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敏感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研究 Ⅱ.在云南元江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 被引量:2
1
作者 陶光喜 郭艾 蒋义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4-16,31,共4页
通过大田分期播种,对温敏不育系"417S"在云南元江(23°36′N)4个不同海拔试点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达及其转换作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元江自然条件下,"417S"表现明显的育性转换,其育性转换主要受温度控制,与... 通过大田分期播种,对温敏不育系"417S"在云南元江(23°36′N)4个不同海拔试点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达及其转换作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元江自然条件下,"417S"表现明显的育性转换,其育性转换主要受温度控制,与光照长度相关不显著。该不育系在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与人工控制条件下虽有差异,但基本上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敏感雄性不育 水稻 育性转换 自然条件 温度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杂交粳稻在旱作条件下的表型特征及其与经济产量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许红云 许为军 +2 位作者 陈丽娟 尚永莲 谭学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907-911,共5页
滇型杂交粳稻的研究与开发在云南高原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为云南水稻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们对滇型杂交水稻在旱作条件下的表型特征特性却知之甚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鉴定育成滇型杂交稻组合的耐旱特征特性,并对生长速率,其他... 滇型杂交粳稻的研究与开发在云南高原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为云南水稻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们对滇型杂交水稻在旱作条件下的表型特征特性却知之甚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鉴定育成滇型杂交稻组合的耐旱特征特性,并对生长速率,其他表型性状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滇型杂交稻旱作节水栽培和今后的耐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滇型杂交粳稻品种(组合)耐旱性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中滇杂35产量和结实率均明显高于其它4个参试品种(组合)。小区产量与每穗实粒数和减数分裂期的生长速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3,达极显著水平,与结实率的相关系数达0.9,为显著水平,表明在以小区产量为目标的育种项目中,使用这些性状可以大大地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耐旱性 每穗结实数 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膜在滇中冷凉稻区旱作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鹏楷 纪琳珊 +3 位作者 李丹丹 文建成 金梅才 李荣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1-4,19,共5页
以普通白色PE地膜作对照,引进3种全生物降解膜,从用膜量、地膜降解状况、对地温的影响、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对杂草的防控效果和经济效益6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全生物降解膜中,光合白膜裂解速度最快,中博黑膜裂解速... 以普通白色PE地膜作对照,引进3种全生物降解膜,从用膜量、地膜降解状况、对地温的影响、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对杂草的防控效果和经济效益6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全生物降解膜中,光合白膜裂解速度最快,中博黑膜裂解速度最慢;白膜覆盖比黑膜覆盖地温高1~2℃;黑膜比白膜对杂草的抑制效果更好;降解膜可以减少无效分蘖,提高结实率,水稻产量均高于对照普通白色PE地膜,产量增幅12.28%~34.85%;与普通白色PE地膜相比,光合白膜可实现节本增效7054.06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水稻 全生物降解膜 滇中冷凉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衣剂在旱地优质稻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毅 杨芳 +6 位作者 赵际雪 龚荣 文建成 王有伟 段自林 夏艳波 李娟 《中国种业》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种衣剂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保护作物健康生长,提高种子质量,促进作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正常生长。为提高旱地优质稻在种植环境中的生长发育,增加其产量,以旱地优质稻品种滇禾优615为试验材料,探究9种种衣剂对旱地条件下的发芽率、秧苗... 种衣剂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保护作物健康生长,提高种子质量,促进作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正常生长。为提高旱地优质稻在种植环境中的生长发育,增加其产量,以旱地优质稻品种滇禾优615为试验材料,探究9种种衣剂对旱地条件下的发芽率、秧苗素质、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等方面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苗坚强(微囊悬浮-悬浮剂)和亮盾(悬浮剂)两种种衣剂应用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两种处理发芽率均提高了7个百分点;苗期芽长增长25.85%和23.46%、芽粗增加25.00%和66.67%、根数增加60.00%和20.00%;分蘖初期叶长增长13.07%和9.29%、根长增长49.13%和40.88%、根数增加32.44%和13.54%、茎基增宽9.79%和5.74%、株高增加5.32%和8.15%;成熟后千粒重增加22.28%和18.76%,每穗总粒数增加7.33粒、5.33粒,可显著增产23.53%、22.06%。研究中筛选的种衣剂剂型新颖、作用效果好且产量能得到显著提高,为旱地水稻种植选择适合的种衣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优质稻 种衣剂 发芽率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软香型籼稻品种滇屯502的复壮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顾雪 高亮 +5 位作者 杨米 方思杨 寸元红 蔡羽 普世皇 文建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8-705,共8页
软香型品种滇屯502是云南特色优质米生产的当家品种,30余年生产应用种性退化严重,在无病虫害防治条件下,其稻瘟病发病率为100%,产量减少41.9%。为了对该品种进行复壮,采用单穗选择、株系比较、品系鉴定的方法,紧扣稻瘟病抗性、香味和软... 软香型品种滇屯502是云南特色优质米生产的当家品种,30余年生产应用种性退化严重,在无病虫害防治条件下,其稻瘟病发病率为100%,产量减少41.9%。为了对该品种进行复壮,采用单穗选择、株系比较、品系鉴定的方法,紧扣稻瘟病抗性、香味和软米几个重要而典型的性状,开展滇屯502复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2.67万株滇屯502群体中筛选出3个复壮品系,入选率为0.01%。这3个品系表型和食味品质与滇屯502相似,但产量和稻瘟病抗性较滇屯502分别至少提高41.1%和58.3%。利用复壮品系混系繁殖形成的复壮滇屯502,较原种滇屯502的生产力得到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可为云南软香常规稻品种复壮提供技术和经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香软米 复壮 农艺性状 食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软型复壮水稻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及其基因位点差异的分析
6
作者 过俊俊 张波 +5 位作者 刘莹 顾雪 李娟 李丹丹 普世皇 文建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9-65,共7页
为探明品种复壮前后的性状区别及其对应的基因型变化,对种性严重退化的云南香软型水稻品种滇屯502及其复壮品种滇屯506进行研究,分析复壮品种滇屯506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及其主要性状基因位点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滇屯502相比,多个生态环境... 为探明品种复壮前后的性状区别及其对应的基因型变化,对种性严重退化的云南香软型水稻品种滇屯502及其复壮品种滇屯506进行研究,分析复壮品种滇屯506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及其主要性状基因位点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滇屯502相比,多个生态环境条件下复壮品种滇屯506在全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粒数、谷粒大小等性状上无显著差异,在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性状上显著提高,稻瘟病抗性明显提高,达到抗性级水平,其稻米具有香味,米饭软而不回生。对与生育期、株型、品质、产量、抗逆性相关的63个基因位点检测结果显示,2个品种仅有3个基因位点存在差异。发现滇屯506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d3和Pi5,稻瘟病抗性提高,提高了结实率和产量,且滇屯506仍携带香味基因badh2和低直链淀粉基因Wxhp,保留了米饭香软的特性和优良食味品质。基因型检测结果与田间性状表型一致,同样表明复壮品种滇屯506稻瘟病抗性提高,恢复了生产力,品质没有下降。本研究结果可为香软型水稻品种复壮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品种复壮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基因位点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系淀粉含量差异及其消化速率的分析
7
作者 黄菊媛 朱树明 +6 位作者 顾雪 李晓金 李顺和 李丹丹 李娟 李文灿 文建成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7,共6页
为探究不同水稻品系稻米淀粉组成成分含量差异及其米饭消化速率的变化。采用体外酶消化法分析了126个籼稻品系稻米直链淀粉(AC)、总淀粉(TS)、快消化淀粉(RDS)、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并从中选取AC、SDS和RS含量明显差异... 为探究不同水稻品系稻米淀粉组成成分含量差异及其米饭消化速率的变化。采用体外酶消化法分析了126个籼稻品系稻米直链淀粉(AC)、总淀粉(TS)、快消化淀粉(RDS)、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并从中选取AC、SDS和RS含量明显差异的18个品系,分析了米饭消化速率与预测血糖生成指数(eGI)。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稻米淀粉含量差异很大,AC为4.29%~25.58%,平均为10.43%,TS含量为71.69%~82.45%,平均为77.73%,RDS含量为43.31%~57.47%,平均为50.07%,SDS含量为18.96%~32.56%,平均为25.26%,RS含量为0.59%~4.87%,平均为2.39%。不同水稻品系eGI值与淀粉组分含量存在一定相关性,高AC品系的eGI值明显低于低AC的品系,但发现低AC品系滇谷2030和低SDS含量品系滇盘3429的eGI值也低。SDS含量高品系的eGI值低于SDS含量低品系,但也存在SDS含量低品系的eGI值也低的情况。高含量RS品系的eGI值显著低于低RS含量品系。所有品系米饭在餐后30 min内消化速率快,糖释放量最多,到60 min后持续下降,AC、SDS和RS含量高品系稻米的eGI值普遍低于相应淀粉含量低的品系。不同水稻品系米饭消化速率差异很大,除了受到其AC、SDS、RS含量因素影响外,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培育低GI品种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淀粉组分 体外酶消化 预测血糖生成指数 消化糖释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品种滇屯502苗期耐低温的生理与分子特性分析
8
作者 施怡彤 雍雨 +8 位作者 李秋平 马雯清 徐笑宇 袁兴巧 毕苧 白晓清 雷文洪 文建成 李丹丹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0,86,共7页
本研究以云南高海拔耐低温籼稻品种滇屯502及其近等位基因系但对低温敏感的滇屯506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低温胁迫条件下这2个水稻品种在生理代谢活动及低温响应基因表达方面的差异,从而为揭示滇屯502耐低温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实验... 本研究以云南高海拔耐低温籼稻品种滇屯502及其近等位基因系但对低温敏感的滇屯506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低温胁迫条件下这2个水稻品种在生理代谢活动及低温响应基因表达方面的差异,从而为揭示滇屯502耐低温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在相同环境下对两种水稻幼苗实施了低温处理,并系统分析了低温胁迫下水稻苗期叶片的多项生理指标变化,包括水分、叶绿素、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等。同时,本研究还检测了与水稻低温抗性相关的关键基因,如COLD1、Os RAN1、OsCAF1B、OsFAD8、OsAOX1a和OsPHY1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滇屯502主要通过提高Pro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上调OsCAF1B、OsFAD8、OsAOX1a和OsPHY1等基因表达水平来应对低温胁迫,从而保护苗期水稻免受低温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滇屯502 低温 生理特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软米籼稻新品种滇谷1728的选育及综合特性分析
9
作者 杨艺卓 罗萍 +5 位作者 普世皇 陈进 石玉萍 李娟 李丹丹 文建成 《中国种业》 2025年第4期118-121,126,共5页
滇谷1728是以改良软米籼稻品系0608-6-11为母本,适应性好的地方籼稻品种班伞镰刀谷为父本,进行常规杂交并通过系谱选择方法培育出的优质软米籼稻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22029号。田间表... 滇谷1728是以改良软米籼稻品系0608-6-11为母本,适应性好的地方籼稻品种班伞镰刀谷为父本,进行常规杂交并通过系谱选择方法培育出的优质软米籼稻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22029号。田间表现株叶型好,抗倒伏,茎叶清秀,落粒适中,结实率高,抗病、广适。稻米长粒型、外观透明,米饭软、食味好,品质优。对滇谷172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稻米品质等综合特性进行分析,旨在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籼稻 软米 地方种质 滇谷1728 选育系谱 农艺性状 RVA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病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1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大军 洪汝科 +5 位作者 李炎渊 金寿林 师常俊 李铮友 张树华 谭学林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9-80,共2页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 31是用育性稳定的滇 型不育系榆密 1 5 A和优质抗病恢复系南 34组配育成 ,具有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高抗稻瘟病、米质优、适应性广的特点 ,2 0 0 2年 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 31是用育性稳定的滇 型不育系榆密 1 5 A和优质抗病恢复系南 34组配育成 ,具有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高抗稻瘟病、米质优、适应性广的特点 ,2 0 0 2年 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滇杂31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高度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谭亚玲 洪汝科 +2 位作者 陈金凤 张忠林 谭学林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7-30,共4页
以滇型杂交粳稻组合"滇杂35"和4个云南水稻老品种永宁小麻谷、永宁小白谷、阿楚车、牛八谷为材料,种植于不同海拔点,研究不同海拔下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随着种植地海拔的升高生育期延长,其株高变矮,穗茎长及穗长缩... 以滇型杂交粳稻组合"滇杂35"和4个云南水稻老品种永宁小麻谷、永宁小白谷、阿楚车、牛八谷为材料,种植于不同海拔点,研究不同海拔下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随着种植地海拔的升高生育期延长,其株高变矮,穗茎长及穗长缩短。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有效穗、穗总粒数降低,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千粒重、结实率差异不大。因此高海拔栽培种植时,应重视有效穗及穗总粒数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海拔 农艺性状 产量构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耐瘠杂交粳稻滇杂35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金寿林 谭学林 +5 位作者 张忠林 洪汝科 黄大军 谭亚玲 王樨 陈丽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0-91,93,共3页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5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5A和优质恢复系南34组配育成。该组合杂种优势强、稳产高产、抗稻瘟病性强、耐瘠薄,适应性广,于200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中介绍了该...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5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5A和优质恢复系南34组配育成。该组合杂种优势强、稳产高产、抗稻瘟病性强、耐瘠薄,适应性广,于200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滇杂35 三系 选育 耐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Ⅰ型粳稻不育系花粉败育状况分类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大军 金寿林 +2 位作者 谭学林 陆鑫 洪雨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18,共2页
对供试的 114个滇 型粳稻不育系花粉镜检 ,结果表明 :滇 型不育系的大部分材料中均有染败花粉粒 ,但染败花粉粒所占比率因保持系来源的不同而有差异。其中有 2 3份材料的花粉粒全部为圆败和碘败 ,这些材料以圆败花粉粒所占的比率较大 ... 对供试的 114个滇 型粳稻不育系花粉镜检 ,结果表明 :滇 型不育系的大部分材料中均有染败花粉粒 ,但染败花粉粒所占比率因保持系来源的不同而有差异。其中有 2 3份材料的花粉粒全部为圆败和碘败 ,这些材料以圆败花粉粒所占的比率较大 ,圆败花粉率占 5 0 %以上的有 16份 ,占无染败花粉材料的 6 9.5 6 % ,滇 型不育系中未发现全部为碘败花粉的材料。用败育程度较高 (花粉粒全部为圆败和碘败 )的不育系材料分别与南 2 9和南 34测交 ,杂交组合育性均可恢复 ,南 2 9和南 34对败育程度较高的滇 型不育系仍具有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不育系花粉 败育 中国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法纯化水稻胚乳RNA及稻米品质重要相关基因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海燕 董海涛 +10 位作者 姚海根 向跃武 谭学林 方永启 邓晔 金庆超 Cabezas DANIEL 姜玉新 戴承恩 阎文昭 李德葆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提出了一种从水稻胚乳组织中快速分离总RNA的方法,可以简便地去除RNA中存在的淀粉等多糖类杂质,所获的胚乳总RNA其质量可满足Northern印迹、微阵列制备等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将从966个水稻品种的胚乳中分离所得的RNA制备RNA阵列,用于... 提出了一种从水稻胚乳组织中快速分离总RNA的方法,可以简便地去除RNA中存在的淀粉等多糖类杂质,所获的胚乳总RNA其质量可满足Northern印迹、微阵列制备等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将从966个水稻品种的胚乳中分离所得的RNA制备RNA阵列,用于稻米品质重要基因Wx基因的表达谱分析,结果证实:水稻Wx基因表达丰度总体上与水稻胚乳的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应用于Northern印迹实验,表明在水稻胚乳组织中,淀粉分支酶Rbe1具有两个长度不同的同源基因,其中一个分子量大的为胚乳特异表达,分子量小的则在水稻各组织中共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乳 水稻品种 WX基因 稻米品质 淀粉分支酶 总RNA 直链淀粉含量 特异表达 分子生物学实验 同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Ⅰ型粳稻不育系原种提纯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大军 谭学林 +2 位作者 张树华 李伟华 顾晓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41-442,454,共3页
采用单株选择(不育系和保持系花粉镜检)、成对回交、株系鉴定、混系繁殖,辅以在开花期去除不育系中异杂株的方法提纯滇Ⅰ型不育系;经田间种植鉴定,原种纯度达99.90%以上;缩短了种子生产年限,减少繁殖代数,有效地保持了不育系原有的配合... 采用单株选择(不育系和保持系花粉镜检)、成对回交、株系鉴定、混系繁殖,辅以在开花期去除不育系中异杂株的方法提纯滇Ⅰ型不育系;经田间种植鉴定,原种纯度达99.90%以上;缩短了种子生产年限,减少繁殖代数,有效地保持了不育系原有的配合力和典型性状。达到“起点高、防杂严、数量大、程序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不育系 提纯技术 Ⅰ型 田间种植鉴定 单株选择 株系鉴定 原种纯度 种子生产 保持系 配合力 繁殖 镜检 花粉 回交 杂株 花期 防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份云南地方稻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锦文 洪汝科 +3 位作者 范静华 张祎颖 曾千春 罗琼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23-1326,共4页
为发掘利用广谱持久抗稻瘟病水稻质源,接种分析了云南地方粳稻品种子预44对云南省7群18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苗叶瘟抗性,考察了该品种大田穗瘟抗性及其作为抗源育种利用的情况。结果表明,子预44抗6群16个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即ZA1,ZA4... 为发掘利用广谱持久抗稻瘟病水稻质源,接种分析了云南地方粳稻品种子预44对云南省7群18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苗叶瘟抗性,考察了该品种大田穗瘟抗性及其作为抗源育种利用的情况。结果表明,子预44抗6群16个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即ZA1,ZA49,ZA57,ZA61;ZB1,ZB13,ZB17,ZB25;ZC1,ZC3,ZC13,ZC15;ZE1,ZE3;ZF1和ZG1。而且作为抗源育种利用20多年还未丧失抗性,具有广谱持久稻瘟病抗性。用其作父本分别与高感稻瘟病粳稻丽江新团黑谷和江南香糯杂交,获得F1、F2和BC1F1遗传群体。用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B13和ZE1分别对亲本丽江新团黑谷、江南香糯和子预44及其杂交后代群体F1、F2和BC1F1进行分蘖期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子预44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B13和ZE1均表现为单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子预44抗稻瘟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以及育种利用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粳稻 子预44 稻瘟病 广谱 持久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下水稻正反交F_2群体的孕穗期耐冷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石华 谭学林 谭亚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5-760,共6页
云南高寒稻区的地方粳稻品种小麻谷与籼稻细胞质的改良品系南34的正反交F1分别种植于海拔400,1 860和2 200 m的3个点,对6个F2群体的孕穗期耐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穗育性是对低温最敏感的性状,可用作孕穗期耐冷性的评价指标。F2(小麻... 云南高寒稻区的地方粳稻品种小麻谷与籼稻细胞质的改良品系南34的正反交F1分别种植于海拔400,1 860和2 200 m的3个点,对6个F2群体的孕穗期耐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穗育性是对低温最敏感的性状,可用作孕穗期耐冷性的评价指标。F2(小麻谷×南34)群体的平均孕穗期耐冷性均极显著高于同一海拔下产生的反交F2群体的表现(P<0.01)。同一组合在2 200 m海拔产生的F2群体平均孕穗期耐冷性均高于其余两海拔产生的群体,其中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在400 m海拔产生的群体。结果明确了杂种F1在高海拔低温条件下传粉产生的后代更耐低温,其中在粳稻细胞质背景下更为明显。在F2(小麻谷×南34)群体中耐冷性状的分布主要是受耐冷基因的作用,然而在其反交F2群体中耐冷性状的分布除受耐冷基因的作用外,还受到籼稻细胞质背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稻细胞质 F2群体 孕穗期耐冷性 海拔变异 配子体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洪汝科 段红平 +1 位作者 秦德林 师常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3-39,共7页
以杂交粳稻新组合“榆杂29”两年的超高产实践为研究内容,探讨该组合超高产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的栽培技术措施.研究表明:1“榆杂29”的超高产技术路线有两条.2超高产需要肥沃的水稻土和科学的施肥、管理技术.3超高产的群体最... 以杂交粳稻新组合“榆杂29”两年的超高产实践为研究内容,探讨该组合超高产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的栽培技术措施.研究表明:1“榆杂29”的超高产技术路线有两条.2超高产需要肥沃的水稻土和科学的施肥、管理技术.3超高产的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仍在孕穗期,达9.26~9.584超高产的关键措施:培育壮秧,适时早栽、施足促蘖肥,及时促控、增施钾肥、磷肥、保健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超高产 栽培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信灵在粳稻不育系繁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大军 陈国荣 +3 位作者 贺良 张忠林 顾晓明 谭学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56-259,共4页
花信灵对粳稻不育系开花具有明显的诱导效应,能提早不育系的始花时间和盛花时间,提高异交结实率及繁殖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育系榆密15A抽穗5%和40%时各喷1次花信灵,并且在抽穗5%和10%时各喷1次"九二○",始花时间和盛花时... 花信灵对粳稻不育系开花具有明显的诱导效应,能提早不育系的始花时间和盛花时间,提高异交结实率及繁殖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育系榆密15A抽穗5%和40%时各喷1次花信灵,并且在抽穗5%和10%时各喷1次"九二○",始花时间和盛花时间均比对照提早23 4min,与保持系的始花时差和盛花时差分别缩短为19 4、11min;异交结实率和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 70%、377 40kg/hm2,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花信灵与"九二○"适时适量地配合使用,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是粳稻不育系繁殖缩短父母本花时差较为有效且经济的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信灵 粳稻不育系 繁殖 花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气候条件下选育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策略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谭学林 陶光喜 +2 位作者 蒋春和 卢文成 贺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6-27,41,共3页
云南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利用虽已经历了较长的时期 ,但在不育系的选育和制种上一直未取得较大的突破。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为促进云南“两系”杂交稻的育种工作的快速发展 ,本文结合云南气候的光温特点及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 云南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利用虽已经历了较长的时期 ,但在不育系的选育和制种上一直未取得较大的突破。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为促进云南“两系”杂交稻的育种工作的快速发展 ,本文结合云南气候的光温特点及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和利用的经验 ,对今后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利用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云南纬度低 ,海拔差异大 ,日可照时数变化较小 ,在云南进行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具有十分有利的气候条件。其主要的技术路线是利用海拔差异筛选温敏不育系和在不同海拔进行繁殖制种 ;在选育中运用花药培养技术 ,缩短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光敏不育系 温敏不育系 花药培养 云南生态区 气候条件 选育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