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史视角下瞿秋白的新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
作者 谢建东 《新闻论坛》 2025年第2期99-103,共5页
瞿秋白的新闻思想与其人生经历、新闻实践、性格特质等紧密相关。他提出的报刊应传播先进学说、教育引导大众,新闻人有改造社会之责,党的刊物应该成为指导革命斗争的罗针(1),党的宣传要“脸向着群众”,应该充分发挥报刊辩论批评的作用,... 瞿秋白的新闻思想与其人生经历、新闻实践、性格特质等紧密相关。他提出的报刊应传播先进学说、教育引导大众,新闻人有改造社会之责,党的刊物应该成为指导革命斗争的罗针(1),党的宣传要“脸向着群众”,应该充分发挥报刊辩论批评的作用,要重视评论言论的引导作用,重视文艺的宣传属性等观点,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党报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认知,对做好今天的新闻宣传工作具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史 瞿秋白 新闻思想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传播视阈下突发新闻的传播效果研究——以《云南日报》官方微博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胥义昆 《传媒论坛》 2022年第24期51-54,共4页
新媒体时代,许多官方媒体为适应时代发展纷纷开通了微博,微博内容的微型化和交流的开放性既为官方媒体提供了创新和转型的新机遇,也大大拉近了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距离。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建构类目编码表,通过对比大量数据后,概括出《云... 新媒体时代,许多官方媒体为适应时代发展纷纷开通了微博,微博内容的微型化和交流的开放性既为官方媒体提供了创新和转型的新机遇,也大大拉近了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距离。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建构类目编码表,通过对比大量数据后,概括出《云南日报》官方微博于2020年在健康传播视阈下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内容的报道特点,并且通过研究《云南日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议题的传播效果,提出今后《云南日报》如何更大程度地利用微博平台实时性、广传播性等特点全方位地为受众提供健康议题信息、更好进行有效健康传播的建设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日报 健康传播 新冠肺炎疫情 新浪微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改编电影的跨界美学及叙事
3
作者 蒋永青 邓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78-82,共5页
文学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情节设置对电影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随着文学与电影两种艺术媒介融合的深入,跨界叙事为文学改编电影的内容与呈现形式提供了新思路。与单纯的文学改编不同,跨界叙事凭借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美学内容,使两种艺术... 文学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情节设置对电影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随着文学与电影两种艺术媒介融合的深入,跨界叙事为文学改编电影的内容与呈现形式提供了新思路。与单纯的文学改编不同,跨界叙事凭借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美学内容,使两种艺术语言以跨界美学形式得以相互成就,衍生出新的艺术作品。通过系统分析文学改编电影的叙事手法,理解艺术语言跨界传达的叙事方法,可为文学向电影的跨界转变提供强大内驱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电影 跨界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学术研究的“图文互文”范式及其理论价值——评龙其林《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图文互文现象刍论》
4
作者 王云杉 刘雨奇 《阴山学刊》 2024年第6期51-55,共5页
图像社会的到来对于文字学术研究范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批图文并茂的学术著作,由此形成的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图文互文现象具有学术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龙其林的《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图文互文现象刍论》... 图像社会的到来对于文字学术研究范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批图文并茂的学术著作,由此形成的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图文互文现象具有学术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龙其林的《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图文互文现象刍论》一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该书针对当前学术研究的学院化趋势,以图文互文视域综合文学图像学、文学地理学、文学史料学、美术学、媒介学等多学科知识,开辟了新的问题域;其次,该书的图文互文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著者通过个案研究与综合研究结合、文本细读与理论提炼结合、跨学科方法的运用等,揭示了中国文学研究的新方法;再次,该书所选取的学术资源极为丰富,有助于文学史书写的重构,能够丰富学界对图文互文关系的理论研究。《刍论》一书视野宏阔,史料丰富,理论扎实,论从史出,有助于学术界更全面地认识“图文互文”作为一种方法如何呈现于学术著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图文互文现象刍论》 中国文学 学术研究 图文互文 研究范式 理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声部叙事下文明与美学交融的地方史诗——范稳“藏地三部曲”再解读
5
作者 蔡丽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1,共7页
“藏地三部曲”是范稳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小说不仅以宏阔的视野描述了云南藏区百年生活史,更是在地方历史、民族、个人生命的关怀中体现出积极的人文精神追求。本文聚焦于“藏地三部曲”宏阔的史诗性特征,从叙事学和文化人类学... “藏地三部曲”是范稳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小说不仅以宏阔的视野描述了云南藏区百年生活史,更是在地方历史、民族、个人生命的关怀中体现出积极的人文精神追求。本文聚焦于“藏地三部曲”宏阔的史诗性特征,从叙事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深入分析“藏地三部曲”所具有的多声部叙事、地方文明多元交融等三方面的特征,揭示范稳的“藏地三部曲”所具有的当代叙事价值、人文精神启示和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稳 藏地三部曲 多声部 魔幻象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电视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单晓红 曾真 《民族艺术研究》 2004年第4期30-34,共5页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电视表达大致呈现纪实性表达、娱乐性表达和商业性表达三种形态。在传媒语境中 ,来源于强势文化、男性立场和商业目的的异化 ,使少数民族女性的形象在电视表达中经历了多重的变形 ,而媒介通过对话语权的控制 ,以...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电视表达大致呈现纪实性表达、娱乐性表达和商业性表达三种形态。在传媒语境中 ,来源于强势文化、男性立场和商业目的的异化 ,使少数民族女性的形象在电视表达中经历了多重的变形 ,而媒介通过对话语权的控制 ,以虚拟的媒介形象形成社会的刻板印象 ,为社会认知提供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女性形象 电视表达 话语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志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74,共13页
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空间的不断拓展和学术积累的大幅增加,“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已处于一个面临重大突破的关节点。为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寻找、并确立一个恰切的命名,进而由此建构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学理化的理论范式,正是这... 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空间的不断拓展和学术积累的大幅增加,“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已处于一个面临重大突破的关节点。为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寻找、并确立一个恰切的命名,进而由此建构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学理化的理论范式,正是这一突破的开端和具体体现。这一点,正日益成为不少感觉敏锐的研究者的理论自觉。“‘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是从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由其建构的理论范式,极大地克服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一理论范式所包含的诸多悖论和矛盾,有力地消除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一理论范式所隐含的殖民话语色彩。“‘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这一理论范式在获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理论范式所具有的相对客观、中性的研究立场的同时,又突出了“五四”文学革命对于中国文学变革的划时代历史意义,并通过把历史下限不断向后推移,有效地消除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理论范式在历史叙述下限上所存在的画地为牢的严重缺陷。1949年以来,研究界对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的研究,大致经过了从“中国新文学”,到“中国现代文学”,再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个阶段,现在已经到了着手建构“‘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的时候了。当然,这项工作的现实展开,须以一种成熟、完备的“学术理性”的确立为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文学 理论范式 建构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二十世纪 创作实践 文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早入选中学国文教科书的新文学作品及其经典化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志平 王艳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128,共8页
1920年5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洪北平主编的《白话文范》第一册中收录了二十篇新文学作品,即沈仲九写的一篇小说、刘半农等人写的三篇小品文、胡适写的一篇传记文学、梁启超等人写的六篇杂文、梁启超等人写的九篇随笔。经认真考辨,它们是... 1920年5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洪北平主编的《白话文范》第一册中收录了二十篇新文学作品,即沈仲九写的一篇小说、刘半农等人写的三篇小品文、胡适写的一篇传记文学、梁启超等人写的六篇杂文、梁启超等人写的九篇随笔。经认真考辨,它们是最早入选中学国文教科书的新文学作品。21世纪,梁启超的三篇作品重新出现在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中。新文学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的过程即其经典化过程。这二十篇新文学作品经人们近百年时间的筛选后,虽然只有梁启超的三篇作品流传下来,成为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但它们经教育界认可和传播后,在确立新文学合法地位、开启新文学经典化进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文范》 新文学 文体 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云南少数民族记事木刻的文字学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罗江文 《民族艺术研究》 2004年第2期50-55,共6页
契刻是文字产生之前的一种常见的记事方式 ,与文字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刻木记事的习俗 ,丰富多样的记事木刻为认识汉字的起源提供了很好的参证。记事木刻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有民俗学价值 ,还有文... 契刻是文字产生之前的一种常见的记事方式 ,与文字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刻木记事的习俗 ,丰富多样的记事木刻为认识汉字的起源提供了很好的参证。记事木刻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有民俗学价值 ,还有文字学意义 ,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刻 记事木刻 汉字的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小城镇文化:概念、功能与类型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建斌 《民族艺术研究》 2004年第5期35-40,共6页
小城镇发展与文化产业关系紧密 ,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提出“小城镇文化”这一概念 ,以云南小城镇文化发展为例证 ,对“小城镇”概念、小城镇文化的聚合与扩散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解说 ,并认为目前云南小城镇文化可区分为原生态文化、... 小城镇发展与文化产业关系紧密 ,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提出“小城镇文化”这一概念 ,以云南小城镇文化发展为例证 ,对“小城镇”概念、小城镇文化的聚合与扩散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解说 ,并认为目前云南小城镇文化可区分为原生态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四种主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文化 区域文化 聚合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维度的死亡之美——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文学中“死”与“美”的主题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舒凌鸿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3-46,共4页
在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中都充满了“死”和“美”的主题, 但是在不同审美观和死亡观的影响之下,却呈现出不同的维度, 死之美在川端文学中呈现出无常、虚幻、哀怨的美感, 而三岛文学则表现了自我选择、血腥、真实的死亡之美。这... 在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中都充满了“死”和“美”的主题, 但是在不同审美观和死亡观的影响之下,却呈现出不同的维度, 死之美在川端文学中呈现出无常、虚幻、哀怨的美感, 而三岛文学则表现了自我选择、血腥、真实的死亡之美。这样的区别与他们经历的差异和在文学上对日本传统文化和外来西方文化的不同吸收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三岛由纪夫 死亡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的问题与悖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海英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5期66-70,共5页
一、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的热点及存在的问题标志着它的正式开始,它的首要表现便是统一管理,因而文学制度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由文学创作、流通、消费、评价以及再生产等环节构成的一整套有机体系,具体包括文学政策、作家... 一、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的热点及存在的问题标志着它的正式开始,它的首要表现便是统一管理,因而文学制度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由文学创作、流通、消费、评价以及再生产等环节构成的一整套有机体系,具体包括文学政策、作家创作机制、文学出版机制、传播机制、消费机制、评价机制、教育机制、再生产机制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制度 当代文学 视差 传播机制 出版机制 沈从文 专业作家 有机体系 萧乾 当代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族电影的叙事策略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进桃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4期154-160,共7页
云南是我国民族电影创作的重要基地,云南民族电影是我国民族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云南民族电影创作进行历史梳理与精髓挖掘,对其叙事策略及其现状进行反思,发现其叙事伦理有着逍遥与拯救的重要维度,其叙事视角存在着内视角与外视角,... 云南是我国民族电影创作的重要基地,云南民族电影是我国民族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云南民族电影创作进行历史梳理与精髓挖掘,对其叙事策略及其现状进行反思,发现其叙事伦理有着逍遥与拯救的重要维度,其叙事视角存在着内视角与外视角,而新世纪以来云南民族电影的叙事则存在着艺术化叙事与商业化叙事等发展趋向。云南地域风光与云南民俗特色有机融合,挖掘云南民族电影"民族性"的真正要义,突破民族电影的地域限制、挖掘其普泛性价值,是"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云南民族电影振兴与突破的可行性路径;而加强文化自觉与提升文化自信,用观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云南民族故事,传播好中华民族声音,将有助于云南民族影像的再次腾飞与中国大国形象的有效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云南民族电影 叙事策略 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网络正面宣传路径探析——基于云南省网络媒体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进桃 《新闻论坛》 2019年第1期68-71,共4页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网络传播与网络强国建设密不可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正面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为指导,结合云南省网络媒体正面宣传工作现状,探寻云南省网络媒体正面宣传能力提升的可能性路径,以此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网络传播与网络强国建设密不可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正面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为指导,结合云南省网络媒体正面宣传工作现状,探寻云南省网络媒体正面宣传能力提升的可能性路径,以此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网络媒体正面宣传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信息传播 网络媒体 正面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新诗审美现代化的“古典性”之维
15
作者 杨雅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69,共8页
伴随着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汉语新诗也向着“现代性”一路追寻,“古典性”在话语建构上受到某种压抑。但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传统和隐性的基因编码,“古典性”一直作为潜流存在于当代诗歌中。出于对秩序的想象和建设,部分诗人萌生了追求天... 伴随着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汉语新诗也向着“现代性”一路追寻,“古典性”在话语建构上受到某种压抑。但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传统和隐性的基因编码,“古典性”一直作为潜流存在于当代诗歌中。出于对秩序的想象和建设,部分诗人萌生了追求天人合一、渴慕伦理生活、有意教化民众的诗学理想;而漫长历史中,古典诗词、历史人物、神话传奇等丰厚的文化遗产也给他们提供了创作资源;在方法论层面,作为末流口语诗的反面,对诗歌语言的推敲锤炼也即刻意修辞则构成了“古典性”写作的文-言品格。“古典性”与“现代性”相交织、相镜照、相启发,面向的是新时期以来汉语新诗的现代化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新诗 古典性 伦理秩序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微课”双微新媒体模式下图书馆的导读创新服务探索——以K大学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力 李春浩 王媛 《改革与开放》 2019年第1期101-103,共3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获取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新媒体的传播运用,为图书馆宣传和服务工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料及信息中心,更要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措施,丰富服务内容,积极开展基...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获取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新媒体的传播运用,为图书馆宣传和服务工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料及信息中心,更要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措施,丰富服务内容,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新媒体关于信息资源的深层次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效力,扩大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力。文章从课题基础、导读服务模式以及推广模式等几个方面阐述"微信"+"微课"新媒体模式下的图书馆服务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图书馆 读者服务 导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短剧兴起的背景下年代剧的成功路径
17
作者 张正择 《文学艺术周刊》 2025年第3期87-90,共4页
年代剧通常深入描绘特定环境和历史背景,本质上是基于客观事实的二次艺术创作,对于探索和认知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年代剧通常指以中国现当代史为背景的影视剧,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多个重要历史阶段,... 年代剧通常深入描绘特定环境和历史背景,本质上是基于客观事实的二次艺术创作,对于探索和认知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年代剧通常指以中国现当代史为背景的影视剧,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多个重要历史阶段,展现了社会变迁、人物命运以及时代精神。近年来,短剧迅速兴起,凭借其短小精悍、节奏紧凑的特点迅速占领了观众的碎片化时间,成为网络视听领域的新宠,给传统影视剧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年代剧 影视剧产业 网络视听 时代精神 人物命运 碎片化时间 成功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洋华文女性文学的性别透视——评马峰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华文女作家小说比较研究》
18
作者 降红燕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9-44,共6页
南洋华文文学是东南亚华文文学以及世界华文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笔者从选题新颖性、研究结构的系统性、占有资料的翔实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四个方面,分析马峰关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 南洋华文文学是东南亚华文文学以及世界华文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笔者从选题新颖性、研究结构的系统性、占有资料的翔实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四个方面,分析马峰关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华文女作家小说创作的论述,认为马峰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华文女作家小说比较研究》是我国女性文学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性的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洋华文文学 女作家小说 系统性 创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发展路径初探——以云南网络媒体为调研与考察对象
19
作者 林进桃 《新闻论坛》 2019年第5期32-35,共4页
构建网络文化与发展网络文化已然成为当下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发展与繁荣网络文化同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文章在对云南省多家网络媒体数次调研的基础上,以云南网络媒体为考察对象,在剖析云南网络文化发... 构建网络文化与发展网络文化已然成为当下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发展与繁荣网络文化同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文章在对云南省多家网络媒体数次调研的基础上,以云南网络媒体为考察对象,在剖析云南网络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云南省推动网络文化发展的成效与不足。同时就云南网络文化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对策与建议,认为打造优质的网络文化团队,坚持人才引进与自身造血并重;调动各级网络文化组织的积极性,加强网络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网络文化建设与监管齐抓,是当下云南省发展与繁荣网络文化的重要路径。文章力图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网络文化 网络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之间——云南大理周城村白族扎染现状的艺术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9
20
作者 郭佳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5期140-150,共11页
周城村白族扎染技艺在社会变迁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生存状态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续博弈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真实写照,也是民族地区的乡村建设在传统与现代间、地方与全球间寻找发展出路与提升空间的一种映射。地方民族文化在与世界的接... 周城村白族扎染技艺在社会变迁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生存状态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续博弈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真实写照,也是民族地区的乡村建设在传统与现代间、地方与全球间寻找发展出路与提升空间的一种映射。地方民族文化在与世界的接驳中不断地进行自身调试,适应了新时代审美需求及市场需求的白族传统扎染技艺回滤到了乡村的社会结构秩序中,行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也在以新的方式反哺着生长于其中的民间艺术。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对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可在对地域文化遗产群资源的整体利用和联动中淡化其单一的地方属性,以一种民族象征符号的形式在文化的全球性中寻求其民族性的新定义与新意义,从而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语境中发挥其艺术的能动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族扎染 艺术人类学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