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人类学教研室简介
1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人类学教研室为研究院内设机构。2009年,学校领导决定恢复民族学本科专业招生,民族研究院成为承担主要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的工作部门。为更好地建设、发展民族学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以原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师队...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人类学教研室为研究院内设机构。2009年,学校领导决定恢复民族学本科专业招生,民族研究院成为承担主要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的工作部门。为更好地建设、发展民族学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以原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师队伍为基础,单独成立人类学教研室,主要负责民族学专业本科日常管理与人才培养、人类学硕士点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学 民族学 人类学 研究院 教研室 人才培养工作 简介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所简介
2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云南大学 宗教文化 研究所 民族学 研究院 简介 少数民族宗教 中国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简介
3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云南大学 民族学 研究所 研究院 博士后流动站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教学科研队伍 简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民族史研究所简介
4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民族史研究 云南大学 研究所 研究院 中国民族史 简介 中国西南 领先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简介
5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云南大学 民族学 研究院 简介 高等学校 40年代 学术大师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入选全国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6
作者 白利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国民族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国家民委,依托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经评审专...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国民族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国家民委,依托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经评审专家严格初审、复审,业务指导单位现场考察调研并报中央四部委批准,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顺利入选全国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为唯一从政治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学 国家民委 学术体系 党的十九大 评审专家 四部委 考察调研 战略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产、旅游发展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于云南省基诺山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龙玥璇 朱映占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5,共8页
空间生产,本质上是空间所关联群体社会关系的生成与重塑。随着生计方式的转型、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山的基诺族社会中各类空间的结构与功能都发生了显著变迁。历时性的视角可以看出,基诺山的旅游空间生产... 空间生产,本质上是空间所关联群体社会关系的生成与重塑。随着生计方式的转型、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山的基诺族社会中各类空间的结构与功能都发生了显著变迁。历时性的视角可以看出,基诺山的旅游空间生产经历了从自然区隔、舞台展演到弥散融合的发展阶段。随着基诺山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各民族在基诺山感知的、构想的和亲历的空间中展开了更为广泛、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基诺山旅游促“三交”的实践经验得益于基诺山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还得益于深度旅游体验使各民族情感纽带不断加强,更得益于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政策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交流交融 旅游 空间生产 基诺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8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研究 云南大学 西南边疆 研究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 西南地区 教育部 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专家学者简介
9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研究 专家学者 西南边疆 云南大学 博士研究生 简介 艺术人类学 指导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研究——基于云南省五所高校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怀宇 钱春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22-27,共6页
将"能力"作为文化适应的一个研究范畴,与"态度"、"策略"、"模式"一同构成教育人类学文化适应研究的四维研究路向。通过问卷调查,运用教育统计方法,结合民族学/人类学文化适应理论进行研究,认... 将"能力"作为文化适应的一个研究范畴,与"态度"、"策略"、"模式"一同构成教育人类学文化适应研究的四维研究路向。通过问卷调查,运用教育统计方法,结合民族学/人类学文化适应理论进行研究,认为学校、生源地、性别、专业、年级、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其中学校和民族分别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最显著和最不明显的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未呈现出随年级的增加而随之提高的趋势;民族院校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普遍低于其他高校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与学校生活满意度正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适应 教育人类学 民族高等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维护民族团结之德,树促进民族团结之才——新时代云南大学民族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明 覃延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4期136-141,共6页
云南大学的民族学学科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末,是中国最早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学术机构之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下,云南大学民族学专业秉承优良的学术传统,依托地缘优势,在专业定位、制度构建、平台搭建、教学科研人才队... 云南大学的民族学学科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末,是中国最早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学术机构之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下,云南大学民族学专业秉承优良的学术传统,依托地缘优势,在专业定位、制度构建、平台搭建、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实践等方面持续探索,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严峻挑战,我们需要不断自我优化,直面错综复杂的局面,构建新时代的民族学专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学 民族学 专业建设 一流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学校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基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调查
12
作者 玄清霞 何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加快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在民族地区推广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论文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并辅以量化分析,完整呈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学校自2020年开始,从原来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材和以少数民族语言文... 加快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在民族地区推广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论文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并辅以量化分析,完整呈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学校自2020年开始,从原来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材和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语言,向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语言的转变过程,观察和评估国家语言教育政策改革实施效果以及社会文化回应。研究发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政策改革适应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需要,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响应,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效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政策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统编教材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炼社会之基、民众福祉学科理念下的知识生产--经济民族学在云南大学的创建、传承与拓展
13
作者 杜星梅 何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85,共8页
考察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的成长,将其放到整个时代的背景中是十分必要的。20世纪上半叶所铸炼起的“社会之基、民众福祉”这一学术信念,是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研究的历史之基;“魁阁时代”则为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的研究奠定了最为深厚的... 考察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的成长,将其放到整个时代的背景中是十分必要的。20世纪上半叶所铸炼起的“社会之基、民众福祉”这一学术信念,是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研究的历史之基;“魁阁时代”则为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的研究奠定了最为深厚的学术基础。对这一历史的回顾,能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是以开放的姿态来拓展它的路径。它不仅实现了多学科的超越与融合,而且理论方法是多元开放的,它不会封闭自己的研究领域,更不会拒绝新的理论工具与方法的运用。当今,经历数代人的传承与拓展,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的研究团队形成了更加开放、多元的学术志向与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学 经济民族学 经济人类学 魁阁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广实地研究 培养创新人才--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农村实地研究暑期学校”在云南大学举办
14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实地研究 暑期学校 计划项目 教育创新 云南大学 研究生 教育部 培养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近现代民族史研究论纲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文光 李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共8页
几千年来云南民族发展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性,近现代时期更加突出,1840年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世界形势的变化,云南的民族关系又在原有的民族关系之上增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使民族关系复杂多样,而民族发展历史的内容也因... 几千年来云南民族发展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性,近现代时期更加突出,1840年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世界形势的变化,云南的民族关系又在原有的民族关系之上增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使民族关系复杂多样,而民族发展历史的内容也因此更加丰富,各少数民族的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更加清晰和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 云南民族 民族关系 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知识与文化创新——以云南民族工艺文化为研究个案 被引量:10
16
作者 金少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52-57,共6页
本土研究是中国人类学界的传统和目标,而重视少数民族本土知识的探讨和研究,则意味着人类学本土研究的一种深化。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作为本土知识重要内容之一的云南民族工艺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及其在旅游业背景下的文化创新进行研究... 本土研究是中国人类学界的传统和目标,而重视少数民族本土知识的探讨和研究,则意味着人类学本土研究的一种深化。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作为本土知识重要内容之一的云南民族工艺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及其在旅游业背景下的文化创新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本土研究 本土知识 民族工艺 旅游休闲 文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传统精神文化与农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晓斌 龚卿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0-255,共6页
关键词 精神文化 民族传统 云南 物质文化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海外留学生安全应急管理研究——以云南财经大学案例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树峰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63,共4页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加快,高校学生跨出国门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增多,海外留学生数量逐年攀升,面对陌生的国度学生难免会遭遇一些突发应急事件。文章以在2014年5月13日越南打砸抢烧事件中,云南财经大学对在越留学生应急管理进行个案分析,...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加快,高校学生跨出国门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增多,海外留学生数量逐年攀升,面对陌生的国度学生难免会遭遇一些突发应急事件。文章以在2014年5月13日越南打砸抢烧事件中,云南财经大学对在越留学生应急管理进行个案分析,总结其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最后对高校如何处理海外留学生安全应急事件给出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留学生 合作办学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藏区和谐民族关系构建内源性动力研究——以迪庆藏民族发展演变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志农 顿云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47,共8页
当前云南藏区共时性研究中缺乏一种历史纬度的思考,云南藏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及其文化特征说明,一个民族内部在族群演变进程中嵌入交融、多元汇聚的内部关系结构,就能实现交融、开放和多民族文化的共享。这些构性因素的基础性、限定... 当前云南藏区共时性研究中缺乏一种历史纬度的思考,云南藏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及其文化特征说明,一个民族内部在族群演变进程中嵌入交融、多元汇聚的内部关系结构,就能实现交融、开放和多民族文化的共享。这些构性因素的基础性、限定性作用,是云南藏区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的内源性动力,实现内源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的相互聚合并一致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藏区 民族关系 内源性动力 藏民族 发展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云南傣族边区民族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龙晓燕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100,共5页
民国政府在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措施强化其对云南边区的控制,以加强边区少数民族对政府的认同。在云南边区中占地最广、人口最多的傣族边区(主要包括了思普边区和腾龙边区)由于其对外开放程度、原有民族结构以及政府政策实... 民国政府在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措施强化其对云南边区的控制,以加强边区少数民族对政府的认同。在云南边区中占地最广、人口最多的傣族边区(主要包括了思普边区和腾龙边区)由于其对外开放程度、原有民族结构以及政府政策实施的不同,傣族对国家政权深入的反应也表现出了相对和谐以及冲突不断并且傣族民族意识不断强化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云南傣族 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