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百期纪念
1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云南大学 大学学报 法学院 纪念 百期 学术期刊 法学期刊 法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学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大力打造涉外法治研究高地
2
作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任务。云南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任务。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10多个国家接壤或毗邻,地处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背靠14亿人口的中国大市场,面向23亿人口的南亚东南亚大市场,具有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涉外法治研究的优越条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日益深入紧密,如何依法对外保障我国的国家利益、海外权益与发展利益,主导和参与制定区域乃至全球治理的法律规则,是我国当前涉外法治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云南大学充分发挥毗邻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服务“一带一路”和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整合学术资源,大力加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涉外法治研究,全力打造涉外法治研究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研究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球治理 全面依法治国 国内法治 海外权益 区位优势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学法律系设立马军奖励基金
3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95,共2页
1993年11月,云南大学法律系与云南震序律师事务所商定,正式在云南大学法律系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和助学金。奖励基金由高级律师马军和云南震序律师事务所捐赠,共计人民币30万元。每年岁末用基金利息约3万元进行奖助。为鼓励社会助学,倡... 1993年11月,云南大学法律系与云南震序律师事务所商定,正式在云南大学法律系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和助学金。奖励基金由高级律师马军和云南震序律师事务所捐赠,共计人民币30万元。每年岁末用基金利息约3万元进行奖助。为鼓励社会助学,倡扬重学重教之风,双方一致同意,以奖励基金的主要倡导者马军先生的姓名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奖励基金 云南大学 法律系 助学金 律师事务所 法学教育 法制建设 行政管理 法学人才 社会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的制度逻辑和时代转向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庆华 罗刚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6,155,共12页
非遗法体系以“国家在场”与系统论作为制度逻辑和理论来源,既是国家治理义务连结传统社会的范式,也是“国家在场”系统性嵌入非遗法律的应然选择与实然结果。法人类学视角下非遗法体系通过文化治理的社会实践、地方自主与国家动员的法... 非遗法体系以“国家在场”与系统论作为制度逻辑和理论来源,既是国家治理义务连结传统社会的范式,也是“国家在场”系统性嵌入非遗法律的应然选择与实然结果。法人类学视角下非遗法体系通过文化治理的社会实践、地方自主与国家动员的法律整合、批判反思“符号暴力”重构文化权力关系,形成国家真实在场、融合在场、深度在场的制度经验,并在权力场域中通过名录和传承传播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形塑行动者逻辑。系统性保护时代转向要求非遗法体系激活趋深走实效能,构建法治引领、国家主导、社会参与的共生机制,强化国家权力与社会多元主体利益互动,化解系统性保护中整体面向和社区自主之间的张力,平衡法治统一性与地方性知识特性,实现非遗国家治理的有效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 国家在场 系统性保护 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的证据化改造
5
作者 程龙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8,共15页
人工智能辅助量刑已在我国刑事司法中实现常态化应用,以达到统一量刑标准、确保量刑公正的预期目标。然而,其深度介入量刑裁判存在正当性风险,亟待构建符合法治原则的规制体系。对此,学术界提出了辅助司法论与算法正当程序论两种不同方... 人工智能辅助量刑已在我国刑事司法中实现常态化应用,以达到统一量刑标准、确保量刑公正的预期目标。然而,其深度介入量刑裁判存在正当性风险,亟待构建符合法治原则的规制体系。对此,学术界提出了辅助司法论与算法正当程序论两种不同方案,但均存在一定局限,即不当赋予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系统以裁判主体地位,忽视了辩方的程序参与权,以及缺乏证据裁判的制度空间。鉴于此,应当将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纳入司法审查对象范畴,对其进行证据化改造以满足诉讼化和可裁判化的基本要求。具体路径可依托现行刑事诉讼制度框架,将人工智能辅助量刑建议作为专门性报告,从证据规则、举证主体、证据形成阶段、质证认证,以及司法责任承担五个方面进行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辅助量刑 算法 审判权 证据 专门性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五阶段模式
6
作者 刘红春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4,共14页
国内实践及学术研究表明,模式化预防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通行有效做法,但既有的“预防的四级模式”与“三级预防模式”等并未按照“时间逻辑及其配套体系”进行理论提炼并指导实践。基于国家责任与宽宥主义理论指导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 国内实践及学术研究表明,模式化预防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通行有效做法,但既有的“预防的四级模式”与“三级预防模式”等并未按照“时间逻辑及其配套体系”进行理论提炼并指导实践。基于国家责任与宽宥主义理论指导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有益经验,根据时间逻辑和配套体系提炼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模式,是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法治化和闭环化预防工作效能的新思路。“预防犯罪教育—不良行为干预—严重不良行为矫治—刑罚处罚—安置帮教”的五阶段模式,以时间逻辑及其配套体系,将各预防主体的职责、工作等融通整合、无缝衔接。但该模式还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和安排不合理、职能部门分工协作重合模糊、评估和奖惩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科学萃取国家责任与宽宥主义理论的适配要素,融入权责配置、机构人员、经费技术、监测监管等方面的优化中,标本兼治地化解五阶段模式的困境,促进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下降,助力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法治环境的迭代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预防 国家责任 宽宥主义 五阶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目标在司法中的实现过程——基于家事司法微观实践过程的考察
7
作者 张剑源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6,共9页
关于法律所预设的规范目标在司法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一问题,过往研究提供了法律之内和法律之外的不同解释,但也存在局限。在家事司法实践中,规范与职能的整体结构决定着家事司法的实践样态生成。规范依据保障了家事司法实践的合规范性和... 关于法律所预设的规范目标在司法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一问题,过往研究提供了法律之内和法律之外的不同解释,但也存在局限。在家事司法实践中,规范与职能的整体结构决定着家事司法的实践样态生成。规范依据保障了家事司法实践的合规范性和体系性,职能范围则为家事司法实践不断迈向规范预设目标创造了空间,弥合了规范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规范与职能的整体结构决定着司法职能延伸的范围,并最终决定了规范的预设目标在司法中的实现程度。对于基层司法实践来说,必须时刻注意把握规范空间与职能范围之间的契合度,以此促进规范预设目标更好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目标 基层司法 家事司法 法律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法的变迁与作用——云南25个少数民族村寨的民间法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晓辉 王启梁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38,共9页
本文的材料是 2 5个调查组关于民间法的调查 ,表现了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一个个微观社会 (村寨 )中民间法的产生、运行和变迁的情况。本文要揭示的是这些微观社会中民间法的变迁过程和作用。
关键词 民间法 变迁 揭示 社会 情况 表现 产生 少数民族村寨 微观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惯法/民间法研究范式的批判性理解——兼论社会控制概念在法学研究中的运用可能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启梁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7,共9页
概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分析工具,同时具有促进和制约研究的辩证属性,因此需要对概念进行反思。“习惯法”、“民间法”这两个概念对于挑战和批判“法律中心主义”具有重要学术贡献。但是“习惯法”、“民间法”概念定义过于宽泛,使... 概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分析工具,同时具有促进和制约研究的辩证属性,因此需要对概念进行反思。“习惯法”、“民间法”这两个概念对于挑战和批判“法律中心主义”具有重要学术贡献。但是“习惯法”、“民间法”概念定义过于宽泛,使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不能很好地对不同性质和不同运作方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区分,从而导致这种研究范式具有局限性。在法学研究中,可以尝试用“社会控制”概念来弥补习惯法/民间法研究范式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民间法 法律中心主义 社会控制 范式 法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改革与法治:如何突破瓶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先生专访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平 赵忠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93,共5页
江平教授是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关注国家改革命运与法治进程,坚持市场经济、权利本位与依法治国,是他长期以来的标志性学术观点和基本定位。中国的改革已经持续了36年,当初改革的受益者逐渐步入"暮年","... 江平教授是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关注国家改革命运与法治进程,坚持市场经济、权利本位与依法治国,是他长期以来的标志性学术观点和基本定位。中国的改革已经持续了36年,当初改革的受益者逐渐步入"暮年","继承与接班人问题"也再一次困扰执政者如何选择未来的制度建构,于是人们再一次讨论政府与市场、再一次讨论政府与企业、再一次讨论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为了让读者能够进一步理解江平教授对上述问题的核心思想和见解,尤其是近年来他关于改革瓶颈与法治出路的思想观点,近日,云南大学法学院赵忠龙博士受本刊杨文德编辑的委托,在北京对江平教授进行了深度访谈。在访谈中,江平教授回顾了自己与中国法制进程的点滴故事,分析了当代中国改革的瓶颈,对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法治精神"、"权利本位"、"爱国情怀"是理解江平教授学术志业和基本思想的一根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改革 终身教授 法治进程 江平 专访 当代中国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成有 陈令华 韦松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27,共6页
法学幼稚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学研究方法的贫乏和幼稚,振兴中国法学必须更新法学研究的方法。本文详尽地回顾比较了中西方法学研究的方法,指出了中国法学研究中存在的方法缺陷,在评说中提出了推动中国法学繁荣的方法体会。~~~~~... 法学幼稚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学研究方法的贫乏和幼稚,振兴中国法学必须更新法学研究的方法。本文详尽地回顾比较了中西方法学研究的方法,指出了中国法学研究中存在的方法缺陷,在评说中提出了推动中国法学繁荣的方法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研究方法 法学理论 法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 方法论 中国法学 比较方法 历史考查 历史方法 法律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欧洲法学教育发展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宝昆 刘勤 陈双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7-140,共4页
中国法学教育从大学建立之初就缺乏社会基础 ,因此经历了百年坎坷。而欧洲大学在建立大学之时 ,法学就是大学的支柱性基础学科。这不仅对大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也对欧洲依法办学。
关键词 法学教育 大学发展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法律人工智能走向人工智能法学:目标与路径 被引量:20
13
作者 程龙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5-143,共9页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法律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与法学的交叉研究学科。因应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的划分,法律人工智能研究也有强弱之分。目前法律人工智能研究中的科技研究模式、法律研究模式和法理研究模式具有弱法律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法律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与法学的交叉研究学科。因应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的划分,法律人工智能研究也有强弱之分。目前法律人工智能研究中的科技研究模式、法律研究模式和法理研究模式具有弱法律人工智能研究的特点,难以满足法律人工智能研究的未来所需。为实现具有主体性、整体性、体系性和可对话性的强法律人工智能研究即人工智能法学,需要以研究主体跨界参与、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研究方法革新和国际间交流合作等方式达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法学 理想型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法移民对人口安全、国家认同的影响——基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调查 被引量:16
14
作者 罗刚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120,共7页
非法移民给其输入国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人口安全及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未能得到学界足够重视。非法移民对人口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无序增长、人口素质下降两个方面。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非法移民,以同一跨境民族的非法通... 非法移民给其输入国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人口安全及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未能得到学界足够重视。非法移民对人口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无序增长、人口素质下降两个方面。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非法移民,以同一跨境民族的非法通婚类型为主,他们对本民族具有的民族认同感是促成非法移民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认同感之间并不是一种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冲突关系,对国家认同感的淡化、模糊并非由于民族认同感的增强,而往往来源于非法移民及其家人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某些不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移民 人口安全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法治乡村建设的行动逻辑和范式转换——基于云南省景东县“六八四”治理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临宏 赵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95,共10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克服法治乡村建设中系统化体系化不足、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为了有效回应这些问题,实现法治乡村建设的目标,云南省景东县构建了“六八四”治理模式,对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乡村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克服法治乡村建设中系统化体系化不足、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为了有效回应这些问题,实现法治乡村建设的目标,云南省景东县构建了“六八四”治理模式,对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的有益探索。该模式的生成机理是制度构建需要适应乡村结构性变化、基层治权下沉的客观现实,注重治理资源的资源整合、多元治理主体法治价值观的融合;该模式的制度架构是围绕法治队伍建设、改进法治宣传方式、构建“梯级”式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以嵌入“法治动力超市”为激励平台,实现了乡村治理的“三治融合”,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法治乡村建设 乡村治理 景东“六八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外来非法移民成因探析——基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考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罗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5-131,共7页
掌握我国外来非法移民的形成原因,是对其进行治理的前提条件。推拉理论强调经济发展水平及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在非法移民成因中的作用,但无法解释来自云南周边国家的非法移民选择相对落后的边境民族地区的现象;移民网络及移民系统理论认为... 掌握我国外来非法移民的形成原因,是对其进行治理的前提条件。推拉理论强调经济发展水平及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在非法移民成因中的作用,但无法解释来自云南周边国家的非法移民选择相对落后的边境民族地区的现象;移民网络及移民系统理论认为,这种选择是基于某些"纽带"或"移民链"而形成。但现实是非法移民的选择还离不开移民对移民成本及风险的判断。更为重要的是,当合法移民难以实现时,非法移民成为最终的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移民 成因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式社会控制为何失败?——对云南平县拐卖妇女现象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启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8-90,共13页
通过对平县的实地调查,发现大量的妇女流动伴生了拐卖妇女现象。研究表明,国家的正式社会控制在面对大量的拐卖妇女问题时是无力的,民间的非正式社会控制也是衰弱的。这是因为社会的结构性紧张以及一些存在缺陷的国家制度导致了拐卖妇... 通过对平县的实地调查,发现大量的妇女流动伴生了拐卖妇女现象。研究表明,国家的正式社会控制在面对大量的拐卖妇女问题时是无力的,民间的非正式社会控制也是衰弱的。这是因为社会的结构性紧张以及一些存在缺陷的国家制度导致了拐卖妇女这一大规模越轨行为的发生,并制约着社会控制的运作。这一个案说明运动式或执法式的正式社会控制无力消除基于社会的结构性紧张产生出的大规模越轨,面对大量的越轨需要考虑的是调整政策和法律,建构均衡、和谐的社会结构,而不是简单强调对现有政策、法律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控制 失败 拐卖妇女 结构性紧张 人口流动 越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的基层组织与国家法适用研究——以云南民族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兴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43-150,共8页
元明清时期,是封建中央对云南民族地区治理较为成功的时期。在其所采取的各项治理措施中,对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组织的改置与重构,导致国家法律在各民族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明显加强和深入。国家法的广泛适用与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组织变革互相... 元明清时期,是封建中央对云南民族地区治理较为成功的时期。在其所采取的各项治理措施中,对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组织的改置与重构,导致国家法律在各民族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明显加强和深入。国家法的广泛适用与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组织变革互相影响、相互促进,推进了封建国家对云南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民族地区 治理 法制 基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法学研究的意义和定位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成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7-79,共3页
民族法学研究的意义和定位问题田成有在我国,民族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独立的部门法学,作为一门新的“边缘法学”,已经越来越引起法学界的重视,本文将着重分析民族法学研究的意义,并提出几点研究民族法学的定位看法。以供有志于民族法... 民族法学研究的意义和定位问题田成有在我国,民族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独立的部门法学,作为一门新的“边缘法学”,已经越来越引起法学界的重视,本文将着重分析民族法学研究的意义,并提出几点研究民族法学的定位看法。以供有志于民族法学研究的同仁批评、参考、指正。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法学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习惯法 民族关系 法学研究 各民族 成文法 法律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法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美德与民族地区民主法制建设——以云南省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方慧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60,共3页
作者通过对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传统伦理文化的调查,认为少数民族伦理道德中的精华部分,也应属于社会主义道德的范畴,它不仅应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且应该与法律相辅相成,在民族地区的民主法制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美德 民主法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