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1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技术资源优势为产业开发优势
1
作者 秦毅恒 《云南农业科技》 2006年第B05期30-31,共2页
云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7%。云南省不仅地广、面大、农业人口多,而且还很贫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很依赖于农业。无论是把农业大省建成绿色经济强省的需要,还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以及服务“三农”的需要,农业科研都... 云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7%。云南省不仅地广、面大、农业人口多,而且还很贫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很依赖于农业。无论是把农业大省建成绿色经济强省的需要,还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以及服务“三农”的需要,农业科研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我们的科研工作、产业工作要结合云南省现有经济发展的水平,结合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结合省内外及国际市场,搞好科研与生产、产业的结合,同时努力促进科技人员与基地、公司的结合,争当主角,立足全省,服务经济,认真研究寻找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最终达到为云南“三农”服务的目的,为云南省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充分体现云南省农科院对全省农业发展的带动力及主导地位,在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云南省农科院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产业开发 资源优势 云南省农科院 现实生产力 技术 农业人口 服务经济 科技成果转化 农民脱贫致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采集澳洲坚果的行为及授粉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秦加敏 陶玉波 +7 位作者 晏天皓 岩理 张芬 邓尚靠 展江 张洋逸 赵必安 梁铖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3-753,共11页
为科学评价蜜蜂对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的授粉性能,本研究调查了云南省西盟县种植的澳洲坚果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蜜蜂的采集行为以及蜜蜂授粉对澳洲坚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澳洲坚果A4品种每个花序的单花数量符合正... 为科学评价蜜蜂对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的授粉性能,本研究调查了云南省西盟县种植的澳洲坚果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蜜蜂的采集行为以及蜜蜂授粉对澳洲坚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澳洲坚果A4品种每个花序的单花数量符合正态分布,在174~532朵之间,平均为(334.0±48.8)朵,出现频率最高的是272~374朵,占72.17%,其中60.24%的花序自轴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自花序轴中部向两端依次开放的占34.94%,自花序轴顶端向基部依次开放的占4.82%。在澳州坚果盛花期,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出巢、归巢及携粉工蜂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出巢和归巢主要集中在12:00—15:00之间,高峰期在15:00,16:00以后活动蜜蜂数量急剧减少;中华蜜蜂携粉归巢主要集中在12:00—14:00之间,并在13:00达到高峰期;访花中华蜜蜂的数量显著高于大蜜蜂(A.dorsata)和小蜜蜂(A.florea),但工蜂单次在花序上停留时间较短,访花工蜂的数量随时间变化先增加后减少,访花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13:00—17:10;相关性分析显示,中华蜜蜂的日采集活动受光照强度、温度及湿度的影响较大,访花工蜂数量与引入授粉蜂群出巢、归巢工蜂数量显著相关。经蜜蜂授粉的澳洲坚果单花序平均坐果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64.15%,花序脱落比例较对照组降低55.39%。此外,蜜蜂授粉的澳洲坚果单果质量、单果横径和纵径、出种率、出仁率,果仁全氮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及22种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饱和脂肪酸辛酸、癸酸和山嵛酸,不饱和脂肪酸11,14-二十碳二烯酸4种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引入中华蜜蜂为澳洲坚果授粉可减少果树花序的脱落,增加坐果率,改善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澳洲坚果 授粉 访花行为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蚕桑产业集群化发展策略探究
3
作者 王建明 杨振国 《广东蚕业》 2025年第1期30-32,共3页
集群化发展可有效提升蚕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文章以云南蚕桑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及集群化发展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营造集群化发展的宏观环境、打造集群化蚕桑产业链条、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以及健全... 集群化发展可有效提升蚕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文章以云南蚕桑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及集群化发展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营造集群化发展的宏观环境、打造集群化蚕桑产业链条、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以及健全创新驱动和人才驱动模式等推动云南蚕桑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以期为云南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集群化发展 策略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不同蚕区僵蚕致病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差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江秀均 李玲利 +3 位作者 柴建萍 李克花 倪婧 白兴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8-1634,共7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蚕区家蚕僵蚕病原的多样性及不同来源白僵菌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差异。[方法]从云南省9个县(市)收集僵蚕样品,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产孢结构,并结合菌株核糖体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蚕区家蚕僵蚕病原的多样性及不同来源白僵菌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差异。[方法]从云南省9个县(市)收集僵蚕样品,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产孢结构,并结合菌株核糖体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认病原种类。同时测定分析不同地理来源以及不同孢子浓度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家蚕致病力的影响。[结果]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发现,云南蚕区僵病病原菌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虫草菌属(Cordyceps)和绿僵菌属(Metarhizium),其中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为主要病原,分别占57.58%和30.30%。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株对家蚕幼虫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供试菌株侵染后,家蚕的僵蚕率在72.5%~95.0%,半致死时间(LT50)在5.093~7.133 d,其中LL1-1菌株的僵蚕率最高(95.0%),半致死时间最短(5.093 d),致病力最强;CB1-2菌株的僵蚕率较低(75.0%),半致死时间最长(7.133 d),致病力最弱。随着接种浓度的增加,病原的致病力变强,家蚕的僵蚕率也升高。[结论]云南省蚕区家蚕僵病病原种类呈多样性,球孢白僵菌和莱氏绿僵菌为主要病原菌,不同来源的白僵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家蚕僵病的防治和僵蚕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僵病 分离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的最适入库冷藏及浸酸时间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继芬 罗智明 +6 位作者 李刚 杜伟 邓欢 骆红莲 黎永谋 高建华 廖鹏飞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了解不同冷藏浸酸参数对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孵化率的影响,掌握其最适入库、最适冷藏及最适浸酸时间,以云夏3和云夏4原种为材料,产卵后分别经25℃库外保护36h、48h、60h和72h,再经10~12℃保护2h后入库5℃冷藏。分别在冷藏35d、... 为了解不同冷藏浸酸参数对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孵化率的影响,掌握其最适入库、最适冷藏及最适浸酸时间,以云夏3和云夏4原种为材料,产卵后分别经25℃库外保护36h、48h、60h和72h,再经10~12℃保护2h后入库5℃冷藏。分别在冷藏35d、40d和45d后出库,经15℃中间温度2h,于2%福尔马林溶液浸泡8.0min,用浓度18.87%、温度47.8℃的盐酸溶液浸渍,浸酸时间云夏3分设5.0min、6.0min、7.0min3个时间梯度,云夏4分设5.5min、6.5min、7.5min3个时间梯度,按二化性蚕品种的标准催青,催青至第12天调查蚕种孵化率。结果表明,蚕种孵化率因品种、库外保护时间、冷藏时间和浸酸时间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缩短库外保护时间和浸酸时间、增加冷藏时间,对提高蚕种孵化率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最适入库时间云夏3A·云夏3B为60h、云夏3B·云夏3A和云夏4A·云夏4B为48h、云夏4B·云夏4A为72h;最适冷藏时间云夏3A·云夏3B≥35d、云夏3B·云夏3A≥45d、云夏4A·云夏4B≥40d、云夏4B·云夏4A>45d;最适浸酸时间云夏3A·云夏3B和云夏3B·云夏3A为5.0~6.0min、云夏4A·云夏4B和云夏4B·云夏4A为5.5min。试验结果有助于提高云夏3和云夏4原种的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夏3 云夏4 冷藏浸酸 家蚕原种 入库时间 冷藏时间 浸酸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云南蚕桑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金见 黎永谋 +1 位作者 石涛 陆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4158-4159,4161,共3页
介绍了云南省的自然条件,分析了云南蚕桑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归纳总结了云南蚕桑产业建设现状,指出了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云南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对当前形势下云南蚕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蚕桑产业 发展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桑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星莹 胡昌雄 +2 位作者 李平平 杨卫 杨文 《中国蚕业》 2024年第3期53-64,共12页
作为我国重要农业产业之一的蚕桑产业,当下资源利用率需进一步提升,拓宽蚕桑资源利用范围,提高副产物的创新利用效益。蚕桑产品主要包括以桑叶、桑果、桑枝等资源为主的桑产品和以蚕蛹、蚕蛾、蚕茧、蚕沙等为主的蚕产品,蚕桑产品中富含... 作为我国重要农业产业之一的蚕桑产业,当下资源利用率需进一步提升,拓宽蚕桑资源利用范围,提高副产物的创新利用效益。蚕桑产品主要包括以桑叶、桑果、桑枝等资源为主的桑产品和以蚕蛹、蚕蛾、蚕茧、蚕沙等为主的蚕产品,蚕桑产品中富含多种有利用价值的有效成分,在食品、药品、环境保护、材料生产以及种养殖等行业中都有重要应用。简述了蚕桑产业现状,并从以上蚕桑资源利用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蚕桑产品的主要成分及其利用在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为蚕桑产业今后发展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资源 资源利用 新产品开发 食品开发 疾病治疗 环境保护 副产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家蚕人工饲料育发展现状及1~2龄粉体饲料育技术简介
8
作者 王永生 杨海 +13 位作者 陈云明 陈松 杨丽莎 杨伟克 崔琛 刘敏 廖鹏飞 江亚 范永慧 杨启慧 李琼艳 李继娅 李涛 朱水芬 《中国蚕业》 2025年第2期47-53,共7页
为保障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在云南省的进一步扩大与推广,加快小蚕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技术的标准化、科学化、适度规模化的推广进度。介绍了云南省家蚕人工饲料育进展,针对云南省蚕桑产业饲育环境与技术特点,结合1~2龄粉体人工饲料共育实... 为保障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在云南省的进一步扩大与推广,加快小蚕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技术的标准化、科学化、适度规模化的推广进度。介绍了云南省家蚕人工饲料育进展,针对云南省蚕桑产业饲育环境与技术特点,结合1~2龄粉体人工饲料共育实践,从设施与用具的准备、养蚕前的消毒与共育计划的制定、小蚕饵料的制备、收蚁方法、饲育要求及技术处理等方面总结了适合云南省蚕桑生产特点及养蚕具体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饲育技术,并积累实践经验提出探索偏低温饲育、采用饵料切碎饲育、总结适度规模化收蚁方法、规范盒种装卵量、建立小蚕人工饲料育规模化实用化的质量评价标准等生产体会,以期为云南省1~2龄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粉体饲料 饲养标准 消毒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肠道益生菌功能研究进展
9
作者 范仕弘 邵榆岚 +2 位作者 李玲利 张永红 白兴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家蚕(Bombyx mori)是鳞翅目蚕蛾科(Bombycidae)昆虫,具有遗传背景稳定、生命周期短、生长迅速的特点。作为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生物和重要的经济昆虫,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与宿主之间的互作关系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从物质代谢、生长发育、... 家蚕(Bombyx mori)是鳞翅目蚕蛾科(Bombycidae)昆虫,具有遗传背景稳定、生命周期短、生长迅速的特点。作为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生物和重要的经济昆虫,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与宿主之间的互作关系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从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免疫健康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家蚕肠道微生物中益生菌的多种功能,其通过产生各种消化酶来调节家蚕代谢,起到辅助消化、防御病原菌、维持菌群稳定等作用,同时可以提升家蚕对农药的抗性(即具有解毒功效),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蚕的产丝性能。通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推动未来相关微生态制剂的研发,并为今后微生态制剂在蚕桑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肠道益生菌 肠道微生物 功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褐斑壳丰孢侵染桑树后桑叶抗性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
10
作者 李克花 柴建萍 +1 位作者 江秀均 杨振国 《广西蚕业》 2025年第1期39-43,共5页
桑褐斑病是危害云南省各个主蚕区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桑褐斑壳丰孢是其主要病原菌。为研究不同抗性桑树品种感染桑褐斑壳丰孢后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关系,以易感品种云桑2号与抗性品种农桑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抗性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 桑褐斑病是危害云南省各个主蚕区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桑褐斑壳丰孢是其主要病原菌。为研究不同抗性桑树品种感染桑褐斑壳丰孢后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关系,以易感品种云桑2号与抗性品种农桑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抗性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抗性酶参与了桑树抵御桑褐斑壳丰孢的过程,不同桑树品种抗性酶活性的变化表现不同。农桑8号4种防御酶在病原侵染关键时期(4~8 d)都在持续大幅上升,云桑2号只有CAT大幅持续增加,PPO和β-1,3-GA出现了负增长;农桑8号的PAL、PPO、β-1,3-GA酶活增长量峰值出现时间都早于云桑2号,并且3种酶的酶活增长量都显著高于云桑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褐斑壳丰孢 桑褐斑病 抗性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授粉对咖啡果实性状的影响
11
作者 邓尚靠 秦加敏 +7 位作者 展江 张洋逸 陶玉波 晏天皓 李劲松 张芬 王大能 梁铖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7-1404,共8页
咖啡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探明蜜蜂授粉对咖啡种植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在云南省西盟县力所乡的咖啡花期调查了访花蜜蜂的种类及优势蜂种的访花行为,并对蜜蜂自由授粉组和对照组咖啡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咖啡花期... 咖啡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探明蜜蜂授粉对咖啡种植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在云南省西盟县力所乡的咖啡花期调查了访花蜜蜂的种类及优势蜂种的访花行为,并对蜜蜂自由授粉组和对照组咖啡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咖啡花期访花蜂种包括大蜜蜂(Apis dorsata)、中华蜜蜂(A.cerana cerana)、小蜜蜂(A.florea)和熊蜂(Bombusspp.),主要为大蜜蜂和中华蜜蜂。1天中9:00—17:00期间均有大蜜蜂访花,而中华蜜蜂访花主要集中在上午,但中华蜜蜂的单花停留时间极显著长于大蜜蜂(P<0.01);人工引入中华蜜蜂群,可增加咖啡访花蜜蜂数量;蜜蜂自由授粉组与对照组相比,咖啡坐果率、单果质量、种子质量和种子数显著增高,果皮变薄,其他性状变优,同时采摘成熟度高的果实占比较高。由此可见,蜜蜂授粉可显著改善咖啡果实性状,促进果实成熟,有效提高咖啡的品质,本研究结果可为咖啡种植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授粉 中华蜜蜂 品质 成熟度 访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桑资源循环开发利用
12
作者 王建明 杨振国 《云南农业》 2025年第10期30-32,共3页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蚕桑产业领域的不断拓展,蚕桑资源开发与多元利用趋势愈加明显。曲靖市沾益区作为云南省蚕桑核心基地县之一,蚕桑资源丰富,具备发展蚕桑资源循环利用的良好基础。从政策引导、企业投入、科技支撑、产业优化等方面...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蚕桑产业领域的不断拓展,蚕桑资源开发与多元利用趋势愈加明显。曲靖市沾益区作为云南省蚕桑核心基地县之一,蚕桑资源丰富,具备发展蚕桑资源循环利用的良好基础。从政策引导、企业投入、科技支撑、产业优化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助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与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技 循环利用 蚕桑资源 产业拓展 曲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山地蚕桑产业发展 被引量:72
13
作者 罗坤 朱树贞 +2 位作者 徐明 李荣福 陈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746-1749,共4页
云南拥有大量适宜栽桑养蚕的山地。栽桑养蚕在山区具有明显的比较效益优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蒙自县冷泉基地发展山地蚕桑的调查分析,推断云南可建成规模化的优质原料茧基地。
关键词 山地 栽桑养蚕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不同地区BmNPV对家蚕致病力的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白兴荣 冉瑞法 +2 位作者 董占鹏 董家红 黄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98-2101,共4页
为研究家蚕病毒弱毒株系对强毒株系的交互保护作用,探索利用弱毒苗添食防治家蚕病毒病,试验收集了8种云南不同地区的BmNPV多角体,经纯化后,配制成102~108个/ML7种浓度多角体悬浮液,分别添食3龄起蚕,每种病毒的每种浓度为1个处理,每个处... 为研究家蚕病毒弱毒株系对强毒株系的交互保护作用,探索利用弱毒苗添食防治家蚕病毒病,试验收集了8种云南不同地区的BmNPV多角体,经纯化后,配制成102~108个/ML7种浓度多角体悬浮液,分别添食3龄起蚕,每种病毒的每种浓度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小区,每小区30头蚕,调查记录各区蚕死亡头数,连续调查至供试蚕上蔟,累计死亡头数,计算各区蚕死亡率。参照吉田的方法计算其LC。结果表明,8种云南不同地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家蚕致死中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BmNPV(Heqing)〉(BmNPV(Xiangyun)〉(BmNPV(Mengzi)〉(BmNPV(Qiaojia)〉(BmNPV(Luliang)〉(BmNPV(Mojiang)〉(BmNPV(Zhanyu)〉(BmNPV(Baoshan)。毒力最强的是保山株,其对3龄起蚕的致死中浓度为5.75×104个/mL,次强是沾益株和墨江株同在一个数量级,陆良株、巧家株和蒙自株中等在同一个数量级,其次是祥云株,最弱为鹤庆株,LC50为8.81×109个/mL,其与最强的保山株(LC50为5.75×104个/mL)相差5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致病力 交互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春用品种菁松、皓月在云南省的异地复壮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继芬 雷树明 +7 位作者 廖鹏飞 吴克军 朱红涛 白红英 陈海佺 冉瑞法 李刚 杨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86-891,共6页
为增强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的健康性、提高其繁育能力等性状,以云南、四川、山东3个省保存的菁松、皓月生产系为材料,采用循环杂交,自交等育种方法进行异地复壮研究。结果表明,复壮系在品种健康性、茧层率、单蛾良卵粒数及克... 为增强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的健康性、提高其繁育能力等性状,以云南、四川、山东3个省保存的菁松、皓月生产系为材料,采用循环杂交,自交等育种方法进行异地复壮研究。结果表明,复壮系在品种健康性、茧层率、单蛾良卵粒数及克蚁制种量等方面都优于云南省保存的生产系,并达到5%水平的显著性差异。循环杂交的异地复壮法能起到较好的系统复壮效果,能较大幅度提高原种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菁松 皓月 异地复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蜜蜂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幼虫和成虫的清理行为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爽 梁铖 +3 位作者 陈顺安 宋文菲 罗卫庭 张学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9-192,共4页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L)是一种遍及世界且对蜜蜂巢脾极具破坏性的害虫。为比较东、西方蜜蜂对大蜡螟幼虫和成虫的清理行为差异,探讨防治大蜡螟的新途径,本研究通过在蜂箱巢门口和蜂群内分别放置5龄大蜡螟幼虫、刚交尾的大蜡螟雌...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L)是一种遍及世界且对蜜蜂巢脾极具破坏性的害虫。为比较东、西方蜜蜂对大蜡螟幼虫和成虫的清理行为差异,探讨防治大蜡螟的新途径,本研究通过在蜂箱巢门口和蜂群内分别放置5龄大蜡螟幼虫、刚交尾的大蜡螟雌蛾和死亡雌蛾各30头(只),观察记录攻击大蜡螟的东、西方蜜蜂的数量、攻击时间及清理情况。结果显示:在蜂箱巢门口和巢内,参与攻击5龄大蜡螟幼虫和刚交尾的雌蛾的西方蜜蜂数量较东方蜜蜂多,攻击时间较长;西方蜜蜂会对死亡雌蛾进行清理,但东方蜜蜂不会;攻击结束后,西方蜜蜂会将遭攻击死亡的5龄大蜡螟幼虫和雌蛾拖离蜂箱,东方蜜蜂则放弃清理。表明西方蜜蜂对大蜡螟更敏感,清理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蜜蜂 西方蜜蜂 大蜡螟 攻击时间 攻击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菜粉蝶微孢子虫感染家蚕的病原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世良 高翔 +3 位作者 张金祥 高建华 张永红 杨荣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3-917,共5页
微孢子虫是一种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可以传染多种昆虫,致使昆虫死亡。在野外昆虫体内已发现许多种微孢子虫,以鳞翅目昆虫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有多种微孢子虫对家蚕有感染性、致病性,且有部分微孢子虫能通过胚种传染而使... 微孢子虫是一种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可以传染多种昆虫,致使昆虫死亡。在野外昆虫体内已发现许多种微孢子虫,以鳞翅目昆虫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有多种微孢子虫对家蚕有感染性、致病性,且有部分微孢子虫能通过胚种传染而使下一代致病。本研究对云南蒙自地区桑园四周收集到的菜粉蝶进行镜检,将检测出的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并对菜粉蝶微孢子虫病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有很强的食下感染能力,虽然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很低,由于它的存在,提高了家蚕母蛾微孢子虫病的检出率,增加了蚕种淘汰的风险率,对蚕种生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这种微孢子虫引起的垂直传播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粉蝶 微孢子虫 感染家蚕 危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小蜜蜂的饲养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铖 杨爽 +5 位作者 秦毅恒 苗春辉 苏睿 张祖芸 王艳辉 张学文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为了小蜜蜂Apis florea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论文对其饲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云南省蒙自市,收集野生小蜜蜂8群,对其筑巢、蜂蜜生产、蜂群越冬等饲养方法进行研究,观察并记录饲养过程中蜂群生物学特性。辅助蜂群筑巢过程中,... 为了小蜜蜂Apis florea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论文对其饲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云南省蒙自市,收集野生小蜜蜂8群,对其筑巢、蜂蜜生产、蜂群越冬等饲养方法进行研究,观察并记录饲养过程中蜂群生物学特性。辅助蜂群筑巢过程中,支撑巢脾的树枝距离地面高度在0.6-1.0 m,蜂群较稳定,不易弃巢;利用"巢脾分区切割"的方法生产蜂蜜可以提高产量,减少蜂群分蜂次数;模拟野外筑巢环境,用塑料框和稻草包装,置于日光室的网室内,可有效辅助蜂群越冬。通过对小蜜蜂饲养方法的探索,明确了云南地区小蜜蜂饲养过程中的筑巢高度及科学合理的蜂蜜生产、蜂群越冬方法,为深入研究该种传粉蜂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蜜蜂 饲养方法 筑巢高度 蜂蜜生产 越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蜜蜂HSC70-4基因表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凯 牛庆生 +4 位作者 刘玉玲 陈东海 杨爽 赵慧婷 姜玉锁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1,共7页
组成型热休克蛋白70-4(heat shock protein 70 cognate 4,HSC70-4)是HSP70家族的重要成员,对蛋白质的正确折叠与转运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华蜜蜂转录组数据中获得的HSC70-4基因序列为基础,通过对中华蜜蜂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以... 组成型热休克蛋白70-4(heat shock protein 70 cognate 4,HSC70-4)是HSP70家族的重要成员,对蛋白质的正确折叠与转运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华蜜蜂转录组数据中获得的HSC70-4基因序列为基础,通过对中华蜜蜂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以及不同低温胁迫下的HSC70-4 m RNA表达量进行测定,以期为揭示该基因在中华蜜蜂生长发育和耐寒抗冻过程中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中华蜜蜂HSC70-4基因包含192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4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70.4 k Da。中华蜜蜂HSC70-4氨基酸序列中包含3个HSP70家族的标签序列,其N端含有HSC70家族的GGXP四肽结构标志,C端包含EEVD结构。与膜翅目其它昆虫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在94%以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中华蜜蜂HSC70-4在成虫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虫期和蛹期(P<0.01),从幼虫期至10日龄成虫期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在15日龄至30日龄间呈现波动起伏。HSC70-4在中华蜜蜂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在胸部高度表达,在足中中度表达,在其余组织中低度表达。中华蜜蜂HSC70-4的表达受低温胁迫的诱导,在低温胁迫2 h时其表达量最低,4 h时表达量最高。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HSC70-4在中华蜜蜂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应对低温胁迫时发挥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HSC70-4 发育表达 低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鹤庆桑树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伟 程嘉翎 +3 位作者 柴建萍 姚丽萍 洪正杰 黄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27-1231,共5页
通过对云南鹤庆地区栽植的农桑12号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光合特征参数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的日变化测定,探讨了云南红土高原桑树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桑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 通过对云南鹤庆地区栽植的农桑12号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光合特征参数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的日变化测定,探讨了云南红土高原桑树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桑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且光合"午休"现象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并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胞间CO2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相反。各环境因子对桑树光合特征参数的影响较大,光合有效辐射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日变化 净光合速率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