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人类学视域中的东南亚南亚华人研究--从一个综述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章立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92,共9页
中华民族的海外移民及其后裔在族群迁徙、商贸交易与文化扩散等方面推动了东南亚南亚民族国家,塑造其种族融合的历史与现状,成为国内外众多学科的关注领域。具有史学维度的民族志为理解东南亚南亚华人的身份意识与文化认同提供必要的背... 中华民族的海外移民及其后裔在族群迁徙、商贸交易与文化扩散等方面推动了东南亚南亚民族国家,塑造其种族融合的历史与现状,成为国内外众多学科的关注领域。具有史学维度的民族志为理解东南亚南亚华人的身份意识与文化认同提供必要的背景,而多点民族志在解读当代环球华人现象时也对其作用进行合理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南亚华人 海外移民 族群迁徙 商贸交易 文化扩散 多点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赞米亚区域的稻作与社会——物种间民族志角度的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海超 张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4-104,共11页
在被斯科特重新界定后包含了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大陆山地的“赞米亚”地区,不仅人群之间界限模糊、不断混杂,稻作也表现与常见的集约型水田农业明显不同的一面。本文通过水稻、陆稻和块根类作物的比较,对本区域农业生产逻辑的内在理路进... 在被斯科特重新界定后包含了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大陆山地的“赞米亚”地区,不仅人群之间界限模糊、不断混杂,稻作也表现与常见的集约型水田农业明显不同的一面。本文通过水稻、陆稻和块根类作物的比较,对本区域农业生产逻辑的内在理路进行重新梳理,发现以往认为分属两种生产体系的稻作农业和山地游耕农业存在某种一致性:缺少田间管理,不提倡用增加劳动投入的方式追求高产,都看重从周围环境中获取多样性的食物。不仅是从事游耕的居民在逃离统治,赞米亚地区经营稻作的农民也有与低地政权关系疏远的一面。斯科特对于边陲地区农业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理解还有不足,本研究可以对其将稻作和块根种植分别视为“服从农业”和“逃跑农业”的基础论断构成某种程度上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米亚 稻作 农业边疆 生态人类学 物种间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