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辅助酶法优化鸡肉蛋白水解工艺 被引量:8
1
作者 肖雪 王金浩 +3 位作者 邵俊花 范江平 葛长荣 肖智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1,共8页
鸡肉蛋白酶解产物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肽类物质,可用于研发相关天然功能性产品、调味料等,可大幅提高鸡肉资源的附加价值和利用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辅助酶法水解鸡肉蛋白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蛋白酶的种类及不同工艺... 鸡肉蛋白酶解产物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肽类物质,可用于研发相关天然功能性产品、调味料等,可大幅提高鸡肉资源的附加价值和利用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辅助酶法水解鸡肉蛋白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蛋白酶的种类及不同工艺条件对鸡肉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在超声功率600 W,辅助酶解20 min条件下,固液比1∶4(g/mL)、总加酶量0.21%、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53℃,此时,鸡肉蛋白水解度为37.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蛋白 超声辅助 酶解 响应面分析 水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不同食性鱼类的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形态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荣华 张雷 +6 位作者 王晓雯 武祥伟 王金浩 胡青 毕保良 孔令富 豆腾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5,共7页
为了探讨食性与鱼类消化酶分泌及肠道组织形态学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滇池高背鲫(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鳜(Siniperca chuatsi)和昆明裂腹鱼(Shizothorax grahami)4种不同食性鱼类鱼体近似成分、血液生... 为了探讨食性与鱼类消化酶分泌及肠道组织形态学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滇池高背鲫(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鳜(Siniperca chuatsi)和昆明裂腹鱼(Shizothorax grahami)4种不同食性鱼类鱼体近似成分、血液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鳜的全鱼水分显著低于其他鱼类,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鱼类;谷草转氨酶GOT、白蛋白AI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等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受食性影响显著;鳜肠道蛋白酶显著高于草鱼,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草鱼;鱼类肠道形态(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与食性相关,如鳜肠道微绒毛分支较多,结构复杂。肠道结构的复杂性加大了食糜在肠道中的保留时间,促进了鱼类对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综上所述,食性与鱼类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形态相适应,通过分析消化酶活性和肠道组织形态,有助于界定鱼类食性,改进饲料配方和饲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 体成分 血液生化指标 消化酶活性 肠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色黄姑鱼Ⅰ型胶原蛋白α2(COL1A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3
作者 荣华 凌钰 +5 位作者 豆腾飞 黄英 王晓雯 孔令富 毕保良 王金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6-794,共9页
【目的】通过克隆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Ⅰ型胶原蛋白α2(COL1A2)基因,分析其分子特征、组织分布及表达差异,为鱼类胶原蛋白代谢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 【目的】通过克隆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Ⅰ型胶原蛋白α2(COL1A2)基因,分析其分子特征、组织分布及表达差异,为鱼类胶原蛋白代谢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浅色黄姑鱼COL1A2基因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分子特征及组织表达谱。【结果】COL1A2 cDNA序列长5826 bp,编码1352个氨基酸。BLAST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浅色黄姑鱼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同属石首鱼科(Sciaenidae),亲缘关系最近,且两者COL1A2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96.60%)。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OL1A2多肽链包含脊椎动物Ⅰ型胶原蛋白的所有特征,如相同的信号肽、C-前肽和N-前肽结构域以及三重螺旋结构域等。qRT-PCR结果显示:鱼鳔中COL1A2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且胶原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与其一致。【结论】本研究首次克隆了浅色黄姑鱼COL1A2基因(GenBank登录号:MK641513),该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是引起胶原蛋白差异化沉积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探究胶原蛋白的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色黄姑鱼 COL1A2 CDNA克隆 表达分析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结合GC-MS法测定松露中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4
作者 黄文芊 李雨龙 +1 位作者 李勇 侯英 《农技服务》 2023年第9期42-46,共5页
为印度松露品质判断、采收期的选择和松露香料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采用HS-SPME结合GC-MS联用法测定松露中的挥发性成分,对影响松露中挥发性组分的萃取条件(萃取头种类、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吸温度及解吸时间)进行优化,研究松露中... 为印度松露品质判断、采收期的选择和松露香料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采用HS-SPME结合GC-MS联用法测定松露中的挥发性成分,对影响松露中挥发性组分的萃取条件(萃取头种类、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吸温度及解吸时间)进行优化,研究松露中香气成分的变化及特征差异。结果表明:HS-SPME结合GC-MS联用测定松露中的挥发性成分的最佳萃取条件为采用黑色萃取头,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50 min,解吸温度250℃,解吸时间2 min。该条件下6次测定的松露中各挥发性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8%~26.83%,说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可用于松露中挥发性成分含量的测定。采用该方法对云南不同产地来源的7个印度松露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发现印度松露主要含有醇类、酯类、醛类及酮类等物质,其中含量较多的是酯类和醛类,平均占比为31.89%和23.90%,其中,产自云南省富民县的印度松露(4#样品)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91个,其总量为83.6%,在7个样品中均为最高,表明该样品的香气丰富度和浓郁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露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