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云南松露的挥发性香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玥琪 张宁 +4 位作者 周颖 陈海涛 蒲丹丹 孙宝国 张玉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6-761,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法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鲜云南松露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经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5种、醛类14种、酮类12种、酸...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法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鲜云南松露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经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5种、醛类14种、酮类12种、酸类4种、酯类2种、醇酚类10种、醚类2种、含硫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28种。其中醛类、醇酚类和含硫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对松露的特殊风味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云南松露 同时蒸馏萃取(SDE)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肉及其酶解液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怡颖 张玥琪 +4 位作者 孙颖 周颖 张玉玉 张明 陈海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6-433,共8页
为了研究酶解对鸡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SPME法提取鸡肉及其酶解液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鸡肉酶解液共鉴定出6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醛类19种、醇类7种、酸类2种、酮类6种、酯类2... 为了研究酶解对鸡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SPME法提取鸡肉及其酶解液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鸡肉酶解液共鉴定出6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醛类19种、醇类7种、酸类2种、酮类6种、酯类2种、醚类2种、酚类3种、烃类8种、杂环化合物14种。水煮鸡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19种,包括醛类11种、醇类3种、酮类1种、酯类1种、烃类2种、杂环化合物1种。两者共同鉴定出的物质有:己醛、辛醛、壬醛、(E)-2-辛烯醛、苯甲醛、苯乙醛、(E,E)-2,4-癸二烯醛、对甲氧基苯甲醛、1-辛烯-3-醇、右旋萜二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酶解液 挥发性风味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味牛肝菌土鸡汤工艺配方的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艳利 刘姝韵 +4 位作者 王雪峰 周颖 范江平 谷大海 葛长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1期193-195,共3页
[目的]确定美味牛肝菌土鸡汤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美味牛肝菌和云南特色土鸡肉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肉水比、菌用量、煮制时间对鸡汤口味的影响。[结论]各因素对菌鸡汤感官评价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肉水比、牛肝菌用量... [目的]确定美味牛肝菌土鸡汤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美味牛肝菌和云南特色土鸡肉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肉水比、菌用量、煮制时间对鸡汤口味的影响。[结论]各因素对菌鸡汤感官评价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肉水比、牛肝菌用量、煮制时间。最佳的煮制条件为肉水比1∶4 g/ml,美味牛肝菌用量12%,煮制时间60 min,此条件下炖制的鸡汤滋味好、香气浓、色泽佳,感官得分73.67分。[结论]此研究可为菌鸡汤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方鸡 牛肝菌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