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化壳型矿床划分地质块段的数理统计与图解分析——以云南省武定县梅子箐钛铁砂矿V1号矿体南矿段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何云 何照波 +5 位作者 严城民 周晓峰 张云生 关志邦 徐延强 苗品俊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3,共11页
风化壳型矿床的资源储量,大多采用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进行估算,目前划分地质块段的原则与方法尚不统一。以云南省武定县梅子箐风化壳型钛铁砂矿V_(1)号矿体由78个钻孔控制的南矿段为研究实例,对划分地质块段的主要参数——矿体铅直厚度... 风化壳型矿床的资源储量,大多采用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进行估算,目前划分地质块段的原则与方法尚不统一。以云南省武定县梅子箐风化壳型钛铁砂矿V_(1)号矿体由78个钻孔控制的南矿段为研究实例,对划分地质块段的主要参数——矿体铅直厚度(m)、钛铁矿含量(kg/m^(3))、金红石含量(kg/m^(3))进行数理统计与图解分析,提出划分地质块段的方法。具体方法是:(1)以勘查网中地理位置相邻的3个或4个探矿工程围成的区域,作为划分地质块段的基本区块;(2)对单工程、基本区块的主要参数进行统计与计算,对基本区块的主要参数、关键参数进行图解分析;(3)将地理位置相邻、关键参数类型相同的基本区块进行归并,得出合理的地质块段划分方案。该方法能够合理地控制地质块段数量,优化地质块段划分方案,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可在风化壳型钛铁砂矿和其他风化壳型矿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块段 主要参数 数理统计 图解分析 风化壳型矿床 梅子箐钛铁砂矿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中天山巴仑台闪长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赵一珏 杨经绥 +2 位作者 刘仕军 刘飞 田亚洲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28-1241,共14页
巴仑台闪长岩反映的大洋俯冲信息为对比乌瓦门蛇绿岩与西侧长阿吾子和东侧库米什蛇绿岩的关系,探讨南天山洋的洋-陆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闪长岩具高碱和高铝特征,(Na2O+K2O)=4.14%~7.05%,Al2O3为14.62%~17.35%,为一套高钾钙碱性系列岩... 巴仑台闪长岩反映的大洋俯冲信息为对比乌瓦门蛇绿岩与西侧长阿吾子和东侧库米什蛇绿岩的关系,探讨南天山洋的洋-陆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闪长岩具高碱和高铝特征,(Na2O+K2O)=4.14%~7.05%,Al2O3为14.62%~17.35%,为一套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La/Yb)N平均10.46,以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Ba、Pb等)、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形成于岛弧环境。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30.1±1.1)Ma,锆石εHf(t)=-12.7^-7.6,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895~2219 Ma,指示巴仑台闪长岩为早志留世南天山洋北向俯冲,导致中天山古老结晶基底部分熔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巴仑台闪长岩 乌瓦门蛇绿岩 中天山南缘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成因的几种概念模型及其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赵茂春 余先川 +8 位作者 张翼飞 王亚伟 何云 苏泰民 姚金昌 唐琼 刘仕军 赵思传 李石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41,共23页
斑岩型矿床对成矿的围岩没有选择性,但斑岩型矿床的网状裂隙系统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矿石的品位和组构变化、矿化蚀变等特征,因此对容矿裂隙的形成机制、控制因素、裂隙分布规律等开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斑岩在侵位、冷却、结... 斑岩型矿床对成矿的围岩没有选择性,但斑岩型矿床的网状裂隙系统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矿石的品位和组构变化、矿化蚀变等特征,因此对容矿裂隙的形成机制、控制因素、裂隙分布规律等开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斑岩在侵位、冷却、结晶演化过程中,在岩体及其围岩中形成网状裂隙系统的相关机制及其制约因素,将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的成因归纳为岩浆结晶冷缩、侵入挤压、水岩分离和区域应力叠加等4种主要成因类型,并构建了它们的概念模型。这些裂隙成因概念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成因的裂隙系统与斑岩侵入体的空间依存关系、裂隙的分布特征及裂隙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较好地解释了斑岩型矿床的成矿作用特点及其共性特征。在分析典型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概念模型应用于斑岩型矿床勘查找矿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型矿床 容矿裂隙 成因 概念模型 成矿作用 找矿应用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体组合构造分析方法与找矿 被引量:4
4
作者 赵茂春 余先川 +4 位作者 王泽传 朱延浙 常开永 姚金昌 杨柳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35-1548,共14页
地质体组合构造分析方法是在地质体形态分类基础上,根据地质体结构的不均衡性所引起的变形和矿化的差异,遵循构造分析的基本原理,对各类地质体的变形机制和破裂形成规律作了初步总结,较系统地归纳了层状地质体的变形规律,是一套全新的... 地质体组合构造分析方法是在地质体形态分类基础上,根据地质体结构的不均衡性所引起的变形和矿化的差异,遵循构造分析的基本原理,对各类地质体的变形机制和破裂形成规律作了初步总结,较系统地归纳了层状地质体的变形规律,是一套全新的构造研究方法。在找矿应用方面,提出了以破裂为导向的后生矿床找矿思维,根据地质体及其组合中的破裂变形规律,可快速评估矿区的资源潜力,在指导找矿方向、判断找矿标志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较强的实用性,并具有易掌握、可操作性强、研究周期短等特点。该方法的提出丰富了构造地质学和矿床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体组合 构造分析方法 控矿要素 变形样式 资源潜力 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与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泽传 赵茂春 +1 位作者 严城民 朱延浙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6-75,共10页
从鉴别陆块(地块)、结合带边界断裂入手,将滇西北大地构造划分为10个二级单元。根据地质体属性及重要断裂,在二级单元内划分出25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结合西藏、滇西南部地区资料,归并为3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二级大地构造单元自西向东... 从鉴别陆块(地块)、结合带边界断裂入手,将滇西北大地构造划分为10个二级单元。根据地质体属性及重要断裂,在二级单元内划分出25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结合西藏、滇西南部地区资料,归并为3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二级大地构造单元自西向东为:独龙江弧盆系、丙中洛地块、莫得结合带、崇山地块、澜沧江火山弧、兰坪地块、云岭陆缘弧、金沙江结合带、香格里拉地块、甘孜-理塘弧盆系。分界断裂自西向东为:高黎贡山断裂、棒当断裂、福贡断裂、碧罗雪山断裂、吉岔断裂、德钦-雪龙山断裂、羊拉-东竹林断裂、金沙江断裂、香格里拉断裂、三江口断裂。该划分方案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滇西北区域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对前人划分方案进行了有依据的修改调整,二级、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尺度统一,厘定了各级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大地构造单元 划分 边界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在确定钛铁砂矿品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亚伟 赵思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85-186,共2页
云南省滇中地区大型-超大型钛铁砂矿床具有点多面广、资源储量较大、埋藏浅宜露天开采、矿床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李蓉等,2016)。钛铁砂矿主要是以含钛基性侵入岩为原岩的风化壳型砂矿,与钛铁砂矿有关的含钛基性侵入岩形成时代约为250 Ma... 云南省滇中地区大型-超大型钛铁砂矿床具有点多面广、资源储量较大、埋藏浅宜露天开采、矿床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李蓉等,2016)。钛铁砂矿主要是以含钛基性侵入岩为原岩的风化壳型砂矿,与钛铁砂矿有关的含钛基性侵入岩形成时代约为250 Ma,地球化学特征与峨眉山玄武岩相近,是峨眉山玄武岩同源异象产物(焦骞骞,2012)。已有工作表明,这些基性岩中TiO2含量高,在2.45%~4.94%之间,有3%~15%不等的钛铁矿、钛磁铁矿等副矿物(云南地矿总公司昆明地质勘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砂矿品位 化学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金矿资源与成矿预测
7
作者 王泽传 赵茂春 +1 位作者 朱延浙 严城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31-1132,共2页
<正>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简称'老挝',下同)位于中南半岛北部。地理坐标(极值)为:东经100°05′~107°38′、北纬13°54′~22°05′,面积约236 800 km2。老挝与我国山水相连。加强老挝金矿资源研究与成矿... <正>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简称'老挝',下同)位于中南半岛北部。地理坐标(极值)为:东经100°05′~107°38′、北纬13°54′~22°05′,面积约236 800 km2。老挝与我国山水相连。加强老挝金矿资源研究与成矿预测,有利于实施我国矿业'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合作开发周边国家矿产资源。老挝金矿的勘查与研究程度较低、资料零星。亚洲开发银行编制的老挝1∶100万地质矿产图,介绍了老挝金矿的分布情况,推断了矿床成因类型。李方夏、李景春、何文举、施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资源 砂金矿 金矿床 贵金属矿床 老挝 红土型金矿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的成矿流体压裂改造及其脉体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赵茂春 吴保乾 +6 位作者 余海军 何云 唐琼 羊劲松 李佳成 张思山 王光龙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299-315,共17页
斑岩型矿石中脉体穿切关系普遍而复杂。斑岩型矿床容矿初始裂隙之间具有程度不同的连通关系,成矿作用过程是成矿组分在既有的裂隙中迁移、充填和沉淀的过程。在多期成矿过程中,如果没有构造应力的改造,似乎不应该出现大量脉体的多期穿... 斑岩型矿石中脉体穿切关系普遍而复杂。斑岩型矿床容矿初始裂隙之间具有程度不同的连通关系,成矿作用过程是成矿组分在既有的裂隙中迁移、充填和沉淀的过程。在多期成矿过程中,如果没有构造应力的改造,似乎不应该出现大量脉体的多期穿切关系。然而不仅是斑岩型矿床,其他与热液活动有关的矿床中均可出现大量脉体的相互穿切现象。针对此种现象,运用水力压裂机理,探讨了成矿流体对初始裂隙的压裂改造作用,认为成矿阶段多期流体活动可以形成与流体活动期次和强度相匹配的无数期新生压裂裂隙,同时可极大地扩展容矿空间的规模和范围。成矿流体压裂改造裂隙也是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的重要成因类型。由于流体活动的多期性和压裂裂隙生长的快速性,相比构造活动对脉体的改造,流体压裂成因裂隙所导致的脉体穿切关系更为常见。这些观点较好地解释了斑岩型矿床中频繁而复杂的脉体穿切和错断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矿床 容矿裂隙 成矿流体 压裂改造 脉体 穿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