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命史视角下瞿秋白的新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谢建东
|
《新闻论坛》
|
2025 |
0 |
|
2
|
健康传播视阈下突发新闻的传播效果研究——以《云南日报》官方微博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
胥义昆
|
《传媒论坛》
|
2022 |
1
|
|
3
|
文学改编电影的跨界美学及叙事 |
蒋永青
邓馨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中国文学学术研究的“图文互文”范式及其理论价值——评龙其林《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图文互文现象刍论》 |
王云杉
刘雨奇
|
《阴山学刊》
|
2024 |
0 |
|
5
|
多声部叙事下文明与美学交融的地方史诗——范稳“藏地三部曲”再解读 |
蔡丽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电视表达 |
单晓红
曾真
|
《民族艺术研究》
|
2004 |
4
|
|
7
|
建构“‘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 |
张志平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8
|
最早入选中学国文教科书的新文学作品及其经典化问题 |
张志平
王艳华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9
|
谈云南少数民族记事木刻的文字学意义 |
罗江文
|
《民族艺术研究》
|
2004 |
3
|
|
10
|
云南小城镇文化:概念、功能与类型探讨 |
郭建斌
|
《民族艺术研究》
|
2004 |
2
|
|
11
|
不同维度的死亡之美——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文学中“死”与“美”的主题比较 |
舒凌鸿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4
|
|
12
|
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的问题与悖论 |
李海英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7 |
1
|
|
13
|
云南民族电影的叙事策略与突破路径 |
林进桃
|
《民族艺术研究》
|
2017 |
1
|
|
14
|
民族地区网络正面宣传路径探析——基于云南省网络媒体的思考 |
林进桃
|
《新闻论坛》
|
2019 |
1
|
|
15
|
新时期以来新诗审美现代化的“古典性”之维 |
杨雅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基于“微信”+“微课”双微新媒体模式下图书馆的导读创新服务探索——以K大学图书馆为例 |
赵力
李春浩
王媛
|
《改革与开放》
|
2019 |
2
|
|
17
|
探析短剧兴起的背景下年代剧的成功路径 |
张正择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5 |
0 |
|
18
|
南洋华文女性文学的性别透视——评马峰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华文女作家小说比较研究》 |
降红燕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9
|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发展路径初探——以云南网络媒体为调研与考察对象 |
林进桃
|
《新闻论坛》
|
2019 |
0 |
|
20
|
传统与现代之间——云南大理周城村白族扎染现状的艺术人类学考察 |
郭佳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9 |
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