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麻栗坡常绿阔叶林壳斗科植物的共存研究
- 1
-
-
作者
罗瑞
陈曦
杨轲涵
-
机构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058)。
-
文摘
调查分析麻栗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壳斗科的群落结构和群落动态,探究栎属、石栎属、栲属的共存机制和优势性差异,为理解壳斗科植物共存提供实例。2021年5月在麻栗坡自然保护区设置4个600 m^(2)的样方,用Excel 2019、SPSS 25.0软件从个体数及胸高断面积分析优势类群,制作壳斗科3属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分析其属间差异和共存机制。1)4个样方中壳斗科和石栎属的平均胸高断面积占比分别为57.04%和32.82%,为优势科属。2)3属径级分布均呈桶形,幼苗和大树植株占比低(17.43%),幼树和中树植株占比高(82.57%)。3)3属存活曲线均为Deevey-Ⅱ型,栎属、栲属物种死亡率随径级升高而增加,但石栎属进入幼树后趋于稳定。壳斗科尤其是石栎属是麻栗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类群。3属在群落动态、分布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方面的分化是造成其共存和优势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壳斗科
群落结构
群落动态
物种共存
-
Keywords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Fagaceae
community structure
community dynamics
species coexistence
-
分类号
S79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吗啡成瘾消退及纳洛酮对前额叶脑电功率谱的影响
- 2
-
-
作者
李春春
王晓琴
王功伍
曹军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云南省生物质能与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省植物繁殖适应与进化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卫健委毒品依赖和戒治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7,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27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毒品依赖和戒治重点实验室项目(2020DAMOP-002)。
-
文摘
为探讨训练消退(TE)和自然消退(NE)对吗啡(MOP)成瘾小鼠的前额叶(PFC)脑电(EEG)功率谱的影响及纳洛酮(NLX)的调控作用,将昆明小鼠以剂量递增方式给药(MOP:10、15、20、25和30 mg/kg)或生理盐水(SAL),训练10 d,建立条件位置偏爱(CPP)模型。消退5 d后,采集PFC-EEG,并注射NLX(5 mg/kg)。结果发现:小鼠MOP-CPP模型建成后,经5 d消退,MOP-TE组CPP分数降至基线和SAL组水平,但其EEG总功率下降(P<0.05);MOP-NE组CPP分数仍然较高,其总功率却与SAL组相似(P>0.05)。NLX注射后,MOP-TE组功率提高较快,其θ、α、β、γ_(1)频段功率也有类似表现。结果提示,PFC-EEG功率谱是PFC参与阿片类药物成瘾消退的重要电生理指标,而NLX在其中有一定改善作用。
-
关键词
吗啡成瘾
纳洛酮
条件位置偏爱
前额叶
脑电功率谱
昆明小鼠
-
Keywords
morphine addiction
naloxone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prefrontal cortex
EEG power spectrum
KM mine
-
分类号
Q189
[生物学—神经生物学]
Q426
[生物学—神经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