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锗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邹艳梅 王少龙 张玉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7-91,共5页
介绍了锗资源的特性与锗的主要用途,综述了云南省铅锌矿含锗和褐煤含锗资源的分布及特点,分析了从含锗铅锌矿和含锗褐煤中提取锗的工艺现状以及锗常规产品和精、深产品加工现状,指出了目前云南省锗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利用... 介绍了锗资源的特性与锗的主要用途,综述了云南省铅锌矿含锗和褐煤含锗资源的分布及特点,分析了从含锗铅锌矿和含锗褐煤中提取锗的工艺现状以及锗常规产品和精、深产品加工现状,指出了目前云南省锗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精深产品少、锗产品附加值低以及对锗作为一种战略物质的认识不足。对开发利用云南省丰富的锗资源,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资源 铅锌矿含锗 褐煤含锗 光纤用四氯化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铅锌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周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4,共4页
对云南某黄铁矿型含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别的工艺流程及药剂条件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优先浮选流程及所选药剂条件处理该试料可获得铅品位57.33%、铅回收率94.08%、银品位2 201.72 g/t、银回收率83.14%的铅精矿;锌品位4... 对云南某黄铁矿型含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别的工艺流程及药剂条件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优先浮选流程及所选药剂条件处理该试料可获得铅品位57.33%、铅回收率94.08%、银品位2 201.72 g/t、银回收率83.14%的铅精矿;锌品位48.28%、锌回收率88.38%的锌精矿和硫品位45.09%、硫回收率77.39%的硫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黄铁矿型含银铅锌硫化矿 铁闪锌矿 选矿工艺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温浸矿菌结合对高砷铜精矿的浸出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邹平 张文彬 +2 位作者 王吉坤 文书明 周兴龙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60,共4页
利用自主选育的耐高砷中高温浸矿菌浸出以砷黝铜矿为主的高砷铜精矿(As4%~5%,Cu〉20%)。采用前期中温浸矿菌,后期高温浸矿菌的两段法生物浸出10d,总铜浸出率可达90.01%。对浸渣的铜物相分析可知:高温菌对黄铜矿的浸出率可达... 利用自主选育的耐高砷中高温浸矿菌浸出以砷黝铜矿为主的高砷铜精矿(As4%~5%,Cu〉20%)。采用前期中温浸矿菌,后期高温浸矿菌的两段法生物浸出10d,总铜浸出率可达90.01%。对浸渣的铜物相分析可知:高温菌对黄铜矿的浸出率可达78.45%,是中温浸矿菌14.2%的5.5倍以上;对砷黝铜矿的浸出率为33.42%,约为中温浸矿菌17.48%的2倍。对原生硫化铜矿的浸出率总计为50.24%,约为中温浸矿菌16.26%的3倍。高温菌对砷黝铜矿的氧化作用较黄铜矿差;中温浸矿菌对As^3+和As^5+的耐受力比高温菌强。在两段法浸出前期添加2.0g/L的Fe^3+或2.5%的黄铁矿精矿细菌培养液均能提高中温浸矿菌的浸出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浸矿菌 高温浸矿菌 高砷铜精矿 砷黝铜矿 细菌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类偶联剂KH-570对T-ZnOw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曾桂生 邹建平 +3 位作者 彭强 温珍海 李永佳 裴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0-413,共4页
选用硅烷类偶联剂KH-570对T-ZnOw进行湿法表面化学改性。探讨了改性条件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活化指数、接触角测定、红外光谱测定等手段对改性效果作了表征。结果表明,对T-ZnOw表面改性的最适宜的条件为:pH值为6,室温下水解1h,偶联... 选用硅烷类偶联剂KH-570对T-ZnOw进行湿法表面化学改性。探讨了改性条件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活化指数、接触角测定、红外光谱测定等手段对改性效果作了表征。结果表明,对T-ZnOw表面改性的最适宜的条件为:pH值为6,室温下水解1h,偶联剂用量为3%,在65℃偶联2h。采用改性方法和条件,可以取得满意的改性效果,改性后的T-ZnOw分散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偶联剂 表面改性 活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锌溶液的萃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大锦 谢刚 +1 位作者 王吉坤 彭建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3,共5页
P204萃取低浓度硫酸锌溶液中的锌是可行的。为了降低萃取过程消耗,有机相不应进行皂化或萃取过程不能进行中和。在窒温、相比A/O=2:1、混合时间5~10min、萃取级数5~6级、有机相中P2O4的体积分数为40%时锌的萃取率约80%,萃取终... P204萃取低浓度硫酸锌溶液中的锌是可行的。为了降低萃取过程消耗,有机相不应进行皂化或萃取过程不能进行中和。在窒温、相比A/O=2:1、混合时间5~10min、萃取级数5~6级、有机相中P2O4的体积分数为40%时锌的萃取率约80%,萃取终点pH为1.0左右,负载有机相含锌14~15g/L。萃取过程中,影响锌电积或锌产品质量的杂质基本上不被萃取或萃取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P2O4 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锗褐煤综合利用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冯林永 雷霆 +3 位作者 张家敏 张玉林 刘志斌 杨显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37,共3页
研究了高温干馏挥发锗和重介质分离焦炭中矿物质这一新工艺;锗主要与有机质结合,在高于600℃干馏时褐煤热分解产生还原性气体并解离出锗,使锗呈低价挥发成为可能;随干馏温度升高锗挥发率逐渐增大,在1000℃时最大挥发率可达86.1%;焦炭灰... 研究了高温干馏挥发锗和重介质分离焦炭中矿物质这一新工艺;锗主要与有机质结合,在高于600℃干馏时褐煤热分解产生还原性气体并解离出锗,使锗呈低价挥发成为可能;随干馏温度升高锗挥发率逐渐增大,在1000℃时最大挥发率可达86.1%;焦炭灰分含量较高达47.59%,对焦炭进行重液分离矿物质结果表明:焦炭中矿物质可以有效分离,重液分离所得轻产物的固定碳都大于74.1%,产率为52.3%,平均固定碳含量84.9%,所得轻产物可以作为优质的冶金焦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干馏 综合利用 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铜高锌硫酸溶液中铜的萃取分离 被引量:13
7
作者 俞小花 谢刚 +1 位作者 杨大锦 李永刚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4,共4页
研究用M5640-煤油萃取体系从高铜高锌硫酸溶液中分离Cu^2+的过程。结果表明,最佳的萃取条件为混合时间为3min,萃取温度为30~40℃。采用合适的相比多级逆流萃可以实现从该硫酸体系中萃取分离铜。若要将此高铜高锌硫酸溶液中铜的萃取... 研究用M5640-煤油萃取体系从高铜高锌硫酸溶液中分离Cu^2+的过程。结果表明,最佳的萃取条件为混合时间为3min,萃取温度为30~40℃。采用合适的相比多级逆流萃可以实现从该硫酸体系中萃取分离铜。若要将此高铜高锌硫酸溶液中铜的萃取率达到95%以上,至少需要儿级逆流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多级逆流萃取 M56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含铟加压浸出液中和沉淀铟 被引量:9
8
作者 俞小花 谢刚 +3 位作者 王吉坤 彭建蓉 李永刚 刘春侠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3,共3页
研究用焙砂预中和-硫化锌精矿还原-石灰石粉中和沉铟工艺从含铟锌精矿加压浸出液中富集铟的过程。结果表明,预中和焙砂用量为理论量的1.3倍,还原锌精矿用量为理论量的2.2~2.3倍,中和石灰石粉用量为理论量的2.0倍,在试验条件,... 研究用焙砂预中和-硫化锌精矿还原-石灰石粉中和沉铟工艺从含铟锌精矿加压浸出液中富集铟的过程。结果表明,预中和焙砂用量为理论量的1.3倍,还原锌精矿用量为理论量的2.2~2.3倍,中和石灰石粉用量为理论量的2.0倍,在试验条件,溶液中铟的直收率高达97%以上,沉铟渣中铟的品位高达0.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预中和 还原 中和沉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堆城低品位辉钼矿的可浸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邹平 赵有才 +2 位作者 杜强 薛云新 马公望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采用细菌和化学浸出方法研究金堆城低品位辉钼矿的可浸性。结果表明,酸性(硫酸)介质下的细菌氧化浸出和化学氧化浸出,钼易与一些金属离子(如Fe,Ca,Al)生成不溶性的化合物,钼浸出率很低。低浓度次氯酸钠(NaClO)氧化浸出工艺回收低品位辉... 采用细菌和化学浸出方法研究金堆城低品位辉钼矿的可浸性。结果表明,酸性(硫酸)介质下的细菌氧化浸出和化学氧化浸出,钼易与一些金属离子(如Fe,Ca,Al)生成不溶性的化合物,钼浸出率很低。低浓度次氯酸钠(NaClO)氧化浸出工艺回收低品位辉钼矿的钼是可行的。保持浸液pH=9-11,有效氯浓度15g/L的NaClO能有效浸出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低品位辉钼矿 次氯酸钠 细菌浸出 氧化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铟硫酸浸出液中铟的富集 被引量:7
10
作者 俞小花 谢刚 +2 位作者 李永刚 刘春侠 刘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E01期121-125,共5页
提出从含铟硫酸溶液中富集铟的试验方案:焙砂预中和-硫化锌精矿还原-石灰石中和沉铟。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确定各个工序的最佳条件:焙砂用量为理论量的1.3倍,预中和后溶液的酸度大约降至6g/L;硫化锌精矿的用量为理论量的2.2-2.3... 提出从含铟硫酸溶液中富集铟的试验方案:焙砂预中和-硫化锌精矿还原-石灰石中和沉铟。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确定各个工序的最佳条件:焙砂用量为理论量的1.3倍,预中和后溶液的酸度大约降至6g/L;硫化锌精矿的用量为理论量的2.2-2.3倍,还原后溶液中Fe^3+的浓度大约降至0.5g/L;石灰石的用量为理论量的2.0倍,沉铟后溶液中In^3+的浓度降至1mg/L以下。在此最佳条件下,可使沉铟渣中铟的品位达到0.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中和 还原 中和沉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结构与生成机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加希 杨大锦 +5 位作者 王吉坤 闫江峰 杨家明 徐亚飞 廖元双 李永刚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50,共4页
采用锌蒸气高温直接氧化法制备T-ZnOw晶须,研究T-ZnOw的结构和氧化锌晶体结构,探索T-ZnOw的结晶长大机理。结果表明,锌蒸气高温直接氧化时只要具有合适的反应动力学条件就能形成一定大小的T-ZnOw。氧化锌晶须的针状体为六棱柱,在晶须的... 采用锌蒸气高温直接氧化法制备T-ZnOw晶须,研究T-ZnOw的结构和氧化锌晶体结构,探索T-ZnOw的结晶长大机理。结果表明,锌蒸气高温直接氧化时只要具有合适的反应动力学条件就能形成一定大小的T-ZnOw。氧化锌晶须的针状体为六棱柱,在晶须的长大过程中,针状体沿长度方向的长大速度大于横向和晶核的长大速度。在T-ZnOw的结晶长大过程中,可能存在晶体结构由面心立方结构向六方结构转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生长机理 结构 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l_4氢化转化为SiHCl_3过程的热力学 被引量:9
12
作者 侯彦青 谢刚 +3 位作者 陶东平 俞小花 李荣兴 宋东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02-3210,共9页
应用有关热力学数据研究了与多晶硅主要生产工艺即西门子法相关的"Si-Cl-H"三元系的复杂化学反应,研究SiCl4氢化转化为SiHCl3过程中可能发生的15个反应,给出15个反应的ΔG mΘ—T图;并确定5个独立的反应,给出这5个独立反应的... 应用有关热力学数据研究了与多晶硅主要生产工艺即西门子法相关的"Si-Cl-H"三元系的复杂化学反应,研究SiCl4氢化转化为SiHCl3过程中可能发生的15个反应,给出15个反应的ΔG mΘ—T图;并确定5个独立的反应,给出这5个独立反应的K pΘ—T图;高温时主反应(1)的K pΘ增长较慢,而反应(2)和(5)的K pΘ快速增大,1 373 K时,主反应(1)的K pΘ较小,为0.157 1。进一步研究温度、压强和进料配比n H 2/nSiCl4对SiCl4氢化率的影响,并绘制出SiCl4氢化率随这些因素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当压强和进料配比一定时,SiCl4的氢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增大压强或增加进料配比n H 2/nSiCl4都会提高SiCl4的氢化率;SiCl4氢化转化为SiHCl3过程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温度为1 000℃,压强为0.3 MPa,进料配比n H 2/nSiCl4为4,在此条件下,SiCl4的氢化率为25.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l4 SiHCl3 热力学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电积锌直流电耗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彦军 谢刚 +2 位作者 杨大锦 李永佳 肖婷蔓 《湿法冶金》 CAS 2005年第4期208-211,共4页
传统的湿法炼锌过程中,电积能耗直接影响冶炼的生产成本。锌电积直流电耗受各种因素影响,联系当前生产实践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及节电措施。
关键词 锌电积 槽电压 电流效率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化锗提纯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少龙 雷霆 +1 位作者 张玉林 周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5-37,共3页
四氯化锗用于制备高纯二氧化锗及石英光导纤维的搀杂剂等。介绍了四氯化锗的质量标准和提纯基本原理,综述了国内外四氯化锗的提纯工艺,着重介绍了除去粗四氯化锗中金属杂质以及含氢杂质的工艺。
关键词 四氯化锗 提纯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铟高铁硫化锌精矿加压浸出溶液铁的还原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彭建蓉 王吉坤 +1 位作者 杨大锦 阎江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11,共4页
用硫化锌精矿作还原剂还原高铟高铁硫化锌精矿加压浸出溶液中的Fe^3+.分别进行了精矿粒度、精矿用量、时间、温度、溶液酸度以及原液Fe^3+浓度对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90 ℃、时间~2.0 h、精矿过剩系数1.2、精矿平均... 用硫化锌精矿作还原剂还原高铟高铁硫化锌精矿加压浸出溶液中的Fe^3+.分别进行了精矿粒度、精矿用量、时间、温度、溶液酸度以及原液Fe^3+浓度对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90 ℃、时间~2.0 h、精矿过剩系数1.2、精矿平均粒径~10 μm的条件下,可以将H2SO4浓度为8~40g/L溶液中Fe^3+的80%以上还原成Fe2+.与现行工业中的硫化锌精矿还原技术条件相比,反应时间大为缩短,温度亦可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硫化锌精矿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电积锌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阎江峰 王吉坤 +1 位作者 杨大锦 陈加希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0,共4页
针对高锗硫化锌精矿,重点开展了浸出过程杂质元素锗等入渣控制技术、硫酸锌溶液中杂质的深度净化工艺和长周期锌电积工艺的研究,电积锌析出的锌片厚度大于3 mm,为国内实现机械化剥锌技术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锗锌精矿 深度净化 长周期锌电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湿法净化钴镍渣的综合回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春侠 谢刚 +1 位作者 王吉坤 杨大锦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2,共4页
研究综合回收湿法炼锌净化钴镍渣中的有价金属。提出了处理钴镍渣的系统工艺,探讨了影响各工序的因素,并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最终达到钴、镍和镉分别开路处理,锌留在净化后液返回湿法炼锌系统的目的。
关键词 钴镍渣 湿法炼锌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2S3-H2O系电位-pH图 被引量:6
18
作者 俞小花 谢刚 +2 位作者 李永刚 杨大锦 刘春侠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给出了In2S3-H2O系的反应平衡式及电位-pH的关系式,并绘制了25℃和150℃下In2S3-H2O系的电位-pH图,为含硫化铟的矿物高温氧化浸出提供了一定的热力学数据.
关键词 In2S -H2O系 热力学计算 电位-PH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HCl_3氢还原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恩 谢刚 +2 位作者 侯彦青 林艳 俞小花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9-43,共5页
应用相关热力学数据研究了改良西门子法还原炉内涉及到的"Si—Cl—H"三元系复杂化学反应,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压强和初始进料摩尔比n(H2)/n(SiHCl3)对硅产率的影响,拟合得到硅产率随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图。通过分析得到:在低... 应用相关热力学数据研究了改良西门子法还原炉内涉及到的"Si—Cl—H"三元系复杂化学反应,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压强和初始进料摩尔比n(H2)/n(SiHCl3)对硅产率的影响,拟合得到硅产率随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图。通过分析得到:在低压、高温以及相对较大的初始进料比条件下,对SiHCl3氢还原过程更有利,硅产率也相对较高。并绘制了在初始进料比为15和压强为150 kPa的条件下,体系内平衡气相组分随温度的变化图。最后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为:T=1 425 K,n(H2)∶n(SiHCl3)=15,p=1.5 kPa。在此条件下,硅的产率为34.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多晶硅 改良西门子法 硅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对Zn^(2+)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胡亮 王吉坤 +2 位作者 王鲁民 林连兵 魏云林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8期38-40,共3页
采用从含锌重金属废水中筛选出来的绿色木霉C-1进行锌离子吸附研究,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体经酸碱预处理,可显著提高对锌离子的吸附性能;当pH值为5.5、干菌量为3 g.L-1、锌离子初始浓度在60 mg.L-1以下时,室... 采用从含锌重金属废水中筛选出来的绿色木霉C-1进行锌离子吸附研究,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体经酸碱预处理,可显著提高对锌离子的吸附性能;当pH值为5.5、干菌量为3 g.L-1、锌离子初始浓度在60 mg.L-1以下时,室温吸附60 min可以达到2 mg.L-1的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生物吸附 锌离子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