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成矿带双户湾金矿床碲矿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小春 薛传东 +5 位作者 李连鑫 黄茂坤 罗泽雄 林淞 康志宏 王永彬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4-564,共21页
碲的化合物因具备良好的光电热性能,被列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关键金属之一。然而,碲在地壳中含量低、矿物颗粒小、分布不均匀、独立成矿难,使得其准确赋存状态和超常富集机制尚不清晰。双户湾是三江成矿带中南段新近发现的富碲中型金矿床... 碲的化合物因具备良好的光电热性能,被列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关键金属之一。然而,碲在地壳中含量低、矿物颗粒小、分布不均匀、独立成矿难,使得其准确赋存状态和超常富集机制尚不清晰。双户湾是三江成矿带中南段新近发现的富碲中型金矿床,因其独特的成矿条件,该矿床已成为探讨三江成矿带碲富集作用的天然实验室。矿体产于中-晚志留世火山岩内,受控于近NS向断裂。成矿作用可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绢云母-多金属硫化物/碲化物阶段(Ⅱ)和方解石-石英-少硫化物阶段(Ⅲ),其中金和碲主要发育于阶段Ⅱ。显微观察及扫描电镜显示碲矿物主要为微纳米级的碲金矿、碲铋矿、碲镍矿、碲汞矿、自然碲,其中碲金矿为金的重要载体。结合赋矿火山岩、低温矿物组合(玉髓质石英、绢云母、方解石和碲矿物)、近矿围岩蚀变(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及高Co/Ni比值和低S/Fe原子比值分析,本文认为双户湾矿是与钙碱性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碲金矿,其物质来源可能有幔源物质贡献,金属沉淀可能受控于碲逸度和硫逸度的变化,同时推断其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Cu(Mo)矿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物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双户湾 三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包裹体分析技术进展
2
作者 蔡佳祺 冯珮玲 +4 位作者 周伶俐 陈伟军 张亚辉 史艳茹 王永彬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101,共16页
熔体包裹体是岩浆岩中矿物生长或结晶过程中捕获的少量硅酸盐熔体,成为地球深部过程的重要见证者。因此,有效识别其记录的岩浆演化信息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在前人对熔体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其研究方法,总结了5步研究过程:(1)利... 熔体包裹体是岩浆岩中矿物生长或结晶过程中捕获的少量硅酸盐熔体,成为地球深部过程的重要见证者。因此,有效识别其记录的岩浆演化信息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在前人对熔体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其研究方法,总结了5步研究过程:(1)利用偏光显微镜,开展详细的岩相学观察以识别具有代表性的熔体包裹体类型;(2)为加热实验和成分分析制备样品;(3)利用高温热台,对熔体包裹体进行加热实验使其内部均一化,并测得捕获温度;(4)通过电子探针、二次离子探针、LA-ICP-MS、显微激光拉曼等技术对熔体包裹体中的主、微量元素、同位素以及挥发分组成进行分析测试;(5)熔体包裹体数据分析,与全岩成分和相关实验得出的流体成分进行对比。虽然熔体包裹体的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但有效还原其代表的初始岩浆信息,仍然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尤其是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引发宜居地球深部过程的探讨,使得开展熔体包裹体分析新方法的探讨成为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包裹体 显微测温 电子探针 LA-ICP-MS 二次离子探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区招贤深部金矿床金和载金矿物化学成分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英鹏 祝培刚 +5 位作者 张文 王立功 王金辉 彭观峰 王永彬 李慎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5-272,共18页
胶东地区-1000 m以下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使得探明储量已达5000多t,成为探讨深部金的赋存状态及成矿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招贤金矿为焦家成矿带近年深部找矿重大突破之一,矿体主要产于-1260 m以深的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中,受控于焦家断裂... 胶东地区-1000 m以下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使得探明储量已达5000多t,成为探讨深部金的赋存状态及成矿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招贤金矿为焦家成矿带近年深部找矿重大突破之一,矿体主要产于-1260 m以深的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中,受控于焦家断裂。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和银金矿等,脉石矿物包括石英、绢云母、方解石、钾长石等。围岩蚀变以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为主。金矿物以自然金和银金矿为主,呈裂隙金或包体金分布于黄铁矿中,少数不可见金呈晶隙金分布于黄铁矿等矿物中。其中,黄铁矿w(S)=52.227%~54.915%、w(Fe)=44.749%~47.134%,原子个数比S/Fe=1.99~2.11,化学式FeS_(1.99)~FeS_(2.11);黄铜矿w(S)=34.282%~35.140%、w(Fe)=29.263%~30.268%,w(Cu)=33.130%~34.114%,化学式Cu_(0.96)FeS_(2.01)~Cu_(1.01)FeS_(2.10),平均化学式为Cu_(0.99)FeS_(2.06);金矿物的w(Au)=55.430%~95.473%,w(Ag)=2.908%~44.961%。金成色较高(538~951),具有自浅到深不断增加的趋势。另外,黄铁矿中的Co/Ni整体大于1,自浅到深总体变大;w(As)较高,自浅到深总体变小。综上所述,文章推断招贤金矿为岩浆成因,且深部具有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黄铁矿 电子探针 招贤金矿 焦家成矿带 胶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康山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及流体演化——来自独居石U-Pb年龄、黄铁矿微量元素和原位S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哲铭 曾庆栋 +5 位作者 王永彬 郭云鹏 俞炳 王瑞良 杨进辉 陈彦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5-885,共21页
小秦岭-熊耳山金矿集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众多伴生铅锌银等金属的金矿,成为揭示克拉通破坏型金矿成因的天然实验室。产于小秦岭-熊耳山金矿集区内的康山金多金属矿床受控于北东向的中生代脆性断裂,赋存于新太古代变质岩和中元古... 小秦岭-熊耳山金矿集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众多伴生铅锌银等金属的金矿,成为揭示克拉通破坏型金矿成因的天然实验室。产于小秦岭-熊耳山金矿集区内的康山金多金属矿床受控于北东向的中生代脆性断裂,赋存于新太古代变质岩和中元古代火山岩中。成矿过程可分为4个热液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阶段、多金属硫化物-自然金-石英-铁白云石阶段、石英-方解石±萤石阶段。本文获得康山金多金属矿床金成矿阶段热液独居石LA-ICP-MS U-Pb年龄为131.7±4.6Ma,与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时代一致。本次研究开展的各阶段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单点和扫面分析,发现第2阶段Au与Co、Ni、As呈正相关关系,且有明显的振荡环带,Cu、Ag、Sb、Pb、Bi这几种元素从黄铁矿颗粒的核部向边缘含量逐渐降低,且黄铁矿颗粒中出现富含这些元素的矿物包裹体,说明该阶段发生流体沸腾作用;而第3阶段黄铁矿中各微量元素含量为所有阶段中最低,黄铁矿无振荡环带且裂隙中有富含各微量元素的硫化物充填,说明各种元素在该阶段均得到充分卸载,且成矿流体的化学性质较稳定。结合前人关于该矿床各阶段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流体沸腾是Au的主要沉淀机制,而流体混合是Pb、Zn、Ag的主要沉淀机制。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指示,从第1阶段到第3阶段流体温度依次降低;第2和第3阶段流体fO2比第1阶段高且后两者相差不大。根据黄铁矿Co、Ni含量及比值的计算,认为第1和第2阶段黄铁矿为岩浆热液成因,第3阶段黄铁矿受围岩物质影响。黄铁矿原位S同位素分析得到第1至第3阶段黄铁矿δ34S分别为+6.6‰-+8.9‰、+5.0‰-+7.2‰和+6.0‰-+8.7‰,均与区域花岗岩类的S同位素值类似。综上所述,本文得出康山金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华北克拉通破坏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微量元素 原位S同位素 独居石U-Pb定年 康山金多金属矿床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