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种内间栽根际微生物群落对稻瘟病抗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梅 李荣萍 +5 位作者 唐文强 张惠玲 张喜 飞晓 何平 韩光煜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6-1454,共9页
【目的】揭示水稻种内混合间栽下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稻瘟病抗性的关系,为明确水稻多样性混合间栽控制稻瘟病的内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个感稻瘟病传统品种黄壳糯(HKN)分别与4个云南主栽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汕优63(SY63)、Ⅱ优838... 【目的】揭示水稻种内混合间栽下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稻瘟病抗性的关系,为明确水稻多样性混合间栽控制稻瘟病的内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个感稻瘟病传统品种黄壳糯(HKN)分别与4个云南主栽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汕优63(SY63)、Ⅱ优838(LY838)、两优1259(LY1259)、云光101(YG101)进行混合间栽及净栽。水稻长至黄熟期,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穗颈瘟发生情况;利用16S rDNA测序分析水稻多样性混合间栽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变化。【结果】混合间栽后能有效减轻稻瘟病发生程度,不同组合下对感病品种黄壳糯的防治效果达42.14%~73.27%。水稻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混合间栽对水稻根际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影响较小;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除HKN‖YG101组合中的黄壳糯在间栽前后根际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改变(P>0.05)外,其他组合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在间栽前后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均出现显著变化(P<0.05,下同)。各处理优势细菌菌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黄壳糯间栽后根际细菌相对丰度较高且发生显著变化的属有7种,其中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与稻瘟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大理石雕菌属(Marmoricola)相对丰度与稻瘟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多样性混合间栽能明显改变水稻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并通过富集大理石雕菌属提高感病品种稻瘟病抗性,从而减轻稻瘟病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样性混合间栽 稻瘟病 根际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叶际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生防功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禄蓉 张秀 +4 位作者 田光祥 陈朝苍 赵云思 朱书生 杨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5-1045,共11页
【目的】从三七叶际分离筛选对三七叶部黑斑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为开发安全高效的生防菌剂提供菌种资源,也为中药材病害的生态防控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从1年生健康三七叶片中分离可培养叶际微生物,通过... 【目的】从三七叶际分离筛选对三七叶部黑斑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为开发安全高效的生防菌剂提供菌种资源,也为中药材病害的生态防控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从1年生健康三七叶片中分离可培养叶际微生物,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分离菌株对三七叶部黑斑病菌人参链格孢菌(Alternaria panax)菌株SL17的拮抗效果,筛选对人参链格孢菌具有生防作用的叶际微生物菌株,结合ITS和16S rDNA测序对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挑选抑菌效果最佳的菌株进一步进行广谱抑菌能力测定。【结果】从健康三七叶际共分离纯化得到125株分离物,通过平板对峙法从中筛选获得50株对人参链格孢菌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其中26株为真菌,24株为细菌。26株拮抗真菌中,2株三七叶内生真菌菌株NZ-14和NZ-23的抑菌效果最佳,其中康氏木霉菌(Trichoderma koningii)菌株NZ-14可完全抑制人参链格孢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0.00%;24株拮抗细菌中,2株三七叶内生细菌菌株NX-20和NX-23的抑菌效果最佳,其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菌株NX-20对人参链格孢菌的抑制率达71.13%。叶际拮抗菌对三七主要病原菌抑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NZ-14、NZ-23、NX-20和NX-23对槭菌刺孢菌(Mycocentrospora acerina)菌株DMS5、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株F3、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菌株RS006均具有良好的抑制能力,抑制率为39.26%~78.97%。【结论】三七叶际存在大量具有潜在抑菌能力的微生物,其中2株木霉菌菌株NZ-14、NZ-23和2株芽孢杆菌菌株NX-20、NX-23的抑制效果最好,对三七叶部和根部主要病害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三七病害生物防控的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叶际微生物 黑斑病 拮抗菌 木霉菌 芽孢杆菌 生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施用水杨酸调控三七根系代谢对根腐病发生的影响
3
作者 陈胜倩 王正平 +3 位作者 施雨宇 尚昭仪 朱书生 杨敏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5,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三七根系代谢的影响,并研究其显著变化的差异代谢物对三七主要根腐病菌生长的影响,以期为三七根腐病的生态防控提供新的思路。通过在连作条件下的三七叶部喷施不同浓度的SA,筛选减轻三七...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三七根系代谢的影响,并研究其显著变化的差异代谢物对三七主要根腐病菌生长的影响,以期为三七根腐病的生态防控提供新的思路。通过在连作条件下的三七叶部喷施不同浓度的SA,筛选减轻三七根腐病的最佳SA浓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最佳浓度下三七须根代谢物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了显著变化的代谢物对三七根腐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外源施用280.00μg/mL SA能够显著提高连作土中三七的存苗率,并显著促进根长和生物量的增长。代谢组学分析显示,三七须根代谢物主要包括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糖类及其衍生物等九类物质。外源施用SA后,三七根系的糖代谢和脂肪酸代谢发生显著变化,其中D-(+)-海藻糖和亚油酸的含量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两种显著下调的代谢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显著促进主要根腐病菌的生长。该研究结果为三七根腐病的生态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海藻糖 亚油酸 三七根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