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薯类作物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前景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郭华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384-387,共4页
通过对云南主要薯类作物的生产现状分析认为:云南薯类作物已从单一的“救荒”作物,向轻工、能源、医药原料转变,云南发展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可积极发展;而甘薯作为未来重要的能源作物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魔芋发展中... 通过对云南主要薯类作物的生产现状分析认为:云南薯类作物已从单一的“救荒”作物,向轻工、能源、医药原料转变,云南发展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可积极发展;而甘薯作为未来重要的能源作物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魔芋发展中应该注意多元市场的开发;发展薯蓣的规模要适度,并要增加产业中的科技含量,提高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薯类作物 产业化 马铃薯 魔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7
2
作者 苏云松 郭华春 陈伊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690-693,共4页
以马铃薯杂交种组合实生薯1代群体为材料,测定现蕾期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进而分析了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及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单株产量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依次... 以马铃薯杂交种组合实生薯1代群体为材料,测定现蕾期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进而分析了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及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单株产量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依次为:y=0.0472x-0.8102(r=0.8304**);y=0.013x-0.1848(r=0.7424**);y=0.0601x-0.9948(r=0.8221**);y=23.22x-736.76(r=0.496**)。表明叶片SPAD值可以很好的反映植株叶绿素含量和单株产量水平,而且测定SPAD值方法简便快捷,还不破坏叶片生长,可作为早期进行马铃薯产量选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PAD值 叶绿素含量 产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与玉米间作群体中魔芋植株生长及葡苷聚糖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艳 郭华春 +1 位作者 张雅琼 李婉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20-1125,共6页
设置玉米与魔芋1∶4、2∶4行比种植和净作魔芋3种不同的栽培模式,魔芋采用8.78、12.07、15.36和18.66万/hm24种种植密度,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和种植密度对魔芋主要生长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遮荫有利魔芋生长,表现为植株变高... 设置玉米与魔芋1∶4、2∶4行比种植和净作魔芋3种不同的栽培模式,魔芋采用8.78、12.07、15.36和18.66万/hm24种种植密度,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和种植密度对魔芋主要生长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遮荫有利魔芋生长,表现为植株变高,生长繁茂,发病轻,叶绿素和葡苷聚糖含量套作都较净作高。综合考虑,魔芋与玉米间作,以玉米∶魔芋=2∶4的间作模式、种植密度为15.36万株/hm2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玉米 间作 种植密度 葡苷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品种资源的RAPD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福翠 谭学林 郭华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200-204,共5页
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从云南省各地收集到的67份马铃薯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1条引物共扩增出71条带,其中57条为多态带,多态位点比率为80 3%,品种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 033~0 900,从DNA分子水平证明了云南省马铃薯种... 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从云南省各地收集到的67份马铃薯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1条引物共扩增出71条带,其中57条为多态带,多态位点比率为80 3%,品种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 033~0 900,从DNA分子水平证明了云南省马铃薯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通过UPGMA聚类分析,可将该67份材料分为15组,包括13个复合组和2个独立类,大多数复合组同组内的品种在采集地、植物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这说明同组内存在遗传分化现象,同时说明了马铃薯基因型的高度变异性及表现型的高度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马铃薯 品种资源 RAPD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滴灌栽培对云南春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龙瑞平 肖继坪 +1 位作者 郭华春 阮中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57,共4页
研究了覆膜、滴灌和膜下滴灌三种栽培方式对云南春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栽培出苗率和大薯率高,产量可达3 557.59 kg/666.7m2,比对照增产58%,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而覆膜和膜下滴灌栽培方式由于导致土温较高出现烂... 研究了覆膜、滴灌和膜下滴灌三种栽培方式对云南春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栽培出苗率和大薯率高,产量可达3 557.59 kg/666.7m2,比对照增产58%,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而覆膜和膜下滴灌栽培方式由于导致土温较高出现烂种,使出苗率降低,同时覆膜促进了茎叶生长,降低了收获指数,造成显著减产。所以,滴灌栽培方式能有效地解决云南春马铃薯早期干旱问题,可以推广应用,但针对云南气候特点的春作覆膜栽培方法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地膜覆盖 滴灌 膜下滴灌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品种(系)块茎营养品质评价 被引量:17
6
作者 廖虹 郭华春 刘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10-1415,共6页
对云南省84个马铃薯品种(系)块茎的单株产量、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粗蛋白含量和7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云南省84个马铃薯品种(系)单株产量为O.08—1.56kg... 对云南省84个马铃薯品种(系)块茎的单株产量、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粗蛋白含量和7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云南省84个马铃薯品种(系)单株产量为O.08—1.56kg;块茎干物质含量为15.96%-32.68%;淀粉含量为11.45%~29.64%;还原糖含量为0.01%-0.48%;粗蛋白含量为0.52%-1.92%;矿质元素含量范围Fe为25.43—276.63mg/kg、K为11.66~22.42g/kg、Mg为0.48—0.98g/kg、Mn为3.14—9.19mg/kg、Zn为12.63—34.53mg/kg、Cu为6.10—24.73mg/kg、Ca为0.10—1.01g/kg。各品种(系)单株产量受各元素影响大小顺序为Mn〉K〉Ca〉Zn〉Mg〉Cu〉Fe,与Fe、Ca、zlI、Cu、Mn含量成反比,与Mg、K含量成正比。块茎干物质含量受块茎K、Mn、Mg、cu含量的影响较大,与K、Mn、Cu含量成反比,与Mg含量成正比;块茎淀粉含量受Mn、K、Cu、Ca含量的影响较大,与Mn、Cu、Ca含t成反比,与K含量成正比;块茎还原糖含t主要受Mn、K、Mg、Ca的影响,与K、Ca含量成反比,与Mn、Mg合量成正比。块茎粗蛋白含量与本研究中曩i定的7种元素问不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结果还表明块茎的Fe与Ca,Mg与K、Mg与Zn、Mg与Mn,K与Ca、K与Zn,Zn与Mn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马铃薯 块茎 营养品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苗期遮阴对云南春作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彩斌 周进华 +4 位作者 唐文军 郭华春 王婷婷 杨慧菊 张光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6-112,共7页
通过2015~2016年两年的田间试验,用遮光率为70%的黑色遮阳网进行不同遮阴处理,其中2015年设置幼苗期遮阴处理(出苗后遮阴15d),2016年设置90d(全生育期)遮阴、前15d遮阴、前30d遮阴、前60d遮阴、后60d遮阴、中间30d遮阴、后30d遮阴7个处... 通过2015~2016年两年的田间试验,用遮光率为70%的黑色遮阳网进行不同遮阴处理,其中2015年设置幼苗期遮阴处理(出苗后遮阴15d),2016年设置90d(全生育期)遮阴、前15d遮阴、前30d遮阴、前60d遮阴、后60d遮阴、中间30d遮阴、后30d遮阴7个处理,均以不遮阴作对照,研究幼苗期遮阴对云南春作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遮阴能够促进马铃薯茎叶快速生长,其株高、节长和叶面积较对照分别增加179.03%、163.41%、61.68%,差异极显著。遮阴后,对茎的生长最有利,茎鲜重、茎叶鲜重和总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86.23%、151.55%、136.66%,差异显著。两年的数据表明,幼苗期遮阴处理单株结薯数较对照增加11.67%~58.06%,单株产量较对照增加17.78%~41.05%,并有较高的商品薯重比率,2015年略低于对照,2016年较对照高4.34%。不同年份效果不一样,与遮阴期间天气有关。遮阴处理较不遮阴处理均会导致结薯减少,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作马铃薯 幼苗期 遮阴 生长指标 产量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薯蓣和魔芋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苏云松 郭华春 杨雪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6,共3页
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薯蓣和魔芋叶片的SPAD值与其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用SPAD值来反映叶绿素含量,为快速、简便和非破坏预测叶绿素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 甘薯 薯蓣 魔芋 SPAD值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马铃薯地方彩色品种“剑川红”和“转心乌”的花色苷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肖继坪 郭华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3-506,497,共5页
彩色马铃薯富含花色苷,是一种天然抗氧化食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引进品种"黑美人"为对照分析了云南马铃薯地方特色品种"剑川红"和"转心乌"花色苷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剑川红&... 彩色马铃薯富含花色苷,是一种天然抗氧化食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引进品种"黑美人"为对照分析了云南马铃薯地方特色品种"剑川红"和"转心乌"花色苷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剑川红"色素主要为酰化天竺葵色素类花色苷,其主要成分为天竺葵素3-[6-O-(4-O-E-p-香豆酰-O-α-吡喃鼠李糖苷)-β-D-吡喃葡萄糖苷]-5-O-β-D-吡喃葡萄糖苷。"转心乌"和"黑美人"所含色素相似,主要为酰化矮牵牛色素、锦葵色素、芍药色素类衍生物,主要成分均为矮牵牛花色素3-[6-O-(4-O-E-p-香豆酰-O-α-吡喃鼠李糖苷)-β-D-吡喃葡萄糖苷]-5-O-β-D-吡喃葡萄糖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色素 花色苷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菌与其共生白蚁共生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玉金 郭华春 +4 位作者 陈严平 付子艳 王翠玲 李梦杰 李荣春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2,共6页
综述鸡菌(Termitomyces spp.)及其共生白蚁的共生起源、共生关系及共生繁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鸡菌及其共生白蚁提供参考。鸡菌及其共生白蚁起源于3千万年前非洲中部的热带雨林。在蚁巢中,白蚁为鸡菌提供培养基并抑制其... 综述鸡菌(Termitomyces spp.)及其共生白蚁的共生起源、共生关系及共生繁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鸡菌及其共生白蚁提供参考。鸡菌及其共生白蚁起源于3千万年前非洲中部的热带雨林。在蚁巢中,白蚁为鸡菌提供培养基并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鸡菌帮助白蚁降解食物并为白蚁提供营养丰富的菌丝体(小白球)。白蚁婚飞和筑巢等活动使鸡菌得到远距离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菌 白蚁 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甘薯色素在块根中的分布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雅琼 郭华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03-308,共6页
以日本引进的紫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甘薯紫色素的稳定性和在块根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甘薯紫色素属于花青素,其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对热、氧化剂、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较强,是理想的食用天然色素。甘薯色素含量为表皮>皮层>整薯... 以日本引进的紫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甘薯紫色素的稳定性和在块根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甘薯紫色素属于花青素,其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对热、氧化剂、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较强,是理想的食用天然色素。甘薯色素含量为表皮>皮层>整薯>中心薄壁组织。引进品种种子岛紫整薯的色素含量比目前生产上种植的山川紫高61.13%,块根产量比山川紫高11.91%,可代替山川紫作为色素专用品种加以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甘薯 色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Dioscorea opposite)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段延碧 郭华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59-62,共4页
以山药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用75%酒精消毒15s,再用2%NaOCl浸泡15~25min为最佳的外植体消毒方法;(2)MS+6-BA1.0mg/L+NAA0.2mg/L为诱导多芽体较好的培养基配方;(3)MS+NAA0.5~1.0mg/L... 以山药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用75%酒精消毒15s,再用2%NaOCl浸泡15~25min为最佳的外植体消毒方法;(2)MS+6-BA1.0mg/L+NAA0.2mg/L为诱导多芽体较好的培养基配方;(3)MS+NAA0.5~1.0mg/L对诱导生根较为适宜;(4)离体条件下获得的零余子在MS+6-BA0.2mg/L+NAA1.0mg/L的培养基上平均出芽数能达4.0,且芽的长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多芽体 零余子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膏桐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延碧 郭华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通过不同激素配比诱导膏桐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为利用愈伤组织进行离体快繁和膏桐转基因及生物工程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诱导膏桐子叶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MS+2,4-D 2.0 mg/L和MS+6-BA 2.0 mg/L+NAA 2.0 mg/L;诱导愈伤组织形... 通过不同激素配比诱导膏桐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为利用愈伤组织进行离体快繁和膏桐转基因及生物工程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诱导膏桐子叶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MS+2,4-D 2.0 mg/L和MS+6-BA 2.0 mg/L+NAA 2.0 mg/L;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5 mg/L+IBA 0.1 mg/L;根的形成不需添加任何激素。适当的激素配比可有效诱导膏桐子叶产生愈伤组织并形成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桐 外植体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叶片气孔观察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云松 郭华春 杨雪兰 《中国马铃薯》 2009年第1期37-39,共3页
比较了透明胶带粘取法、火棉胶印迹法和直接撕取法等三种马铃薯叶片气孔的观察方法。研究表明,透明胶带粘取法观察马铃薯叶片气孔,较火棉胶印迹法和直接撕取法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和真实性强的优点,适宜于气孔密度和纵横径的观察。
关键词 马铃薯 叶片 气孔 观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薯蓣属植物的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文 郭华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5-232,共8页
为揭示薯蓣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根据叶绿体matK、rbcL、trnL-F和psbA-trnH序列片段,对小花盾叶薯蓣(Dioscorea sinopatviflora)、盾叶薯蓣(D. zingibiernsis)、黄独(D. bulbifera)和山药(D. polystachya)进行种间分子鉴别研究... 为揭示薯蓣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根据叶绿体matK、rbcL、trnL-F和psbA-trnH序列片段,对小花盾叶薯蓣(Dioscorea sinopatviflora)、盾叶薯蓣(D. zingibiernsis)、黄独(D. bulbifera)和山药(D. polystachya)进行种间分子鉴别研究,并探讨这4个片段在薯蓣属植物系统发育上的意义。结果表明,4种薯蓣属植物共22份材料的matK、rbcL、trnL-F和psbA-trnH序列片段的长度分别为1026-1142 bp、1156-1178 bp、744-822 bp和355-599 bp。用PAUP 4.0b10和贝叶斯推断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云南的黄独与盾叶薯蓣的亲缘关系较近;小花盾叶薯蓣与盾叶薯蓣的亲缘关系很近;而非洲的黄独与云南的黄独的亲缘关系很远。但仅用这4个cpDNA片段还不能完全区分小花盾叶薯蓣和盾叶薯蓣,这说明基于这4个序列片段的系统发育证据与4种薯蓣属植物属内的分类划分并不十分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属 分子鉴别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马铃薯花色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新永 郭华春 赵昶灵 《中国马铃薯》 2012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决定了花色苷含量的高低,综述国内外对彩色马铃薯花色苷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多个相关酶基因已经通过二倍体或四倍体马铃薯完成了cDNA的克隆,研究发现部分酶基因的启动子容易受到UVB辐射、低温等外界环... 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决定了花色苷含量的高低,综述国内外对彩色马铃薯花色苷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多个相关酶基因已经通过二倍体或四倍体马铃薯完成了cDNA的克隆,研究发现部分酶基因的启动子容易受到UVB辐射、低温等外界环境条件的诱导。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马铃薯花色苷的开发利用和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以及马铃薯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花色苷 生物合成 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宣威市马铃薯高垄栽培技术的优化
17
作者 颉炜清 展康 郭华春 《中国马铃薯》 2010年第3期140-144,共5页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云南省马铃薯主栽品种不同垄作模式、不同种植密度的配比组合下马铃薯主要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下对于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品种,适宜宣威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栽培...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云南省马铃薯主栽品种不同垄作模式、不同种植密度的配比组合下马铃薯主要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下对于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品种,适宜宣威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为大垄双行覆膜栽培,该模式下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筛选出的最佳组合模式为云薯201,大垄双行覆膜,种植密度为60 000.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垄作 栽培技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块茎生长与叶片内源激素及多糖含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白金鑫 张光海 郭华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9-317,共9页
【目的】探究白及块茎生长与叶片内源激素的相关性,为生产和科研中应用激素调控白及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驯化苗、一年生和二年生3种不同年限的白及植株为材料,分别测定其苗期、生长旺盛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衰老期和... 【目的】探究白及块茎生长与叶片内源激素的相关性,为生产和科研中应用激素调控白及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驯化苗、一年生和二年生3种不同年限的白及植株为材料,分别测定其苗期、生长旺盛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衰老期和采收期的块茎质量、多糖含量及叶片内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的含量。使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激素含量;使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3种不同年限的白及植株其块茎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均在采收期达最大值;多糖含量也呈上升趋势,除二年生植株外,驯化苗和一年生植株均在采收期达最大值;叶片中ZT、IAA和GA3 3种激素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ABA的含量变化在整个生长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块茎质量与多糖含量从开花期开始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并在采收期达到极显著相关;叶片内源ABA与块茎质量和多糖含量在苗期至开花期时呈负相关,从块茎膨大期开始直至采收期呈正相关,并在块茎膨大期表现出显著相关。【结论】为在苗期时促进根系活力,保证其对土壤中矿物质等各类营养元素的吸收,应定期对叶片外施ZT和IAA;生长旺盛期时适时外施IAA,并着重外施GA3,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促进植株光合产物的运输积累;块茎膨大期为促进块茎持续膨大和产物积累,可适当叶片外施A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生长期 内源激素 多糖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马铃薯收后播不同作物的生长及其产量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双元 杨慧菊 +3 位作者 郭华春 陈明玮 李超 李彩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3794-3796,共3页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收后最适宜种植的作物及其最适播期,从而来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方法]以马铃薯、大豆(Glycine max L.)和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L.)为试验材料,设计3种作物不同播期试验(6月2...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收后最适宜种植的作物及其最适播期,从而来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方法]以马铃薯、大豆(Glycine max L.)和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L.)为试验材料,设计3种作物不同播期试验(6月29日、7月19日、8月8日、8月28日、9月17日、10月7日)。[结果]播期对不同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大豆和荞麦的产量随播期的延迟呈下降趋势,适时早播有利于其高产,又可避免霜冻的危害;马铃薯的产量随播期的延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昆明地区马铃薯收后种植马铃薯的适宜时期是7月中下旬,在马铃薯收后最适宜种植的是荞麦和大豆,荞麦最迟播种的时间是7月中下旬,大豆最迟播种的时间是6月上旬。[结论]该研究可为昆明地区马铃薯收后作物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播 马铃薯 荞麦 大豆 生长 产量 昆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番茄嫁接对苗期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包佳林 李有涵 +1 位作者 李凯峰 郭华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4,共6页
【目的】探究马铃薯/番茄嫁接对苗期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方法】以马铃薯品种滇薯23为接穗,番茄品种中研988为砧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马铃薯/番茄嫁接对干旱胁迫(PEG处理)下苗期马铃薯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在生物学性状方面,... 【目的】探究马铃薯/番茄嫁接对苗期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方法】以马铃薯品种滇薯23为接穗,番茄品种中研988为砧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马铃薯/番茄嫁接对干旱胁迫(PEG处理)下苗期马铃薯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在生物学性状方面,与未嫁接组和自根嫁接组相比,不同质量分数PEG处理下,马铃薯/番茄嫁接植株的株高和根干质量均最高,最大根长和根数约为前两组的1.3倍,单株总叶面积显著高于自根嫁接组。在光合特性方面,与未嫁接和自根嫁接组相比,马铃薯/番茄嫁接植株在不同质量分数PEG处理下依然能维持相对稳定的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从而保证较高的光合速率。【结论】在苗期干旱条件下,以番茄为砧木的嫁接方法能够增加马铃薯接穗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嫁接 干旱胁迫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