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逻辑——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军 张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党和国家确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升为民族工作的统领性战略和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重要的基层治理实践,需要国家治... 党和国家确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升为民族工作的统领性战略和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重要的基层治理实践,需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以保障和推进,这也激发了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与改革。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目标,对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大任务”,充分发挥党政统合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不断完善和优化基础性治理能力,构建治理效能输出的保障机制,为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地方经验与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迪庆藏族自治州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政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优化——整体性治理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朱军 潘秀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8,共11页
随着城市日益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和场域,城市民族工作在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分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新需求、城市社会利益分化的新结构以及城市社会风险治理的新任务,对城市政府铸... 随着城市日益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和场域,城市民族工作在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分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新需求、城市社会利益分化的新结构以及城市社会风险治理的新任务,对城市政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城市政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呈现治理的理念、体制与机制的不适应现象,这极大影响了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的效能。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需要大力提升城市政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水平,塑造城市政府以“公共性”和“共同性”为导向的治理理念,建构以“整体性”与“协同性”为目标的治理体制机制,打造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支撑的运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族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跨部门协同 整体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边何以留民:沿边口岸的空间生产效应研究
3
作者 程中兴 朱星羽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陆地沿边口岸是“兴边富民行动”的重要支点,在边民守边固边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样本选择的52个国家级沿边口岸中,过境物流增长对缓解边民流失作用有限,边民互市和边地加工则能有效“留住边民”。由于口岸内在存在异质性,是否开发旅游... 陆地沿边口岸是“兴边富民行动”的重要支点,在边民守边固边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样本选择的52个国家级沿边口岸中,过境物流增长对缓解边民流失作用有限,边民互市和边地加工则能有效“留住边民”。由于口岸内在存在异质性,是否开发旅游资源、是否邻近城镇、是否存在跨境合作,是影响边民“用脚投票”的调节因素。此外,大量外籍劳工涌入产生的“挤出”效应亦是影响边民流失的重要因素。总之,兴边未必留民,口岸的网络属性既可聚集要素,产生正的空间溢出作用;也会扩散要素,形成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如何“因岸制宜”,缓解因边民流失而致的“边境空心化”,成为边境治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边兴边 边民 口岸 空间生产 人口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中少数民族市民权益保障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8-15,共8页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精准对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需求,有效保障他们的市民权益,是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基于全国8个城市问卷调查的数据,以社会分化为研究视角,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权、消费水平、随迁...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精准对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需求,有效保障他们的市民权益,是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基于全国8个城市问卷调查的数据,以社会分化为研究视角,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权、消费水平、随迁子女教育、社会和政治参与权、户籍和身份认同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以租住房屋为主,群体内部消费水平存在差异,随迁子女半数入读公办学校,社会与政治参与水平很低,有将近一半的人选择无限制落户当地城市。结论指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经由同质性群体转变为内部分化的群体,少数民族在城市居留意愿与落户意愿存在差异。因此,新型城镇化战略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推行“主动市民化”和“差异性”保障方式,建设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优先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与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市民权益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主动市民化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