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种汉逊德巴利酵母对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群落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藤 伯年国 +3 位作者 沙艮 卢万洋 马燕 赵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33,共10页
本研究利用从普洱茶中分离的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PETY002接种强化发酵普洱茶(EF组)。结果表明,EF组的酵母菌落总数显著高于传统发酵(NF组)。感官审评发现,EF组茶汤颜色更深、滋味更醇厚、香气带有菌香。特征成分测定... 本研究利用从普洱茶中分离的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PETY002接种强化发酵普洱茶(EF组)。结果表明,EF组的酵母菌落总数显著高于传统发酵(NF组)。感官审评发现,EF组茶汤颜色更深、滋味更醇厚、香气带有菌香。特征成分测定结果表明,与NF组相比,EF组的茶褐素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增加,而茶多酚、儿茶素类(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以及咖啡碱的含量降低,黄酮组分和氨基酸组分差异较小。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汉逊德巴利酵母是EF组中的优势真菌,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与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德巴利酵母属与茶褐素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和茶黄素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接种汉逊德巴利酵母强化发酵改变了发酵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通过与其他优势微生物相互作用提高了普洱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逊德巴利酵母 普洱茶 强化发酵 特征成分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与化学计量法的普洱熟茶发酵过程中非挥发物质变化研究
2
作者 沙艮 王藤 +6 位作者 陈秋月 伯年国 赵松年 蔺佳 贺洁 赵明 马燕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9-85,共7页
为阐明普洱熟茶发酵过程中非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该研究以普洱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对其发酵过程中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测定普洱熟茶发酵前后的代谢物,对结... 为阐明普洱熟茶发酵过程中非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该研究以普洱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对其发酵过程中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测定普洱熟茶发酵前后的代谢物,对结果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并基于变量重要性投影(VIP)>1及P<0.05筛选发酵前后显著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茶汤色由黄绿变为红褐;香气由清香变为陈香,滋味由鲜醇变为醇和。总儿茶素含量、总黄酮含量分别从163.65 mg/g、10.88 mg/g下降至76.38 mg/g、3.94 mg/g。共筛选获得238个显著差异代谢化合物(VIP>1.0,P<0.05),其中没食子酸甲酯、黄嘌呤、次黄嘌呤等154个显著差异代谢物上调;而鞣花酸、麦芽糖、香风草苷、肉桂酸甲酯等84个显著差异代谢物下调。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UHPLC-MS/MS同时检出9个含量变化趋势相同的化合物,其中,咖啡碱含量上升,而儿茶素等8种化合物含量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非挥发性物质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 代谢组学 化学计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和砷在植物中的积累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钱志龙 刘晨晨 +3 位作者 李雪娇 杨建立 龙光强 范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1-380,共10页
植物源食物是人类摄入有毒金属元素镉(Cd)和砷(As)的主要途径。深化植物对Cd和As积累途径分子机制的认识,有助于培育可食部分中低有毒金属元素含量的作物新种质。该文基于近年来有关植物Cd和As积累在主要模式植物中所取得的实质性研究进... 植物源食物是人类摄入有毒金属元素镉(Cd)和砷(As)的主要途径。深化植物对Cd和As积累途径分子机制的认识,有助于培育可食部分中低有毒金属元素含量的作物新种质。该文基于近年来有关植物Cd和As积累在主要模式植物中所取得的实质性研究进展,对植物介导Cd和As吸收的转运蛋白、As形态和生物转化机制以及控制Cd和As根-地上部转运效率和分配的关键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镉积累 砷积累 自然变异 金属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份景谷大白茶品质变化分析
4
作者 雷鑫 叶雅萍 +4 位作者 沙艮 段红星 吕才有 赵明 马燕 《中国茶叶加工》 2025年第2期62-72,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年份景谷大白茶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研究收集了不同年限(1~7年)的景谷大白茶,通过感官审评、生化成分测定分析、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计算,分析茶样品质变化。感官审评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茶样香气由... 为探究不同年份景谷大白茶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研究收集了不同年限(1~7年)的景谷大白茶,通过感官审评、生化成分测定分析、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计算,分析茶样品质变化。感官审评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茶样香气由花香、甜香转变为陈香,贮藏五年以上茶样香气以陈香为主;滋味由鲜、甜逐步向醇和转变。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白茶中的没食子酸、鞣花酸、芦丁、杨梅素、槲皮素、木犀草素含量显著增加,而大多数氨基酸和儿茶素成分降低,咖啡碱和苯丙氨酸等少数氨基酸含量呈波动变化。计算发现TAV>1的特征成分包括咖啡碱、EGCG、ECG、没食子酸等,贮藏期间,上述化合物含量均降低,从而使白茶苦涩味降低。研究明确了不同贮藏年份景谷大白茶感官品质、特征滋味成分差异,为系统解析景谷大白茶的贮藏机理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大白茶 生化成分 感官定量描述法(QDA) 滋味活度值(TAV)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肉桂醇脱氢酶AsCAD功能鉴定及表达分析
5
作者 向春繁 李勒松 +4 位作者 王娟 梁艳丽 杨生超 栗孟飞 赵艳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5-308,共14页
【目的】探究当归中木质素合成关键肉桂醇脱氢酶的催化活性及表达特性,为解决当归抽薹后根部木质化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方法】以非木质化根(UBP)和木质化根(BP)为实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数据挖掘候选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克隆A... 【目的】探究当归中木质素合成关键肉桂醇脱氢酶的催化活性及表达特性,为解决当归抽薹后根部木质化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方法】以非木质化根(UBP)和木质化根(BP)为实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数据挖掘候选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克隆AsCADs基因的全长CDS,构建pET-28a-AsCADs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E.coli)BL21(DE3),并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及体外酶活测定;生物信息学分析具有活性的CAD蛋白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木质化和非木质化根部进行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0个AsCADs基因,其中挖掘并克隆到3个肉桂醇脱氢酶基因AsCAD1、AsCAD4和AsCAD24,均包含2个Zn^(2+)结合位点和1个NAD(H)辅酶结合位点。体外酶活测定发现AsCAD1能催化松柏醛和咖啡醛还原为相应的醇,AsCAD4和AsCAD24能催化对羟基肉桂醛、松柏醛、咖啡醛和芥子醛还原为相应的醇。AsCAD1、AsCAD4和AsCAD24开放阅读框为1083 bp,编码360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 I)为6.1和5.52,AsCAD1为疏水性蛋白,AsCAD4和AsCAD24为亲水性蛋白,均不含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均定位在细胞质中。RT-q PCR结果显示AsCAD1在非木质化根(UBP)中的表达量高,而AsCAD4和AsCAD24在木质化根(BP)中的表达量高。【结论】成功克隆了AsCAD1、AsCAD4和AsCAD24基因,原核表达后蛋白均具有催化活性,其相对表达水平在木质化与非木质化根中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木质化 肉桂醇脱氢酶 原核表达 体外酶活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6
作者 李勒松 李朝会 +4 位作者 王娟 梁艳丽 杨生超 栗孟飞 赵艳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0-963,共14页
【目的】鉴定药用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研究其转录组表达模式,筛选可能参与当归中黄酮合成的MYB转录因子。【方法】基于当归全基因组对当归中的MYB家... 【目的】鉴定药用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研究其转录组表达模式,筛选可能参与当归中黄酮合成的MYB转录因子。【方法】基于当归全基因组对当归中的MYB家族转录因子进行鉴定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153个MYB家族转录因子进行深入探究,包括蛋白理化性质分析、系统进化发育分析、基因结构解析、保守基序鉴定、保守结构域识别、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分析以及顺式作用元件鉴定,并对转录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筛选出在当归中可能参与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候选MYB家族成员。【结果】当归全基因组水平共鉴定到153个MYB转录因子,其中1R-MYB亚族有21个,2R-MYB亚族有130个,不含3R-MYB亚族,4R-MYB亚族有2个。153个转录因子的氨基酸长度为179~451 aa,相对分子质量为20.0~50.1 kDa,均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绝大多数MYB蛋白呈现典型的核定位特征,其中仅发现1条MYB表现出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双重定位特征;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与拟南芥MYB聚集同一分支上的转录因子基因结构类似;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发现MYB启动子上具有多种参与生长发育、激素调控以及逆境胁迫的元件。转录组MYB转录因子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153个MYB中有121个转录因子在当归根和叶不同部位存在差异表达。此外,利用系统进化分析筛选出9个可能参与当归黄酮生物合成的候选MYB转录因子,选择其中4个转录因子的编码基因进行基因荧光定量,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结论】基于当归全基因组数据鉴定到153个MYB转录因子,其中包含21个1R-MYB亚族成员,130个2R-MYB亚族成员,2个4R-MYB亚族成员,不包含3R-MYB亚族。RT-qPCR结果表明,AsMYB34、AsMYB79、AsMYB96和AsMYB127可能参与当归中黄酮醇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MYB转录因子 全基因组鉴定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对缺磷和铝毒协同进化应答的分子生理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佩 李浩 +4 位作者 早浩龙 王宇蕴 杨建立 汤利 范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0-181,共12页
酸性土壤占世界潜耕性土壤的50%,而缺磷(P)和铝(Al)毒是酸性土壤限制植物生长的两大营养逆境因子。有机酸、激素和铁(Fe)稳态在植物响应2种胁迫的信号交互和协同进化中扮演核心作用。系统综述了有机酸分泌、STOP1/ALMT1和STAR1/ALS3多... 酸性土壤占世界潜耕性土壤的50%,而缺磷(P)和铝(Al)毒是酸性土壤限制植物生长的两大营养逆境因子。有机酸、激素和铁(Fe)稳态在植物响应2种胁迫的信号交互和协同进化中扮演核心作用。系统综述了有机酸分泌、STOP1/ALMT1和STAR1/ALS3多效性调节、激素信号转导和细胞壁相关激酶在调控植物根发育和根构型以改善酸性土壤P有效性和Al耐性的分子生理机制,并对该领域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缺磷 铝毒 信号交互 胁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瓜茄干制品的开发及其风味成分分析
8
作者 雷鑫 叶雅萍 +3 位作者 卢万洋 伯年国 王藤 赵明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3,共7页
为提高香瓜茄的产品价值和明确其风味物质组成,将香瓜茄去皮、切丁,在30~80℃下进行热风干燥,通过感官评价结合多酚类物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优化干燥温度。结果表明:50℃干燥制成的果干具有色泽金黄、奶香兼甜香... 为提高香瓜茄的产品价值和明确其风味物质组成,将香瓜茄去皮、切丁,在30~80℃下进行热风干燥,通过感官评价结合多酚类物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优化干燥温度。结果表明:50℃干燥制成的果干具有色泽金黄、奶香兼甜香浓郁、滋味甜醇等特征,风味最优,其可溶性糖含量为83.06%±5.07%,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到蔗糖(517.19 mg/g)、果糖(262.77 mg/g)和葡萄糖(154.20 mg/g)为主要的甜味物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到595个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超过1%的有21个,其中琥珀酸二乙酯(2.64%)、辛酸乙酯(1.69%)等5种呈果香,γ-壬内酯(2.08%)、甘油(1.73%)呈甜香,3,3-二甲基丙烯酸(3.62%)、2-甲基丁酸(3.51%)、己酸(2.08%)呈奶香,构成了果干的奶香甜香浓郁的特征。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风味优良的香瓜茄果干,明确了其风味物质组成,为后续开发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瓜茄 水果干制品 滋味活度值 风味物质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花固体饮料工艺初探及功能性物质鉴定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倩葶 刘琨毅 +8 位作者 李崇萍 焦文文 念波 蒋宾 施扬 程建胜 赵菊润 张新凤 赵明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76,共7页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铁皮石斛花和乌龙茶质量比例为1.00∶0.75,15倍体积60%乙醇浸提60 h,过滤、40℃减压浓缩,160℃喷雾干燥的工艺条件,开发出感官特性优良且具有保健功能的铁皮石斛花固体饮料,其浸提率可达到46.61%,该固体...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铁皮石斛花和乌龙茶质量比例为1.00∶0.75,15倍体积60%乙醇浸提60 h,过滤、40℃减压浓缩,160℃喷雾干燥的工艺条件,开发出感官特性优良且具有保健功能的铁皮石斛花固体饮料,其浸提率可达到46.61%,该固体饮料热水溶解后汤色微红透亮、香气怡人、滋味协调。经检测,铁皮石斛花固体饮料的多糖、多酚、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8.16%、8.93%、22.68%和3.57%;各类氨基酸单体含量均高于各种原料,必需氨基酸和药效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77%和48.41%;黄酮类化合物总量、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分别为36.98、34.90和9.85 mg/g。本研究开发的速溶固体饮料,为铁皮石斛花的高值利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饮料 铁皮石斛花 乌龙茶 工艺优化 功能性物质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玛咖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肥料效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浩 徐瑞 +4 位作者 施辉能 刘春兰 龙光强 田洋 范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04-2412,共9页
为探究玛咖优质高效种植的合理施肥量和施肥配方,本研究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测定玛咖植株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等指标,通过拟合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并结合品质性状确定氮、磷、钾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 为探究玛咖优质高效种植的合理施肥量和施肥配方,本研究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测定玛咖植株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等指标,通过拟合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并结合品质性状确定氮、磷、钾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的合理配施能不同程度促进玛咖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其中N2P2K2(N∶P2O5∶K2O=8∶6∶8)的玛咖地下部农艺性状、产量、玛咖烯、芥子油苷和灰分含量最高;氮、磷、钾3种元素对玛咖产量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表现为N2P2K2施肥水平有利于氮、磷、钾肥效的发挥;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得出玛咖最高理论产量为9 346.95 kg·hm^(-2)。综合肥料三因素、产量和品质分析得出,N2P2K2的玛咖产量最高、品质最好。最高产量的氮磷钾施肥用量为N∶P2O5∶K2O=120.71∶92.16∶144.22 kg·hm^(-2),产量达到8 577.35 kg·hm^(-2);经济最佳产量的氮磷钾施肥用量为N∶P2O5∶K2O=120.58∶91.76∶143.35 kg·hm^(-2),产量达到8 577.29 kg·hm^(-2)。本研究结果为指导和规范玛咖的施肥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 氮磷钾配施 产量 品质 最佳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施对玛咖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施辉能 徐瑞 +5 位作者 李浩 黄珍华 龙光强 田洋 钱晔 范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0-47,共8页
探讨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施对玛咖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优质玛咖种植及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玛咖优良品种“乌蒙黑玛咖”为材料,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CK、M(有机肥)、F1(常规施肥)、F1+M、F2(50%常规施肥)、F2+M。施肥显著提高玛咖地上... 探讨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施对玛咖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优质玛咖种植及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玛咖优良品种“乌蒙黑玛咖”为材料,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CK、M(有机肥)、F1(常规施肥)、F1+M、F2(50%常规施肥)、F2+M。施肥显著提高玛咖地上部和根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在8—9月以促进地上部生长为主,而在10月以加快玛咖根生长为主;玛咖前期生长对磷钾需求较高,而对氮的需求在整个生育期都高;施肥显著提高玛咖酰胺类化合物、玛咖烯、芥子油苷类化合物和灰分的含量,其中F1+M处理在酰胺类化合物、玛咖烯和灰分含量上均表现出最高,分别为192.79、7.93和3.97 mg/100 g,而芥子油苷类化合物含量则在F1处理最高,为2.47 mg/100 g;所有施肥处理中表现为F1+M处理产量最高,为11708 kg/hm^(2)。试验结果表明,F1+M处理下,即每公顷施用化肥N 120 kg、P_(2)O_(5)90 kg、K_(2)O 120 kg,同时配施精制有机肥7500 kg,可使玛咖产量和品质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 减肥配施 养分吸收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胆多酚的稳定性及其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段思宇 陈庚 +5 位作者 高青青 郭兆宽 段柯兆 张广辉 杨生超 赵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7-171,共5页
采用Folin-Ciocalte法测定雪胆中的多酚含量,研究金属离子和温度对多酚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多酚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抑制类型。结果表明,Mn^(2+)、Fe^(2+)、Fe^(3+)和Cu^(2+)对多酚具有破坏作用,其中Mn^(2+)对多酚的破坏作用最... 采用Folin-Ciocalte法测定雪胆中的多酚含量,研究金属离子和温度对多酚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多酚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抑制类型。结果表明,Mn^(2+)、Fe^(2+)、Fe^(3+)和Cu^(2+)对多酚具有破坏作用,其中Mn^(2+)对多酚的破坏作用最显著;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不利于多酚的保存,温度在25~45℃多酚保存效果最佳;酶促动力学研究表明,雪胆多酚对α-淀粉酶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类型为可逆竞争性抑制,表明雪胆具有开发为辅助降糖保健食品或药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胆 多酚 稳定性 Α-淀粉酶 抑制作用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