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文化交流”系列学术活动综述——杜威·佛克马教授一行访问云南大学
1
作者 魏云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文化交流”系列学术活动 综述 云南大学石南大学 杜威·佛克马 科学主义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北京大学文艺理论进修班(1954—1956)的回忆——张文勋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文勋 李世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2-87,共6页
关键词 文艺理论 北京大学 进修班 访谈录 张文 回忆 中国古代文论 教学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学对“雄伟”、“秀丽”的体系式研究——《二十四诗品》壮美论、秀美论解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国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9-107,共9页
西方的雄伟、崇高与中国的壮美、阳刚之美,西方的美、优美与中国的秀美、阴柔之美、秀丽等是两类相近的美学概念,它们之间可能有一些具体差别,但主要美学意涵大体相近。它们所表述的,是美或美感的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态。在中国美学中... 西方的雄伟、崇高与中国的壮美、阳刚之美,西方的美、优美与中国的秀美、阴柔之美、秀丽等是两类相近的美学概念,它们之间可能有一些具体差别,但主要美学意涵大体相近。它们所表述的,是美或美感的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态。在中国美学中,壮美(阳刚之美)和秀美(阴柔之美)又一贯被视为艺术风格美的两大基本类型。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美学对壮美和秀美的讨论缺乏体系性。笔者则认为,古代美学名著《二十四诗品》对壮美和秀美的探究,既有很高的理论成就也有鲜明的中国美学特色,而且还有着突出的体系性。它的这一研究,完全可与西方崇高论优美论相媲美并互补,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二十四诗品》壮美论和秀美论的具体分观、概括总说以及与西方美学的简要比较,论证了笔者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 中国美学 美论 解析 中国古代美学 阳刚之美 阴柔之美 美学概念 基本类型 艺术风格 美学特色 理论成就 重要贡献 西方美学 体系性 壮美 美的 学术界 崇高论 秀美 相近 美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五届年会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谢雪梅 张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年会综述 学会 云南大学 中文系 温泉 序幕 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语与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0-75,64,共7页
本文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不同的工具需要不同的操作程序与之相适应,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会塑造出不同的思维品格。中国传统思维是汉语这一“模型”铸造的“产品”,因而分析汉语可找出许多中国传统思维之所以得以形... 本文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不同的工具需要不同的操作程序与之相适应,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会塑造出不同的思维品格。中国传统思维是汉语这一“模型”铸造的“产品”,因而分析汉语可找出许多中国传统思维之所以得以形成的根源。因此,文章从具象性、直觉性、模糊性、辩证性和有机整体性等方面论述了汉语对形成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 汉语语言 指事 象形 汉字 印欧语 异状 中华民族传统 辩证性质 形声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爆:电子传媒时代的感知、现实与文学——一种批判性的反思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70,共8页
“内爆”是电子传媒时代的理论反思的一个重要范畴。麦克卢汉描述了电子传媒时代的“感知的内爆”,鲍德里亚则把内爆的范围扩大到社会总体的层面,即“现实的内爆”,而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的后现代诉求,可以视作一种“文学的内爆”。不过... “内爆”是电子传媒时代的理论反思的一个重要范畴。麦克卢汉描述了电子传媒时代的“感知的内爆”,鲍德里亚则把内爆的范围扩大到社会总体的层面,即“现实的内爆”,而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的后现代诉求,可以视作一种“文学的内爆”。不过,“内爆”概念所传达的只是这一时代的部分的真实。麦克卢汉与鲍德里亚的内爆思想既传达了深刻入微的洞见,也表现出触目惊心的盲视。文学本身作为语言的艺术与“真”的艺术,构成了“文学的内爆”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爆 电子传媒 麦克卢汉 鲍德里亚 后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西神话之异看文学民族特色的历史渊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长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76-80,共5页
每个民族都有构成本民族精神凝聚力的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传统早在神话中就已初露端倪。作为古代人类精神活动的智慧之果 ,它最率直地表现了原始先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 ,对各民族文学的形成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本文通过中西神话异质... 每个民族都有构成本民族精神凝聚力的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传统早在神话中就已初露端倪。作为古代人类精神活动的智慧之果 ,它最率直地表现了原始先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 ,对各民族文学的形成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本文通过中西神话异质点的比较 ,追寻中西文学之所以呈现不同民族特色的历史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特色 中国 西方国家 神话 民族文学 文化传统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文学理论发展述略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文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4-131,共8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文学意识日趋明确,文学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已取得独立的地位和价值,这时期是文学观念从模糊到比较明确和自觉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的转型期。而魏晋时期的文学理论,可以...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文学意识日趋明确,文学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已取得独立的地位和价值,这时期是文学观念从模糊到比较明确和自觉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的转型期。而魏晋时期的文学理论,可以说是实现这个转型的过渡阶段。曹丕的《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风气;陆机的《文赋》是文学创作理论专著;阮籍的《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音乐理论;挚虞、李充、葛洪等的文学思想也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艺主张。深入研究这个历史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对认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的来龙去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学理论 曹丕 陆机 嵇康 挚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栖写作下的文体渗透——以汉赋和汉代奏议文体关系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冯良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36-142,共7页
汉赋和汉代奏议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作者双栖、同时关涉政治和经学、文体互渗的现象,但汉人重奏议而轻赋,这说明汉赋独立的文学审美价值在汉代尚未得到充分的肯定。
关键词 汉赋 奏议 交叉和渗透 实用与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的问题与悖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海英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5期66-70,共5页
一、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的热点及存在的问题标志着它的正式开始,它的首要表现便是统一管理,因而文学制度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由文学创作、流通、消费、评价以及再生产等环节构成的一整套有机体系,具体包括文学政策、作家... 一、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的热点及存在的问题标志着它的正式开始,它的首要表现便是统一管理,因而文学制度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由文学创作、流通、消费、评价以及再生产等环节构成的一整套有机体系,具体包括文学政策、作家创作机制、文学出版机制、传播机制、消费机制、评价机制、教育机制、再生产机制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制度 当代文学 视差 传播机制 出版机制 沈从文 专业作家 有机体系 萧乾 当代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意识:中国古代叙事艺术的参照系
11
作者 薛富兴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历史意识 (包括历史真实观念和史传叙事模式 )是理解中国古代叙事艺术发展何以滞后 (与诗歌等抒情艺术相比 )的重要参照系。历史意识对中国古典小说命运的影响是双重的 :它压抑了早期叙事———神话与史诗 ,制约了后期小说的虚构意识 ;
关键词 中国 历史意识 叙事艺术 古典小说史 历史真实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代文学批评中科学主义的检讨
12
作者 张胜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9-94,共6页
对当代文学批评中科学主义的检讨张胜冰文学批评最终要追求什么?它是通过什么具体方法和途径来达到它所追求的目标的?这是文学批评自身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对这一问题,中西文学批评传统历来有着不同的经验认识和理性态度,以至于形成... 对当代文学批评中科学主义的检讨张胜冰文学批评最终要追求什么?它是通过什么具体方法和途径来达到它所追求的目标的?这是文学批评自身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对这一问题,中西文学批评传统历来有着不同的经验认识和理性态度,以至于形成不同的批评方法和路线。这一点,对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科学主义 当代文学批评 西方文学批评 人文科学 新方法论 人文精神 人本主义 批评方法 科学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上看中国现代文学中灰色人物形象及其美学蕴涵
13
作者 张胜冰 《中州学刊》 1987年第6期77-80,共4页
如果整体地考察一下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便会发现,尚未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灰色人物形象是个很值得研究的形象体系。灰色人物形象的概念内涵是不准把握的,即他们普遍处于社会的中下阶层,知足常乐的人生目标,猥琐卑下的行为方式,构成... 如果整体地考察一下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便会发现,尚未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灰色人物形象是个很值得研究的形象体系。灰色人物形象的概念内涵是不准把握的,即他们普遍处于社会的中下阶层,知足常乐的人生目标,猥琐卑下的行为方式,构成了他们生活的基本内容。就文化区域来说,他们代表了一种相对稳定、独立和封闭的文化形态。这些大量的、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们的心理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说,最能表明社会生活的一些本质,因为“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多。”审视民族文化的昨天,是为了展望民族文化的未来,使民族文化的精华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落后和消极的文化意识得到积极的扬弃。本文旨在从文化的角度探讨我国现代文学中灰色人物形象的美学蕴涵,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不把事实判断(历史尺度)、价值判断(现实尺度)和审美判断(审美尺度)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蕴涵 中灰色 中国现代文学 人物形象 灰色人物 传统文化 鲁迅 文化反思 马裤 小市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超越──关于纪实文学的思考
14
作者 降红燕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0-94,共5页
困境与超越──关于纪实文学的思考降红燕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纪实文学在我国文坛日渐兴盛。这种兴盛不仅表现在纪实文学作品在文学市场上占领重要一席之地的地位,也表现在纪实文学确实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创作成果,出现了众多优秀之作。... 困境与超越──关于纪实文学的思考降红燕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纪实文学在我国文坛日渐兴盛。这种兴盛不仅表现在纪实文学作品在文学市场上占领重要一席之地的地位,也表现在纪实文学确实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创作成果,出现了众多优秀之作。纪实文学热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关注现实 社会生活 英美小说 新写实小说 纯文学 文学样式 新时期 报告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蒙的文学观和文学生态观
15
作者 张志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131,140,共8页
王蒙较深入地考察、把握20世纪中国历史的特点,适时探究、确认中国"后革命时代"的文学和作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符合中国"后革命时代"特点的文学观和文学生态观。在他看来,文学系统由多种成分和功能组成,文学生... 王蒙较深入地考察、把握20世纪中国历史的特点,适时探究、确认中国"后革命时代"的文学和作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符合中国"后革命时代"特点的文学观和文学生态观。在他看来,文学系统由多种成分和功能组成,文学生态系统由主要功能不同的各种文类组成;文坛不可偏废文学的某种成分或功能,也不可偏废某种有独特价值的文类,否则,文学系统将倾斜,文学生态系统将失衡。他力倡,文坛应理性正视文学的各种成分和功能、应理性正视价值独特的各种文类。他的理想是,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相生互动、协调发展,文学流派自由竞争,文学风格百花齐放,文学学派百家争鸣。他的文学观和文学生态观是常人文学观和文学生态观,也是全面、辩证、科学的文学观和文学生态观。他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辩护人。这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他晚年心情不舒畅、心结难解的主要原因是,他和世人未全面认知、准确定位他的此重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革命时代” 王蒙 文学观 文学生态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剑林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8-94,共7页
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思考吴剑林文学批评是整个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学作品相伴而生。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早已为人共识。不管作家们承不承认,凡是文艺繁荣的时代,也必然是文艺批评繁荣的时代。优秀的文学批评,对... 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思考吴剑林文学批评是整个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学作品相伴而生。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早已为人共识。不管作家们承不承认,凡是文艺繁荣的时代,也必然是文艺批评繁荣的时代。优秀的文学批评,对作家的成长,对创作的繁荣和发展从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当代中国 批评话语 文学创作 文艺批评 西方文论 批评家 批评标准 中国古代 批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赕”与傣族南传佛教艺术关系解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玉玲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南传佛教 艺术关系 “赕” 傣族 解构 宗教情感 佛教艺术 艺术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采集渔猎活动的研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钰 钟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2-66,共5页
云南少数民族采集渔猎活动的研究意义罗钰钟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变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 云南少数民族采集渔猎活动的研究意义罗钰钟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变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那么人类最早、最古老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渔猎 云南少数民族 马克思恩格斯 生存状态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考古材料 德国古典哲学 民族学材料 苦聪人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云南少数民族纺织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秋 罗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68-71,共4页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男耕女织”作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典型形态,在中国农村随处可见。近百年来,在现代商品经济和机器化纺织工业的冲击下,广大地区“男耕女织”的画面已先后消失。然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部分...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男耕女织”作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典型形态,在中国农村随处可见。近百年来,在现代商品经济和机器化纺织工业的冲击下,广大地区“男耕女织”的画面已先后消失。然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部分民族地区,它却较好地保留着。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纺织生产 云南民族 纺织技术 文化人类学 纺车 科学技术史 纺织原料 经济文化交流 手摇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在文学作品中的魅力探寻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振昆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43-47,共5页
民俗是人类生活中普遍而特殊的一种社会存在,是民族集体文化意识的综合体,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的标志体系。作为生活反映的文学必不可免要反映民俗。然而对民俗在文学作品中的魅力形成和价值定位却少有研究。本文力图从民俗与文... 民俗是人类生活中普遍而特殊的一种社会存在,是民族集体文化意识的综合体,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的标志体系。作为生活反映的文学必不可免要反映民俗。然而对民俗在文学作品中的魅力形成和价值定位却少有研究。本文力图从民俗与文学的关系,民俗在文学中的多层次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民俗文化 民俗活动 民俗化 文学的起源 审美意境 审美价值 价值取向 魅力 文化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