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蒙山区巨型古滑坡变形特征与复活机理研究——以大关古滑坡为例
1
作者 朱赛楠 殷跃平 +4 位作者 铁永波 撒兰鹏 高延超 贺宇 赵慧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巨型古滑坡的影响范围大、隐蔽性强,严重威胁到峡谷区城镇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掌握巨型古滑坡的目前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以乌蒙山区云南大关古滑坡为例,采用高精度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测、现场精细调勘查及数值模拟计算,详细分析了... 巨型古滑坡的影响范围大、隐蔽性强,严重威胁到峡谷区城镇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掌握巨型古滑坡的目前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以乌蒙山区云南大关古滑坡为例,采用高精度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测、现场精细调勘查及数值模拟计算,详细分析了该滑坡的基本特征、变形过程和复活机理。调查结果显示:大关滑坡平面面积约385×10^(4)m^(2),体积约2.1×10^(8)m^(3)。发育于3.5万年前左右。大关滑坡属于巨型古滑坡。大关古滑坡地处峡谷地带,按地形可分为三级平缓斜坡,按变形程度可分为4个变形区。大关古滑坡体及周边发育次级滑坡40处,以推移式滑坡为主。受到降雨、地震、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目前滑坡体多处发生不同程度蠕滑变形。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100 a一遇降雨条件下,古滑坡体上多处发生滑动,整体稳定性系数为0.98,存在整体滑动的可能;在Ⅷ度强震条件下,古滑坡体前部和中后部区域可能出现了深层滑动,整体稳定性系数为0.93。研究成果可为峡谷区此类巨型古滑坡复活研究及防灾减灾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区 古滑坡 变形特征 复活机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金属矿采矿用地“以租代征”可行性研究:以云南省北衙金矿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禹凝 王金满 +4 位作者 张雅馥 王敬朋 朱秋萍 周治平 桂晓琳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2期34-42,共9页
为缓解矿区人地矛盾、促进采矿用地退出,迫切需要创新采矿用地方式,并探究“以租代征”的可行性。在分析露天金属矿山采矿用地“以租代征”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法律-经济-工程”可行性框架体系,并以云南省北衙金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为缓解矿区人地矛盾、促进采矿用地退出,迫切需要创新采矿用地方式,并探究“以租代征”的可行性。在分析露天金属矿山采矿用地“以租代征”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法律-经济-工程”可行性框架体系,并以云南省北衙金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露天采矿用地具有阶段性特征,现行取地方式单一不匹配,加剧了矿区土地不合理利用;②“以租代征”可改善农民-矿山企业-政府三方效益,有利于矿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与采矿业稳定发展;③北衙矿区采矿用地改革具有法律可行性与经济可行性,其中红泥塘矿段具备工程可行性,万硐山矿段不宜采取该供地方式。基于此,建议实施差异化管理,促进采矿用地取地方式多元化;采矿用地难以原土地形式归还时,原农用地类进行“等质量还地”,建设用地进行“等面积还地”,保障采矿用地的合理利用与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以租代征 露天金属矿 采矿用地退出 北衙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地区太阳坝大型沉积型铝土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子正 冯兴雷 +6 位作者 牛浩斌 黄宣凯 葛祥英 周邦国 崔晓亮 王生伟 郭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1-682,共12页
铝土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之一,渝南—黔北地区是上扬子陆块内著名的成铝区,与之毗邻的滇东北地区整体处于上扬子陆块南部滇东被动陆缘碳酸盐岩台地,是铝成矿的有利区位,但一直未有突破性发现。近年来,基于1∶1万矿产地质调查,通过... 铝土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之一,渝南—黔北地区是上扬子陆块内著名的成铝区,与之毗邻的滇东北地区整体处于上扬子陆块南部滇东被动陆缘碳酸盐岩台地,是铝成矿的有利区位,但一直未有突破性发现。近年来,基于1∶1万矿产地质调查,通过地表调查、剖面、探槽、钻探和综合研究等手段,笔者团队首次在滇东北大关太阳坝地区发现了一处大型铝土矿。矿体延伸相对稳定,厚度0.82~30.85 m,平均厚度2.14 m;矿石以硬水铝石为主,归属一水型铝土矿,就平均品位而言,w(Al_(2)O_(3))为59.03%、w(SiO_(2))为19.03%、铝硅比值(A/S)为4.36,估算资源量达到大型规模。矿床从成因上分为原生的沉积型(为主)和次生的堆积型,矿床展布主要受梁山组(P_(2)l)地层沉积时期沉积相带(滨岸沼泽相带)和新寨子向斜构造控制,与相邻的渝南—黔北成铝区具有相似的成矿条件。该发现表明大关地区为一聚铝盆地,从而拓展了上扬子陆块西缘成铝区范围。该项找矿突破势必带动周边铝土矿的勘查,为建设滇东北地区铝资源基地奠定基础,助推滇东北地区形成新的经济支柱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太阳坝地区 喀斯特型铝土矿 岩相古地理 成矿规律 成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识别——以石林彝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贾海锋 马小波 +3 位作者 王万宾 刘岳雄 罗怀秀 李森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目的】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识别石林彝族自治县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为研究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落地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NPP定量指标法和GIS方法对研究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 【目的】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识别石林彝族自治县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为研究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落地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NPP定量指标法和GIS方法对研究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自然生态空间范围确定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结果】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总体一般,极重要区和重要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1%;生态敏感性较高,极敏感区和敏感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05%。依据管控策略,可将自然生态空间管控分区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区,分别占研究区自然生态空间管控分区的2.05%、94.98%和2.97%,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1.07%、49.57%和1.55%。【结论】通过识别研究区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空间,确定生态修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科学思路,能够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生态敏感性 自然生态空间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区巨型古滑坡体发育演化特征与城镇空间扩张关联机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梁京涛 赵聪 +6 位作者 张肃 董继红 铁永波 高延超 撒兰鹏 杨磊 鄢圣武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0-522,共13页
巨型古滑坡体的变形复活是我国西南山区城镇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本文以云南省大关县城古滑坡为例,采用机载LiDAR航测、InSAR监测、多期次光学影像对比解译以及野外调查等技术手段,开展了古滑坡体发育演化特征与稳定性现状研究,并详... 巨型古滑坡体的变形复活是我国西南山区城镇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本文以云南省大关县城古滑坡为例,采用机载LiDAR航测、InSAR监测、多期次光学影像对比解译以及野外调查等技术手段,开展了古滑坡体发育演化特征与稳定性现状研究,并详细分析了该古滑坡体演化特征与城镇空间扩张特征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大关县城古滑坡体具有明显的分级分期次运动演化迹象,现有滑坡地貌形态并非在一次运动过程上形成;古滑坡目前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部分区域受人类工程活动或强降雨影响,存在多处中小规模次级滑坡局部复活迹象;1970年至2022年,大关县城城区面积扩大了7.56倍,受城镇空间扩张影响,该古滑坡体表部的5处新滑坡和6处复活次级滑坡分布于居民地扩展区和道路开挖区域附近,建房切坡和修路开挖是影响大关县城古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我国西部山区城镇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人类工程活动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区 古滑坡 演化特征 城镇扩张 多源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腾冲火山群典型地下水系统特征及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6
作者 王泱泱 黄胜东 +4 位作者 潘东 黄贵任 王宇 常河 蒲悦 《中国岩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7-1340,共14页
腾冲火山群面积广、喷发类型齐全,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区之一,研究其地下水系统特征是进行污染机制分析与评价的基础。文章从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特征入手,归纳总结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含水层流动特征,采用单因子分析法对所采集的39组水样... 腾冲火山群面积广、喷发类型齐全,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区之一,研究其地下水系统特征是进行污染机制分析与评价的基础。文章从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特征入手,归纳总结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含水层流动特征,采用单因子分析法对所采集的39组水样进行分析,采用DRASTIC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为石头山北东侧山间谷地、南底河沟谷、明朗河河谷形成的河间地块,主要接受花岗岩裂隙水、风化裂隙水以及断裂构造带裂隙水的入渗补给,最终排泄于坝派大泉;系统结构为成因及性质差异明显的含、隔水层(带)交互多层结构与断裂、断块和裂隙储水构造叠加形成的空间组合结构,复杂性突出。研究区内低脆弱性地区、中等脆弱性地区、高脆弱性地区的占比分别为3.6%、42.1%、54.3%,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整体偏高,水质相对较差的为Ⅲ、Ⅳ的水样点多分布在脆弱性中等与较高区域,表明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基本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火山群 地下水系统特征 单因子分析法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洱源县泥石流监测预警的经验与启示——以“9·13”铁甲河大型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
7
作者 汤沛 祝传兵 +5 位作者 姜跃斌 周翠琼 李晓梅 张令泽 肖华宗 张文鋆 《中国岩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8-1407,共10页
洱源县地质环境复杂脆弱,地貌类型多、地形变化大、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孕育了区内泥石流地质灾害规模大、威胁对象多、发灾时间集中的灾害特点。2012年以来洱源县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以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为主。文章对洱源县近年来... 洱源县地质环境复杂脆弱,地貌类型多、地形变化大、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孕育了区内泥石流地质灾害规模大、威胁对象多、发灾时间集中的灾害特点。2012年以来洱源县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以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为主。文章对洱源县近年来的暴雨沟谷型泥石流灾害进行统计,以2021年“9·13”洱源县凤羽镇铁甲河支流兰林河及黑龙河两条典型泥石流成功避险案例为例,分析洱源沟谷型泥石流成灾背景及运动特征,对暴雨型泥石流监测预警设备选型布设及模型阈值的设置进行阐述,总结洱源县监测预警预报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监测方法 监测预警 云南洱源 泥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红层膏盐溶蚀特征及其对水质的影响——以楚雄谢家河河谷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胜东 赵龙 +2 位作者 黄贵任 陈积普 王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0-622,共13页
滇中红层多含有石膏、岩盐等可溶盐矿物,在可溶盐富集地段,地下水往往表现为咸水或微咸水而不适宜饮用。文章以楚雄市谢家河河谷为例,基于钻探、物探、测井、水质分析等综合勘察资料,研究红层膏盐在地下水循环中的溶蚀特征并分析膏盐溶... 滇中红层多含有石膏、岩盐等可溶盐矿物,在可溶盐富集地段,地下水往往表现为咸水或微咸水而不适宜饮用。文章以楚雄市谢家河河谷为例,基于钻探、物探、测井、水质分析等综合勘察资料,研究红层膏盐在地下水循环中的溶蚀特征并分析膏盐溶蚀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膏盐溶蚀形式主要为散点状膏盐的溶蚀孔洞和裂隙状石膏的溶蚀裂隙,溶蚀强度主要受控于含水介质孔隙发育程度和地下水循环速度;浅层地下水循环速度快,虽可溶盐溶蚀强烈,但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弱,水质超标面较小;深层地下水循环速度慢,可溶盐溶蚀后富集于深层承压含水层中,导致地下水水质超标面大;断裂及其影响带导水造成深层承压水向浅层地下水越流,导致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红层 膏盐 溶蚀特征 地下水循环 断层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高原罗平湾子水库岩溶渗漏机理及库外补漏设想 被引量:5
9
作者 段乔文 俞富有 +2 位作者 张天柏 何伟 段春林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7-297,共11页
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罗平湾子水库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水库汇流条件、多次补漏未遂等因素,对影响水库渗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岩溶强发育带地层中溶蚀孔、洞发... 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罗平湾子水库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水库汇流条件、多次补漏未遂等因素,对影响水库渗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岩溶强发育带地层中溶蚀孔、洞发育,土工膜铺盖封闭库底,蓄水后便在土工膜之下、地下水位之上的岩溶空隙中形成真空,在库水位频繁、大幅度波动条件下易发生真空吸蚀作用,充填物部分被淘空;库底以上的蓄水压力与库底以下的真空产生的负压叠加后形成附加应力,当附加应力大于孔洞之上岩土体的抗剪强度,或大于孔、洞充填物与洞壁之间的粘结强度时发生冲切破坏,这是导致水库多次补漏未遂,且同一渗漏片区重复发生岩溶塌陷、出现落水洞的主要原因。在库区内补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在库区外适当部位设置防渗帷幕,不仅可根治渗漏,还可明显抬高地下水位,改善蓄水条件,扩大原设计库容数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渗漏 机理 负压 冲切破坏 补漏 扩大库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乔木在三江并流区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中的适应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建兴 黄广杰 +3 位作者 熊寿德 保锐琴 刘武江 段青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189,共8页
[目的]探讨乔木在三江并流区水库消落带的生态适应性,为该区生态修复优势造林树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中山杉(Taxodium hybrid)、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竹柳(Salix americana)、池杉(Taxodium ascendens)4种苗木在... [目的]探讨乔木在三江并流区水库消落带的生态适应性,为该区生态修复优势造林树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中山杉(Taxodium hybrid)、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竹柳(Salix americana)、池杉(Taxodium ascendens)4种苗木在澜沧江黄登水库消落带进行小区造林试验,观测成活率、基本生长情况,并于移栽2 a后观测树冠形态结构,树梢及枝条特征,测取生物量。[结果]移栽初期,中山杉、枫杨、池杉3个树种随消落带淹水落干次数增加成活率下降明显。移栽2 a后,4种乔木成活率表现为:竹柳(100%)>池杉(48.78%)>枫杨(40.19%)>中山杉(32.86%)竹柳的生长情况极显著优于其余3个树种。枫杨和中山杉两种植物因出现枯梢、枯枝致使树高和冠幅出现降低现象。竹柳的总生物量及各组成器官的生物量均极显著高于另外3个树种,且其各组成器官占总生物量的比重较为均衡。其余3个树种各器官在总生物量的占比以树干为主。中山杉的叶片及枝条占总生物量的比重均最小。[结论]4种乔木在澜沧江黄登水库消落带的适生性依次为:竹柳>池杉>枫杨>中山杉;移栽2 a后,竹柳存活率达100%,是三江并流区水库消落植被恢复的优势树种,可在该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登水库消落带 乔木 造林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谷坊在白沙冲泥石流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赫念学 李星宇 张奇林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7期22-24,共3页
泥石流谷坊一般采用浆砌石或埋石混凝土的实体坝,坝体施工成本较大,且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性差。在泥石流沟床中因地制宜地实施生物谷坊,可对泥石流沟的松散物质起到拦挡和固定作用,并且能实现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对泥石流治理工程... 泥石流谷坊一般采用浆砌石或埋石混凝土的实体坝,坝体施工成本较大,且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性差。在泥石流沟床中因地制宜地实施生物谷坊,可对泥石流沟的松散物质起到拦挡和固定作用,并且能实现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对泥石流治理工程的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以白沙冲泥石流治理为试验案例,对生物谷坊的布设区立地条件、树种选择和典型设计做了分析研究,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可为生物谷坊在泥石流治理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谷坊 泥石流 实体坝 拦挡 固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