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3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农业大学“作物施肥法”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宇蕴 汤利 +2 位作者 达布希拉图 王瑞雪 徐智 《河北农机》 2021年第4期47-48,共2页
"作物施肥法"是一门面向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实践性。通过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建立科研成果快速、及时进课堂机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进一步优化和设置实践教学... "作物施肥法"是一门面向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实践性。通过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建立科研成果快速、及时进课堂机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进一步优化和设置实践教学基地,同时根据实践教学基地的特点,设计相对完整的或全程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方案的改革;建立一定数量的习题库、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等教学改革办法推行"作物施肥法"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农业大学 作物施肥法 理论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云南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为例
2
作者 王瑞雪 徐智 +3 位作者 李朝丽 王宇蕴 汤利 达布希拉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期270-271,274,共3页
土壤肥料学课程野外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专业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针对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统一实习教学大纲、规范基本教学任务、保... 土壤肥料学课程野外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专业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针对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统一实习教学大纲、规范基本教学任务、保障野外实习教学质量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与探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土壤肥料学 野外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春琼 达布希拉图 +2 位作者 徐智 肖靖秀 汤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1345-1346,1392,共3页
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的特点、社会需求以及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宗旨,遵循"厚基础、宽口径、求创新、有特色"的原则,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几个方面,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 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的特点、社会需求以及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宗旨,遵循"厚基础、宽口径、求创新、有特色"的原则,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几个方面,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与环境 重点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和水污染约束条件下云南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蕊 王龙 +1 位作者 何永美 梁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48-1757,共10页
【目的】以云南16个州(市)2010—2019年碳排放和水污染约束下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此提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建议。【方法】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云南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结合核密度法和Malmq... 【目的】以云南16个州(市)2010—2019年碳排放和水污染约束下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此提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建议。【方法】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云南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结合核密度法和Malmquist指数分析云南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结果】云南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存在巨大的提升潜力;各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显著,呈以“滇中-滇南T字带”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降低的空间分布;10年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不同地区上升趋势各异,中高水平区增幅和增速较大,低水平区增幅和增速较小;云南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中高效率区范围增大,低效率区范围减小甚至消失,呈“强者更强,弱者增强”的态势;全省呈现滇中-滇南-滇西“三足鼎立”的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格局,聚集区的聚集程度和范围持续增强,聚集程度和范围由大到小为滇中-滇西-滇南。【结论】云南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水平低,在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技术进步是提高云南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根本之计,应对不同州(市)采取差异化的提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非期望产出 Super-SBM模型 核密度 MALMQUIST指数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典型碳酸盐岩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好 董春雨 +3 位作者 孙思静 黄祖志 张乃明 包立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6,共13页
为探究云南典型碳酸盐岩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本研究以曲靖市罗平县为研究区,共采集157个土壤样品,测试分析As、Pb、Cu、Zn和Cd元素含量,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采用正定因子矩阵分析模型(PMF)和... 为探究云南典型碳酸盐岩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本研究以曲靖市罗平县为研究区,共采集157个土壤样品,测试分析As、Pb、Cu、Zn和Cd元素含量,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采用正定因子矩阵分析模型(PMF)和UNMIX模型,探讨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罗平县耕地土壤重金属中Cd含量最高,Cu、Zn和Cd分别有1.91%、2.55%和21.02%的样点超过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地累积指数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Cd污染最为严重,有21.02%的样本存在污染,7.01%的样本为极强生态风险;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d以自然源为主,在PMF和UNMIX模型的贡献率分别为87.68%和92.00%;Cu和Zn以矿业活动为主,PMF模型的贡献率分别为52.17%和44.67%,UNMIX模型的贡献率分别为34.00%和81.00%;As以农业源为主,Pb以工业交通源为主,PMF模型的贡献率为分别为79.46%和71.16%,UNMIX模型的贡献率为92.00%和87.00%.PMF与UNMIX模型分析结果相互补充与印证,能够获得更加可靠的源解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PMF UNM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农业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蒋艳美 戴普学 祖艳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3期243-245,248,共4页
就沾益县目前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包括化肥施用、农药施用、地膜使用、固体废弃物污染产生的特征,农业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在于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和农业生产的不合理等方面,并且针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现状 原因 措施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云南省澳洲坚果适生区的影响
7
作者 陆斌 李晓琳 +3 位作者 顾丽姝 侯贤锋 李雨频 郑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6-873,共8页
云南省是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在全球最大的种植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适生区变化将为现有坚果种植园改造和新建种植园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70条分布地理信息数... 云南省是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在全球最大的种植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适生区变化将为现有坚果种植园改造和新建种植园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70条分布地理信息数据和15个环境因子变量,使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构建云南省澳洲坚果适生区评估及预测模型,对当前气候条件下云南省澳洲坚果的适生区进行评估,综合环境因子变量的贡献率确定影响当代澳洲坚果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定量分析2种未来(2050年)气候情景(SSP1-2.6、SSP3-7.0)下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适生区分布,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澳洲坚果总适生区面积约为14.49×10^(4) km^(2),约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36.8%,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南以及滇西的德宏、保山、普洱、临沧、西双版纳等地区。2种未来气候情景下,澳洲坚果适生区均有不同程度缩减,相较于当前的总适生区面积分别减少0.85×10^(4)、2.05×10^(4) km^(2),占云南省总面积的2.2%、5.2%。总适生区的质心位置有向高海拔地区移动的趋势,且不同等级适生区质心的东西迁移幅度要大于南北迁移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澳洲坚果 气候变化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及环境效应评价
8
作者 杨璨 申亚珍 +5 位作者 续勇波 岳艳军 杨博兰 柳小琪 徐灵颖 赵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9-1419,共11页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每次施氮肥后,连续监测土壤氨挥发和N2O排放通量,计算其累积排放损失量。插秧后,每10天采集一次淋溶液,每次降雨后采集田面水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计算淋溶和径流氮损失量。在5个主要生育期,取0—20 cm土层土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同时取植株样,调查生物量和植株氮吸收量,成熟期调查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P和M处理的水稻产量较U分别提高了29.3%和30.2%,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0.6和17.8个百分点。与U相比,一次施用P处理显著降低了苗期稻田铵态氮含量,增加了分蘖—拔节和拔节—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累积,吸氮量分别增加了12.3%和39.9%,显著降低了氨挥发33.4%、氮淋溶12.3%和氮径流损失44.5%,总活性氮损失量降低了33.6%;一次性施用M处理增加了分蘖—拔节期吸氮量109.3%,促进前期的氮素累积,降低了16.5%淋溶氮损失,增加了74.6%的径流氮损失,总活性氮损失上升16.8%。【结论】一次性施用控释期约为90天的包膜控释氮肥显著降低了稻田苗期的田面水铵态氮含量,提升了分蘖—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吸收,这种前氮后移的供氮模式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总活性氮损失显著降低,因而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一次性施用基质缓释氮肥提高了苗期稻田土壤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了水稻在分蘖—拔节阶段的氮素吸收,但是对水稻拔节—抽穗阶段的吸氮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基质缓释肥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但环境正效应尚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氮肥 基质缓释氮肥 籽粒产量 活性氮损失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液体粪污处理与农田消纳综合分析
9
作者 郭怡欣 王艺璇 +3 位作者 王宇蕴 朱琼蓉 彭一龙 徐智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2-708,共7页
以2023年云南省畜禽养殖数据为基础,估算了云南省畜禽液体粪污产生量,结合液体粪污厌氧发酵模式,以灌溉量为基础,对云南省畜禽液体粪污土地的消纳能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云南省畜禽液体粪污的产生量为20584.50万t/a,经过存储发酵后... 以2023年云南省畜禽养殖数据为基础,估算了云南省畜禽液体粪污产生量,结合液体粪污厌氧发酵模式,以灌溉量为基础,对云南省畜禽液体粪污土地的消纳能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云南省畜禽液体粪污的产生量为20584.50万t/a,经过存储发酵后可替代754.68万t/a的尿素和20.09万t/a的普钙。以灌溉量计算农田配套面积,云南省将有90%以上市(州)不能消纳当地所产生的粪污,有16%~74%的粪污需要进行达标排放处理。云南省液体粪污减少达标排放实现全量还田需增加无害化程度、减少液体粪污还田稀释倍数,基于云南省现状提出了微生物协同液体粪污酸化存储发酵增加液体粪污无害化程度和养分保存能力的技术模式,为云南省液体粪污处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粪污 土地消纳能力 厌氧发酵 资源化利用 无害化 灌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马铃薯低镉铅累积品种的筛选与验证
10
作者 陆正利 周洪印 +4 位作者 木丽远 泽尔拉都 王立娟 吴龙华 张乃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7-1476,共10页
为探究镉(Cd)、铅(Pb)复合污染土壤中不同马铃薯品种对Cd、Pb吸收累积的响应,以云南农业生产主栽的37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可食部Cd、Pb含量及富集系数(BCF)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马铃薯可食部低C... 为探究镉(Cd)、铅(Pb)复合污染土壤中不同马铃薯品种对Cd、Pb吸收累积的响应,以云南农业生产主栽的37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可食部Cd、Pb含量及富集系数(BCF)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马铃薯可食部低Cd、Pb累积品种,并对筛选出的低累积品种设置不同的Cd、Pb含量处理进行盆栽验证试验。田间试验表明:在Cd、Pb中度污染条件下,37个马铃薯品种可食部Cd、Pb含量差异显著,含量范围分别为0.025~0.460、0.019~0.760 mg·kg^(-1),依据国家规定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Cd 0.1 mg·kg^(-1)、Pb 0.2 mg·kg^(-1))判断,Cd、Pb超标率分别为59.46%、24.32%;各供试马铃薯可食部Cd、Pb的BCF范围分别为0.016~0.173、0.00040~0.00380之间,BCF均小于1,且BCFCd均明显大于BCFPb;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高Cd、Pb累积品种有小紫芋、合作88、青薯9号,中累积品种有尤10省、延11,低累积品种有大西洋国、尤11、费乌瑞它、延13、冀张薯12、云薯104、克35省、尤13国、尤15、延10、东317省、早大白、钻心乌、云薯105。盆栽试验表明:云薯104、云薯105及青薯9号的单薯质量、株高和茎粗均随Cd、Pb污染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可食部Cd、Pb含量呈上升趋势,BCF均小于0.2;青薯9号在Cd、Pb中度污染处理(T2、T3)下的可食部Cd、Pb含量均超过最大限量标准,云薯104在重度污染处理(T4)下的可食部Pb含量超过最大限量标准,云薯105在所有处理下的可食部Cd和Pb含量均未超过最大限量标准。研究表明,37个马铃薯品种均可在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其中大西洋国、云薯104等14个可食部Cd、Pb低累积优势品种可在Cd、Pb中轻度污染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复合污染 累积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重构材料对云南红壤保水及入渗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赵顺琪 张川 +7 位作者 侯召雷 黄钊 李淑芳 刘淑霞 段青松 张玉锴 余东嵘 王立鹏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8,79,共11页
[目的]揭示不同重构材料对红壤保水及入渗特性的影响机理,为红壤区的水土保持和退化土地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红壤中添加不同含量(0,0.5%,2.5%和5.0%)的糯米胶(J)、木纤维(X),采用烘干法和常水头法,测定红壤重构土的含水率和入渗... [目的]揭示不同重构材料对红壤保水及入渗特性的影响机理,为红壤区的水土保持和退化土地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红壤中添加不同含量(0,0.5%,2.5%和5.0%)的糯米胶(J)、木纤维(X),采用烘干法和常水头法,测定红壤重构土的含水率和入渗率,并采用Kostiakov,Philip和简化Philip入渗模型对不同重构材料含量的红壤复合土累积入渗量进行拟合。[结果]添加适量的重构材料能够提高红壤保水能力;添加相同重构材料时,随着容重的增加,复合土稳定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均减小,其中J2.5%对入渗性能影响最大,降幅最大,稳定入渗率是J0.5%的2%~3%;随着重构材料含量增加,红壤复合土累积入渗量先增后减;土壤入渗性随重构材料含量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Kostiakov入渗模型对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结论]重构材料的含量和容重的增加都会降低红壤复合土的水分流失,添加适量的重构材料增强红壤的持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特性 入渗特性 变化模拟 红壤重构 糯米胶 木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制备的云南松切梢小蠹蠹害木生物炭对黑麦草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2
作者 赵敏 李常春 +5 位作者 温晓林 胡青 郭翠莲 杨旭 张传光 彭明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0,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制备的云南松切梢小蠹蠹害木生物炭对黑麦草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明确云南松蠹害木生物炭在植物种植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云南松蠹害木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黑麦草盆栽试验,以未添加生物炭...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制备的云南松切梢小蠹蠹害木生物炭对黑麦草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明确云南松蠹害木生物炭在植物种植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云南松蠹害木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黑麦草盆栽试验,以未添加生物炭的土壤为对照组(CK),以添加300、500和700℃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土壤为试验组(分别记为T300、T500和T700),待黑麦草生长240 d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样品进行测序,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1)在门水平上,土壤真菌优势类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囊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土壤细菌优势类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各优势类群的相对丰度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属水平上,未分类真菌和细菌的占比较高,分别高于48%和69%。(2)添加生物炭后,土壤真菌和细菌的操作分类单元种类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但这一变化在门水平上未能体现。(3)土壤真菌群落的Chao1、Pielou、Shannon-Weiner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CK>T300>T500>T700,细菌群落的各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T300>T500>CK>T700,但4个处理间的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著。(4)T500与T700、T300与CK处理间的真菌和细菌群落组成相似性较高。【结论】云南松蠹害木生物炭可在300、500和700℃条件下制备,且添加该生物碳不会对黑麦草的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综合考虑云南松蠹害木生物炭对黑麦草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生物炭制备的成本,建议在300和500℃条件下制备该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切梢小蠹 生物炭 优势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胶园耐荫豆科绿肥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春霞 赵志平 +3 位作者 李春丽 丁华平 许丽月 李永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7-161,共5页
本文系统调查了云南主要植胶区开割胶园中豆科绿肥资源种类、地理分布、结瘤情况等,并对绿肥资源现状与结瘤特征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胶园现有耐荫豆科绿肥22属42种。绿肥虽然分布广泛,但植株个体数量少;生活型以草本、藤本、... 本文系统调查了云南主要植胶区开割胶园中豆科绿肥资源种类、地理分布、结瘤情况等,并对绿肥资源现状与结瘤特征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胶园现有耐荫豆科绿肥22属42种。绿肥虽然分布广泛,但植株个体数量少;生活型以草本、藤本、亚灌木为主;属中种类少;基本未被开发利用。所调查豆科绿肥结瘤率达88.2%,根瘤大且数量多,形状以球形、椭球形为主,颜色多为粉红、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开割胶园 耐荫 豆科绿肥 资源现状 结瘤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集对评价模型的云南省水资源监测能力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静 何幸 +3 位作者 刘艳慧 张云英 张连根 柏勇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59,69,共6页
为给云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模糊集对评价模型,选择取用水户水量监测覆盖率、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覆盖率等11项指标构建云南省水资源监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分级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项指标权重值,然后... 为给云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模糊集对评价模型,选择取用水户水量监测覆盖率、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覆盖率等11项指标构建云南省水资源监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分级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项指标权重值,然后通过联系度对云南省16个州(市)水资源监测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总体水资源监测能力属于中级,综合情况较好。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较,结果证明模糊集对评价模型理论严谨,计算简洁,评价结果合理可靠,为评价水资源监测能力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集对评价 水资源监测 云南省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段永蕙 景建邦 张乃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68,79,共6页
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使得山西原本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后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机制,可为山西省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结合山西省... 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使得山西原本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后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机制,可为山西省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模型,对山西省2004—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稳定性较差、资源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本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资源环境 经济 协调发展 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8
16
作者 尹俊 孙振中 +1 位作者 魏巧 蒋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8-94,共7页
云南省复杂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云南省牧草种质资源的丰富性。为此,介绍了云南省自然条件概况并对云南省牧草种质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分布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列出了云南草地主要牧草资源植物以及11类草地的草群组成。针对云南... 云南省复杂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云南省牧草种质资源的丰富性。为此,介绍了云南省自然条件概况并对云南省牧草种质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分布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列出了云南草地主要牧草资源植物以及11类草地的草群组成。针对云南省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从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广泛收集牧草种质资源,对收集到的牧草种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和永续利用的建议和对策,并对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牧草 种质资源 研究现状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农业种植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震雄 张宇轩 +2 位作者 王丽平 刘瑞志 汤利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93-2406,共14页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已发展成为一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的新污染物.研究表明ARGs会随着农产品等通过食物链进入畜禽动物或人体内,造成较大健康风险,然而目前关于农业种植环境中ARGs的系统研究仍明显不足.该文采用文献计...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已发展成为一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的新污染物.研究表明ARGs会随着农产品等通过食物链进入畜禽动物或人体内,造成较大健康风险,然而目前关于农业种植环境中ARGs的系统研究仍明显不足.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年农业环境中ARGs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其污染来源、赋存形态、迁移风险、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环境中ARGs相关研究较少且不聚焦,有机肥/粪肥施用、生产生活污水灌溉、杀菌剂应用等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种植环境中ARGs不断累积,逐渐成为抗生素耐药性发展的新兴属地.农业种植环境中,ARGs主要赋存于胞内DNA(iDNA)、胞外DNA(eDNA)、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和胞外聚合物(EPS),eDNA的广泛分布和EPS的稳定性导致ARGs持续积累.ARGs的水平转移和扩散风险主要归因于MGEs的迁移、iDNA的细菌间转导、eDNA的自然转化和EPS的物质交换等过程,并受不同农地利用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状态、抗生素及其他污染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土壤盐渍化、养分和污染物富集等过程会加剧抗生素耐药性传播风险.堆肥发酵和有机碳添加是控制抗生素耐药性扩散的主要方式,但其主要通过降解或吸附抗生素削减ARGs的产生,难以满足土壤环境中大量ARGs积累下的控制需求.建议进一步研究农业环境中ARGs的演变特征,综合评估其生态健康风险,并采取源头控制、营养优化和污染物修复等措施削弱抗生素、污染物和养分变化对细菌的胁迫,抑制环境中ARGs的累积和迁移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污染来源 迁移风险 影响因素 管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环境对紫色母岩风化产物交换性盐基离子及其酸缓冲容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春培 李雪 +3 位作者 汪璇 刘刚才 赵吉霞 熊俊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8-271,共14页
为研究酸化环境对紫色母岩风化产物交换性盐基离子及其酸缓冲容量的影响,以侏罗纪紫色岩层中的遂宁组(J3s)、沙溪庙组(J2s)和蓬莱镇组(J3p)为研究对象,设置pH分别为2.5、3.5、4.5、5.6等4个酸性环境,以及去离子水(pH=7.0)为对照处理(CK)... 为研究酸化环境对紫色母岩风化产物交换性盐基离子及其酸缓冲容量的影响,以侏罗纪紫色岩层中的遂宁组(J3s)、沙溪庙组(J2s)和蓬莱镇组(J3p)为研究对象,设置pH分别为2.5、3.5、4.5、5.6等4个酸性环境,以及去离子水(pH=7.0)为对照处理(CK),采用循环浸泡试验和模拟淋溶试验,研究酸性环境对紫色母岩风化产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酸化环境处理后,3组紫色母岩风化产物交换性盐基离子及其总量均随酸化环境的pH降低而减小,且3组紫色母岩风化产物的酸缓冲容量与其交换性K^(+)、Na^(+)、Ca^(2+)、Mg^(2+)含量以及交换性盐基总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以pH=7.0(CK)处理为对照,循环浸泡处理后的遂宁组(J3s)、蓬莱镇组(J3p)和沙溪庙组(J2s)风化产物中交换性盐基总量的减小幅度分别为8.75%~18.21%、10.83%~23.18%和5.85%~18.41%。而且模拟淋溶24次后,遂宁组(J3s)、沙溪庙组(J2s)和蓬莱镇组(J3p)风化产物中交换性盐基总量较模拟淋溶12次时分别减小1.77%~24.85%、8.99%~25.75%和8.05%~25.66%。此外,在同一酸度处理下,风化产物中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均表现为Ca^(2+)>Mg^(2+)>Na+>K^(+)。本试验中淋溶处理下风化产物酸缓冲容量、交换性盐基离子及盐基总量低于浸泡处理。可见,丘陵地带坡面的矿物或养分的迁移以淋溶作用为主,平地的矿物或养分的迁移以浸泡作用为主。因此,酸沉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坡面土壤侵蚀的发生,进而导致平原化进程的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母岩 模拟酸雨 循环浸泡 淋溶 成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会泽县某铅锌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文 刘奇 +4 位作者 王豹 王晟 刘志宗 张乃明 李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6-1044,共9页
为探究我国典型铅锌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全面了解其污染水平与重金属污染来源,在云南省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地会泽县者海镇均匀布设221个采样点,测定土壤中Cd、Pb、Cr、Cu、Zn的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I_(geo))和内梅罗综合... 为探究我国典型铅锌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全面了解其污染水平与重金属污染来源,在云南省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地会泽县者海镇均匀布设221个采样点,测定土壤中Cd、Pb、Cr、Cu、Zn的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I_(geo))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评价,并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受体模型(PMF)定量解析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Cd、Pb、Cr、Cu和Zn的含量多数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5种元素地累积指数递减趋势为Cd>Zn>Pb>Cu>Cr,元素Cd属于重度污染,在土壤中积累明显。研究区土壤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4.1,处于重度污染水平。源解析结果显示,两种模型源解析结果差异较小,APCS-MLR模型识别出4种污染源及其贡献率:工业和交通源(29.5%)、农业源(31.3%)、母质源(23.7%)和未知源(15.4%);PMF模型识别出4种污染源及其贡献率:工业源(30.0%),母质源(29.2%),交通源(11.9%),农业源(28.9%)。总体来看,PMF模型较APCS-MLR模型更加精细;工农业活动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研究区Cd污染较为严重,可采取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等措施进行污染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耕地土壤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荷包豆在云南高寒山地的镉铅累积差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平 杨伊洁 +4 位作者 张新帅 李博 湛方栋 祖艳群 何永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150,共10页
【目的】为降低高寒矿区荷包豆(Phaseolus coccineus L.)的镉(Cd)和铅(Pb)含量,筛选适合该区域农田种植的低累积、高品质荷包豆品种。【方法】采用云南主栽的10个荷包豆品种,在兰坪矿区周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田进行大田试验,通过测定氮... 【目的】为降低高寒矿区荷包豆(Phaseolus coccineus L.)的镉(Cd)和铅(Pb)含量,筛选适合该区域农田种植的低累积、高品质荷包豆品种。【方法】采用云南主栽的10个荷包豆品种,在兰坪矿区周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田进行大田试验,通过测定氮(N)、磷(P)、钾(K)、维生素C、蛋白质、总淀粉及Cd、Pb的含量等指标,分析不同品种间荷包豆的矿质养分、籽粒品质及Cd、Pb累积量差异。【结果】不同品种荷包豆的生物量、矿质养分含量、籽粒品质及Cd、Pb累积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生物量和产量的最大差异分别为3.88倍和1.42倍,籽粒N、P、K含量的最大差异分别为1.42倍、1.48倍和1.40倍,籽粒Cd、Pb含量和累积量的最大差异分别为1.93倍、5.71倍和3.76倍、4.29倍,还原糖、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糖、总淀粉含量的最大差异分别为1.98倍、2.09倍、1.43倍、1.31倍、1.42倍。YN10表现出高产(2050 kg/hm^(2))、低Pb(0.17 mg/kg)性状,YN03表现出高产(2048 kg/hm^(2))、低Cd(0.23 mg/kg)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Cd含量与叶片N含量以及根、茎、叶K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总淀粉、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籽粒Pb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荷包豆Cd、Pb吸收与矿质养分、籽粒品质密切相关。兼顾籽粒产量、重金属累积量、品质等因素,荷包豆品种YN10和YN03更适宜在兰坪Cd、Pb轻度污染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包豆 镉铅含量 矿质养分 品质 品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