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中国-东盟关系:影响、风险与应对 被引量:24
1
作者 卢光盛 聂姣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美贸易战是2018年最重要的外交事件之一,对中美两国将产生持久和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扩散到两国之外。作为介于中美之间的"第三方",东盟国家即使希望但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已经并将继续在贸易及其之外的更... 中美贸易战是2018年最重要的外交事件之一,对中美两国将产生持久和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扩散到两国之外。作为介于中美之间的"第三方",东盟国家即使希望但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已经并将继续在贸易及其之外的更多领域表现出来。展望未来,南海问题、"印太战略"以及美湄合作等有可能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的"后手拳",这必将进一步考验中国-东盟关系。在此背景下,尽可能地减少中美贸易战的"外溢"效应,避免中美关系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连锁负面影响,甚至反过来将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贸易战的破局点,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有利格局,是当前中国外交的迫切任务。中国应通过深入对接中国-东盟发展战略,扩大对东南亚的市场开放,加快推进RCEP顺利达成协议,加强与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式,抓住"战略机遇期",构建中国-东盟的高水平战略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战 中国-东盟关系 周边外交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湄合作的动力机制--基于“利益-责任-规范”的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卢光盛 聂姣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129,157,共21页
尽管中国主导创设的澜湄合作机制是湄公河地区国际合作机制的后来者,但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已成为次区域合作的典范。对澜湄合作理论层面的研究与澜湄合作快速发展的现实是不相称的。本文试图搭建一个分析框架... 尽管中国主导创设的澜湄合作机制是湄公河地区国际合作机制的后来者,但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已成为次区域合作的典范。对澜湄合作理论层面的研究与澜湄合作快速发展的现实是不相称的。本文试图搭建一个分析框架来研究中国创设地区机制的动力,认为澜湄合作是中国推动自身利益与湄公河国家利益相适应、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指导下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积极构建“利益—责任—规范”三位一体的地区规范的过程。然而,目前增强澜湄合作发展动力还面临着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利益分歧、“中国责任”与“他方期待”不对称、地区规范建构缓慢等因素的制约。澜湄合作要在众多地区合作机制中脱颖而出,需要关注更高层面的制度设计和集体认同的建设。而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机制和保持制度的灵活性将是未来澜湄合作保持其生命力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合作 利益—责任—规范 周边外交 机制创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卫生合作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圣荣 马晚晨 《国际展望》 CSSCI 2020年第4期60-78,151,152,共21页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断升级的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成重大挑战,灾难面前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公共卫生合作的指导思想,公共卫生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盟在这一...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断升级的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成重大挑战,灾难面前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公共卫生合作的指导思想,公共卫生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公共卫生合作,强化"命运与共"意识,可以推动双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合作,反映显示出中国与东盟双方在公共卫生合作中存在着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资金匮乏、合作意识不强、互信不足等问题。但共克时艰的信念强化了双方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在共同抗疫中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培育区域公共产品、建立公共卫生合作机制等方面出发,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推动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合作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新冠疫情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能力建构(1970—2013年) 被引量:7
4
作者 卢凌宇 胡怡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80,共14页
国家能力是国家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其中财政汲取能力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国家能力。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贸易、投资和金融三个维度。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的贸易量和投资量,扩大了税基。一方面,为了应对全球化,中国政府对本国... 国家能力是国家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其中财政汲取能力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国家能力。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贸易、投资和金融三个维度。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的贸易量和投资量,扩大了税基。一方面,为了应对全球化,中国政府对本国的相关制度、政策和法律条文进行立改废,显著地提高了经济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全球化所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既导致了政府机构的扩张,也强化了现存的一些政府部门。与此同时,全球化之下的其他负外部性——比如急剧上升的贸易依存度和日益困难的监管——对中国国家能力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以1960—2018年间的权威宏观政治经济数据为原始数据,但由于关键变量的数据有的始于1970年,有的截止到2013年,所以统计分析覆盖的时间段是1970—2013年。本文的回归分析发现,经济全球化显著地增强了中国的国家能力,其中贸易和金融全球化的作用显著的积极,但投资开放的影响则显著的消极。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平台,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加速对科学技术的运用与掌握;在平衡风险和受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 国家能力 贸易 投资 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角色构建及面临的角色冲突 被引量:7
5
作者 毕世鸿 马丹丹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70,共12页
根据角色理论,一国国家角色的构建需要在当前国际体系的背景下,通过内部定位与外部预期的互动才能得以实现。在互动的过程中,定位与预期往往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角色冲突的出现。角色冲突是国家角色构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而中国在... 根据角色理论,一国国家角色的构建需要在当前国际体系的背景下,通过内部定位与外部预期的互动才能得以实现。在互动的过程中,定位与预期往往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角色冲突的出现。角色冲突是国家角色构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而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角色构建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角色冲突,这些冲突不仅为中国推进周边外交带来挑战,也为与东盟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带来一些阻碍。鉴于引发角色冲突的原因不仅涉及中国自身角色定位与东盟国家的传统认知思维,还受到来自域外守成国的影响,因此缓解角色冲突需构建一套完善自身角色、照顾他者情绪且能应对“不怀好意”冲击的“组合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角色 角色定位 角色冲突 东盟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日基建合作: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9
6
作者 冯立冰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33,共13页
印度和日本在南亚、东南亚、非洲乃至印度洋地区有一系列的基建合作项目,二者合作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地缘政治与安全方面的考虑。尽管两国基建合作面临战略分歧与现实困难,但总的来说两国逐渐探索出互补合作的机制,也日益打造出软... 印度和日本在南亚、东南亚、非洲乃至印度洋地区有一系列的基建合作项目,二者合作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地缘政治与安全方面的考虑。尽管两国基建合作面临战略分歧与现实困难,但总的来说两国逐渐探索出互补合作的机制,也日益打造出软、硬基建相配套的合作特色。印日基建合作推动印太地缘格局的调整,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形成竞争。中国可探索与印日合作的对接,积极促进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印度 亚非增长走廊 基建合作 日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