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及保护对策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泽鹏 范仕祥 +3 位作者 史兴惠 谭婉君 刘春雨 苏保芬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生态敏感性评价为制定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水域缓冲区、道路缓冲区、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7个生态敏感因子作为评价机制,通过层次分析法(A... 生态敏感性评价为制定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水域缓冲区、道路缓冲区、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7个生态敏感因子作为评价机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运用ArcGIS加权叠加法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体敏感程度较高,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不敏感区面积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8%、10%、27%、50%。本研究可为保护区开展针对性保护与功能区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围山自然保护区 生态敏感性 层次分析法 加权叠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金花茶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2
作者 唐剑东 刘云 +6 位作者 王卫华 武波晓 唐军荣 张颖君 张贵良 阚欢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20,共6页
采用大孔树脂D101、硅胶、MCI、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云南金花茶叶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云南金花茶叶中首次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 采用大孔树脂D101、硅胶、MCI、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云南金花茶叶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云南金花茶叶中首次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黑麦草内酯(1)、去氢催吐萝芙木醇(2)、chakyunglupulin A(3)、丁香醛(4)、伞形花内酯(5)、1H-吲哚-3-甲醛(6)、香豆素(7)、绿原酸(8)、对香豆酸(9)、没食子酸甲酯(10)、没食子酸(11)、表儿茶素(12)、儿茶素(13)、山奈酚(14)、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6)、异牡黄素(17)。其中化合物chakyunglupulin A为首次从山茶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金花茶 乙酸乙酯 萃取物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蚬木+肥牛树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研究
3
作者 黄庆 吕凌 +6 位作者 杨冲 刘群 张贵生 李杨 李文明 陈文红 税玉民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5-630,共16页
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A. Chev.) H. T. Chang&R. H. Miao)群落是中国南方和越南北方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最为典型的特有群落之一,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原生性较强的蚬木群落因人为活动而所剩无几,其物种... 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A. Chev.) H. T. Chang&R. H. Miao)群落是中国南方和越南北方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最为典型的特有群落之一,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原生性较强的蚬木群落因人为活动而所剩无几,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研究目前还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典型样方法对分布在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蚬木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4 800 m^(2)样地内共记录维管植物45科78属92种,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科、属、种总数的73.68%、94.20%和99.05%),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79.12%),Shannon-Wiener指数为2.84,Simpson指数为0.14,Pielou指数为0.63。(2)群落共分3层,乔木层18科32属38种1 593株,灌木层18科27属29种453株(丛),草本层10科19属22种357株(丛),层间植物17科20属23种232株。(3)乔木层3个亚层的重要值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锦葵科的蚬木为群落的建群种,大戟科的肥牛树(Cephalomappa sinensis(Chun&F. C. How)Kosterm.)为特征种,故将该群落命名为蚬木+肥牛树群落(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Cephalomappa sinensis community)。(4)乔木层优势种年龄结构以“L”型为主。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为物种丰富、组成稳定、结构明显、更新良好的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原生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牛树 群落特征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蚬木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金花茶多酚微胶囊降血糖的潜在机制研究
4
作者 高妙姿 唐剑东 +5 位作者 唐军荣 阚欢 张颖君 张贵良 赵平 刘云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3期22-28,共7页
云南金花茶是云南特有的极小种群植物,花朵呈金黄色,含有多种营养保健成分,尤其是酚类物质。为了探究云南金花茶多酚微胶囊降血糖的潜在机制,利用药理学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胃消化组(OG)和肠消化组(OGI)样本鉴定的31个代谢物... 云南金花茶是云南特有的极小种群植物,花朵呈金黄色,含有多种营养保健成分,尤其是酚类物质。为了探究云南金花茶多酚微胶囊降血糖的潜在机制,利用药理学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胃消化组(OG)和肠消化组(OGI)样本鉴定的31个代谢物通过TCMIP数据库初筛得到23个有效成分,筛选出12个交集靶点。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酚类物质通过多个信号通路来发挥降血糖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zein-SA-CFP在胃肠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成分与T2DM靶点间存在着良好的结合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金花茶 多酚 降血糖作用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时隔48年重新发现遗鸥
5
作者 张琦 潘越 +6 位作者 莫明忠 施永娟 魏宇琪 何娴 何疆海 李春 吴飞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5年第1期94-96,共3页
2025年1月7日至10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和蒙自市交界的大屯海湿地(23°23′32.7165″N,103°18′31.1930″E,海拔1288 m)的一群红嘴鸥(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中发现1只体形较大的鸥类,经鉴定为遗鸥(Icht... 2025年1月7日至10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和蒙自市交界的大屯海湿地(23°23′32.7165″N,103°18′31.1930″E,海拔1288 m)的一群红嘴鸥(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中发现1只体形较大的鸥类,经鉴定为遗鸥(Ichthyaetus relictus)。遗鸥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1977年8月1日,1只环志的遗鸥在云南易门地区被回收。这一记录直至1997年才予以公布,2009年收录进云南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1977年至今,云南再未发现遗鸥的踪迹,已有48年之久。此次发现,系云南省首次影像证实纪录,有助于增进对遗鸥分布和扩散模式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鸥 新纪录 红河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鸟类新纪录——褐翅燕鸥
6
作者 张琦 王建祥 +2 位作者 徐佳妤 李文清 伍和启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5期88-90,共3页
2024年9月20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金湖(23°21'49.2799"N,103°09'28.4396"E,海拔:1694 m)发现一只小型海鸟,经鉴定为褐翅燕鸥(Onychoprion anaethetus),是云南省鸟类新纪录。综合繁殖区和... 2024年9月20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金湖(23°21'49.2799"N,103°09'28.4396"E,海拔:1694 m)发现一只小型海鸟,经鉴定为褐翅燕鸥(Onychoprion anaethetus),是云南省鸟类新纪录。综合繁殖区和气象等因素,推测其为受台风影响的迷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鸟 褐翅燕鸥 新纪录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湍蛙属新纪录——红河湍蛙
7
作者 黄镇杨 黄俊恺 +4 位作者 刘小龙 艾仁达 杨泽鹏 李杨 罗旭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1,共6页
2023年8月和10月,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八角村采集到无尾目蛙科湍蛙属物种成体标本2号。该物种背部皮肤光滑,大腿后侧有颗粒状皮肤,整体呈绿色,有弱背侧褶。从吻尖沿着上眼睑边缘至背侧褶边缘上方有1条狭... 2023年8月和10月,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八角村采集到无尾目蛙科湍蛙属物种成体标本2号。该物种背部皮肤光滑,大腿后侧有颗粒状皮肤,整体呈绿色,有弱背侧褶。从吻尖沿着上眼睑边缘至背侧褶边缘上方有1条狭窄的金色条纹,沿上唇缘达肩部有1条乳黄色线纹。趾末端膨大成吸盘,除第4趾蹼达第3关节外,各趾均为全蹼,关节下瘤大且圆,第1趾和第5趾外侧面有缘膜。通过对比,所采集标本的形态特征与越南甘蒙省发现的Amolops compotrix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COI基因构建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该标本与A. compotrix聚为一支,且遗传距离约为2%。据此,确定采集的标本为A. compotrix,是中国湍蛙属新纪录种,新拟中文名为“红河湍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蛙属 新纪录种 红河湍蛙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云南金花茶多酚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高妙姿 唐军荣 +6 位作者 邓佳 向建英 阚欢 赵平 张颖君 张贵良 刘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142,共9页
为研究云南金花茶多酚(Camellia fascicularis polyphenols,CFP)发挥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斑马鱼模型对CFP进行抗炎活性评价,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qu... 为研究云南金花茶多酚(Camellia fascicularis polyphenols,CFP)发挥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斑马鱼模型对CFP进行抗炎活性评价,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quadrupole-time-of-flight mass/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技术分析其化合物组成,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DisGeNET等数据库获得有效成分和炎症的作用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和PyMOL软件对关键成分和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结果显示,从CFP中鉴定出21个酚类化合物,筛选出32个交集靶点,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CFP可能通过细胞增殖的正向调节、细胞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结合等生物学过程作用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eptidase 2,MMP2)等核心靶点,进一步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血小板活化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云南金花茶多酚类关键成分与炎症靶点间存在良好的结合活性。本研究可为云南金花茶多酚类成分抗炎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金花茶 炎症 斑马鱼模型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屏边兽类多样性现状及其变迁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波艳 张家扬 +8 位作者 李凯 孙婧 饶静秋 周佳 杨泽鹏 施德山 张文文 管振华 崔亮伟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3-773,共11页
兽类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为掌握云南屏边兽类多样性现状、变迁及其影响因素,2019年8月16日—9月4日和2019年12月4—12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屏边县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 兽类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为掌握云南屏边兽类多样性现状、变迁及其影响因素,2019年8月16日—9月4日和2019年12月4—12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屏边县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外3个林场周边的5个乡镇17个自然村进行了兽类多样性调查。共访谈到屏边县兽类7目19科58种,其中疑似消失动物(7年以上未见)3目6科7种,现存动物7目18科51种。尽管保护区内现有兽类多度和重点保护物种多于保护区外,但是保护区外还分布有9种国家重点保护兽类,须采取必要的管护措施。屏边县兽类经历了2个物种消失期(1960—1986年、1999—2012年),第1个时期主要与偷猎、林权改革和公路修建有关;第2个时期保护区内外分别与旅游开发和草果种植有关。此外,社区访谈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现有兽类多样性及其近期变化,访谈对象首选上山频率高、上山时间长和受过教育的人员,如护林员和过去的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物种多样性 物种变迁 社区访谈 屏边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爬行类首次记录灰腹绿锦蛇
10
作者 杨泽鹏 魏平凡 +4 位作者 饶静秋 刘春雨 史兴惠 袁智勇 段玉宝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0,共2页
2021年4月16日,在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围城景区附近(103°41′45.47″E,22°54′35.22″N;海拔2 109 m)发现1种蛇类,结合野外拍摄照片(图1),依据《中国蛇类》(赵尔宓,2006)及相关文献(崔继法等,2018;黄汝怡等,2019;... 2021年4月16日,在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围城景区附近(103°41′45.47″E,22°54′35.22″N;海拔2 109 m)发现1种蛇类,结合野外拍摄照片(图1),依据《中国蛇类》(赵尔宓,2006)及相关文献(崔继法等,2018;黄汝怡等,2019;谭艳等,2021)进行分类,确定该蛇为游蛇科Colubridae树栖锦蛇属 Gonyosoma 灰腹绿锦蛇 G. frenatus 。经查阅《云南两栖爬行动物》(杨大同,2008),确定该蛇为云南省爬行类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爬行动物 灰腹绿锦蛇 首次记录 赵尔宓 游蛇科 锦蛇属 爬行类 树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两栖类新属纪录——越南姬蛙属
11
作者 吴东益 刘小龙 +4 位作者 刘春雨 史兴惠 杨泽鹏 施德山 袁智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5-160,共6页
2019年7月,在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两栖纲无尾目姬蛙科(Günther 1858)标本一号。该标本体型较小,头体长为16.8 mm。背部皮肤整体呈砖红色,有微微凸起的微小白色疣粒散布于背... 2019年7月,在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两栖纲无尾目姬蛙科(Günther 1858)标本一号。该标本体型较小,头体长为16.8 mm。背部皮肤整体呈砖红色,有微微凸起的微小白色疣粒散布于背部、侧腹和后肢背部;吻部至颞部为黑褐色,掺杂有少量白色斑块,手指第一指很短等形态特征与Vietnamophryne orlovi(Nikolay 2018)的形态特征一致。基于16S rRNA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的样本与V.orlovi聚在一支,遗传距离较小,为0.9%(Kimura−2−Parameter),确定该标本是V.orlovi,为中国新属记录,将其中文名记录为“越南姬蛙属”,该物种的中文名记录为“奥氏越南姬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越南姬蛙属 奥氏越南姬蛙 云南省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