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哀牢山新平辖区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与分布
1
作者 郭斌 李加文 +10 位作者 李忠文 李亚楠 刀周 马云昌 徐发 张春华 李志能 张利伟 邓发昌 刘广华 蒋学龙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44,共12页
定期开展珍稀濒危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对物种保护和针对性保护措施制定十分重要。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是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的一种小型类人猿,其中哀牢山新平辖区是西黑冠长臂猿重要分布区。2022年3—4月和11—1... 定期开展珍稀濒危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对物种保护和针对性保护措施制定十分重要。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是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的一种小型类人猿,其中哀牢山新平辖区是西黑冠长臂猿重要分布区。2022年3—4月和11—12月,采用鸣声定位法对云南哀牢山新平辖区西黑冠长臂猿展开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哀牢山新平辖区记录到西黑冠长臂猿178群约765只,为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种群数量较首次(2010年)调查结果(124群)有明显增长;主要分布于北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国有林区,其中者竜片区89群,种群密度为1.04群/km2,水塘片区50群,种群密度为0.40群/km2,南段县级保护区片区种群数量相对较少(39群),种群密度为0.38群/km2;海拔分布范围为1900~2927 m,且集中分布在海拔2200~2900 m,呈北高南低的海拔分布趋势;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152群(保护率85.4%),保护区外有26群。调查发现:种群扩散限制和种群隔离是新平哀牢山西黑冠长臂猿种群保护与发展的主要威胁。因此提出自然保护区外带状人工林改造与栖息地修复、“恩水”公路生态廊道建设,以增加栖息地连通性和扩大栖息地范围,保障种群扩散、交流与分布范围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黑冠长臂猿 种群调查 鸣声定位法 哀牢山 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伴生鸟兽多样性及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方 蒋桂莲 +5 位作者 张志中 汤永晶 姚冲学 张宏雨 刘德军 陈明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2-819,共8页
2017年1~6月,利用红外相机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动物进行连续监测。经统计,33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3836个工作日,捕获独立有效照片和视频1853组,其中鸟类1473组,兽类380组;经鉴定,拍摄到的鸟类有13种,隶属5目8科13属;兽类有8种,隶属5目8科... 2017年1~6月,利用红外相机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动物进行连续监测。经统计,33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3836个工作日,捕获独立有效照片和视频1853组,其中鸟类1473组,兽类380组;经鉴定,拍摄到的鸟类有13种,隶属5目8科13属;兽类有8种,隶属5目8科8属。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2种,分别为绿孔雀(Pavo muticus)和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5种,分别为原鸡(Gallus gallu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猕猴(Macaca mulatta)、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IUCN红色名录濒危种有绿孔雀。采用G-F指数计算鸟兽多样性指数,定量分析红外相机拍摄的鸟兽科间、属间的多样性,鸟类的GF指数高于兽类,这表明在该地区的鸟类多样性比兽类多样性高。鸟类相对丰富度较高的3个种是绿孔雀、原鸡和白鹇;兽类相对丰富度较高的3类是鼠类、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绿孔雀 红外相机 鸟兽多样性 关联性分析 新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夫一妻西黑冠长臂猿的群体活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紫千 朱永亮 +4 位作者 李林国 李伟 杨建光 管振华 蒋学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48,共8页
高海拔栖息地中灵长类动物的行为适应一直以来都是灵长类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同物种在不同栖息地的行为差异也成为近年的热点问题。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国长臂猿科动物中种群数量最大... 高海拔栖息地中灵长类动物的行为适应一直以来都是灵长类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同物种在不同栖息地的行为差异也成为近年的热点问题。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国长臂猿科动物中种群数量最大的物种,滇中哀牢山、无量山是该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哀牢山和无量山的西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存在显著差异,且其社会组织不同。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在哀牢山高海拔栖息地中一个一夫一妻长臂猿群体的活动时间分配和食性季节性变化。2014—2015年,采用3 min间隔瞬时扫描法记录了长臂猿的行为和食性,468 h的行为数据结果表明,移动行为比例最高38.1%,其次是休息行为36.4%,取食行为23.3%,最少为鸣叫行为1.9%和其他行为1.3%。3784次取食行为可辨识食物类型,总体上叶类食物占41.1%,其次是果实类食物33.3%,花类食物21.0%,附生植物3.9%,其他食物0.6%。长臂猿的时间分配和食性在雨季和旱季均具有显著差异,在低温旱季,长臂猿增加休息时间,减少移动时间,提高叶类和花类食物的取食比例;在高温雨季,长臂猿增加移动时间,减少休息时间和取食时间,取食更多的果实类食物。研究结果支持长臂猿在高纬度栖息地中采取能量保守的行为策略,与在无量山的研究对比,反映出栖息地食物分布模式对行为策略的影响。未来需要对更多一夫一妻长臂猿开展系统的行为生态学研究,这将有助于充分理解长臂猿的适应行为和社会组织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黑冠长臂猿 一夫一妻 活动时间分配 温度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对策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忠文 《河北农机》 2022年第23期115-117,共3页
当前,在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仍存在较多的短板、问题,严重制约着自然保护区保护工林业有害生物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效率,同时也阻碍了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质量的提升。所以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应对林业有... 当前,在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仍存在较多的短板、问题,严重制约着自然保护区保护工林业有害生物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效率,同时也阻碍了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质量的提升。所以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应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明确有害生物防治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而为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保护林业工作的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探究其相应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有害生物 防治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