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边外交视野下的澜湄合作:战略关联与创新实践 被引量:13
1
作者 卢光盛 熊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4,共8页
澜湄合作是我国推进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举措和积极探索,在中国的周边战略乃至全球战略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澜湄合作和周边外交的战略关联,重点分析澜湄合作对于周边外交的特殊意义,并分析当前推进澜湄合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并在此... 澜湄合作是我国推进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举措和积极探索,在中国的周边战略乃至全球战略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澜湄合作和周边外交的战略关联,重点分析澜湄合作对于周边外交的特殊意义,并分析当前推进澜湄合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澜湄合作、服务周边外交的路径思考。论文认为,澜湄合作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是培育中国-东盟关系新的利益增长点的重要机制,是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重要实践。当前澜湄合作仍面临着一些外交难点,今后澜湄合作机制的建设应从"一带一路"和周边外交的战略大格局出发,在次区域内部注重利益的协调,加强与域外国家的竞合关系,加强与其他合作机制的对接,整合国内各部委及省部、省际关系,使澜湄合作真正承担起"一带一路"和周边外交机制"探路石"和"试金石"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合作机制 周边外交 “一带一路” 周边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周边外交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以澜湄合作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卢光盛 别梦婕 《国际展望》 CSSCI 2018年第1期14-30,148,共17页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为了更好地指导周边外交以及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应以"命运共同体"为视角,对周边外交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本文在梳理"命运共同体"理...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为了更好地指导周边外交以及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应以"命运共同体"为视角,对周边外交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本文在梳理"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有机联系的基础上,分析"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周边外交理论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进而对构建"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个理论应以"利益—责任—规范"为维度,构成一个三位一体和稳定的理论框架。其中"利益"是前提条件,"责任"是应履行的义务,"规范"是应遵守的价值观及制度,三者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共同指导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周边外交理论 “利益-责任-规范” 澜湄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湄公河地区安全态势与中国参与治理的路径探析
3
作者 罗圣荣 王奖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100,158,共18页
在全球权力结构深度调整与地缘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湄公河地区作为欧亚大陆地缘战略枢纽,其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安全态势呈现新变化。在传统安全领域,缅甸政局持续动荡等问题凸显主权国家治理危机;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气候变化、跨境恐怖主义... 在全球权力结构深度调整与地缘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湄公河地区作为欧亚大陆地缘战略枢纽,其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安全态势呈现新变化。在传统安全领域,缅甸政局持续动荡等问题凸显主权国家治理危机;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气候变化、跨境恐怖主义、人口贩卖等威胁多维叠加,推动区域安全治理向“共生治理”模式转型。但地区机制武器化、“水外交”安全化趋势加剧,缅甸政治转型僵局引发危机外溢,且该地区安全与南海局势形成双向联动,安全形势更趋复杂。受美国对华竞争传导效应、数字技术革命、缅甸弱国家性以及民粹主义泛起等新兴变量影响,湄公河地区安全治理面临系统性挑战。作为关键利益攸关方,中国须构建系统性参与治理路径:推动全球治理倡议本地化,完善政策对接机制;创新安全产品梯度供给模式,优化需求响应体系;依托经济走廊建设促进安全—协同治理;推进功能性合作制度化升级,强化区域规则内生塑造;以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为纽带,驱动区域治理质量提升。中国应致力于超越传统角色,成为该地区“理念传导者”“制度建构者”与“价值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公河地区安全 区域治理 三大全球倡议 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迁移距离:对云南跨界民族外出务工者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孔建勋 邓云斐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144,共5页
利用"云南跨界民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流动"的调查数据,探索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外出务工者就业迁移距离的实证分析发现,使用社会资本获取就业机会的跨界民族务工者比其他人的迁移距离更短,这是因为迁移距离越长,社会资本存量就... 利用"云南跨界民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流动"的调查数据,探索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外出务工者就业迁移距离的实证分析发现,使用社会资本获取就业机会的跨界民族务工者比其他人的迁移距离更短,这是因为迁移距离越长,社会资本存量就越小,迁移成本和迁移风险也随之增加。研究还发现,男性和21-35岁年龄段的青年人迁移距离较远,而那些家中有未成年子女需要抚养的人更愿意在离原居住地较近的地方打工。此外,迁移距离还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其中景颇族迁移距离较短,而傣族、德昂族和佤族的迁移距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迁移距离 跨界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阈下的战略对接研究--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卢光盛 段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0-168,共9页
目前,"对接"在"一带一路"倡议有关官方文件、领导人讲话和媒体报道中普遍使用,并已逐步成为区域合作的共识和目标。但是,学术界还没有关于"对接"的理论阐释和概念化建构。因此以"对接"理论化... 目前,"对接"在"一带一路"倡议有关官方文件、领导人讲话和媒体报道中普遍使用,并已逐步成为区域合作的共识和目标。但是,学术界还没有关于"对接"的理论阐释和概念化建构。因此以"对接"理论化为视角,分析并提出"对接"概念,成为当下研究之必要。"对接概念"指的是国家主权管辖权以外的区域合作领域,国家间通过主动磨合和调适,共商共建共享形成互利和稳定状态的"高阶"合作。此外,"对接"理论框架亦可运用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研究,提出具体法人对策建议,以期"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南半岛区域实现对接并率先取得示范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战略 战略对接 “一带一路”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盟国家社交媒体政治假新闻治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毕世鸿 宋洋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78,共14页
随着数字媒体的高速发展,政治假新闻在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严重威胁东盟国家的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为应对该挑战,东盟各国不仅在区域层面上构建合作框架、开展经验交流,而且在国内也采取修订和出台法律规范、增设审核机构、... 随着数字媒体的高速发展,政治假新闻在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严重威胁东盟国家的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为应对该挑战,东盟各国不仅在区域层面上构建合作框架、开展经验交流,而且在国内也采取修订和出台法律规范、增设审核机构、扩大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予以应对,并将媒体机构、科技公司、社会组织等非政府行为体的协同审核监督纳入治理进程中。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东盟国家社交媒体的信息环境,但受制于东盟各国差异化的政治环境和法律制度等因素,社交媒体政治假新闻的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国家 社交媒体 政治假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转移背景下东盟多边外交战略的演变、特点及挑战 被引量:3
7
作者 毕世鸿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12,共12页
冷战后,东盟实施多边外交战略,采取多头下注和风险对冲等策略,在大国间开展平衡外交。东盟为提升多边外交的有效性,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通过主导多边合作机制增强与大国和国际组织的多边合作关系,加快实施海洋安全等各功能领域的... 冷战后,东盟实施多边外交战略,采取多头下注和风险对冲等策略,在大国间开展平衡外交。东盟为提升多边外交的有效性,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通过主导多边合作机制增强与大国和国际组织的多边合作关系,加快实施海洋安全等各功能领域的行动计划,扩大和其他地区国际组织、国际机制之间的合作,提升其在亚太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影响力,从而将以东盟为中心的点线体系结构构建成立体多维的体系结构。但东盟在大国间摇摆、内部协调不一致等问题会影响东盟多边外交战略的实施。在亚太地区大国均无力建立区域霸权的格局下,东盟虽无力解决大国间的纷争,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大国紧张关系升级,发挥亚太地区国际关系过渡期的稳定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权力转移 多边外交 大国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安全与发展的冲突 被引量:6
8
作者 毕世鸿 李根 申帅霞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9,共15页
近年来,为满足各自发展与战略需求,美国与东盟大力开展数字经济合作。通过“安全—发展联结”理论对美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安全与发展互动进行分析可知,美国试图通过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护持数字霸权,抑制中国崛起,但这有悖于东盟... 近年来,为满足各自发展与战略需求,美国与东盟大力开展数字经济合作。通过“安全—发展联结”理论对美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安全与发展互动进行分析可知,美国试图通过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护持数字霸权,抑制中国崛起,但这有悖于东盟实现发展与安全平衡的诉求,导致安全与发展发生冲突。因此,美国转而以“人的安全”为名,从数字基础设施等非敏感领域出发,通过构建框架、加强机制建设等手段推动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以期实现安全与发展的再平衡,满足东盟诉求。但由于东盟内部数字经济发展鸿沟、美国不稳定的合作承诺、东盟期望保持战略自主性以及双方数字经济政策分歧等因素的制约,双方的合作在数字规则制定、数据跨境流动等数据安全问题上难得寸进。对此,中国可通过进一步细化合作规则、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及数字人才培养等路径强化同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发展联结 美国 东盟 数字经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应急补水看澜湄合作机制下的跨境水资源合作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励 卢光盛 《国际展望》 CSSCI 2016年第5期95-112,共18页
水资源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五大优先领域之一,也是保护中国水资源开发权利,把握中南半岛地区关系发展主动权,重构水资源合作新格局及实施河海战略的关键一步。2016年3月,在中国牺牲自身利益援助下湄公河国家补水后,仍受到部... 水资源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五大优先领域之一,也是保护中国水资源开发权利,把握中南半岛地区关系发展主动权,重构水资源合作新格局及实施河海战略的关键一步。2016年3月,在中国牺牲自身利益援助下湄公河国家补水后,仍受到部分国家与国际舆论的诟病。本文从补水事件与国际舆情切入,分析域内外各利益体的意图、行为模式与地区内缺少有效水资源合作机制的现象,并探讨在澜湄合作机制下建立水资源合作机制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最后提出中国在建设水资源合作机制过程中,要从理念、内涵、机制、国际合作、舆论宣传与互信建设等方面着手,打造新型水合作复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 水资源合作机制 中南半岛 新型水合作复合模式 河海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斯兰国”对东南亚的渗透:态势、影响及应对 被引量:8
10
作者 卢光盛 周洪旭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53-64,共12页
自2016年以来,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俄罗斯及叙利亚政府军等国际力量的打击之下,"伊斯兰国"(ISIS)在中东正面战场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并加紧向中东地区外渗透和扩张。进入2017年,ISIS在中东战场的败退态势仍难以逆转,向外... 自2016年以来,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俄罗斯及叙利亚政府军等国际力量的打击之下,"伊斯兰国"(ISIS)在中东正面战场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并加紧向中东地区外渗透和扩张。进入2017年,ISIS在中东战场的败退态势仍难以逆转,向外谋求全球生存空间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东南亚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成为ISIS向外扩张的重点地区。在此情形下,文章对当前ISIS渗透东南亚的态势及其对地区及我国周边安全局势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东南亚国家及中国如何应对这一形势给出思考。文章认为东南亚国家急需调整反恐战略以切实加强地区反恐合作,中国方面应高度重视同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合作,采取积极对策防范和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国” 地区安全 东南亚 恐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盟国家视角下的美国“印太战略”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稚 安东程 《国际展望》 CSSCI 2020年第3期114-133,157,158,共22页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是美国整合印太地区进行战略布局以平衡中国影响力的地缘制衡框架。东盟国家作为联结两洋的中心地带对该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虽有一定共识,但同时具有相当程度...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是美国整合印太地区进行战略布局以平衡中国影响力的地缘制衡框架。东盟国家作为联结两洋的中心地带对该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虽有一定共识,但同时具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性。这表现为东盟国家选择加强或弱化与美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质疑或欢迎美国加强安全介入与合作,怀疑或认可开放、互惠经济发展模式,批评或认同民主、人权、法治价值观。本文尝试建构国家层次需求与体系层次压力互动的分析路径。从对美安全与经济需求及体系压力这两个维度,可以将东盟国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区分为机遇、机会、机会与风险、较小风险、较大风险五种类型。东盟各国对"印太战略"认知的差异,将影响东盟内部共识的达成以及对地区机制的主导,导致东盟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分化和复杂化,并为东盟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印太战略 认知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还是“东西”?——湄公河地区跨国经济走廊的竞争与协调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光盛 别梦婕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154,160,共19页
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框架,中国六大经济走廊有两条经过湄公河地区。湄公河地区有着显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前景广阔的市场,是各大国竞相关注的焦点。中国、印度、日本都与湄公河国家展开了跨国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合作,在... 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框架,中国六大经济走廊有两条经过湄公河地区。湄公河地区有着显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前景广阔的市场,是各大国竞相关注的焦点。中国、印度、日本都与湄公河国家展开了跨国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合作,在湄公河地区呈现出了南北和东西走向的纵横交错、交叉重叠。本文以“地缘-市场-认同”作为跨国经济走廊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印、日与湄公河国家合作建设的跨国经济走廊在湄公河地区面临的竞争,并尝试探索推进各经济走廊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和路径。本文认为,中国应与印度、日本不断深化地缘战略互信,在湄公河地区开展双边及多边市场合作,统筹推进“南北-东西”协调对接,深化“软”联通互利合作,构建深层次相互认同,打造全方位的互联互通,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印日发展战略的对接提供积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公河地区 跨国经济走廊 竞争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与突围:谈判联盟形成与发展的内生逻辑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稚 李致斐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122,共20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秩序不稳定性增强,国际贸易规则重构成为焦点,各国通过谈判联盟争夺改革主导权。在国际权力格局、国际组织制度环境、成员利益偏好和身份认同共同影响下,形成了志同道合者联盟、议题联盟,以及区域联盟三种常见类型。早期... 近年来全球经济秩序不稳定性增强,国际贸易规则重构成为焦点,各国通过谈判联盟争夺改革主导权。在国际权力格局、国际组织制度环境、成员利益偏好和身份认同共同影响下,形成了志同道合者联盟、议题联盟,以及区域联盟三种常见类型。早期,谈判联盟主要在国际组织内活动,未对权威机制造成威胁。但随着传统国际谈判通道受阻,多边贸易机制改革落后于社会预期,联盟重心逐渐转向地区替代性制度建设。在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回归的当下,确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切实推进,以此为平台维护亚太供应链完整性,构建平等、公正的贸易规则与合作框架应是中国开展经济外交、构建谈判联盟、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判联盟 国际贸易机制改革 竞争性多边主义 区域贸易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减贫合作的体系变化与中国角色 被引量:5
14
作者 卢光盛 熊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2016年1月1日,国际减贫合作迈进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贫困治理态势的发展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减贫合作中的总体增势乏力,而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则进一步崛起,... 2016年1月1日,国际减贫合作迈进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贫困治理态势的发展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减贫合作中的总体增势乏力,而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则进一步崛起,成了国际减贫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由此催生了国际减贫合作体系的一系列变化,主要体现在减贫合作主体的变迁、减贫合作模式的多元化、减贫合作机制的创新发展及减贫知识体系的重塑4个方面。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千年发展目标期间减贫成就最大的国家,也随之对自身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调整,参与国际减贫合作的意愿和能力不断提升,参与领域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逐渐从边缘性参与者转变为核心引领者。中国的角色转换不仅体现了国际减贫合作体系变化的内在要求,促进了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的构建,对于建设"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将来,中国应继续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以"一带一路"为平台,对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升中国参与国际减贫合作的制度性话语权及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减贫合作 体系变化 中国作用 角色转换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恐怖主义新态势及其影响与中国的应对 被引量:21
15
作者 卢光盛 周洪旭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0,155,共18页
近年来,随着国际恐怖主义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伊斯兰国"遭受重创后的演变及发展,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呈现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东南亚首现城市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地区恐怖势力的跨国整合联动及域内外恐怖势力的合流、共振与滋生... 近年来,随着国际恐怖主义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伊斯兰国"遭受重创后的演变及发展,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呈现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东南亚首现城市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地区恐怖势力的跨国整合联动及域内外恐怖势力的合流、共振与滋生新的恐怖活动,地区部分国家的国内冲突加剧给予国际恐怖势力更多介入空间,回流恐怖分子引发系列问题以及网络恐怖主义威胁的上升等。东南亚恐怖主义新态势给东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带来威胁,也给中国尤其是西南边境省份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中国需关注东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新态势,进一步增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互信,凝聚反恐合作共识,加快构建与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合作专门机制,增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国际反恐合作中的作用,提升边境省份参与东南亚地区反恐合作的能力,加强对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人员及投资等海外利益的保护,有效遏制东南亚恐怖主义发展及阻断国际恐怖势力经东南亚向中国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恐怖主义新态势 “伊斯兰国” 反恐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初探 被引量:51
16
作者 杨祥章 郑永年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1-21,共11页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是中新两国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共同提出的具体倡议,得到了两国政府和企业的认可和支持。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于连接"一带"与"一路"、促进中国-东盟互...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是中新两国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共同提出的具体倡议,得到了两国政府和企业的认可和支持。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于连接"一带"与"一路"、促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发展中新关系、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和带动相关省区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并将其建成一个不仅限于中新两国参与的开放性合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新加坡 互联互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盟跨境烟霾问题及其治理合作 被引量:7
17
作者 毕世鸿 张程岑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25-40,共16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东盟国家大规模毁林开荒引发火灾,加之泥炭地干旱自燃,致使跨境烟霾逐渐成为区域内主要环境问题,并影响到东盟国家间关系和东盟的公信力。对此,东盟建立健全治理合作机制,敦促东盟国家在行政改革、财政支持、教育...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东盟国家大规模毁林开荒引发火灾,加之泥炭地干旱自燃,致使跨境烟霾逐渐成为区域内主要环境问题,并影响到东盟国家间关系和东盟的公信力。对此,东盟建立健全治理合作机制,敦促东盟国家在行政改革、财政支持、教育培训、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合作,使跨境烟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并促进了东盟经济、政治安全、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但受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东盟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其治理合作机制依旧不健全,存在缺乏改革动力、执行进程缓慢、合作效率低下和治理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彻底解决该问题还需要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跨境烟霾 国际环境合作 东盟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是“债务陷阱”吗? ——基于缅甸外债真相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邹春萌 王好苑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77-90,共14页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西方掀起炒作中国“债务陷阱论”的热潮,东南亚、南亚及非洲等地区的“一带一路”项目成为被炒作的焦点,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受到“债务陷阱”言论较大的负面冲击。未来“债务陷阱论”继续在缅甸哄炒的可...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西方掀起炒作中国“债务陷阱论”的热潮,东南亚、南亚及非洲等地区的“一带一路”项目成为被炒作的焦点,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受到“债务陷阱”言论较大的负面冲击。未来“债务陷阱论”继续在缅甸哄炒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乃至中缅关系仍面临较大挑战。西方有关中缅经济走廊“债务陷阱”的言论既无科学论证也无事实依据,其意欲混淆视听,误导民众,掩盖经济走廊的真实益处,干扰中缅正常合作。本文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债务分析框架的实证分析表明,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是建立在缅甸外债可持续的基础之上,缅甸外债不仅规模偏小,结构合理,且具有可持续性;外债可持续性需以发展可持续性为前提,缅甸经济发展并未充分发挥外债的促进作用,政府应通过合理借贷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合作原则的中缅经济走廊建设高度契合缅甸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缅甸的“惠民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债务陷阱论” 中缅经济走廊 缅甸外债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太战略”视域下印度与泰国的安全合作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涛 林汉东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81,共13页
近年来,"印太战略"背景下的印泰安全合作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复杂的地区形势使两国凝聚了诸多应对地区安全威胁的共识。印度试图通过实施"东进政策"来突破地缘限制,继而以泰国为跳板扩大其在印太地区的影响。泰国... 近年来,"印太战略"背景下的印泰安全合作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复杂的地区形势使两国凝聚了诸多应对地区安全威胁的共识。印度试图通过实施"东进政策"来突破地缘限制,继而以泰国为跳板扩大其在印太地区的影响。泰国则希望借重印度维护自身的海洋安全利益以及东盟地位的稳固。不过,由于双边、多边及地区权力结构的限制,印泰两国的安全合作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战略 印泰关系 安全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海上帝国迷梦与“南方共荣圈”的幻灭 被引量:2
20
作者 毕世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96,共6页
自明治维新起,日本逐渐认识到东南亚对其在东亚地区建立排他性海上帝国的重要性。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东南亚确立了以日本为塔顶的金字塔式统治秩序,以"南方共荣圈"为外化的标志。其目的在于实现东南亚的对日附属化和一体... 自明治维新起,日本逐渐认识到东南亚对其在东亚地区建立排他性海上帝国的重要性。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东南亚确立了以日本为塔顶的金字塔式统治秩序,以"南方共荣圈"为外化的标志。其目的在于实现东南亚的对日附属化和一体化,对东南亚国家要求独立的呼声采取模糊处理。与"南方共荣圈"的"共存共荣"这一虚像相比,日本的军政统治这一实像更为残酷,对东南亚的统治行为呈现出"二元化"特征。随着日本海军的失利,日本的"南方共荣圈"空洞化,最终导致海上帝国解体。可见,一个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必须以和平、友好、合作的态度来构筑国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东南亚 海上帝国 南方共荣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