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强天气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洪水危害愈来愈严重。理解现代洪水沉积特征,不仅可以为减轻洪水灾害提供理论指导,而且也为识别古洪水沉积提供参照依据。2018年8月中旬,山东弥河流域受双台风影响发生洪涝灾害,对当地社...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强天气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洪水危害愈来愈严重。理解现代洪水沉积特征,不仅可以为减轻洪水灾害提供理论指导,而且也为识别古洪水沉积提供参照依据。2018年8月中旬,山东弥河流域受双台风影响发生洪涝灾害,对当地社会发展、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对洪水淹没区考察基础上,于下游高河漫滩区、洪水沉积物保存完好的地点获取21.5 cm长岩芯MH1(含现代土壤),并进行了粒度、孢粉、磁化率、烧失量分析。结果显示:钻孔岩芯洪水层沉积物以黏土和细粉砂为主,平均砂含量仅为1.7%,反映洪水强度不大;洪水沉积层粒度可识别出7.9和30.0μm两个敏感组分,根据其含量变化特征,可将此次洪水过程划分为洪水初期、第一次洪峰、高水位期、第二次洪峰、退水期5个阶段;洪水沉积层烧失量显著高于土壤层,而磁化率值整体低于下伏土壤层;洪水层与土壤层孢粉特征无明显差异,表明两者孢粉组合均能反映小流域植被状况,但洪水堆积层孢粉丰度(7313.96粒/g)远高于下伏土壤层(1562.65粒/g)。实验结果揭示洪水沉积环境有利于孢粉富集,磁化率值可能反映土壤发育过程中磁性矿物的产生与积累(成壤强度),因此可作为识别古洪水层与古土壤层的参考指标,但其地理空间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洪水沉积 水动力过程 粒度 孢粉 磁化率 弥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