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淡水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董路 段博芳 +6 位作者 杨建发 杨红梅 李坤 马洲 董星和 李永华 邹丰才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为了查明云南省淡水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和分布特点,从野外和农贸市场采集5种螺共4502份,取其肌肉用组织压片法镜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再提取组织DNA,采用PCR扩增广州管圆线虫ITS基因。镜检发现,在福寿螺中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 为了查明云南省淡水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和分布特点,从野外和农贸市场采集5种螺共4502份,取其肌肉用组织压片法镜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再提取组织DNA,采用PCR扩增广州管圆线虫ITS基因。镜检发现,在福寿螺中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PCR扩增显示:5份样品为广州管圆线虫阳性,总阳性率为0.111%(5/4502);不同地区间,昆明市阳性率最高(0.231%,4/1734),德宏州(0.221%,1/453)次之;不同淡水螺种类中,福寿螺阳性率为0.192%(4/2081),环棱螺阳性率为0.160%(1/624),其余3种螺未检出;不同采样环境下,农贸市场阳性率为0.192%(4/2083),野外环境阳性率为0.041%(1/2419)。不同螺种类和采样环境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获悉了云南省部分淡水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为云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螺 广州管圆线虫 ITS基因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库蠓源蓝舌病病毒16型的分离鉴定
2
作者 付嘉佳 李富祥 +4 位作者 王金萍 何于雯 谢佳芮 高华峰 李小兵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共7页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库蠓源蓝舌病病毒(BTV)流行情况,本试验于2023年7—10月分别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和保山市龙陵县采集昆虫样品进行种属鉴定和虫媒病毒分离鉴定。基于昆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进行BLAST序列...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库蠓源蓝舌病病毒(BTV)流行情况,本试验于2023年7—10月分别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和保山市龙陵县采集昆虫样品进行种属鉴定和虫媒病毒分离鉴定。基于昆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进行BLAST序列比对和种属鉴定。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病毒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病毒毒价测定对所获得的虫媒病毒进行分离和鉴定,以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采集的昆虫样品分别属于尖音库蚊、隐匿库蠓、拜氏铗蠓和蠓科。其中,采自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的样品RT-PCR检测结果为BTV阳性,经BHK-21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得到1株BTV分离株;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能与BTV-16标准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初步确定该分离株为BTV-16,将其命名为YNLL-BTV16-2023,其毒价为10-5.1/0.1 mL。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VP2基因序列与2株日本分离株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LC586239.1和AB686220.1)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20%和96.87%,VP3基因序列与中国云南省分离株VP3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MG564322.1)核苷酸同源性为99.26%,VP5基因序列与日本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AB686236.1)核苷酸同源性为97.77%,VP7基因序列与2株中国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AF172831.1和KT002584.1)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8.80%。结果表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边境地区存在BTV-16毒株,该血清型病毒可通过隐匿库蠓携带。本试验为云南省边境地区BTV及其传播媒介的分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库蠓 蓝舌病病毒16型(BTV-16) 分离和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云南源BVDV-1b亚型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3
作者 崔垚鑫 李聃 +6 位作者 谢佳芮 朱沛 徐心明 岩锐 陈其云 李文贵 姚俊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6,共7页
为探明云南省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的发生、流行态势及其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本试验于2022年12月—2023年11月从云南省10个州市规模化养牛场随机采集667份牛粪便样品,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 为探明云南省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的发生、流行态势及其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本试验于2022年12月—2023年11月从云南省10个州市规模化养牛场随机采集667份牛粪便样品,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针对阳性样品选用牛肾细胞(MDBK)进行毒株的分离和鉴定,结合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观察病毒增殖情况,并使用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滴度;阳性样品经全基因组测序后,分别对全基因组和5′非翻译区(5′-UTR)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经RT-PCR和MDBK细胞分离鉴定获得2株BVDV,分别命名为BVDV YN.1(GenBank登录号:PP488512.1)和BVDV YN.2(GenBank登录号:PP770551.1),病毒滴度分别为105.81和104.93 TCID50/mL。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2株BVDV分离株与美国分离的BVDV-1b亚型参考毒株HP-KY-RK13(GenBank登录号:KT355592.1)的核苷酸相似度分别为99.6%和99.5%,与日本分离的BVDV-1b亚型参考毒株END(GenBank登录号:JX419397.1)的核苷酸相似度均为99.7%,且处于同一进化分支(BVDV-1b亚型)。本试验可为云南省BVDV流行病学调查及对其防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BVDV-1b亚型 云南 分离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微小扇头蜱及镰形扇头蜱核糖体及线粒体基因多态性分析
4
作者 陈俊蓉 徐翠蓉 +6 位作者 谢昕言 李东旭 张艳 贺君君 杨建发 邹丰才 马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8,共6页
了解云南地区分布的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与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和2(ITS-1,ITS-2)、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x 1)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基4(nad 4)基因序... 了解云南地区分布的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与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和2(ITS-1,ITS-2)、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x 1)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基4(nad 4)基因序列多态性,探究核糖体及线粒体基因作为微小扇头蜱、镰形扇头蜱分子标记的应用能力。采集牛体表寄生蜱,经鉴定为微小扇头蜱与镰形扇头蜱。通过PCR分别扩增其核糖体ITS-1、ITS-2基因,线粒体cox 1、nad 4基因。对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拼接,利用Clustal X(1.83)做多序列比对。基于Mr Bayes 3.11使用贝叶斯(BI)法针对cox 1和nad 4基因构建进化树,分析其分类地位。通过比对,分析这些基因的种类序列差异和种间差异。通过对序列的碱基含量计算发现,ITS-1、ITS-2基因的G+C含量较高,cox 1、nad 4基因序列的G+C含量较低。微小扇头蜱4个基因的种内差异依次为ITS-1>cox1>nad4>ITS-2;镰形扇头蜱种内差异依次为ITS-1>ITS-2、cox1>nad4。2种扇头蜱4个基因的种间差异比较为ITS-1>nad4>cox1>ITS-2。微小扇头蜱与镰形扇头蜱的4个基因中ITS-1基因的种内差异变异程度最大,是用于遗传多样性的理想分子标记。2种扇头蜱的种间差异对比证实ITS-2基因的种间差异变异程度最小,适于研究2种蜱间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头蜱 核糖体 线粒体 序列多态性分析 系统发育关系 分子遗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迪庆州间断双线绦虫线粒体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5
作者 徐翠蓉 谢昕言 +7 位作者 闫大龙 杨建岭 马君 贺君君 杨忠文 杨继生 杨建发 邹丰才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5,共6页
为分析间断双线绦虫(Digramma interrupta)的线粒体基因(mtDNA)序列的遗传多态性,探讨其作为分子标记的应用潜力,于云南省迪庆州获得的短须裂腹鱼体内分离出21条间断双线绦虫,分别提取基因组DNA,扩增ATP酶亚基6(p atp 6)、烟酰胺腺嘌呤... 为分析间断双线绦虫(Digramma interrupta)的线粒体基因(mtDNA)序列的遗传多态性,探讨其作为分子标记的应用潜力,于云南省迪庆州获得的短须裂腹鱼体内分离出21条间断双线绦虫,分别提取基因组DNA,扩增ATP酶亚基6(p atp 6)、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基5(p nad 5)、核糖体RNA小亚基(p rrn S)部分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基于这3个基因,以多房棘球绦虫为外群,采用贝叶斯法构建进化树,分析间断双线绦虫与其他绦虫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发现,p atp 6、p nad 5和p rrn S扩增产物的长度分别为543 bp、628 bp和1133 bp,种内差异依次为0~1.1%、0~1.4%和0~0.4%,在进化树上与间断双线绦虫与舌状绦虫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3个mtDNA序列变异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p rrn S<p atp 6<p nad 5,p nad 5是研究间断双线绦虫遗传多样性的理想线粒体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双线绦虫 线粒体DNA 序列分析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部分地区山羊十二指肠贾第虫基因型鉴定及分析
6
作者 孙绍美 张艳 +4 位作者 李飞 许进红 李卫娟 吴志蕾 舒凡帆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135,共5页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山羊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及基因型分布情况,从云南省2个地区共采集了183份新鲜山羊粪样,基于核酸丙糖异构酶(tpi)位点对样品中的十二指肠贾第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采集的山羊粪样中十二指肠贾第虫总感染率为9.29%(1...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山羊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及基因型分布情况,从云南省2个地区共采集了183份新鲜山羊粪样,基于核酸丙糖异构酶(tpi)位点对样品中的十二指肠贾第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采集的山羊粪样中十二指肠贾第虫总感染率为9.29%(17/193),其中红河州、昆明市的感染率分别为8.24%(7/85)、10.20%(10/98),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养殖方式下羊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共发现一种集聚体,为聚体类E,在体类E的5中不同亚型中(E4、E5、E56、E12、E3),E4为优势亚型。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部分地区存在山羊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其分布呈现有限的遗传多样性,其优势聚集体和亚型以感染动物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十二指肠贾第虫在云南省部分山羊中的流行特征和人兽共患风险,为该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贾第虫 山羊 流行特征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部分地区牛腹泻病毒核酸检测与分析
7
作者 余世祥 李文伟 +5 位作者 侯明省 吴绍伟 邓成松 鲁金强 张书光 张以芳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7期53-59,共7页
[目的]探究云南省部分地区牛腹泻病毒的流行情况,为该病的防控和检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21-2023年,对云南省内12个区域采集的655份粪便样本进行RT-PCR检测,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分组对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牛腹泻病毒在不同地区... [目的]探究云南省部分地区牛腹泻病毒的流行情况,为该病的防控和检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21-2023年,对云南省内12个区域采集的655份粪便样本进行RT-PCR检测,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分组对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牛腹泻病毒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样品(腹泻/非腹泻)、不同品种(肉牛/奶牛)中的分布情况及不同病原在云南的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阐述病毒的分布特点。[结果]共检测出BRV、BCoV、BVDV、BToV、BNoV、BAstV、BNeV和BEV等8种病毒,总阳性率为49.92%,其中BCoV、BToV和BAstV在云南牛群中阳性率最高;各种病毒在腹泻样品中检出率为84.2%,在非腹泻样品中检出率为24.7%,且在腹泻样品中存在二重和三重混合感染;8种病毒在奶牛样品中均被检出,阳性率为60.2%,在肉牛样品中仅有BRV存在,阳性率为1.7%;8种病毒对于不同年龄段牛群易感性不同,主要感染1周龄~6月龄犊牛。[结论]在云南部分地区牛群中共检测到8种腹泻病毒,其中BCoV、BToV和BAstV的阳性率最高,是云南主要流行病毒。8种病毒主要感染1周龄~6月龄犊牛,且存在隐性感染和多重混合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腹泻病毒 分布特点 RT-PCR 混合感染 流行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株遗传进化特征
8
作者 李志敏 袁鸿胜 +4 位作者 王研 杨蔚 王凤刘 朱培英 李文贵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1-5,18,共6页
采用RT-PCR和ELISA技术,以大理各地区采集的4800份猪肺脏和脾脏为实验材料,经RNA提取、浓度检测、反转录、RT-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测序、毒株序列进化树分析等步骤,分析大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情况。结果显示:(1)阳... 采用RT-PCR和ELISA技术,以大理各地区采集的4800份猪肺脏和脾脏为实验材料,经RNA提取、浓度检测、反转录、RT-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测序、毒株序列进化树分析等步骤,分析大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情况。结果显示:(1)阳性样品有5份、其余4795份样品均为阴性,阳性率仅为0.104%。(2)阳性样品测序对比发现均为高致病性PRRSV感染。(3)经Nsp2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树分析,5份样品均属于JXA1毒株。研究发现大理地区PRRSV流行毒株是JXA1毒株,目前防控效果良好。由于变异毒株不断出现,市售商品化检测试剂存在漏检,应基于分子流行病学信息建立特异检测方法,避免监测工作中的漏诊。此外,科学合理选择使用疫苗防控,严格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和生猪引种调运监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大理地区 RT-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3年云南省昆明地区部分猪场猪伪狂犬gE抗体检测
9
作者 孙绍美 李跃燕 +5 位作者 班福泽 高亮 向斌 杨亮宇 张以芳 柴俊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6期11-12,共2页
为了解云南省昆明地区猪场PRV的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运用ELISA-g E抗体检测方法对昆明地区部分猪场的248份血清样品进行PRV-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4份血清样品PRV-gE抗体检测阳性,抗体总阳性率为5.76%;8个猪场中有3个检出PRV-g E抗体阳... 为了解云南省昆明地区猪场PRV的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运用ELISA-g E抗体检测方法对昆明地区部分猪场的248份血清样品进行PRV-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4份血清样品PRV-gE抗体检测阳性,抗体总阳性率为5.76%;8个猪场中有3个检出PRV-g E抗体阳性,地区阳性率为37.50%。结果表明,云南省昆明地区猪场依然存在PRV野毒感染情况。各地区猪场应定期进行PRV-gE抗体监测、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及时淘汰阳性猪只,才能有效阻断野毒传播,最终实现PRV净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 gE抗体 ELISA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牛血液标本中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YNSZ/V207/2017)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占鸿 肖雷 +7 位作者 李卓然 宋子昂 谢佳芮 杨振兴 朱沛 李华春 廖德芳 杨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掌握云南省动物病毒的多样性和传播风险。方法在云南省师宗县设立10头哨兵牛,定期采血接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电镜观察、高通量测序与血清中和试验进行分离病毒的鉴定、全基因组序列获取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17年从... 目的掌握云南省动物病毒的多样性和传播风险。方法在云南省师宗县设立10头哨兵牛,定期采血接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电镜观察、高通量测序与血清中和试验进行分离病毒的鉴定、全基因组序列获取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17年从采集的哨兵牛血液样本中分离出2株蓝舌病病毒、3株帕利亚姆病毒、2株流行性出血病病毒和1株待鉴定病毒(YNSZ/V207/2017)。电镜下YNSZ/V207/2017病毒粒子直径约80 nm,呈二十面体对称;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其为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血清1型毒株(MRV-1),病毒的不同基因节段分别与人、白尾鹿、水貂、果子狸和棕蝠上分离MRV的序列相似度最高;血清中和试验表明当地牛、羊和猪中MRV-1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5%、20.0%和42.5%。结论在云南省牛血液标本中分离出1株MRV-1型毒株,该毒株可能为不同宿主来源的基因重配毒株,MRV-1在当地家畜中广泛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血清型 病毒分离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重配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部分地区马属动物感染弓形虫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誉方 段博芳 +4 位作者 关少君 杨建发 邹丰才 董国栋 翟国莲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5-137,共3页
为了解云南省马属动物弓形虫病流行情况,用夹心ELISA方法对云南省8个地区3种马属动物共969份血清样品进行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弓形虫的抗体总阳性率为8.15%(79/969),其中马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3.03%(8/264),驴弓形虫抗体阳性率... 为了解云南省马属动物弓形虫病流行情况,用夹心ELISA方法对云南省8个地区3种马属动物共969份血清样品进行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弓形虫的抗体总阳性率为8.15%(79/969),其中马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3.03%(8/264),驴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8.92%(37/415),骡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11.72%(34/290)。不同地区马属动物血清样本弓形虫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种类马属动物血清样品弓形虫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属动物 弓形虫 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猪住肉孢子虫的动物感染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月中 李治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用大理、昆明、文山等地收集到的含猪住肉孢子虫包囊的生猪肉分别喂给实验猴、猫、犬,感染后第11天、第7天和第10天在猴、猫和犬的粪便中出现孢子囊。3种孢子囊的平均大小分别为13.50μm×10.25μm,11.75μm×9.25μm,13.25μm&... 用大理、昆明、文山等地收集到的含猪住肉孢子虫包囊的生猪肉分别喂给实验猴、猫、犬,感染后第11天、第7天和第10天在猴、猫和犬的粪便中出现孢子囊。3种孢子囊的平均大小分别为13.50μm×10.25μm,11.75μm×9.25μm,13.25μm×10.75μm。从实验猴、猫、犬的粪便中分离收集孢子囊,分别接种给3头断奶仔猪。75天后剖检,在猪的心肌和骨骼肌中发现各种住肉孢子虫的包囊。包囊呈梭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并分隔成许多隔室,室中充满新月形缓殖子和卵圆形的母细胞,缓殖子的平均大小分别为10.86μm×5.24μm,10.04μm×4.84μm,11.14μm×5.74μm。结果表明云南有3种猪住肉孢子虫,即猪人住肉孢子虫,猪猫住肉孢子虫和米氏住肉孢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 孢子虫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医学教师动物伦理及福利意识调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莲军 卿玉波 +1 位作者 贾宝瑜 魏红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9-131,共3页
动物伦理是人类如何看待和对待动物的伦理,是人类伦理的延伸,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动物福利是动物伦理的重要内容。动物福利强调的是在善待动物的基础上利用动物[1]。目前社会上虐待、残杀、虐吃动物现象层出不穷[2-3],漠视生... 动物伦理是人类如何看待和对待动物的伦理,是人类伦理的延伸,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动物福利是动物伦理的重要内容。动物福利强调的是在善待动物的基础上利用动物[1]。目前社会上虐待、残杀、虐吃动物现象层出不穷[2-3],漠视生命、残酷折磨及残忍抛弃实验动物事件并非偶然[4],动物在被剥夺生命的同时还忍受着无情的虐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伦理 动物福利 意识调查 实验动物 人类伦理 兽医学 人类社会文明 漠视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部分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和ORF3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冉李燕 赵筱 +5 位作者 张梅 张文 朱培英 罗林宝 李文贵 彭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5,共7页
【目的】了解2022—2023年云南部分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毒株变异及遗传进化情况。【方法】从云南多个地区的9家猪场采集125份疑似感染PEDV的猪小肠组织、粪便和肛拭子,提取病毒核酸后,采用RT-PC... 【目的】了解2022—2023年云南部分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毒株变异及遗传进化情况。【方法】从云南多个地区的9家猪场采集125份疑似感染PEDV的猪小肠组织、粪便和肛拭子,提取病毒核酸后,采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扩增PEDV阳性样品M和ORF3基因并测序,与GenBank中PEDV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遗传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结果】来自5家猪场的49份样品呈PEDV阳性,阳性率为39.2%(49/125);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阳性率为11.2%(14/125);PoRV与PEDV混合感染率为10.4%(13/125);未检测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infectious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和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 coronavirus,PDCoV)。与经典疫苗株CV777相比,10株PEDV毒株的M基因和ORF3基因均出现核苷酸和氨基酸突变。M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10株毒株均为GⅡ型,其中YNQJF4-6和YNQJF4-7与中国的AJ1102、GD-A、LC株亲缘关系较近,其余8株与GD S07亲缘关系较近;M基因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6.9%~100.0%,存在多处碱基突变。ORF3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5.6%~100.0%,氨基酸序列主要有5个氨基酸突变位点,无氨基酸插入或缺失现象。与DR13和JS2008的ORF3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10株毒株未出现氨基酸连续大片段缺失的现象,流行的PEDV多为强毒株,M基因和ORF3基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突变,提示这些毒株在流行过程中不断出现变异。【结论】云南猪群出现GⅡ型为主的强毒株,急需研制针对变异株的疫苗,降低其带来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M基因 ORF3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兽医产科学》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海昌 王生奎 +1 位作者 肖啸 白卫兵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第10期1-4,共4页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如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师。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师要努力学习,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专业优势,在教学中积极挖掘思政资源,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如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师。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师要努力学习,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专业优势,在教学中积极挖掘思政资源,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材建设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支撑,教材建设既要注重传授知识,又要构建隐性价值观,课程内容要尽量避免脱离实际,在继承和完善现有的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总结课程建设成果,提炼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本文以《兽医产科学》为例,总结了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和过程,对同类课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医学 专业课 课程思政 构建策略 立德树人 培养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部分地区马属动物新孢子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16
作者 程文杰 关少君 段博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144,共3页
为了解云南省马属动物新孢子虫病流行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云南省8个地区的969份马属动物血清样品。结果显示,云南地区马属动物新孢子虫病抗体总阳性率为5.06%(49/969);其中马新孢子虫病抗体阳性率为1.08%(3/279),驴新孢子... 为了解云南省马属动物新孢子虫病流行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云南省8个地区的969份马属动物血清样品。结果显示,云南地区马属动物新孢子虫病抗体总阳性率为5.06%(49/969);其中马新孢子虫病抗体阳性率为1.08%(3/279),驴新孢子虫病抗体阳性率为7.25%(29/400),骡新孢子虫病抗体阳性率为5.86%(17/290);不同马属动物新孢子虫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地区的马属动物新孢子虫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养殖模式的马属动物新孢子虫病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云南部分地区马属动物中普遍存在新孢子虫感染,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新孢子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属动物 新孢子虫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1年云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与混合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珺文 毕峻龙 +4 位作者 李永能 程美玲 沈学文 杨贵树 尹革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流行规律和混合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3—2021年间的3112份血液样品进行PRRSV核酸检测,并进一步分析其... 【目的】调查云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流行规律和混合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3—2021年间的3112份血液样品进行PRRSV核酸检测,并进一步分析其流行和混合感染情况。【结果】检测样品中,有801份样品为PPRSV阳性,阳性率为25.74%,二重、三重和四重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1.20%、12.48%和1.87%;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PRRSV感染程度差异较大,生长育肥猪感染最严重(33.24%);相对于育肥场和散养户,种猪场的感染程度较轻,三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7.94%、28.94%和14.29%。对不同毒株类型分析发现:高致病性毒株和经典毒株仍是主要的流行毒株,分别占毒株数的58.49%和22.64%,但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于2019年和2021年在云南省内分别发现了类NADC30毒株和类NADC34毒株,分别占毒株数的15.09%和3.77%,其感染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仍是影响云南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最重要的疫病之一,表现形式以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为主。随着新毒株的发现,云南省PRRSV基因更加多样,防控形势愈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流行情况 混合感染 新发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医学青年教师临床技能提升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海昌 白卫兵 +1 位作者 肖啸 王生奎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0年第2期54-55,59,共3页
本文阐述了动物医学青年教师提升临床技能的必要性、青年教师临床技能提升项目实施措施及成效,笔者对提升动物医学青年教师临床技能的路径进行了一些积极地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 动物医学 青年教师 临床技能 提升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环曲病毒云南株纤突蛋白基因分子特征及进化分析
19
作者 耿娟 曲伟杰 +10 位作者 张晓梅 魏志杰 钟德凯 王鑫文 李文贵 张双玲 李金存 张振兴 张以芳 郑锦玲 宋建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43-4955,共13页
【目的】了解牛环曲病毒(Bovine torovirus,BToV)在云南部分地区牛群中的流行及其S基因遗传进化情况。【方法】采集云南省内13个地区15个牛场不同年龄牛的粪便样品655份,利用RT-PCR方法检测BToV,并对其中6株BToV阳性样品进行S基因扩增... 【目的】了解牛环曲病毒(Bovine torovirus,BToV)在云南部分地区牛群中的流行及其S基因遗传进化情况。【方法】采集云南省内13个地区15个牛场不同年龄牛的粪便样品655份,利用RT-PCR方法检测BToV,并对其中6株BToV阳性样品进行S基因扩增、克隆、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655份牛粪便样品检出71份BToV阳性,总阳性率为10.8%;其中腹泻样品阳性率为21.2%(59/278),非腹泻样品阳性率为3.2%(12/377);1周龄、1周龄~1月龄、1~6月龄和1岁及上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15.0%(3/20)、17.7%(20/113)、14.0%(45/321)和1.5%(3/201)。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6条BToV S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6.0%~99.8%,且与原始毒株Breda1的相似性为94.7%~96.0%,与国内流行毒株的相似性为95.2%~99.7%。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6条S基因均与原始毒株Breda1不在同一大分支,与国内四川、河南毒株及土耳其毒株形成一个大分支,表明云南省BToV毒株与目前国内流行毒株一致,亲缘关系近。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结果显示,S基因存在少量独特的氨基酸突变位点。重组分析结果显示,BTOV-China/YN03-2021、BTOV-China/YN01-2021和BTOV-China/YN06-2022为重组序列,其中重组序列BTOV-China/YN06-2022得分最高,重组区域为1438~1609 bp区间,主要亲本为BTOV-China/YN05-2021;重组序列BTOV-China/YN03-2021,重组区域位于1668~3569 bp区域,主要亲本为土耳其毒株BToV-HT2-TUR(MG957146.1);重组序列BTOV-China/YN01-2021,重组区域位于261~2552 bp,主要亲本为土耳其毒株BToV-HT2-TUR(MG957146.1)。基因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BToV S基因的进化方式主要以中性选择为主,但同时也存在净化选择和正向选择的压力影响。【结论】本研究揭示了BToV已存在于云南省部分地区牛群体中且防控形势较严峻,可为中国研究BToV流行病学和BToV S基因遗传进化关系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云南地区制定BToV感染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环曲病毒(BToV) S基因 分子特征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流行热病毒云南流行毒株G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20
作者 彭海芬 王国君 +4 位作者 段新慧 刘丽仙 杨莎莎 张以芳 李文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81-288,共8页
为调查云南大理州一处奶牛养殖小区BEFV的感染情况及其流行毒株G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对该大理州奶牛养殖小区的10份疑似病例,参考GenBank中牛流行热病毒的G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特异性扩增G基因,测序并完成序列分析。同时,采60份血清... 为调查云南大理州一处奶牛养殖小区BEFV的感染情况及其流行毒株G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对该大理州奶牛养殖小区的10份疑似病例,参考GenBank中牛流行热病毒的G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特异性扩增G基因,测序并完成序列分析。同时,采60份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对10份疑似BEF病牛全血样的检测结果,6份呈BEFV核酸阳性。去除重复序列,获得4株牛流行热病毒云南流行株G基因扩增、测序,序列全长均为1872 bp,编码623 aa。4株毒株之间组内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9.7%~99.9%,遗传进化分析与亚洲毒株聚为一类,并独自为一个细小分支。与泰国2017年分离TH-NP0065毒株和中国的毒株关系最近。与我国疫苗株JB76H的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发现7个氨基酸突变位点,为K^(53)→N^(53)、K^(62)→R^(62)、P^(183)→S^(183)、G^(263)→E^(263)、K^(461)→E^(461)、K^(457)→R^(457)、I^(475)→M^(475)。除中和抗原位点G1外,G2、G3、G4均出现变异位点。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抗体浓度≥52.5 ng/L临界值的样品有19份,阳性率为31.67%。综上所述,该奶牛养殖小区存在BEFV的感染,且流行株G基因存在多位点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流行热病毒 云南流行毒株 G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